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乳清发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清,饮料,乳酸菌,杆菌,乙醇,抗氧化,蛋白。
乳清发酵论文文献综述
杨锁华,姜益军,何卫星,徐德丰,王旭[1](2018)在《乳清发酵液生产工艺和创新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乳清发酵液是一种以乳清为基底,经过乳酸菌发酵后,去除大部分蛋白而形成的清澈透明的液体,该功能配料具有应用稳定性高,发酵风味浓郁,清澈透明等方面的特点。为了能够有效的去除蛋白,本文旨研究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絮凝作用在去除蛋白过程中的效果。研究表明:第一阶段在中性pH、温度(64℃-72℃)和一定时间范围内,对乳清蛋白进行适度的蛋白变性;第二阶段鼠李糖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发酵产生的多糖使最不易絮凝的蛋白乳血清蛋白BAS和免疫球蛋白(IgG)变得比较容易变性,从而改变了其二、叁级机构,进而改变了等电点,使其能容易的絮凝。第二阶段发酵及絮凝处理:发酵产生的主要物质是乳酸等有机酸、天然发酵风味、维生素、多糖体等,其中多糖是最为有效的生物絮凝剂成分,能够使得大多数乳清蛋白絮凝。且这两个阶段相互影响。(本文来源于《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叁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8-05-22)
祁腾飞[2](2018)在《高温厌氧菌Rx1菌株的乳清发酵及其乙醇耐受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厌氧菌因其底物利用范围广,具有利用多糖、寡糖和多种单糖(五碳糖,六碳糖)发酵生产乙醇的能力,是当前生物乙醇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Thermoanaerobacterium calidifontis Rx1及其乙酸激酶基因(ack)敲除菌株T.calidifontis Rx1△ack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利用乳清生产乙醇的特性,并优化了最佳乙醇发酵条件。同时为了研究突变菌株△ack的乙醇耐受机理,分析了乙酸激酶基因的敲除对代谢产物的分布和碳中心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1.Rx1菌株利用乳清的乙醇代谢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乳清作为干酪生产的副产物,大多未被合理利用。本研究利用高温厌氧菌Rx1及其突变株Rx1△ack菌株进行发酵乳清生产乙醇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了影响乙醇发酵过程的主要因素有:接种量、乳糖浓度、发酵pH和发酵温度。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以发酵终点pH,底物利用率、乙醇产量和乙醇得率等为指标,最终确定了乙醇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为20g/L、pH值为8.5,发酵温度为60℃,接种量为8%。利用发酵罐(3L)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菌株乙醇产量分别达到3.903 g/L和4.093 g/L;得率分别为0.363 g/g和0.228 g/g;乳糖利用率分别为72%和80%。2.乙酸激酶基因敲除对Rx1菌株乙醇耐受性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突变Rx1△ack菌株的乙醇耐受性比起野生型菌株提高了2%。分析不同乙醇体积分数的条件下,Rx1及Rx1△ack产物分布和碳中心代谢关键酶活性,为高温厌氧菌乙醇耐受性的生化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添加外源乙醇,对野生型乳酸、乙酸、乙醇的产量影响较大,不含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2.011g/L、1.078 g/L、1.796 g/L,添加外源乙醇其产量分别下降了27%、36%和58%。突变株由于乙酸激酶基因的敲除,添加外源乙醇对其影响不大,但乳酸产量在4%乙醇体积分数时产量最高,为2.009 g/L;乙醇产量在3%乙醇体积分数条件下最高,为2.249 g/L。相比不添加外源乙醇的条件下,野生型在3%乙醇体积分数的条件下PK酶活性最高,比起不含乙醇条件下提高了63%;在4%乙醇体积分数下LDH、ADH、ALDH酶活性最高,分别提高了150%、130%、91%。ACK酶活性没有显着变化。突变株PK、LDH、ALDH酶活性在不含外源乙醇条件下最高,分别为7.798 U、1.023 U、0.840 U;ADH酶活性在乙醇体积分数为4%时达到最大为0.581 U;ACK酶活性没有显着变化。