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I推出手掌大小的数字音响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沈继睿[1](2015)在《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文中认为对媒介技术的研究散落在传播学、社会学、技术哲学中,主要包括人物与范式述评,具体问题研究,鲜有综合的哲学反思。因为技术哲学正在转向对具体技术的研究,又因为当今新媒介的巨大影响,故需要梳理现有的媒介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媒介技术的各个方面进行哲学反思,形成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系统。研究依照以下主线:首先,从研究媒介技术本身的逻辑关系和历史发展开始,即论证媒介技术的外延与内涵和媒介技术演化;然后,展开媒介技术哲学研究的问题域,并解决每个问题域中的核心问题。具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媒介技术的外延界定与内涵辨析;第二,媒介技术演化的条件、动力与机制;第三,媒介技术与人的认识关系;第四,媒介技术与人的实践关系;第五,媒介技术价值的分类、生成与引导。第一部分为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起点。通过区分相似概念,界定媒介技术的外延:媒介技术是媒介的子集,不涉及符号系统和身体信息技术。传播技术比媒介技术多出方向性,在内容上媒介技术是能塑造“想象世界”的传播技术。器具信息技术与媒介技术的外延相同。媒介技术在具体使用时的功能侧重上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不同。通过与生产技术区分,指出媒介技术的“双重认知技术”与“双重连接技术”内涵。在第二部分中,由人建构的,媒介技术演化的条件包括人性化和综合准则;由媒介技术建构的,人演化的条件包括技术自身属性、可选材料和支撑技术;媒介技术演化的动力来自与人、信息、制度的外部矛盾,以及不同媒介技术间的内部矛盾;媒介技术演化遵循自调控的循环建构机制。在第三部分中,梳理人对媒介技术认识的三个阶段,指出媒介技术对认识要素、认识过程的塑造作用,并研究在互联网、大数据影响下的认识变化。在第四部分中,从静态角度研究媒介技术实践的要素与制约条件,从动态角度研究媒介技术实践的过程,并论述数字时代媒介技术实践的虚拟转向。在第五部分中,指出媒介技术价值的分类与生成要素;具体操作时,正价值的大小由满足度、符合度、体现度这三个互相制约的条件决定,负价值可通过技术、制度、伦理三种手段消解。技术哲学的发展,始自技术与科学的区分,奠定了技术哲学最初的本体论研究。接下来逐渐形成了包括本体论、演化论、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在内的系统框架。今天,技术哲学经验转向,走向具体技术。这样看来,建构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系统,同样要以本体论的区分为起点,展开几个问题域,这既是技术哲学的延伸,也是走向媒介技术哲学的起点。
陆颖隽[2](2013)在《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数字图书馆是信息时代传统图书馆的延伸与发展,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分布式的、无时空限制、便于使用、超大规模的信息中心,具有一种全新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已成为当今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趋势。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既对传统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又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图书馆新技术与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图书馆学的热门研究课题。几千年的图书馆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新技术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虚拟现实(VR)技术诞生至今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被认为是本世纪计算机领域最重要、最新奇的研究之一,被认为是21世纪关键的高新技术之一,具有多感知、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等特征,是集成了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技术。数字图书馆将包括传统图书馆的纸质文献在内的资源数字化,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数字图书馆,则使之前数字图书馆二维的、平面的信息资源还原原始形态,变为三维的、立体的信息资源,并将拓展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给数字图书馆带来根本性的变革。研究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尤其是当前三网融合、物联网建设的环境下,对促进、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科学的、快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基础、VR系统的构成与实现、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虚拟空间、三维信息资源建设、可视化信息检索、虚拟参考咨询、远程遥控技术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探讨。全文约14.5万字,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了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基础以及VR系统的构成与实现。