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缓贫困论文-戴钰

减缓贫困论文-戴钰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缓贫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济增长,贫困减缓,PSTR

减缓贫困论文文献综述

戴钰[1](2019)在《中国经济增长对农村贫困减缓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7-2017年中国31个省际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经济增长对贫困减缓影响的连续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非线性的特征.在模型的门槛值前后,经济增长对农村贫困程度的影响始终表现为抑制,说明了经济增长有助于农村贫困减缓.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总产值都显着地起到了促进贫困减缓的作用.财政支农在短期内可促进贫困减缓,但统计上不显着,在长期内不利于贫困减缓.政府若长期通过财政支出扶持农村地区,可能会使农民对政府产生依赖和劳动惰性,从而不利于贫困减缓.(本文来源于《经济数学》期刊2019年04期)

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王京辉,杜娟[2](2019)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普惠金融是对传统普惠金融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应加快推进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进程,持续关注不同地区金融资源的差异化特征,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安全性,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减缓本地区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状况,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可明显降低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贫困率,为进一步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来源于《河北金融》期刊2019年11期)

任碧云,王雨秋[3](2019)在《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贫困减缓——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结合2006—2016年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包容性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发挥减贫作用。(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包容性金融服务渗透度的提升对贫困的影响最为显着;同时,包容性金融发展可通过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作用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作用于贫困。(3)稳健性检验表明,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包容性金融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乃至农村减贫的贡献表现出较大不平衡性。本文的政策建议为:首先,应持续推进包容性金融发展,充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以更快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其次,要继续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金融服务均等性,充分发挥金融减贫的优势;最后,要合理配置金融资源,注重地区间发展的公平性,以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10期)

张庆[4](2019)在《经济增速持续减缓下城市就业者工作贫困及政策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就业者中产生了一部分工作贫困群体,并且近几年经济增长持续减速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工作贫困规模。政府应适时调整当前的扶贫战略和扶贫重点,预防工作贫困扩大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大力提升工作贫困群体就业技能;定向提高其社会保障水平和转移支付;缩小行业间、职业间不合理收入差距。(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景帅,张东玲,范伟丽[5](2019)在《金融发展、结构偏差与农村贫困减缓的非线性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贫困减缓是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基于2007—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模型、SCC-FE模型和门槛变量二元虚拟变量法,对经济发展和政府干预背景下,金融发展、结构偏差和农村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和结构偏差对农村贫困减缓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程度的单一门槛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在不同的门槛变量下均表现为减贫效应减弱,金融效率和结构偏差对农村贫困减缓转变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减贫效应逐渐消失,较高政府干预下的产业结构高级化阻碍了农村贫困减缓。结合研究结论,发展普惠金融、培育农村人力资本和扶持乡村产业发展是农村贫困减缓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金融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赵燕,李季刚[6](2019)在《新疆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减缓作用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从渗透性、服务可得性和使用效用性叁个维度构建新疆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变异系数法赋予其权重,随后使用欧式距离法计算出新疆普惠金融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动态模型,使用GMM回归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研究发现:新疆普惠金融发展不仅对农村贫困减缓具有正向影响,还存在显着的"U型"特征;贫困滞后一期、经济增长和农业发展水平显着正向影响农村贫困减缓。从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知识覆盖、金融资金应用和基层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江,齐硕[7](2019)在《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基于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普惠金融的深度、广度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测度各个地区普惠金融的实际发展水平。随后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当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普惠金融发展会阻碍贫困减缓,只有当其跨越自身低水平门槛0.0822时,才能有效促进贫困减缓,且当经济发展水平程度较高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本文来源于《武汉金融》期刊2019年08期)