3.Rx1菌株基因敲除遗传操作系统构建的探索目前很难找到高温条件下性能稳定的筛选标记来构建合适的打靶载体,即使是耐高温的卡那霉素,其有效抗性在48-50℃只能保持48h左右,无法有效筛选只有更高温度下才能生长的阳性重组子,有必要开发营养缺陷型标记基因的筛选标记。由于要转化多个基因,需建立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标记基因,营养缺陷型标记基因pyrF可重复使用且操作方法简单成熟。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酶(PyrF;Orotidine5'-phosphatedecarboxylase)为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影响尿嘧啶的合成,可用5-氟乳清酸(5-FOA)筛选。我们构建了pyrf基因的敲除质粒PMU1101,期望得到工程菌株,遗憾的是未能成功筛选到阳性转化子。我们推测主要原因是高温厌氧菌特殊的细胞膜构造和T.calidifontis Rx1感受态质量阻碍了外源基因的转化所致。(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孙阳[3](2016)在《姬松茸多糖乳清发酵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乳品中生产加工奶酪的副产物,乳清的营养和生物学价值拥有很高的开发潜力,在食品、医药、化工、农业和其他领域应用广泛;而姬松茸这种药食兼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抗肿瘤、抗氧化、降血糖、增强免疫、保护肝脏等功效已得到广泛证实,并逐渐被人们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乳清和姬松茸为主要原料,进行姬松茸多糖乳清饮料的研制。文章在对乳清、姬松茸及其多糖的营养成分、功效作用、应用现状作概述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乳清发酵工艺、饮料配方以及复合稳定剂添加量进行优化。实验研究表明,乳清发酵的最佳工艺为:发酵剂添加量0.05%,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发酵后的乳清酸味温和、爽口,香味清甜,感官最佳;当产品配方为乳清发酵液和姬松茸多糖提取液添加量比值1.8:1,白砂糖添加量7%,柠檬酸添加量0.15%,黑加仑粉添加量0.1%时,获得的饮料呈均匀的浅褐色乳状液,颜色协调,具有姬松茸和发酵乳清的混合香气,黑加仑清香浓郁,综合风味突出,酸甜可口;实验中选取了叁种常用于酸性条件的稳定剂进行复合,确定了复合稳定剂添加量的最优组合为藻酸丙二酯0.2%,羧甲基纤维钠0.3%,叁聚磷酸钠0.01%,添加了复合稳定剂的产品具有细腻均匀的组织状态,放置4周不分层,无可见沉淀及杂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12-01)
侯保朝,李理,李宝磊,马广辉,李言郡[4](2016)在《富含天然维生素B的甜乳清发酵乳酸菌饮料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分离自发酵乳制品中的6株乳酸菌进行高产维生素B筛选,经筛选得到两株具有良好产VB_1和VB_6的菌株,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前期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甜乳清添加量、蔗糖添加量、菌株复配比例为因素设计L9(33)正交试验,以感官评价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pH值和维生素B产量,确定了甜乳清添加量为10%、蔗糖添加量为6%、菌株复配比例为1∶1最为适宜。在此条件下,37℃发酵8h后,乳清发酵饮料的pH值为4.29,VB1和VB6含量分别为21.55μg/mL和17.09μg/mL,风味愉悦,酸甜适中,口感细腻顺滑。4℃储藏21d,pH值和维生素含量无显着下降,感官品质良好且稳定。富含维生素的乳清发酵饮料丰富了目前活菌型乳酸菌饮料的品类,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饮料工业》期刊2016年04期)
王婷婷[5](2016)在《内源乳化法制备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及其在乳清发酵中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益生菌作为食品领域的重要微生物,其高效的价值是不容小觑的。适当的摄入益生菌,可以有效提高肠道内微生物种群生态平衡。然而益生菌对储存的温度和条件的要求比较高,其自身的抗性较差,对人体胃肠道的胃酸和胆汁等的耐受性差。导致其在生产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容易失活,所以很难确保益生菌到达肠道内定植并有足够数量的活菌数去发挥其益生作用。