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_赵敏,李洋洋,丁重阳,李天女,唐立钧

导读:本文包含了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狼疮,抗体,核糖体,神经症。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文献综述

赵敏,李洋洋,丁重阳,李天女,唐立钧[1](2019)在《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PET/CT脑葡萄糖代谢统计参数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分析方法分析无神经精神症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改变情况。方法:选取无神经精神症状SLE患者13例(SLE患者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常规体部及脑部~(18)F-FDG PET/CT扫描。2组图像分别进行视觉分析及SPM分析,视觉分析主要对其脑萎缩程度、脑葡萄糖代谢分布及体部葡萄糖代谢异常进行对比分析,SPM分析主要对2组的~(18)F-FDG脑PET图像进行基于体素水平的组间t检验,获得有差异区域的Talairach坐标值,并查出各坐标所对应的脑区。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视觉分析可见部分SLE患者存在弥漫性的皮层葡萄糖代谢减低,而双侧基底节区代谢程度则相对较高;SPM分析SLE组双侧额顶叶及右侧枕叶等皮层区域葡萄糖代谢较健康对照组减低(P<0.001),双侧基底节区葡萄糖代谢较对照组增加(P<0.001)。体部无肿瘤性葡萄糖高代谢病灶。结论:~(18)FDG-PET/CT扫描能够敏感地反映脑内葡萄糖代谢变化,SLE患者在疾病早期尚无神经精神症状时即可出现较为广泛的皮层葡萄糖代谢减低,提示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可作为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监测手段。(本文来源于《医疗卫生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王东轶,沈俊逸,蔡辉[2](2019)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表现为一系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和精神病学特征,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包括头痛、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状态等。NPSLE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认为血脑屏障功能破坏、自身抗体介导的神经毒性、补体系统的激活在NPSLE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02期)

郝胜,钮小玲,吴滢,康郁林,何威逊[3](2018)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神经精神表现发生率、临床类型以及预后,探讨其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分为有神经精神表现的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组与非NPSLE组,对所有SLE患儿病程、活动指数(SLEDAI评分)、红细胞沉降率、血清补体值、自身抗体中抗双链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8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中出现神经精神表现的NPSLE患儿23例,发生率为26.4%,病程3~11个月。23例NPSLE中以头痛症状为主。大部分血清学均呈狼疮活动表现。87例SLE患儿中有39例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21例行脑电图检查,12例异常。NPSLE组与非NPSLE组病程、红细胞沉降率、补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活动指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例经治疗短期预后良好,但在随访中有2例因心衰死亡。结论儿童NPSLE表现各异,其可发生在疾病非活动期在内的任何阶段,早期发现并及时积极治疗可改善短期预后。在相关药物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精神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段新旺,张秀灵,黄清水,尚静静,毛绍园[4](2015)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为是直接或间接的多种免疫机制作用的结果。NPSLE发病的不同表现形式与多种自身抗体相关,可能存在以下几种相关自身抗体:抗神经元抗体、抗磷脂抗体、抗NR2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微管相关蛋白2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抗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这些自身抗体可能成为提示或预测NPSLE的特异标记物,值得进一步探讨和证实。(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陈天红[5](2013)在《神经精神性狼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两种疾病(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按照疾病种类的不同将我院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其临床表现、实验检查结果、预后状态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NS、SLE合并患者的总体预后效果不佳,长期使用药物加注了不良反应,所以脑脊液检查、排除尤为必要。(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期刊2013年04期)

史国辉,王玉浔,孟晓华,徐湜潺[6](2012)在《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误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结缔组织性疾病,可以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对人体造成巨大危害。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但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由于该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发病早期极易误诊,给患者治疗带来不良后果。本文就我院因精神神经症状而最初被误诊为精神病的5位狼疮患者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08期)

冷晓梅,张文,李梦涛,曾小峰,CSTAR全体成员[7](2012)在《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神经精神狼疮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来自CSTAR的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CSTAR注册数据初步阐明中国SLE患者中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患病率,及预测中国人群NPSLE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今后发病率研究和危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分析CSTAR注册入组资料完整的2025例横断面数据,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中前7项的登记为标准确认NPSLE,并除外代谢、感染、药物、肿瘤等可(本文来源于《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05-17)

吴丹纯,刘银艳,练荣丽[8](2012)在《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神经精神狼疮病人急性期的安全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神经精神狼疮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个体特点,探讨其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保证神经精神狼疮病人的安全。[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对神经精神狼疮病人进行安全护理。[结果]通过对45例神经精神狼疮病人急性期的临床症状分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护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保证病人的安全,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结论]应对神经精神狼疮病人进行多方位的安全护理。(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2年03期)

李海燕,齐尚书[9](2011)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NP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中急性或亚急性起病10例,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史者2例;11例均有发热,头痛10例,精神异常7例,意识障碍6例,癫5例,肢体瘫痪1例,视力障碍1例;脑脊液压力升高3例,蛋白升高6例;11例均行头颅磁共振(MRI)检查,其中脑萎缩1例,一侧或双侧基底节小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7例,增强后无强化,无占位效应;经激素治疗部分或完全缓解8例。结论 NPSLE以女性多见,可以作为SLE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头痛、精神异常和意识障碍常见;头颅MRI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诊断、及时用药预后相对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袁泉,贾建平[10](2009)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4%~7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尤其是脑组织损伤者可表现为各种神经精神症状与体征,称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lupus erythematosus,NPSLE)。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根据199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所推荐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1项分类标准,符合其中≥4项标准,并排除感染、肿瘤及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即可明确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同时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同时排除高血压、精神病、低氧血症、尿毒症性脑病、肝性脑病、颅内感染,以及激素等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精神异常者,即诊断为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表现为一系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和精神病学特征,其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包括头痛、癫痫发作、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状态等。NPSLE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认为血脑屏障功能破坏、自身抗体介导的神经毒性、补体系统的激活在NPSLE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参考文献

[1].赵敏,李洋洋,丁重阳,李天女,唐立钧.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PET/CT脑葡萄糖代谢统计参数图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9

[2].王东轶,沈俊逸,蔡辉.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江苏医药.2019

[3].郝胜,钮小玲,吴滢,康郁林,何威逊.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表现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8

[4].段新旺,张秀灵,黄清水,尚静静,毛绍园.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5].陈天红.神经精神性狼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比较[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3

[6].史国辉,王玉浔,孟晓华,徐湜潺.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误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

[7].冷晓梅,张文,李梦涛,曾小峰,CSTAR全体成员.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神经精神狼疮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来自CSTAR的数据分析[C].第17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

[8].吴丹纯,刘银艳,练荣丽.4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神经精神狼疮病人急性期的安全护理[J].全科护理.2012

[9].李海燕,齐尚书.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

[10].袁泉,贾建平.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9

论文知识图

就医指南耒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就诊须...就医指南耒阳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就诊须...左侧半卵圆中心内脑梗分类号:

标签:;  ;  ;  ;  ;  ;  ;  

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论文_赵敏,李洋洋,丁重阳,李天女,唐立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