吴金旺,郭福春,顾洲一[8](2019)在《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显着减缓贫困?——来自浙江嘉兴调研的行为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扶贫一直是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是否对减缓贫困具有驱动效用?本文通过浙江嘉兴微观个体行为数据调研,搭建数字普惠金融和自我经济水平指标体系,结合经验和客观方法,综合运用层次分析和变异系数赋权法取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出指标指数,进一步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起到显着的减贫效应,并且性别、户籍、学历以及职业等控制变量对减缓贫困也会产生较为显着的影响。为数字普惠金融在服务体系的深耕细作、精准扶贫上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钱鹏岁,孙姝[9](2019)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个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对本地区减贫有显着的正向作用,同时也能够显着降低其关联地区的贫困率,即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关联地区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偏误修正的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从长期和短期两个角度,深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发现短期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减贫具有显着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从长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减贫的直接影响仍然显着,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武汉金融》期刊2019年06期)

毕哲静[10](2019)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减贫工作。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在减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传统的金融模式存在明显排斥性,阻碍了贫困减缓进程。以便解决所存在的金融排斥,“普惠金融”这一新的概念被提出。普惠金融旨在向所有的经济群体,特别是农村及贫困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提供全面有效的金融服务。发挥金融普惠的作用,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并且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使得资金往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进行有效配置。基于这样的背景下,测度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探索普惠金融关于贫困减缓的影响效果,以此使普惠金融的发展给推动我国减贫事业的进程带来启发。本文基于对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相关关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和综述,界定和提出了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首先剖释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对我国贫困减缓的现状也进行了简要分析,接着关于普惠金融的减贫机理给出阐述,最后通过实证计量模型验证和解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具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导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简要阐明,同时归纳和分析了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给后文的研究分析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2)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首先是相关概念界定,分别对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普惠金融和贫困减缓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其次结合本文的研究问题对金融发展理论和贫困理论梳理总结,为后文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的剖析提供理论支持。(3)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现状。介绍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主要经历的四个阶段,以银行业为主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人口构成分析了我国贫困减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现状的介绍和解析为后文分析作用机制提供思路。(4)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关于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建立在前文充足理论解析的基础上,剖析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通过金融服务满足贫困群体融资需求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传导间接作用于贫困减缓。(5)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关于贫困减缓的实证计量分析。依据前文相关的理论分析,概念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构建了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测度2011年-2017年各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对我国贫困程度量化测度,以31个省(市)2011年-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动态面板模型,整体上和分地区分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MM估计以及Sargan检验等,对计量结果分析得出,我国普惠金融指数对贫困率有显着负向影响,即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可以促进贫困的减缓。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在东部地区的影响效果不明显,而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效果显着,并通过中介效应分析验证了我国普惠金融减缓贫困的间接作用机制。(6)对策建议。根据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为如何更好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给了相应的建议。一是构建多样化金融服务机构,提升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二是完善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构建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叁是平衡地区间普惠金融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西财经大学》期刊2019-06-01)

减缓贫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字普惠金融是对传统普惠金融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应加快推进普惠金融的数字化进程,持续关注不同地区金融资源的差异化特征,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安全性,构建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减缓本地区的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状况,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可明显降低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的贫困率,为进一步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经验证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缓贫困论文参考文献

[1].戴钰.中国经济增长对农村贫困减缓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数学.2019

[2].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王京辉,杜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实证研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应用[J].河北金融.2019

[3].任碧云,王雨秋.包容性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贫困减缓——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

[4].张庆.经济增速持续减缓下城市就业者工作贫困及政策应对[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陈景帅,张东玲,范伟丽.金融发展、结构偏差与农村贫困减缓的非线性关系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9

[6].赵燕,李季刚.新疆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减缓作用的实证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报.2019

[7].王江,齐硕.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基于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的视角[J].武汉金融.2019

[8].吴金旺,郭福春,顾洲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显着减缓贫困?——来自浙江嘉兴调研的行为数据[J].浙江学刊.2019

[9].钱鹏岁,孙姝.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J].武汉金融.2019

[10].毕哲静.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

标签:;  ;  ;  

减缓贫困论文-戴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