利用微胶囊技术将益生菌包埋在壁材溶液中,可以增强益生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有效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使益生菌顺利到达肠道内定植并真正发挥功效;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食品在储藏和运输下的损失,延长货架期。为提高益生菌干酪乳杆菌KLDS 1.0301对不利环境的抗性,本试验采用内源乳化法,将菌株包埋在海藻酸钠和浓缩乳清蛋白80中制成微胶囊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海藻酸钠、浓缩乳清蛋白80、大豆油和碳酸钙的最佳添加范围。以微胶囊的包埋率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优化微胶囊的包埋工艺参数,并对微胶囊在模拟人工胃肠液的耐受性进行分析。将微胶囊保存在4℃的条件下探究其储藏稳定性。最后将微胶囊与嗜热链球菌KLDS 3.0501和保加利亚亚种ATCC 11842在乳清粉底料中进行混合发酵,探究微胶囊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内源乳化法制备干酪乳杆菌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0%,海藻酸钠与浓缩乳清蛋白80的质量比为1︰1,水油体积比为1︰2.7,碳酸钙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1︰2.2,微胶囊的包埋率可以达到93.51%,包埋效果比较理想。将干酪乳杆菌放置在4℃的条件下储藏42d,发现未经包埋的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下降6个数量级,而包埋的干酪乳杆菌活菌数仅下降4个数量级,说明微胶囊技术能够显着提高干酪乳杆菌菌种的储藏稳定性。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包埋的干酪乳杆菌在模拟人工胃液中处理3h后活菌数仅下降2个对数值,而未经包埋的干酪乳杆菌在相同条件下活菌数下降4个对数值,因此利用内源乳化法制备的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可以有效的抵抗较低pH值胃酸环境的影响,保证在较低pH值的胃酸处理后仍有充分数量的活菌存活。干酪乳杆菌微胶囊经模拟肠液处理60min后,维持在8.0 log(cfu/m L)左右,说明本试验所制备的微胶囊具有很好的肠液溶解性,能把通过微胶囊技术包埋的干酪乳杆菌活菌基本释放出来。将干酪乳杆菌微胶囊与嗜热链球菌KLDS 3.0501和保加利亚亚种ATCC 11842在乳清粉底料中进行混合发酵,发现包埋的干酪乳杆菌在发酵期间同样能够良好产酸,因此经微胶囊技术包埋的干酪乳杆菌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受到限制。(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李良,王帅,程建军,冯宪民,杨文鑫[6](2014)在《响应面法优化胡萝卜苹果乳清发酵饮料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以胡萝卜、苹果、乳清发酵液为原料,研究乳清发酵饮料制备的工艺条件。采用响应面法对胡萝卜苹果乳清发酵饮料生产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白砂糖6.7%,胡萝卜苹果汁比例2.2∶1(果汁占总量的50%),乳清发酵液添加量38%。最终得到稳定性较好的混合果蔬乳清发酵饮料,感官评价得分为92.5,产品酸甜适中,口感良好,营养丰富,具有浓郁的胡萝卜苹果混合的清香味。(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08期)
唐新宇[7](2013)在《Mozzarella干酪乳清发酵特性及杏鲍菇乳清发酵饮料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本试验主要研究Mozzarella干酪乳清的发酵特性,发酵过程中pH值、酸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pH值与酸度的关系,乳酸菌总数的变化以及优选乳清发酵的最佳发酵条件。由试验结果得乳清发酵的最佳条件为:选用嗜热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做菌种,其比例为1:1,接种量为乳清的3%,于42℃下恒温培养约8h,待乳清pH为3.7~3.9时,终止发酵。此时乳清口味最好,也有利于提高乳清蛋白的稳定性。乳清发酵过程中,乳酸的增加、乳糖的下降都与时间呈线性关系,且乳清的酸度与pH值也呈线性关系。2、一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杏鲍菇浸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在100℃条件下,加入25倍0.1mol/LNaOH溶剂浸提4小时。3、将杏鲍菇浸提液加入Mozzarella干酪乳清中,最适比例为2%,使产品既具有乳酸发酵所特有的风味和香气,又兼具杏鲍菇特有的香味。4、风味调整中,添加8%蔗糖,苹果酸、酒石酸、乳酸和柠檬酸的添加比例分别为乳清总量的0.03%,0.01%,0.01%和0.05%,此时产品酸甜适口。