角色规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角色规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角色规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角色,至正,政府,社会,互动,社区,元代。

角色规范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朱丹[1](2019)在《论探究学习中学生角色行为的失范与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作为探究学习的重要主体,在探究活动中存在被动参与学习活动、机械执行学习任务、低效开展小组合作等行为失范现象。本文提出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的理想角色定位,并结合探究学习理论和学生行为要素,制定了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角色行为规范,以期学生能形成严谨的探究态度,从探究中得到真实的体验与收获。(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下)》期刊2019年08期)

宋国涛[2](2019)在《我国政府法律顾问角色定位研究——以相关行政规范为考察对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促进法治行政的重要制度依托,而角色定位是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这一制度的发展方向与实施成效。在对30个省级政府的相关行政规范梳理后笔者发现,当前部分省级政府对法律顾问的角色定位仍存在定位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以及程序保障制度缺失等不足,需要从角色定位的明确性、程序保障的刚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加以完善。(本文来源于《行政科学论坛》期刊2019年07期)

包吉氢[3](2019)在《角色冲突与国际规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政治领域中,经常可以观察到一些国际规范发生逆转的现象,原来倡导这些国际规范的倡导者成为规范的修正者,甚至是否定者。比如,英国否定自身倡导多年的奴隶贸易规范;美国否定自己倡导的捕鲸管制规范,修正为“护鲸”规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倡导《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及其规范,美国于1992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克林顿总统执政期间,1997年加入《京都议定书》,而小布什总统于2001年3月退出《京都议定书》;奥巴马总统执政时期,2015年加入《巴黎协定》,特朗普总统上任后美国却于2017年退出了该协定。对待同一规范如此反复,先倡导后退出,又加入再退出,确实让国际社会各成员费解;又比如,西方现代国家建立在《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基础上的主权规范,主张不干涉内政,然而发展到20世纪,先是转变为“人道主义干涉”,现如今发展到“保护的责任”,其实质是从“不干涉”到“有条件的干涉”,这样的反转也常常令人困惑;再比如,国际红十字会,自成立之初,奉行中立规范,但随着该机构的发展和捐助来源的变化,其规范转变为要满足和符合捐助人要求的规范,不禁使人疑惑其最初的规范如何发生这样的修正和改变。因此,本研究提出一个理论问题:规范的倡导者为什么会转变为规范的修正者?这种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本文首先梳理了国际关系理论中规范研究,发现学界对规范的生命周期、传播和演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规范倡导者为什么否定原先推崇备至的规范,规范倡导者的角色为什么转变成了规范修正者的角色?重塑了截然相反的规范,这种角色转变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推动了角色的转变?笔者没有找到相关的理论研究。本文对国际捕鲸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捕鲸管制制度变迁、捕鲸政治、全球治理和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学界已经有了多角度的经验分析,对于国际捕鲸委员会从“捕鲸俱乐部”转变成为“护鲸委员会”也给出了各自的答案,但是,还没有从“规范倡导者的角色为什么逆转成了规范修正者”的角度对该案例进行的观察和研究,这激发了笔者希望通过国际捕鲸规范作为经验性案例,通过假设模型验证本研究角色冲突导致规范变迁理论的最初想法。基于以上提出的理论问题,笔者从角色理论切入,并从两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梳理角色理论及其应用,设计角色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结合的模型及假设,选择具体的话语分析方法;第二部分运用笔者设计的理论模型,以国际捕鲸规范从起源到演化并进一步发展的案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本研究认为“规范倡导者”和“规范修正者”都是国家所扮演的角色,因此从社会学角色理论入手,对社会学的角色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梳理。