由于外来语的原因,我国学者对VR (Virtual Reality)的翻译有着许多不同的称谓和解释,国内外学者对VR的定义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笔者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VR的释义以及定义,提出了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对于VR系统的构成特别强调了人是VR系统的主体,人决定了VR的实现与应用。第二章从信息社会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以及优势互补、创新服务的角度论述了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必要性;从“三网”融合与物联网建设、图书馆的技术情结、VR技术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随着信息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千年的图书馆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新技术是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从“三网”融合与物联网建设,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予以研究。“三网”的融合与物联网的建设,为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提供了高速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和性能优异、价格低廉传感设备的支持。第三章从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的原理与特点入手,通过基于VRML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空间设计,从VR系统四种类型全面探讨了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虚拟空间的应用,分析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目前阶段纯软件VR技术方式是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最佳选择,纯软件VR技术方式与Internet技术结合起来的分布式VR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发展方向。第四章通过利用HTML、JavaScript、VRML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具体实现,对二维信息资源和三维信息资源进行了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三维信息资源兼有传统纸质媒介和二维数字资源两者的优势,实现技术要求不高,便于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和服务,非常适合于数字图书馆应用,但也存在一些困难,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改进,任重而道远。第五章从信息检索的可视化与三维虚拟参考咨询的角度,对目前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三维可视化信息检索、虚拟参考咨询的案例进行了梳理,对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服务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改进数字图书馆三维可视化信息检索和虚拟参考咨询的建议。最后的结语部分,对VR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做了小结,并对后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吴新潮[3](2012)在《基于陀螺仪的特种车辆姿态解算器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越来越普及,掌握汽车驾驶技术显得很有必要,汽车驾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性。随着陀螺传感器技术、测量技术以及DSP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模拟驾驶系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应用十分广泛。本文是基于陀螺仪和DSP技术相结合开发出的一款姿态解算器,应用于特种车辆模拟驾驶系统,主要用来处理陀螺仪采集到模型车的姿态数据,模拟模型车的姿态。本文首先介绍了MEMS陀螺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课题选用ADI公司的ADIS16355微机械陀螺仪传感器采集模型车的数据,然后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TI公司生产的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控制核心,以姿态解算器为研究对象,分析陀螺仪所采集到的模型车运动姿态的数据,设计出基于陀螺仪的车辆姿态解算器。在对ADIS16355陀螺仪采集模型车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后,根据系统的要求制定了姿态解算器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并提出了硬件设计方案和软件设计。硬件电路主要包括MCU电路、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JTAG电路、UART电路、TOP板等;软件部分为了达到姿态解算器的精度要求,在软件开发环境CCS里面,用C语言编写系统主程序、初始化程序、中断程序、数据处理程序等等。最后,在硬件开发平台上通过实验进行了测试,给出了姿态解算器的输出波形,实验结果令人满意,表明实验平台设计合理,精度也能够达到要求,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周钇铭[4](2001)在《基于DSP的指纹图像采集与处理的研究》文中指出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生物识别技术中的一个热点,已经逐步地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针对嵌入式指纹识别系统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以使指纹识别的应用更加方便并拓展其使用的范围。