5、由杏鲍菇乳清发酵饮料稳定性试验可知,几种稳定剂、磷酸盐和乳化剂的合理配比对乳清饮料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杏鲍菇乳清发酵饮料复合稳定剂的最佳配比为:PGA0.2%、CMC-Na0.25%、高甲氧基果胶0.15%、焦磷酸钠0.01%、柠檬酸钠0.01%、磷酸二氢钠0.014%、叁聚磷酸钠0.01%、蔗糖酯0.08%。6、本试验研究的杏鲍菇乳清发酵饮料集杏鲍菇和乳清的营养保健功能为一体,是一种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李新玲,蒋丽萍,闫辉,张伶莉[8](2012)在《乳清发酵饮料开发与质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超滤、离子交换技术对生产干酪排出的副产物乳清进行处理,合理添加碳水化合物,强化营养素,利用天润公司自行分离筛选出的乳酸菌、酵母菌菌株,对乳清进行发酵,生产出具有某些保健功能的乳清饮料。本文内容包括了菌种制备、工艺流程、技术指标等,并对影响乳清发酵产品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新疆畜牧业》期刊2012年10期)
王昕,侯聚敏,丛宪玲[9](2012)在《具有抗氧化活性乳清发酵物的组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乳酸菌对乳清蛋白进行发酵,检测发酵物的抗氧化能力。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测得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6.95%,经5kDa超滤后,分级产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提高至79%。经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可知,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清肽相对分子量小于2kDa。对发酵产物的氨基酸分析发现,与抗氧化活性关系密切的疏水性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含量占总含量的70.17%,表现出显着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其营养成分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适宜作为功能性食品开发。(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2年S1期)
郭小霞[10](2012)在《新型抗氧化乳清发酵饮料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干酪副产物——乳清为原材料,加入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干酪乳杆菌叁种菌进行发酵,添加调味料后调制成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发酵饮料。对原料进行处理后,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对干酪乳杆菌浓度、发酵时间、发酵温度、乳清浓度进行单因素实验,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抗氧化活性最高的发酵乳清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干酪乳杆菌浓度为4%,发酵时间为8h,乳清底物浓度为10%,发酵温度为41℃。获得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发酵乳清饮料,其口感、色泽和组织状态好,营养价值高。(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2年10期)
乳清发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温厌氧菌因其底物利用范围广,具有利用多糖、寡糖和多种单糖(五碳糖,六碳糖)发酵生产乙醇的能力,是当前生物乙醇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Thermoanaerobacterium calidifontis Rx1及其乙酸激酶基因(ack)敲除菌株T.calidifontis Rx1△ack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利用乳清生产乙醇的特性,并优化了最佳乙醇发酵条件。同时为了研究突变菌株△ack的乙醇耐受机理,分析了乙酸激酶基因的敲除对代谢产物的分布和碳中心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1.Rx1菌株利用乳清的乙醇代谢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乳清作为干酪生产的副产物,大多未被合理利用。