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机构论文和设计-孙长铮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和箱体,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箱体内安装有传动轴,所述第一安装板与动力装置的外壳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伸入并固定在传动轴内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厚度为输出轴长度的1\/2~1。本实用新型在箱体上设置第一安装板,将动力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传动轴的端部伸入第一安装板的孔内,输出轴伸入并固设在传动轴内部,此安装组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便捷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1)和箱体(6),所述箱体(6)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板(61),所述箱体(6)内安装有传动轴,所述第一安装板(61)与动力装置(1)的外壳(11)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动力装置(1)的输出轴(12)伸入并固定在传动轴内部,所述第一安装板(61)的厚度为输出轴(12)长度的1\/2~1。

设计方案

1.一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装置(1)和箱体(6),所述箱体(6)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板(61),所述箱体(6)内安装有传动轴,所述第一安装板(61)与动力装置(1)的外壳(11)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动力装置(1)的输出轴(12)伸入并固定在传动轴内部,所述第一安装板(61)的厚度为输出轴(12)长度的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61)上设有通孔,所述传动轴的端部伸入通孔内,并与通孔通过轴承(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的外壳(11)与轴承(3)之间还设有端盖(4),部分所述端盖(4)插入通孔并抵持在轴承(3)的端面上,所述法兰夹紧端盖(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4)的外径大于轴承(3)的外径,所述通孔为阶梯孔,该阶梯孔的大端用于容纳端盖(4),小端用于容纳轴承(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为液压马达,所述箱体(6)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板(62),所述第二安装板(62)与第一安装板(61)相对设置,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安装板(62),所述传动轴与第二安装板(62)之间设有轴承(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板(62)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板(61)的厚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间辊弯辊缸横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中间辊系串辊机构的横移装置是板带六辊冷轧机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结构形式有机械结构和液压结构大类。其功能是通过横移装置移动上下中间辊系,改变上、下中间辊系与上、下支撑辊的接触应力分布,满足生产不同板宽规格产品时,获得上、下工作辊之间形成均匀的辊缝值,从而生产出沿板宽方向上厚度均匀的优良钢带。

通常,在板带六辊冷轧机设备中,上下中间辊系沿机列中心线移动是通过横移装置实现的,横移装置与横移梁以及中间辊弯辊缸联接,横移梁上钩头夹紧上下中间辊辊系。横移装置传动带动中间辊弯辊缸和横移梁移动,横移梁带动上下辊系移动,从而改变整个辊系相对位置。

横移装置在工作时需要使用动力装置提供动力源,现有的动力装置是采用支架固定在横移装置上,存在结构复杂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在箱体上设置第一安装板,将动力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传动轴的端部伸入第一安装板的孔内,输出轴伸入并固设在传动轴内部,此安装组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便捷的优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和箱体,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箱体内安装有传动轴,所述第一安装板与动力装置的外壳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伸入并固定在传动轴内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厚度为输出轴长度的1\/2~1。本实用新型在箱体上设置第一安装板,将动力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板上,传动轴的端部伸入第一安装板的孔内,输出轴伸入并固设在传动轴内部,此安装组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便捷的优点。当第一安装板的厚底小于输出轴长度的1\/2时,由于传动轴端部与安装板的接触面较短,并且输出轴从传动轴的端面伸入传动轴内部,容易造成传动轴端部刚性不足,进而影响使用效果;当第一安装板的厚度大于输出轴的长度时,会引起整个箱体笨重、废材料和制造成本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传动轴的端部伸入通孔内,并与通孔通过轴承固定。本实用新型的通孔既能支撑传动轴,又能固定传动轴。并且通过在传动轴和通孔之间安装轴承,易于传动轴的旋转,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的外壳与轴承之间还设有端盖,部分所述端盖插入通孔并抵持在轴承的端面上,所述法兰夹紧端盖。本实用新型在外壳和轴承之间设置端盖的目的,是阻止轴承的轴向移动,增加第一安装板的刚性,并且,由于外壳与第一安装板和端盖的接触面积增大,便于法兰盘的夹紧,法兰盘在长期使用后不易松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盖的外径大于轴承的外径,所述通孔为阶梯孔,该阶梯孔的大端用于容纳端盖,小端用于容纳轴承。本实用新型将端盖的外径大于轴承外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对轴承的轴向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为液压马达,所述箱体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与第一安装板相对设置,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安装板,所述传动轴与第二安装板之间设有轴承。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安装板的目的是支撑传动轴,在传动轴两端轴承的作用下,液压马达带动传动轴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板的厚度。由于第二凸缘和部分第一凸缘位于第一安装板的通孔内,为了承载传动轴的重量,第一安装板需要有较好的强度和刚性,而第二安装板仅需要具有轴承安装腔即可,第二安装板的厚度需要小于第一安装板的厚度,这样能减轻箱体的整体重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还设有用于防止轴承轴向移动的后盖,所述后盖上设有凸台,该凸台与第二安装板上的轴承接触,后盖与第二安装板法兰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后盖和端盖配合,夹紧两个轴承,防止轴承的轴向移动,同时后盖和端盖相对设置,后盖和端盖固定传动轴,以防止传动轴的轴向移动。传动轴的轴向固定使得输出轴与传动轴的固定更加牢靠,输出轴和传动轴形成一体,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轴向位移,使用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动力装置安装在箱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动力装置与传动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装置;11、外壳;12、输出轴;2、轴本体;21、第一凸缘;22、第二凸缘;23、轴颈;24、轴头;3、轴承;4、端盖;5、后盖;51、凸台;6、箱体;61、第一安装板;62、第二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由于现有的动力装置采用支架固定在横移装置上,存在结构复杂的缺陷,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装置1和箱体6,箱体6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安装板61,箱体6内安装有传动轴,第一安装板61与动力装置1的外壳11通过法兰连接,动力装置1的输出轴12伸入并固定在传动轴内部,第一安装板61的厚度为输出轴12长度的1\/2~1。本实施例在箱体6上设置第一安装板61,将动力装置1安装在第一安装板61上,传动轴的端部伸入第一安装板61的孔内,输出轴12伸入并固设在传动轴内部,此安装组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便捷的优点。当第一安装板61的厚底小于输出轴12长度的1\/2时,由于传动轴端部与安装板的接触面较短,并且输出轴12从传动轴的端面伸入传动轴内部,容易造成传动轴端部刚性不足,进而影响使用效果;当第一安装板61的厚度大于输出轴12的长度时,会引起整个箱体6笨重、废材料和制造成本高。优选动力装置1的外壳11与轴承之间还设有端盖4,部分端盖4插入通孔并抵持在轴承的端面上,法兰夹紧端盖4。本实施例在外壳11和轴承之间设置端盖4的目的,是阻止轴承的轴向移动,增加第一安装板61的刚性,并且,由于外壳11与第一安装板61和端盖4的接触面积增大,便于法兰盘的夹紧,法兰盘在长期使用后不易松动。端盖4的外径大于轴承的外径,通孔为阶梯孔,该阶梯孔的大端用于容纳端盖4,小端用于容纳轴承。本实施例将端盖4的外径大于轴承外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对轴承的轴向限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装置1优选为液压马达,箱体6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板62,第二安装板62与第一安装板61相对设置,传动轴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安装板62,传动轴与第二安装板62之间设有轴承。本实施例设置第二安装板62的目的是支撑传动轴,在传动轴两端轴承的作用下,液压马达带动传动轴旋转。优选第二安装板62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板61的厚度。由于第二凸缘22和部分第一凸缘21位于第一安装板61的通孔内,为了承载传动轴的重量,第一安装板61需要有较好的强度和刚性,而第二安装板62仅需要具有轴承安装腔即可,第二安装板62的厚度需要小于第一安装板61的厚度,这样能减轻箱体6的整体重量。