本研究工作将微型指纹采集头、图象采集专用芯片、单片机、DSP芯片、CPLD、指纹处理与识别算法等集成为一个独立的子系统,能够将它用于指纹锁、门禁、保险箱、考勤等系统中。在本研究工作中,首先根据系统的实现要求及目前最新的技术发展情况,并综合考虑成本与性能因素,确定了系统的组成方式和主要芯片与器件的选型,以MCS51单片机、Altera的MAX7000S系列器件、PHILIPS SAA7110芯片及长春光机所研制的指纹图象采集头为主要的硬件处理设备,以TI公司TMS320C5 402 DSP芯片为主要的软件处理芯片。在此基础上展开的主要工作是:(1)指纹图象的实时采集,其中对指纹图象的质量如亮度、对比度等进行了动态调整,以保证图象的清晰;(2)对采集的图象进行实时的增强处理,以便于后续特征提取;(3)研究了基于DSP技术的快速特征提取算法及指纹图象纹型分类算法;(4)与指纹锁系统进行连接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通过本研究工作证明了系统设计合理,方案可行,能够实现独立式指纹识别及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与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叶[5](2000)在《音响器材新生代》文中提出 一、颇具特色的MP3播放器 最近,卡西欧公司推出了其最新型的MP3音乐播放器——WMP-1V。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可以像手表一样带在手腕上的MP3播放器。用户可将电脑中或CD中的MP3音乐存储到WMP-1V的内置式记忆芯片上。在使用时,用户可以选择3种播放模式:选择高质量播放模式时,WMP-1V可连续播放33分钟的MP3;中等质量播放模式可播放44分钟;低档质量播放模式可播放66分钟。同时,WMP-1V还具有
二、TI推出手掌大小的数字音响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I推出手掌大小的数字音响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选题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文章思路与结构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 |
二、困难与不足 |
第一章 媒介技术的外延界定和内涵辨析 |
第一节 不同学派对媒介技术定义的讨论 |
一、芝加哥学派的媒介技术定义 |
二、实证学派的媒介技术定义 |
三、批判学派的媒介技术定义 |
四、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技术定义 |
第二节 通过区分相似概念界定媒介技术的外延 |
一、各种定义讨论中存在的问题 |
二、媒介与媒介技术的区分 |
三、媒介技术与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的区分 |
第三节 通过区分实体技术辨析媒介技术的内涵 |
一、媒介技术在技术分类中的位置 |
二、个人层面媒介技术与生产技术的内涵区分 |
三、人际层面媒介技术与生产技术的内涵区分 |
第四节 媒介技术的分类 |
一、麦克卢汉的三分法 |
二、翁的三分法 |
三、洛根的五分法 |
四、传播三“路” |
五、媒介技术发展的两个节点 |
六、媒介技术建构人存在方式的三分法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媒介技术在环境建构中的演化 |
第一节 代表性的媒介技术演化思想综述 |
一、走向平衡 |
二、媒介演化定律 |
三、玩具—镜子—艺术 |
第二节 媒介技术演化的环境 |
一、媒介技术建构人的认知环境 |
二、人在技术中的主动作用 |
三、人建构媒介技术的演化环境——莱文森对媒介环境的修正 |
第三节 媒介技术演化的条件 |
一、修补“人性化趋势” |
二、补充媒介环境的前提条件 |
第四节 媒介技术演化的动力 |
一、外部矛盾 |
二、内部矛盾:媒介技术间的竞争 |
第五节 媒介技术演化的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媒介技术认识的发展与媒介技术对认识的塑造 |
第一节 从认识到媒介技术认识 |
一、主体与客体 |
二、何为媒介技术认识 |
第二节 人对媒介技术的认识 |
一、社会学研究阶段——开创媒介技术认识研究 |
二、传播学研究阶段——媒介技术作为信道工具 |
三、技术哲学研究阶段——媒介技术建构信息环境 |
四、媒介技术认识的分类 |
第三节 媒介技术对认识的塑造 |
一、媒介技术对认识主体的作用 |
二、媒介技术对认识手段的作用 |
三、媒介技术对认识方式的作用 |
四、媒介技术对认识客体的作用 |
第四节 媒介技术认识形式之一:互联网认识 |
一、互联网认识的特征与方式 |
二、互联网认识的实践 |
三、“中心节点”对互联网认识的作用 |
第五节 媒介技术认识形式之二:大数据认识 |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来源 |
二、大数据认识的特征 |
三、大数据认识的流程 |
四、大数据认识的结构 |
五、大数据认识的结果 |
六、大数据认识的意义和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媒介技术实践活动及当代虚拟转向 |
第一节 从实践到媒介技术实践 |
一、实践的词源分析 |
二、技术实践论的发展历程 |
三、媒介技术实践的规范 |
第二节 媒介技术实践的方式 |
一、媒介技术实践的构成 |
二、媒介技术实践的过程 |
三、媒介技术实践形式的划分 |
第三节 当代媒介技术的虚拟实践转向 |
一、虚拟实践辨析 |
二、虚拟实践产生的原因 |
三、虚拟实践对传统媒介技术实践的改变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媒介技术的价值及其实现 |
第一节 从价值到媒介技术价值 |
一、价值本质 |
二、技术价值本质 |
三、媒介技术价值本质 |
第二节 媒介技术价值的生成 |
一、媒介技术本身在价值生成中的作用 |
二、人在媒介技术价值生成中的作用 |
三、自然环境在媒介技术价值生成中的作用 |
四、社会环境在媒介技术价值生成中的作用 |
五、客体在媒介技术价值生成中的作用 |
第三节 媒介技术价值的分类 |
一、媒介技术在生态层面的价值 |
