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顶升机构和水管压入机构,所述水管压入机构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所述顶升机构的上方,所述顶升机构和水管压入机构之间设有水管仿形固定板,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沿固定轴上下移动,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内设有水管仿形槽。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具有有效降低水管植入难度,提高水管植入准度及效率,减少动力电池批间差异,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等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顶升机构和水管压入机构,所述水管压入机构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所述顶升机构的上方,所述顶升机构和水管压入机构之间设有水管仿形固定板,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沿固定轴上下移动,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内设有水管仿形槽。
设计方案
1.一种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顶升机构和水管压入机构,所述水管压入机构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所述顶升机构的上方,所述顶升机构和水管压入机构之间设有水管仿形固定板,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沿固定轴上下移动,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内设有水管仿形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有顶板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机构设有顶板气缸,所述顶板气缸穿过固定架与顶板连接,所述顶板气缸两侧设有穿过固定架的顶板导杆,所述顶板导杆与顶板连接,所述固定架外侧设有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压入机构包括压入驱动装置、压入驱动固定板和水管压入板,所述压入驱动固定板固定在固定轴上端,所述压入驱动装置安装在压入固定板上,所述水管压入板设置在压入驱动固定板的下方并与压入驱动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压入驱动固定板上的伺服电机固定架,所述伺服电机固定架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升降丝杆与水管压入板连接,所述升降丝杆贯穿设有升降导杆固定板,所述升降导杆固定板通过升降导杆与水管压入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压入板的底部设有与水管仿形槽相适配的水管仿形压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管压入板的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定位固定板,所述定位固定板上方设有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通过定位导轴与定位固定板移动连接,所述定位固定板下方设有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贯穿定位固定板与定位平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平台上设有定位销钉。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两侧设有产品导入皮带,所述产品导入皮带的两端均设有带动产品导入皮带转动的滚动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装配设备,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中。由于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需要动力电池提供驱动力,为达到更加的续航能力往往需要动力电池较大的电容量。而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热,为保证动力电池使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行业内通用做法是在动力电池内部植入水管,通过水管冷却其内部温度。由于电池内部机构紧凑,人工植入水管难度大且耗时长,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且人工植入水管导致水管位置不一导致动力电池内部冷却效果不佳,影响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降低水管植入难度,提高水管植入准度及效率,减少动力电池批间差异,结构简单,容易操作的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顶升机构和水管压入机构,所述水管压入机构通过固定轴固定在所述顶升机构的上方,所述顶升机构和水管压入机构之间设有水管仿形固定板,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沿固定轴上下移动,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内设有水管仿形槽。使用过程中,将动力电池排板至于顶升机构上,在动力电池需植入水管的位置插入气管,扩大水管植入的空间,以便下一步水管植入,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沿固定轴向下移动至靠近动力电池排板,在水管仿形固定板的水管仿形槽内塞入水管,顶升机构将动力电池排板向上顶至与水管仿形固定板相接触,人工将在插入的气管拔出,再通过水管压入机构将水管仿形槽内的水管压入动力电池排板内,从而完成水管植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动力电池水管植入过程机械化操作,通过气管的初步扩张降低水管植入的难度,通过水管压入机构将水管仿形槽内的水管压入动力电池排板内,使水管植入位置精准,减少人工植入水管导致的动力电池批间差异,且结构简单,容易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有顶板机构。顶板机构可驱动水管仿形固定板上下移动,方便操作。
进一步,所述顶板机构设有顶板气缸,所述顶板气缸穿过固定架与顶板连接,所述顶板气缸两侧设有穿过固定架的顶板导杆,所述顶板导杆与顶板连接,所述固定架外侧设有挡板。通过顶板气缸驱动顶板带动水管仿形固定板上下移动,顶板气缸两侧设置的顶板导杆保证顶板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压入机构包括压入驱动装置、压入驱动固定板和水管压入板,所述压入驱动固定板固定在固定轴上端,所述压入驱动装置安装在压入固定板上,所述水管压入板设置在压入驱动固定板的下方并与压入驱动装置连接。以压入驱动固定板作为承载板,通过压入驱动装置驱动水管压入板上下移动,从而完成下压水管和复位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压入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在压入驱动固定板上的伺服电机固定架,所述伺服电机固定架上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升降丝杆与水管压入板连接,所述升降丝杆贯穿设有升降导杆固定板,所述升降导杆固定板通过升降导杆与水管压入板连接。伺服电机驱动升降丝杆带动水管压入板上下移动,同时设置升降导杆与水管压入板连接,保证水管压入板上下移动时有良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压入板的底部设有与水管仿形槽相适配的水管仿形压板,保证水管能完全压入动力电池排内,提高水管植入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水管压入板的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下压时的压力变化,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动力电池损伤,便于压入过程中调节压力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定位固定板,所述定位固定板上方设有定位平台,所述定位平台通过定位导轴与定位固定板移动连接,所述定位固定板下方设有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贯穿定位固定板与定位平台连接。通过定位气缸顶升定位平台,从而带动放置在定位平台上的动力电池排板靠近水管仿形固定板,保证水管对准其压入位置,保证水管压入的准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平台上设有定位销钉。通过定位销钉将动力电池排板固定在定位平台上,保证在插入或拔出气管、压入水管等系列操作过程中不会移位,避免因移位导致水管植入位置的偏差。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机构两侧设有产品导入皮带,所述产品导入皮带的两端均设有带动产品导入皮带转动的滚动轴。通过滚动轴带动产品导入皮带转动从而将上一个加工工位的动力电池排板移送至定位平台上,提高进样的便捷度。