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安装板61上设有通孔,传动轴的端部伸入通孔内,并与通孔通过轴承固定。本实施例的通孔既能支撑传动轴,又能固定传动轴。并且通过在传动轴和通孔之间安装轴承,易于传动轴的旋转,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传动轴的另一端还设有用于防止轴承轴向移动的后盖5,后盖5上设有凸台51,该凸台51与第二安装板62上的轴承接触,后盖5与第二安装板62法兰连接。本实施例的后盖5和端盖4配合,夹紧两个轴承,防止轴承的轴向移动,同时后盖5和端盖4相对设置,后盖5和端盖4固定传动轴,以防止传动轴的轴向移动。传动轴的轴向固定使得输出轴12与传动轴的固定更加牢靠,输出轴12和传动轴形成一体,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轴向位移,使用效果较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传动轴结构如图3所示,该传动轴包括轴本体2、自轴本体2的端部轴向延伸出的第一凸缘21、自第一凸缘21端部轴向延伸出的第二凸缘22,第一凸缘21和第二凸缘22均为环状结构,并且第一凸缘21、第二凸缘22以及轴本体2的轴线均重合,第一凸缘21、第二凸缘22、轴本体2端部的外径值依次减小,第二凸缘22的端面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延伸至第一凸缘21的中部。本实施例的第二凸缘22、部分第一凸缘21置于箱体6的侧壁通孔内,便于传动轴的端部固定在箱体6上,动力装置1的输出轴12插入安装孔内并与该安装孔固定连接,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轴本体2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颈23,该轴颈23的外径小于轴本体2端部的外径,轴颈23上还套设有压紧端盖4,压紧端盖4与轴承的端面接触。本实施例在轴本体2的另一端设置压紧端盖4,是为了与第二凸缘22上的轴承、动力装置1的输出轴12配合,一同限制轴本体2的轴向位移。轴颈23的端部还延伸出一轴头24,轴头24的外径小于轴颈23的外径,轴头24上设有键槽。本实施例设置轴头24的目的是便于轴本体2与连接器稳定而可靠的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二凸缘22的长度小于第一凸缘21的长度,第二凸缘22的外壁上套设有轴承,第二凸缘22的长度小于轴承厚度的二倍。本实施例将第二凸缘22的外径设置成小于第一凸缘21外径,这样轴承卡在第一凸缘21与第二凸缘22形成的轴肩上,对轴承起到限位作用。优选第二凸缘22上设有环形槽,轴承的内圈置于环形槽内。本实施例设置环形槽的目的,一方面是配合轴肩限制轴承的轴向位移,另一方面是当轴承外圈固定在箱体6上,限制轴本体2的轴向晃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安装孔包括用于连接动力装置1输出轴12的第一孔段、自第一孔段向孔内延伸的第二孔段,第二孔段的内径大于第一孔段的内径。本实施例设置第二孔段的目的是矫正第一孔段的空间位置,提高第一孔段的精度,便于输出轴12与第一孔段的紧密配合。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一种驱动机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1485.0

申请日:2019-01-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7(西安)

授权编号:CN209424298U

授权时间:20190924

主分类号:B21B 31/18

专利分类号:B21B31/18

范畴分类:26C;

申请人: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工业园

发明人:孙长铮;石建卫;刘永龙

第一发明人:孙长铮

当前权利人:中钢集团西安重机有限公司

代理人:陆佳

代理机构:61225

代理机构编号: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驱动机构论文和设计-孙长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