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颈椎钢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间融合器,脊柱融合,内固定
颈椎钢板论文文献综述
欧阳林志,王治栋,杨惠林,朱若夫,姜为民[1](2016)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PCB)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Zero-p椎间融合器组(A组,20例)和PCB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97.7±16.2)min vs.(107.6±12.5)min和(86.5±11.5)ml vs.(93.7±9.1)ml](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均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5%vs.35%)(P<0.05)。结论 Zero-p椎间融合器和PCB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Zero-p椎间融合器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少、出血量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6年12期)
陈书文,尹朝信,颜爱民,刘文和[2](2010)在《前屈后伸载荷下颈椎间孔的孔径变化: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与颈椎钢板植骨内固定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诸多针对脊椎椎体间固定融合后相邻节段应力变化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并不尽相同,载荷控制与位移控制试验模式下所反映出的相邻节段应力状况其结果也相差甚远。目的:分析椎间盘完整、椎间盘切除、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颈椎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后,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分别在前屈后伸载荷下C5/6椎间孔孔径和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测量C5/6椎间盘完整、椎间盘髓核摘除、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钢板植骨内固定4种状态下以0.25,0.50,0.75,1.00,1.25,1.50N·m的分级载荷加载于标本的前屈后伸状态时C5/6椎间孔孔径和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前屈后伸各级加载时,C5/6椎间孔上下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和面积椎间盘完整组、Bryan颈人工置换组和钢板植骨内固定组高于椎间盘髓核摘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Bryan颈人工置换组高于钢板植骨内固定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可见颈椎间盘髓核摘除后C5/6椎间孔有效空间明显减少。(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0年30期)
曹顺海,林晓生,王健,赖洪华[3](2008)在《PCB颈椎钢板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前路应用PCB颈椎钢板融合器治疗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突出、颈椎骨折等疾病需要减压融合的适应症、技术要点和效果。方法:选择25例经过临床诊断存在严重的颈脊髓受压的患者实施颈前路减压和PCB颈椎钢板融合器融合,并进行术前和术后影像学评价、Nurick分级对比和临床疗效随访。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Nurick分级平均为(2.37±0.48)级,术后平均为(0.66±0.71)级,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PCB颈椎钢板融合器可提供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恢复脊柱生理平衡,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安全、有效、临床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08年06期)
张黎龙,田融,申庆丰,夏刚,李会明[4](2007)在《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在颈椎疾患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the plate cage benezech implant,PCB)的优越性。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针对20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PCB内固定治疗,术后行3~32个月的随访。结果按照JOA评分,术前评分为8~13分,平均9.8分,术后评分为12~16分,平均14.8分,术后改善率为84.6%。平均手术时间104 min,对比同期56例颈前路单节段椎间盘切除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131 min,手术时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未出现医源性颈髓损伤、颈椎失稳、固定物松动现象,术后6个月CR平片示植骨融合良好。结论PCB是集融合器的优越性与钢板的安全性于一体的假体,可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恢复椎间隙高度,使颈椎正常生理性能得以维持。可以作为治疗包括颈椎间盘突出、脊髓型颈椎病以及退行性颈椎失稳的一种选择。(本文来源于《实用骨科杂志》期刊2007年09期)
王正明,张根福,鲍丰,赖震,吴汝平[5](2007)在《经颈椎前路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PCB)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经颈椎前路PCB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5例,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影像学资料及采用JOA评分系统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5例随访6~2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未发生植骨坍塌,植骨挤出、压入椎管或椎间隙等植骨部位相关的并发症,供骨部位未发生血肿或感染,1例发生1枚螺钉松动。JOA评分:术前6~10分,平均8.7分;术后2周10~15分,平均14.8分;末次随访12~17分,平均15.7分;改善率为73.2%。参照Ch iles et al疗效评定标准:优6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结论PCB可提供即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植骨融合环境。(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07年04期)