本研究利用高温厌氧菌Rx1及其突变株Rx1△ack菌株进行发酵乳清生产乙醇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了影响乙醇发酵过程的主要因素有:接种量、乳糖浓度、发酵pH和发酵温度。再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以发酵终点pH,底物利用率、乙醇产量和乙醇得率等为指标,最终确定了乙醇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底物浓度为20g/L、pH值为8.5,发酵温度为60℃,接种量为8%。利用发酵罐(3L)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野生型和突变菌株乙醇产量分别达到3.903 g/L和4.093 g/L;得率分别为0.363 g/g和0.228 g/g;乳糖利用率分别为72%和80%。2.乙酸激酶基因敲除对Rx1菌株乙醇耐受性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突变Rx1△ack菌株的乙醇耐受性比起野生型菌株提高了2%。分析不同乙醇体积分数的条件下,Rx1及Rx1△ack产物分布和碳中心代谢关键酶活性,为高温厌氧菌乙醇耐受性的生化机理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添加外源乙醇,对野生型乳酸、乙酸、乙醇的产量影响较大,不含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2.011g/L、1.078 g/L、1.796 g/L,添加外源乙醇其产量分别下降了27%、36%和58%。突变株由于乙酸激酶基因的敲除,添加外源乙醇对其影响不大,但乳酸产量在4%乙醇体积分数时产量最高,为2.009 g/L;乙醇产量在3%乙醇体积分数条件下最高,为2.249 g/L。相比不添加外源乙醇的条件下,野生型在3%乙醇体积分数的条件下PK酶活性最高,比起不含乙醇条件下提高了63%;在4%乙醇体积分数下LDH、ADH、ALDH酶活性最高,分别提高了150%、130%、91%。ACK酶活性没有显着变化。突变株PK、LDH、ALDH酶活性在不含外源乙醇条件下最高,分别为7.798 U、1.023 U、0.840 U;ADH酶活性在乙醇体积分数为4%时达到最大为0.581 U;ACK酶活性没有显着变化。3.Rx1菌株基因敲除遗传操作系统构建的探索目前很难找到高温条件下性能稳定的筛选标记来构建合适的打靶载体,即使是耐高温的卡那霉素,其有效抗性在48-50℃只能保持48h左右,无法有效筛选只有更高温度下才能生长的阳性重组子,有必要开发营养缺陷型标记基因的筛选标记。由于要转化多个基因,需建立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标记基因,营养缺陷型标记基因pyrF可重复使用且操作方法简单成熟。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酶(PyrF;Orotidine5'-phosphatedecarboxylase)为乳清酸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影响尿嘧啶的合成,可用5-氟乳清酸(5-FOA)筛选。我们构建了pyrf基因的敲除质粒PMU1101,期望得到工程菌株,遗憾的是未能成功筛选到阳性转化子。我们推测主要原因是高温厌氧菌特殊的细胞膜构造和T.calidifontis Rx1感受态质量阻碍了外源基因的转化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清发酵论文参考文献
[1].杨锁华,姜益军,何卫星,徐德丰,王旭.乳清发酵液生产工艺和创新应用探讨[C].益生菌:技术及产业化——第十叁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2018
[2].祁腾飞.高温厌氧菌Rx1菌株的乳清发酵及其乙醇耐受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3].孙阳.姬松茸多糖乳清发酵饮料的制备工艺研究[D].吉林大学.2016
[4].侯保朝,李理,李宝磊,马广辉,李言郡.富含天然维生素B的甜乳清发酵乳酸菌饮料的研制[J].饮料工业.2016
[5].王婷婷.内源乳化法制备干酪乳杆菌微胶囊及其在乳清发酵中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6
[6].李良,王帅,程建军,冯宪民,杨文鑫.响应面法优化胡萝卜苹果乳清发酵饮料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14
[7].唐新宇.Mozzarella干酪乳清发酵特性及杏鲍菇乳清发酵饮料工艺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
[8].李新玲,蒋丽萍,闫辉,张伶莉.乳清发酵饮料开发与质量控制研究[J].新疆畜牧业.2012
[9].王昕,侯聚敏,丛宪玲.具有抗氧化活性乳清发酵物的组分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2
[10].郭小霞.新型抗氧化乳清发酵饮料的研制[J].科技风.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