通过梳理发现,角色理论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被用来研究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从微观层面研究国家领导人对自己国家在世界上所处地位的自我认知,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同时认为在国际社会中国家都拥有主权,国内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国家的外交政策影响更大,而不是像社会学中所认为的个人处在社会中,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期望对个人的影响更为重要。角色理论除了应用于外交政策分析,近十多年来,角色理论被部分学者应用于融合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政策研究的跨界工具。笔者还梳理了国际关系理论中社会建构主义关于角色身份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温特的思想对笔者的启发很大。社会建构主义把国家看作人,把国家分为类属身份、角色身份以及集体身份。假定对外政策和角色是一种结构现象,角色既有施动性又被结构所约束,角色与结构相互建构。社会建构主义的分析层面是宏观的和整体性的。基于学界以上已有的研究成果,似乎还是不能回答本研究最初提出的理论问题。借鉴以往的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笔者的理论模型基于以下叁个大前提:一是国家处于国际社会中,受到国际规范的约束;二是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语境和结构中,具有国家角色身份,国家角色与结构相互建构,国家角色既有施动性又受到结构约束;叁是在国际关系理论的规范研究中,本研究关注规范内化中断时国家角色的行为实践。理论模型的四个子假设分别为:一是角色冲突一直存在,新旧角色在时间轴上转换时会发生角色冲突,同一个角色在不同制度对其不同的期望时,也会发生冲突。如果两项交叉冲突就愈发突出,笔者称为“冲突激活点”;二是假设外交政策和角色是一种结构现象,国家角色既有施动性又受到结构约束,国家角色与外交政策相互建构;叁是假设行为体与结构的共构是一种复杂互动,通过话语冲突和实践冲突表象,这种复杂互动推动角色转变。四是假设规范重塑需要条件。根据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在国际秩序出现危机时,国家角色冲突会被激活,导致角色与身份之间不匹配,国家行为体与国际社会结构的复杂互动,通过话语和实践的冲突表象,并推进角色转变。国家行为体在实力和能力的支撑下,重塑国际规范,实现国际规范的演变,极端的国际规范演变包括完全否定原来自身所倡导的规范。此外,如果角色转变,但国家行为体若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能力,旧有的规范还会继续维持。本研究利用经验性案例分析来验证假设的理论模型,在具体方法上使用话语分析路径,通过屈从知识法和谱系法作为具体方法进行分析。笔者选择了国际捕鲸规范演变作为验证理论模型的案例,该案例较为独立和完整,可以从谱系法的角度全面、完整地观察,同时国际捕鲸规范演变的过程就是角色冲突和转变的过程,也是国家行为体与外交政策结构的复杂互动,可以通过主导话语与边缘话语的冲突和实践冲突来表象,屈从知识法,尤其可以对比这样的冲突。本研究的验证案例--国际捕鲸管制规范演化,最初的捕鲸管制规范是二战后由美国倡导和建立,主要是适当保护鲸类为捕鲸业的发展服务。这样的规范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致使国际捕鲸秩序发生危机,鲸类资源毁灭性减少,世界范围内环保运动风起云涌,美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领域面临国内、国际的压力,导致美国自身国家角色冲突被激活。在尼克松总统的环境外交理念指导下,美国国家角色身份转变为反捕鲸国,否定原来的捕鲸规范,禁止商业捕鲸,重塑国际规范为“护鲸”规范,即,从规范倡导者逆转为规范的修正者,否定了捕鲸规范。本研究以谱系法的视角对国际捕鲸规范重塑后的发展,继续观察,仍可以作为验证本理论模型的下一阶段案例。“护鲸”规范在国际捕鲸秩序中发挥了一段时间的作用,然而在重新检讨“暂停商业捕鲸令”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的秩序危机又出现了,美国角色又出现了冲突,国家行为体与结构的复杂互动从未停止,继续推动着角色的转变。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角色理论可以将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政策分析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是一个跨领域、跨学科的综合工具。这样的理论视角可以把宏观与微观、物质与理念、行为体与结构、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相结合。国家角色冲突在秩序危机中被激活,通过话语表象的行为体与结构的复杂互动,观察到复杂互动推动角色转变,在实力和能力的支持下,行为体重塑国际规范。规范倡导者成为规范修正者,规范的逆转是规范演变中的极端情况。国际捕鲸规范案例中所涉及的主导国家角色与边缘国家角色的捕鲸政治和外交,对中国环境外交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27)

