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下家庭农场投资主体的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家庭农场投资经营具有较大风险,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农场主能够引导农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获得持续发展。文章从双创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培养体系及配套措施等方面设计了完善的培养方案,为双创型农场主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创型;家庭农场;投资主体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高校应当以“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为目标,并从制度、载体、方法、服务创新等方面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新体系。此实施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双创型”人才是我国学者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实际提出来的概念。我国目前所提出的“双创型”人才从广义上讲,既包括创新人才也包括创业人才。但从狭义上来讲,“双创型”人才是既具有创新素养又具有创业潜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他们是擅长创新、发明且具有较强创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以创新为灵魂,秉承企业家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对机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执着的追求精神,是兼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双创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不仅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根基和较完备的知识结构,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再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而且还包括典型的创新创业意识与开拓进取意志,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双创型”人才的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能在农村广阔天地创新创业,带动一方农民朋友发家致富,建设美好乡村。
一、双创型人才(农民)培养标准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1.总体要求
双创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用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建设现代家庭农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提供强大人才智力支撑。具体要求:树立先进的创业创新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现代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作为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2.目标任务
总目标:是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人数明显增加。具体目标包括:结合现代家庭农场人才需求细化双创人才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制定相关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建设;改进创业指导服务。
(二)双创型人才规格
操作考核:选择我院择期腹部手术肥胖患者80例作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对象,随机分到两组中,每组40例。患者的ASA分级I~II级,年龄35~65岁,身体质量指数>28 kg/m2,无凝血功能障碍,无穿刺部位感染,无颈部活动异常。所有患者入室后进行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患者常规全麻诱导插管后,头低位20°,选取右侧颈内静脉进行穿刺。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中心静脉穿刺方法。
1.基本职业道德
2.现代家庭农场创新创业知识
具备良好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职业素质;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在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和手术后1年,由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颈椎功能障碍评估治疗评分(JOA评分)。评估总分为17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1年,统计两组颈椎管狭窄和颈椎损伤患者术后6个月和1年脊髓功能的改善情况,脊髓功能改善率=(术后总分-术前总分)总分-术前总分)×100%
“双创教育”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于1991年提出的,这一概念在当时被诠释为:培养最具有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等开创性品质的教育,具体到现代家庭农场双创型人才要求如下所示:
实训基地是校外实训和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加强与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与相关企业联手,建立双赢合作机制,将有的课程内容搬到企业中,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目前,专业在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合作的广度、深度还不能适应日常教学的需要。实践是职业农民培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重要渠道,当地现代家庭农场可通过资源共享方式,与学校合作成立试验实习基地,在不影响农场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利用其生产场所和其他实践教学条件来完成相关教学计划。
3.现代家庭农场创新创业能力
课程内容的设计与选择要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有双创理论的基础学习,又有双创技能的训练。为培养建设现代家庭农场双创人才,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以其切实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素养的非专业性和可迁移性。可采取坚持以现代家庭农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确定教育目标,双方共同参与选拔学生、组织教学、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订单”培养模式。首先针对现代家庭农场的要求实施教学,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小镇实际需求,具有很强针对性,所学知识技能能直接应用,有效缩短学习实践,增加熟练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学内容针对性强,课程内容高效实用,可有效降低培养成本,提高培养效率。农民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内容应参照教育目标来制定,从农民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四个维度,三大类内容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内容。
二、现代家庭农场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优化教学内容
熟练掌握本专业核心技能;了解知识产权申报、企业、商标注册及程序;掌握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处理等知识技能;掌握市场开拓技能。
2.4.3 TCT 1项研究报道了TCT[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详见图6。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5.87,95%CI(-17.69,5.95),P=0.33]。