二、媒介技术在社会层面的价值 |
三、媒介技术在人本层面的价值 |
第四节 媒介技术正价值实现的三个条件 |
一、正价值实现的条件之一:媒介技术满足使用的人 |
二、正价值实现的条件之二:媒介技术活动符合社会价值观 |
三、正价值实现的条件之三:媒介技术客体的属性充分体现 |
四、三个条件的均衡 |
第五节 媒介技术负向价值的消解 |
一、媒介技术负价值的技术消解 |
二、媒介技术负价值的制度消解 |
三、媒介技术负价值的伦理消解 |
本章小结 |
结语 走向媒介技术哲学 |
第一节 研究的创新结论 |
第二节 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起点与问题域 |
第三节 媒介技术哲学出场的必要性与合法性 |
第四节 媒介技术哲学的未来研究之路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2)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0.1.1 选题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0.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0.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0.3.1 研究目标 |
0.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0.4 创新之处 |
0.4.1 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
0.4.2 对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
1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基础 |
1.1 虚拟现实的概念 |
1.1.1 关于Virtual的释义 |
1.1.2 关于Reality的释义 |
1.1.3 我国学者对Virtual Reality的翻译 |
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
1.2.1 狭义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
1.2.2 广义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 |
1.2.3 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其它定义 |
1.3 虚拟现实的特征与类型 |
1.3.1 虚拟现实的特征 |
1.3.2 虚拟现实的类型 |
1.4 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与软件、硬件结构 |
1.4.1 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
1.4.2 虚拟现实系统的主体——人 |
1.4.3 虚拟现实系统的软件、硬件结构 |
1.5 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 |
1.5.1 国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 |
1.5.2 国内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研究 |
2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2.1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必要性 |
2.1.1 社会发展的需要 |
2.1.2 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需要 |
2.1.3 有利于优势互补、创新服务模式 |
2.2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 |
2.2.1 “三网”融合与物联网建设提供了网络和传感设备的支持 |
2.2.2 图书馆的技术情结有利于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
2.2.3 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适用于数字图书馆 |
3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虚拟空间的应用 |
3.1 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空间应用广泛 |
3.1.1 虚拟空间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
3.1.2 虚拟空间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 |
3.2 基于VRML图书馆虚拟空间的实现 |
3.2.1 VRML的工作原理 |
3.2.2 VRML的特点 |
3.2.3 VRML场景的编辑与浏览 |
3.2.4 基于VRML的图书馆虚拟空间设计 |
3.3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虚拟空间应用的思考 |
3.3.1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便利创建数字图书馆虚拟空间 |
3.3.2 360°全景的高性价比适应于数字图书馆建设 |
3.3.3 VRML生成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空间特点突出 |
3.3.4 数字图书馆虚拟空间应用的启示 |
4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用 |
4.1 虚拟现实与三维信息资源建设 |
4.1.1 三维信息具有二维信息无法显示的多种特征 |
4.1.2 数字图书馆建设三维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
4.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三维信息资源的实现 |
4.2.1 VRML实现三维文字信息的建设 |
4.2.2 VRML实现三维图像信息的建设 |
4.3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思考 |