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第一、降低水管植入难度,提高水管植入精准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平台固定动力电池排板,先人工插入气管将需植入水管的位置撑大,以便水管植入,然后将水管放置在水管仿形槽内,并通过定位气缸驱动定位平台上升使动力电池排板与水管仿形固定板相接触,从而使水管初步嵌入气管撑开的位置中,人工再将气管拔出,启动水管压入机构将气管向下压至动力电池排板内,从而完成水管植入,有效降低人工植入水管的难度,且水管压入机构控制水管直接压入,提高水管植入精准度;
第二、减少批间差异;本实用新型通过水管压入机构下压将水管压入动力电池排板的水管间隙内,无需人工植入水管,避免人工植入导致水管植入的位置不一致,引起产品批间差异较大,影响产品品质;
第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要包括顶升机构、水管仿形固定板和水管压入机构,结构简单,制备成本低;通过顶升机构顶起动力电池排板,水管仿形固定板固定水管,再由水管压入机构将水管压入动力电池排板内,整个操作过程简单,容易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的水管仿形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的顶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的水管压入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的水管压入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的顶升机构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1、机架;2、顶升机构;21、定位固定板;22、定位平台;23、定位导轴;24、定位气缸;25、定位销钉;3、水管仿形固定板;31、水管仿形槽;32、顶板机构;321、顶板气缸;322、固定架;323、顶板;324、顶板导杆;325、挡板;4、水管压入机构;41、压入驱动装置;411、伺服电机固定架;412、伺服电机;413、升降丝杆;414、升降导杆固定板;415、升降导杆;42、压入驱动固定板;43、水管压入板;431、水管仿形压板;44、压力传感器;45、固定轴;5、产品导入皮带;6、滚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动力电池水管植入机,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有顶升机构2和水管压入机构4,所述水管压入机构4通过固定轴45固定在所述顶升机构2的上方,所述顶升机构2和水管压入机构4之间设有水管仿形固定板3,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3沿固定轴45上下移动,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3内设有水管仿形槽31。使用过程中,将动力电池排板至于顶升机构2上,在动力电池需植入水管的位置插入气管,扩大水管植入的空间,以便下一步水管植入,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3沿固定轴45向下移动至靠近动力电池排板,在水管仿形固定板3的水管仿形槽31内塞入水管,顶升机构1将动力电池排板向上顶至与水管仿形固定板3相接触,使水管初步嵌入动力电池排板内,人工将在插入的气管拔出,再通过水管压入机构3将水管仿形槽内的水管压入动力电池排板内,从而完成水管植入,实现了动力电池水管植入过程机械化操作,通过气管的初步扩张降低水管植入的难度,通过水管压入机构3将水管仿形槽内的水管压入动力电池排板内,使水管植入位置精准,减少人工植入水管导致的动力电池批间差异,且结构简单,容易操作。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水管仿形固定板3的两侧分别设有顶板机构32。顶板机构32可驱动水管仿形固定板上下移动,方便操作。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顶板机构32设有顶板气缸321,所述顶板气缸321穿过固定架322与顶板323连接,所述顶板气缸321两侧设有穿过固定架322的顶板导杆324,所述顶板导杆324与顶板323连接,所述固定架322外侧设有挡板325。通过顶板气缸321驱动顶板323带动水管仿形固定板3上下移动,顶板气缸321两侧设置的顶板导杆保证顶板323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水管压入机构4包括压入驱动装置41、压入驱动固定板42和水管压入板43,所述压入驱动固定板42固定在固定轴45上端,所述压入驱动装置41安装在压入固定板42上,所述水管压入机构43设置在压入驱动固定板41的下方并与压入驱动装置42连接。以压入驱动固定板42作为承载板,通过压入驱动装置41驱动水管压入板3上下移动,从而完成下压水管和复位的动作。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压入驱动装置41包括固定在压入驱动固定板42上的伺服电机固定架411,所述伺服电机固定架411上安装有伺服电机412,所述伺服电机412通过升降丝杆413与水管压入板43连接,所述升降丝杆413贯穿设有升降导杆固定板414,所述升降导杆固定板414通过升降导杆415与水管压入板43连接。伺服电412机驱动升降丝杆413带动水管压入板43上下移动,同时设置升降导杆415与水管压入板43连接,保证水管压入板43上下移动时有良好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水管压入板43的底部设有与水管仿形槽31相适配的水管仿形压板431,保证水管能完全压入动力电池排内,提高水管植入质量。
同时,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水管压入板43的顶部设有压力传感器44。通过压力传感器44实时监控下压时的压力变化,避免压力过大导致动力电池损伤,便于压入过程中调节压力大小。
如图6所示,所述顶升机构2包括定位固定板21,所述定位固定板21上方设有定位平台22,所述定位平台22通过定位导轴23与定位固定板21移动连接,所述定位固定板21下方设有定位气缸24,所述定位气缸24贯穿定位固定板21与定位平台22连接。通过定位气缸24顶升定位平台22,从而带动放置在定位平台22上的动力电池排板靠近水管仿形固定板3,保证水管对准其压入位置,保证水管压入的准确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定位平台22上设有定位销钉25。通过定位销钉25将动力电池排板固定在定位平台上,保证在插入或拔出气管、压入水管等系列操作过程中不会移位,避免因移位导致水管植入位置的偏差。
优选地,所述顶升机构32两侧设有产品导入皮带5,所述产品导入皮带5的两端均设有带动产品导入皮带转动的滚动轴6。通过滚动轴6带动产品导入皮带5转动从而将上一个加工工位的动力电池排板移送至定位平台22上,提高进样的便捷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作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6752.X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133625U
授权时间:20190719
主分类号:H01M 10/04
专利分类号:H01M10/04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惠州市龙海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惠州市龙海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三栋镇陶前管理区陶前村桥西工业区
发明人:兰胡文;朱泽勇
第一发明人:兰胡文
当前权利人:惠州市龙海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蔡义文
代理机构:44218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