(二)构建“三师型”师资队伍
出台一系列的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及培训模式,农民成人学历教育实施方案,乡土人才评选方法等扶持奖励政策,推动农民创新创业发展,培养具备高素质高学历的农业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强化政策支撑,加大教育培训资助力度,对委托培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持续实行免费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在各类农业园区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园、科技孵化基地,提供创新创业支持。让自主创业达一定规模,且建立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的创业者,享受政府创业扶持政策。
(1)财务会计管理有待完善。新的发展环境下,网络技术对企业的管理产生的影响比较大,并对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并没有和实际的管理要求相契合,和企业经营目标不协同,这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一些企业财务会计只支持区域网,有的还没有实现网络化管理,没有将财务管理和电商进行有机结合起来,这就必然会影响企业网上电子业务以及会计数据分析统计的效果。
(三)强化校企合作
现代家庭农场双创型人才培养需要紧密结合现代家庭农场发展规划、既要有一定的岗位针对性,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在专业和课程设置过程,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依据当地现代家庭农场发展动态及时进行调整。学校可与当地特色小镇建设委员会建立专门小组,根据岗位职责、任务,按照发展需求,制定在不同培养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能力标准。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针对现代家庭农场发展所处的阶段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实现沟通、协作与提高。学校需深入当地现代家庭农场,征求一线人员意见,共同确立专业和课程设置。学校向小镇管理部门介绍相关专业课程开发及适应的工作岗位、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考核等,小镇管理部门根据学校提供的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前景,向学校提出今后几年的用人指导计划,学校根据用人指导计划确定有关专业的设置和招生数量。
(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础、财务管理、会计学、创业管理、创业融资及投资管理、创业风险管理、企业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处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知识。
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当地政府农业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农民培育专门机构开展本地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培育工作;引导农民成立“农民协会”,促进协会在产前产中产后发挥“培训、采购、销售、交流、合作”等综合性为农服务作用。
(二)出台制度文件,规范培育工作
一方面,重点建设、完善师资队伍结构中的“3种类型”:理论型的校内专职教师、综合型的校内外兼职教师、实践型的社会兼职教师。农业院校建立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农业企业、农技推广部门、农场等进行工作实践,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要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的创业者、家庭农场主、农业科技人员、农业企业经营者等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3种素质”:能讲课,拥有广而深的专业知识;能咨询,拥有“精而专”的实践技能;能实战,拥有“丰而强”的创业阅历和能力,全面提升教师水平,优化教师结构,突破质量瓶颈。
(三)创新培育模式,分类培育人才
提升一批老农,以专业大户、合作社等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对象,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分类别、分层次、分产业开展培训,提升其生产经营能力。引进一批新农,组织有志从事农业的返乡农民工、基层农技人员、退役士兵、院校毕业生等返乡下乡人员参加涉农继续教育,鼓励在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中创新创业。吸引一批知农,与农业院校合作,支持本地户籍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涉农院校,定向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后备军。
其中,α∈[0,1]用于控制两种隐式信任对预测评分影响的重要性.特别地,当α=0意味着只考虑信任u的用户带来的隐式影响,α=1意味着只考虑u信任的用户带来的隐式影响.
(四)壮大农民双创人才队伍
一是塑造“现代青年农场主”,从村、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或种养殖大户中选定一批有基础的中青年农业技术骨干,参加省内农业院校的中、短期脱产培训,全面提升其生产、管理、营销能力,使其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生力军”。二是推动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自治,引导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协会,通过购买服务,支持协会发挥日常组织、科技推广、协同创业、品牌营销等市场化桥梁纽带作用。
(五)构筑一套创新创业载体
一是发展优势产业,让创业有“热土”。依托当地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等主导产业和特色龙头产品产业集群。二是推进现代园区提档升级,努力建设并新增认定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让园区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大舞台。三是搭建优质地产农产品销售平台,鼓励当地地产优质农产品进驻销售,提升年销售额。
2.1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晰,数据准确,用词用语规范,必要时应进行统计学处理。护理研究、综述不超过4 000字,一般栏目稿件勿超过2 500字,小经验类稿件不超过1 000字。
(六)塑造一批创新创业典型
一是积极培育创业典型,起到创业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挥企业联农带农,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是以市场化导向、公益性原则,带着农民熟悉掌握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屈海群.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视角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
[2]王森楠.高校“双创型”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研究[J].海峡科学,2018(12).
[3]于兆吉;张嘉桐.高校、企业与政府联动耦合对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8(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农地确权背景下家庭农场投资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130)
标签:农场论文; 家庭论文; 双创论文; 人才论文; 农民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人才学论文; 人才培养与人才选拔论文; 《营销界》2019年第33期论文;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农地确权背景下家庭农场投资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130)论文;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