朱力波,王建东,朱宗昊,陆海明,马金忠[6](2007)在《颈椎钢板融合器PCB在颈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应用的初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PCB在颈椎间盘突出前路减压融合术中应用的评估。方法对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路减压后植骨PCB内固定手术。通过术后随访,使用JOA评分系统观察病人脊髓功能的恢复,并通过随访X线,CT观察植骨融合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显着,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没有出现并发症。结论PCB作为一种新型颈椎前路内固定器材,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期刊2007年02期)
张黎龙,田融,夏刚,李会明,刘岩[7](2006)在《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在颈椎疾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plate-cage,PCB)的优越性。方法:我院脊柱外科自2003年5月至2006年3月,针对 13例颈椎疾患患者采用PCB内固定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国际COA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1-01)
王秀梅,王慧,张洪文[8](2006)在《新型颈椎钢板颈前路内固定的手术配合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了解新型颈椎钢板颈前路内固定的手术配合,了解新型钢板的使用程序方法。随机抽取28例患者病历,经过随访,无植骨块脱出,塌陷及不愈合发生。该术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可靠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医药》期刊2006年04期)
杜睿,张良权[9](2005)在《枢法模带锁钛金颈椎钢板颈椎前路内固定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法之一。由于椎间盘组织损伤突出 ,椎体移位均可致脊髓受压和损伤 ,因此 ,应用枢法模带锁钛金颈椎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于恢复椎间盘的正常序列、减压、残留的原有骨刺可退化、解放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 ,重建颈椎有良(本文来源于《东南国防医药》期刊2005年01期)
徐耀增,吕书军,王树金,范诚,董天华[10](2004)在《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评价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 (PCB)的优越性。 方法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后 ,选用适当型号的一体化颈前路钢板融合器 (PCB)置入 ,不需透视帮助即可拧入螺钉和松质骨碎片植骨。治疗颈椎创伤伴急性椎间盘突出症 15例 ;脊髓型颈椎病 14例。术后随访 4~ 33个月 ,平均 16个月。 结果 在 1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 ,12例颈髓不全损伤者基本恢复正常 ,3例颈髓完全损伤者截瘫无恢复。 14例颈椎病术前日本骨科学分 (JOA)评分为 7~ 13分 ,平均为 9.6分 ,术后评分为 12~ 17分 ,平均 15 .8分 ,术后改善率为 83.8%。 2 1例患者接受单节段的固定 ,7例为双节段 ,1例为叁节段固定。无术中并发症发生 ,仅有 1枚螺钉松动部分脱出。供骨部位无并发症。 结论 PCB的优点在于防止供骨和植骨部位并发症发生 ,提供即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预防螺钉松动及断裂 ,并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脊柱前凸。术后无需使用颈托(本文来源于《中华创伤杂志》期刊2004年10期)
颈椎钢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诸多针对脊椎椎体间固定融合后相邻节段应力变化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并不尽相同,载荷控制与位移控制试验模式下所反映出的相邻节段应力状况其结果也相差甚远。目的:分析椎间盘完整、椎间盘切除、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颈椎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后,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分别在前屈后伸载荷下C5/6椎间孔孔径和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分别测量C5/6椎间盘完整、椎间盘髓核摘除、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钢板植骨内固定4种状态下以0.25,0.50,0.75,1.00,1.25,1.50N·m的分级载荷加载于标本的前屈后伸状态时C5/6椎间孔孔径和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前屈后伸各级加载时,C5/6椎间孔上下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和面积椎间盘完整组、Bryan颈人工置换组和钢板植骨内固定组高于椎间盘髓核摘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Bryan颈人工置换组高于钢板植骨内固定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可见颈椎间盘髓核摘除后C5/6椎间孔有效空间明显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颈椎钢板论文参考文献
[1].欧阳林志,王治栋,杨惠林,朱若夫,姜为民.Zero-p椎间融合器和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江苏医药.2016
[2].陈书文,尹朝信,颜爱民,刘文和.前屈后伸载荷下颈椎间孔的孔径变化: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与颈椎钢板植骨内固定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
[3].曹顺海,林晓生,王健,赖洪华.PCB颈椎钢板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08
[4].张黎龙,田融,申庆丰,夏刚,李会明.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在颈椎疾患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骨科杂志.2007
[5].王正明,张根福,鲍丰,赖震,吴汝平.经颈椎前路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临床骨科杂志.2007
[6].朱力波,王建东,朱宗昊,陆海明,马金忠.颈椎钢板融合器PCB在颈椎间盘突出手术中应用的初步报告[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7
[7].张黎龙,田融,夏刚,李会明,刘岩.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在颈椎疾患中的应用[C].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国际COA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8].王秀梅,王慧,张洪文.新型颈椎钢板颈前路内固定的手术配合体会[J].哈尔滨医药.2006
[9].杜睿,张良权.枢法模带锁钛金颈椎钢板颈椎前路内固定的手术配合[J].东南国防医药.2005
[10].徐耀增,吕书军,王树金,范诚,董天华.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的临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