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线性约束恒模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算法,线性,多用户,波束,差分,自适应,动量。
线性约束恒模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陆,林文长,江瑾[1](2012)在《一种新的线性约束恒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LSCCMA在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上不能形成明显零限的局限性,以及需要避开强干扰来波信号的应用场合,提出基于干扰信号导向矢量算法(LICCMA),该算法在常规CMA的基本条件上增加了干扰零陷的约束条件,以干扰信号零陷为目标进行算法优化设计。与LSCCMA相比,LICCMA在干扰信号强于期望信号的环境,在干扰信号来波方向上形成明显的零陷,提高了信号的信干比。(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刘家彬,冯兴乐,梁中华[2](2009)在《直扩超宽带系统中基于线性约束恒模算法的多用户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宽带室内传输环境的慢时变特性以及超宽带信号的恒模调制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约束恒模算法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方案。该方案首次将恒模算法引入直扩超宽带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应用盲信号处理方法推导了恒模算法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全局最优性。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训练序列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相比,该方案提高了有效的信息传输容量,同时在输出信干比及误码性能方面的损失不超过3 dB,有效地做到了传输容量与误码性能之间的折衷,适用于室内超宽带的多用户高速接入场合。(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孟艳,汪晋宽,朱俊[3](2009)在《基于子空间的线性约束最小二乘恒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约束最小二乘恒模算法能够有效克服恒模算法中存在的干扰捕获问题,然而,在实际的系统中,由于受到来自噪声子空间分量的影响,从而导致性能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方法的线性约束最小二乘恒模(SLSCM)多用户检测算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该算法收敛速度快,信道跟踪能力强,有较好的输出信干噪比和误码率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彭晗[4](2008)在《基于动量线性约束恒模算法的盲多用户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DS-CDMA系统盲多用户检测的动量线性约束恒模算法,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仿真表明所提算法在动态环境下有较好的收敛性、跟踪性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08年07期)
嵇建波,王卫东[5](2003)在《多径信道中的线性约束差分恒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线性恒模算法(LCCMA)和恒模算法(CMA)对目标用户能量大小、模参数值取定具有很强敏感性,由此提出一种新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算法(LCDCMA)。该算法能够有效抵消多址干扰和克服多径干扰,对目标用户能量任意大小和任意模参数选取都具有非常好的鲁棒性。而且算法的收敛性能和稳态性均优越于线性恒模算法和恒模算法,计算复杂度较低,特别适用于多径信道,是一种优秀的盲自适应算法,具有一定应用和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陈长征,王华力,甘仲民[6](2002)在《线性约束差分恒模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约束恒模算法 (LCCM)能解决恒模算法 (CMA)中存在的干扰捕获问题 ,但该算法需要将目标模值σ作为一个参数包含在代价函数中进行优化 ,因而收敛速度较慢 .为克服这一缺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线性约束差分恒模算法 (LCDCM) ,它可有效避免对最优σ值的搜索 .在单干扰源的情况下 ,该算法的收敛速度和干扰抑制度均优于σ初始值设置不合适的LCCM算法 ;存在多个干扰源时 ,即使对LCCM算法的σ初始值进行最优设置 ,其对独立干扰源的收敛性能也不如LCDCM算法 .(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陈长征,王华力,甘仲民[7](2001)在《线性约束差分恒模算法收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线性约束差分恒模算法(LCDCM)能有效克服恒模算法(CMA)中存在的干扰捕获问题,但其性能受迭代步长的影响.本文对影响步长取值范围及算法收敛速度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保证算法收敛的步长的取值范围.最后利用计算机仿真对上述理论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1-10-01)
线性约束恒模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超宽带室内传输环境的慢时变特性以及超宽带信号的恒模调制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约束恒模算法的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方案。该方案首次将恒模算法引入直扩超宽带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应用盲信号处理方法推导了恒模算法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全局最优性。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训练序列的自适应多用户检测相比,该方案提高了有效的信息传输容量,同时在输出信干比及误码性能方面的损失不超过3 dB,有效地做到了传输容量与误码性能之间的折衷,适用于室内超宽带的多用户高速接入场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线性约束恒模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陆,林文长,江瑾.一种新的线性约束恒模算法[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
[2].刘家彬,冯兴乐,梁中华.直扩超宽带系统中基于线性约束恒模算法的多用户检测[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9
[3].孟艳,汪晋宽,朱俊.基于子空间的线性约束最小二乘恒模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
[4].彭晗.基于动量线性约束恒模算法的盲多用户检测[J].软件导刊.2008
[5].嵇建波,王卫东.多径信道中的线性约束差分恒模算法[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
[6].陈长征,王华力,甘仲民.线性约束差分恒模算法[J].电子学报.2002
[7].陈长征,王华力,甘仲民.线性约束差分恒模算法收敛性能分析[C].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