宋汪洋[4](2019)在《城市拆迁中的政府角色及其法律规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拆迁问题是开发商、政府与被拆迁人利益间的冲突,本文从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入手,分析不同利益相关方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立足于政府的适度干预手段,实现对开发商拆迁行为的规制,寻求调和叁者矛盾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9年15期)

徐宏宇[5](2019)在《转换角色与规范秩序:空间变革视角下过渡型社区治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学界对过渡型社区的概念界定尚未达成一致,但过渡型社区治理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强调"转换角色"的研究者将社区治理困境归咎于农民在向市民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失败,由此希望通过加速市民化进程实现社区良性治理,但是对于角色设置的片面化与静态化,以及对市民化理论的简单化理解导致了此研究路径缺乏现实解释力。以"规范秩序"为研究路径的研究者希望通过构建公共秩序来优化社区治理结构,但由于缺乏对公共性概念的辨识,此研究路径也面临过于理想化的困境。两种路径在价值立场、研究重点和结论指向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融合两种路径的研究共识将有助于指导过渡型社区治理的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发展过渡性社区治理研究。(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胡婷,蒋璐璐[6](2018)在《浅析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画角色是动画影片中的"表演者",只有诸多的表演者按照剧本的内容进行才能构成一部完整动画影片。这些动画角色,无论是高大还是矮小、善良还是奸险、美丽亦或丑陋,都需要设计师通过手中的画笔将其从造形上区分开来。同时,为了保证同一个动画角色在动画片中的统一性,设计师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来设计角色。(本文来源于《黑河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林位廉[7](2018)在《中国性别角色规范与家庭劳动供给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CHIP数据库,发现中国家庭女性相对收入比分布在0.5处(即女性收入等于男性收入)存在着断点,表明了中国存在着性别角色规范。本文通过构建婚姻市场组和计算组内女性收入超过男性的概率,并通过市场组内结婚率与女性收入超过男性的概率值进行回归,验证了中国确实存在着性别角色规范,并且性别角色规范会阻碍女性收入能力相对较高的婚姻市场组的婚姻匹配过程。同时,我们可以预期性别角色规范还对家庭内劳动供给产生影响,使得妻子收入能力越高时越有可能减少劳动供给。但这种性别角色规范对劳动供给的成本效应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相违背。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并验证,性别角色规范对劳动供给成本效应和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收入效应同时存在,两者的比较关系取决于家庭收入水平的高低,这是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会降低收入的边际作用,即降低收入效应。实证验证性别角色规范对劳动供给存在着成本效应即负向影响,并且这种负向影响会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明显。在收入水平低的时候,比较优势理论的收入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在收入水平高的时候,性别角色规范的成本效应将占据主导地位。性别角色规范对家庭内劳动供给的负向影响依赖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部分解释中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自体制改革以来的逐年下降。(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李小妮[8](2018)在《元代女性的家庭角色——以《至正直记》《郑氏规范》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朝灭宋完成南北大一统后,随着蒙古族统治地位的不断稳固和加强,少数民族的各种习俗与生活方式对汉族人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女性家庭角色的改变尤其引人注目。部分汉族女性开始挣脱儒家传统道德理法的束缚,表现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女性形象,这一现象在江南地区尤为明显。文章以《至正直记》和《郑氏规范》为中心,对其中所载有关元代女性家庭角色定位予以解读,分析这种定位形成的原因及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若璇,曹仕涛,朱文龙,姚梅林[9](2018)在《父母规范和同伴规范对志愿投入的影响: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父母规范、同伴规范对志愿者志愿投入的影响以及志愿者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99名志愿者(Mage=21.57,SD=1.63)进行施测。结果:(1)父母规范和同伴规范正向预测志愿投入;(2)角色认同在父母规范、同伴规范与志愿投入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3.83%和43.25%;(3)同伴规范对志愿者角色认同的影响大于父母规范,而父母规范对志愿投入的影响大于同伴规范。结论:父母规范与同伴规范对志愿者的角色认同和志愿投入有积极影响,角色认同在主观规范与志愿投入间起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8年06期)

张寒[10](2018)在《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活动参与主体日益多样化,参与主体需求日益多样化,社会问题与矛盾与日俱增,传统的单一封闭的社会正在逐步瓦解,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正在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不稳定,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方式来解决转型时期积累的大量社会矛盾,进而增强社会资本,规范社会秩序。党的第十八届叁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社会治理不仅是政府为主导的治理体系,更是社会组织充分参与、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作用,倡导政府与社会组织进行协同治理。本文以有限政府理论及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从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角色规范角度出发,对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探究基于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角色规范下二者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二者协同治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角色规范、职能作用、治理制度等方面给予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相关合理化对策及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期刊2018-05-01)

角色规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促进法治行政的重要制度依托,而角色定位是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这一制度的发展方向与实施成效。在对30个省级政府的相关行政规范梳理后笔者发现,当前部分省级政府对法律顾问的角色定位仍存在定位不明确、缺乏针对性以及程序保障制度缺失等不足,需要从角色定位的明确性、程序保障的刚性和规范性等方面加以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角色规范论文参考文献

[1].朱丹.论探究学习中学生角色行为的失范与规范[J].决策探索(下).2019

[2].宋国涛.我国政府法律顾问角色定位研究——以相关行政规范为考察对象[J].行政科学论坛.2019

[3].包吉氢.角色冲突与国际规范演化[D].外交学院.2019

[4].宋汪洋.城市拆迁中的政府角色及其法律规范研究[J].法制博览.2019

[5].徐宏宇.转换角色与规范秩序:空间变革视角下过渡型社区治理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9

[6].胡婷,蒋璐璐.浅析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规范[J].黑河学院学报.2018

[7].林位廉.中国性别角色规范与家庭劳动供给分配[D].厦门大学.2018

[8].李小妮.元代女性的家庭角色——以《至正直记》《郑氏规范》为中心的考察[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9].李若璇,曹仕涛,朱文龙,姚梅林.父母规范和同伴规范对志愿投入的影响:角色认同的中介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8

[10].张寒.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协同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8

标签:;  ;  ;  ;  ;  ;  ;  

角色规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