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之之):市私恩不如行公义论文

(编辑 之之):市私恩不如行公义论文

韩非子在《外储说》中讲了一个故事:管仲被鲁国人俘虏后,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劝说下,决定迎管仲回国。名义上是向鲁君索求管仲回国受罚,实则是要任管仲为齐相。为了掩人耳目,管仲双手被绑缚着,从鲁国被押回齐国。管仲在路上又饥又渴,恰好在绮乌这个地方遇到一个边防官,于是管仲向他乞食。边防官跪着给管仲东西吃,并给他水喝,态度非常恭敬。在这个过程中,边防官偷偷问管仲:“假如您有幸在齐国没有被杀反而受到重用,将拿什么报答我?”管仲回答说:“真能托您吉言,我不死反得到重用,我将任用贤人,使用能人,论功行赏,你说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听完管仲的一番话,这位边防官甚有怨色。

依照常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况且管仲真的如这位边防官说的,不死反而得到重用,成为齐国的相,权倾朝野,想给边防官弄一个舒服的位置,那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依照惯例,也似乎这样做才是合理的。但是,管仲毕竟与众不同。市私恩并不是他想要的,他的思想中,法治思维是很突出的,所以即使对他有恩的人,如果不是贤人,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他也不会重用。他让这位边防官失望了,看起来是不近人情,说严重点,甚至有点过河拆桥。但是,对于像管仲这样的担负齐国重大命运的关键人物,更应从大局着眼来评判,才算公允。

我们知道,管仲帮助齐桓公奠定了霸主地位。这一成绩的取得,与管仲任人唯贤、论功行赏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如果管仲是“私”字当头,不顾公义,那么,像边防官这样的对他有私恩的人,肯定都会得到提拔,但是提拔的后果是什么?很可能是那些被提拔的人,对管仲感恩戴德,纷纷说管仲的好话,但却又很有可能朋党为奸,挖齐国的墙脚。那时候,市私恩的结果,是弄垮了齐国,肥了管仲自己。这显然是管仲不屑为的。

我读《管子》的一个观感,就是管子这个人,非常看重公义,否定私利。他的思想,是顾及全局的,宏大的,对一己之私,是非常蔑视的。管子反对用“佞人”,他说:“用佞人则私多行。”这话很耐人寻味。像这位边防官,其实就是一个“佞人”。他给管仲吃的喝的,且如此恭敬,其实就是在管仲身上赌一把。且这种赌博,自己不会失去什么,一点风险都没有。若是自己赌赢了,自然会跟着管仲吃香的喝辣的。从某种意义而言,他就是用小人之心,在度君子之腹,把管仲看扁了。他没有想到管仲是个刚直不阿的人,他更没有想到,自己的小算盘被管仲看穿了。我猜测,当时的管仲虽然是个囚徒,却已经有了经国济世的大算盘。在这个大算盘面前,边防官的小算盘自然是要受到管仲鄙薄的。

管子在《管子·法法》中明确指出:“世无公国之君,则无直进之士;无论能之主,则无成功之臣。”这话与他对边防官说的“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几乎是如出一辙,可见管子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所谓“公国”,就是以公治国,不徇私情。即使对自己有大恩,如果没有实际的才能,也不会得到重用。在上位者,能秉公办事,下面才有凭直道求进的士人;国君能论功行赏,下面才有积极成就功业的大臣。一句话,只有在上位者“公”字当头,在下位者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不朽的声名。行公义甚于市私恩,主要的原因就在此。

从图4可得知,63.56%的受访学生认为转专业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职业兴趣以及能力测评;27.12%认为是新转入专业关联知识测试。由此可见,学生在考核内容上更注重自身的职业兴趣以及职业能力测评,与转专业原因调查结果是一致的。如何开发出通过职业兴趣测评和职业能力测评来判断学生适合的专业成为全面放开转专业必修解决的难题。

管仲的事实说明,投桃报李,看似合乎人情,但如果妨碍国家利益,也是行不得的。在上位者,可不慎乎?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解释了孩子这一行为:这是孩子自控力发展的自然表现,因为自言自语时他们可以更专注更持久。

(编辑 之之)

标签:;  ;  ;  ;  ;  ;  ;  ;  ;  ;  ;  

(编辑 之之):市私恩不如行公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