4.3.1 虚拟现实技术提升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维度 |
4.3.2 虚拟现实技术丰富了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内涵 |
4.3.3 数字图书馆三维信息资源应用的启示 |
5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和参考咨询的应用 |
5.1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应用 |
5.1.1 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可视化 |
5.1.2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的可视化 |
5.1.3 信息检索中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思考 |
5.2 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的应用 |
5.2.1 虚拟现实技术使参考咨询可视化变得灵活生动 |
5.2.2 虚拟会议系统在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
5.2.3 参考咨询中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思考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3)基于陀螺仪的特种车辆姿态解算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陀螺仪的简介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陀螺仪 |
2.1 陀螺仪的定义及用途 |
2.2 陀螺仪的分类 |
2.3 MEMS陀螺仪的工作原理 |
2.4 ADIS16355的简介 |
3 姿态解算器的简述 |
3.1 姿态解算器的定义及功能描述 |
3.2 系统的总体构架及工作流程 |
3.3 姿态解算器输入输出数据定义 |
3.4 姿态解算器的数据通信协议 |
4 DSP的简介 |
4.1 DSP的发展历程和技术背景 |
4.1.1 DSP的发展历程 |
4.1.2 DSP的技术背景 |
4.2 DSP芯片国内外情况介绍 |
4.3 DSP的应用领域及未来发展趋势 |
4.3.1 DSP的应用领域 |
4.3.2 DSP技术展望 |
4.4 DSP芯片的选择 |
4.5 TMS320F2812的主要性能 |
5 系统的硬件设计 |
5.1 电源模块 |
5.1.1 电源芯片TPS767D301的介绍 |
5.2 异步串行接口 |
5.3 复位和时钟 |
5.4 外部RAM扩展 |
5.5 MCU模块 |
5.6 JTAG下载模块 |
5.7 CAN总线接口 |
5.8 外扩的TOP板 |
5.9 硬件设计所需注意的事项 |
5.9.1 PCB的布局设计 |
5.9.2 元件的布局 |
5.9.3 PCB布线设计 |
5.9.4 PCB地线设计 |
5.9.5 PCB板去耦电容的设计 |
5.9.6 硬件调试应注意的问题 |
6 系统的软件设计部分 |
6.1 系统的总体流程图 |
6.1.1 仿真角度插值算法 |
6.2 时钟初始化 |
6.3 GPIO初始化 |
6.4 串口通信(SCI) |
6.5 通用定时器(GP) |
6.6 中断流程 |
6.7 CPU定时器 |
7 实验结果 |
7.1 姿态解算器的结果 |
7.2 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
7.3 实验平台相关的照片 |
8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基于DSP的指纹图像采集与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1.1 指纹应用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
1.2 DSP技术 |
1.3 单片机概述 |
1.4 CPLD概述 |
1.5 系统总体方案与构架 |
1.6 主要工作内容 |
2 器件的选择 |
2.1 DSP的选择 |
2.2 CPLD的选择 |
2.3 视频处理芯片的选择 |
2.4 单片机的选择 |
2.5 存储器的选择 |
3 DSP单元 |
3.1 TMS320C5402的硬件设计 |
3.1.1 DSP的存储器扩展 |
3.1.2 DSP的BOOT LOADER |
3.1.3 DSP的电源设计 |
3.1.4 DSP的时钟模式 |
3.1.5 DSP的串口与UART通讯 |
3.1.6 DSP的主机接口与单片机通讯 |
3.2 DSP的软件设计 |
3.2.1 TMS320C5402对图象的处理 |
3.2.2 自适应分块二值化分割 |
3.2.3 指纹图像频谱分析及用于指纹纹型分类 |
4 CPLD单元 |
4.1 地址计数器发生电路 |
4.2 图象采集控制电路 |
4.3 总线切换电路 |
4.4 CPLD的防损坏措施 |
4.4.1 合理引脚连接 |
4.4.2 防止闭锁现象 |
4.4.3 静电放电 |
4.4.4 电源使用 |
5 视频处理芯片 |
5.1 SAA7110的时序 |
5.2 SAA7110的工作原理 |
5.3 调整亮度和对比度 |
6 用单片机模拟I~2C总线 |
6.1 I~2C总线的基本原理 |
6.2 I~2C总线的信号及时序定义 |
6.2.1 总线上数据的有效性 |
6.2.2 I~2C总线的信号 |
6.2.3 总线信号时序要求 |
6.3 I~2C总线上的数据传送格式 |
6.3.1 I~2C总线上的数据传送 |
6.3.2 数据传送时的总线控制 |
6.3.3 数据传送格式 |
6.4 用单片机模拟I~2C总线的源程序 |
参考文献 |
四、TI推出手掌大小的数字音响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介技术的哲学研究[D]. 沈继睿. 东南大学, 2015(06)
- [2]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D]. 陆颖隽. 武汉大学, 2013(10)
- [3]基于陀螺仪的特种车辆姿态解算器的设计[D]. 吴新潮.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4]基于DSP的指纹图像采集与处理的研究[D]. 周钇铭. 四川大学, 2001(01)
- [5]音响器材新生代[J]. 一叶. 实用影音技术, 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