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气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粒子,中子,大气,气溶胶,电场,磁场,热中子。
大气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胡志良,杨卫涛,李永宏,李洋,贺朝会[1](2019)在《应用中国散裂中子源9号束线端研究65 nm微控制器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设置和不设置镉中子吸收体两种方式,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9号束线(CSNS-BL09)对65 nm微控制器进行了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辐照测试.测试中探测到的效应主要为单位翻转.测试结果表明,对于该款微控制器,热中子引起的中子单粒子翻转占比约65%;进一步分析表明,热中子与~(10)B反应产生的0.84 MeV~7Li可能是诱发微控制器单粒子翻转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3期)
霍俊涛,王新宁,段玉森,伏晴艳,陈冰怡[2](2019)在《2015~2017年上海郊区大气新粒子生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对上海郊区2015~2017年期间大气新粒子生成进行长期连续观测,结合气象要素、气态污染物和PM_(2.5)化学组分等数据,分析上海郊区新粒子生成特征.结果表明,上海郊区新粒子生成天(NPF)为172 d,占有效天数(942 d)的18. 3%;其中典型新粒子生成天(Event)和新粒子增长-缩小天(Shrinkage)分别为150 d和32 d;NPF天占比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高温低湿、太阳辐射强、风速大和降雨量少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新粒子生成;南风、西南风和西风期间Event天占比高,气团主要来自环太湖流域植被覆盖和农业种植区,而Non-NPF和Shrinkage天主导风向为东北、东到东南风.与非新粒子生成天(Non-NPF)相比,Event天各季度SO_2和O_3均高,表明气态硫酸和光化学反应为新粒子生成的关键因素; PM_(2.5)浓度并不均低于Non-NPF天,但PM_(10)值均更高,可能与多相光催化反应有关.Shrinkage天除O_3外,其他污染物浓度均最低,较低的气态前体物导致新粒子增长程度有限.PM_(2.5)化学组分显示,Event天NH_4~+、SO_4~(2-)和NO_3~-无机组分秋季平均浓度高于Non-NPF天,其他季节则相反;有机碳各季节平均浓度均高于Non-NPF天; Shrinkage天各组分浓度最低,但春、夏、冬季有机碳占比均高于Non-NPF天;因此有机物在上海郊区新粒子生成及增长过程中有重要贡献.(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郭国华,宋彬,朱传奇,肖建宏[3](2019)在《经超声支气管镜~(125)I粒子植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气道狭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经超声支气管镜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术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气道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晚期NSCLC合并气道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静下经超声支气管镜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吉西他滨、顺铂(GP)化疗;对照组仅采用GP化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血清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1年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肿瘤治疗有效率、气道狭窄治疗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气促指数低于对照组,气道管径、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6 min步行距离(6MWD)评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EA、SCCA、NSE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咯血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活率(83.7%)显着高于对照组(65.1%),中位生存时间为(7.53±1.66)个月,显着高于对照组为(5.17±1.02)个月(P均<0.05)。结论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镇静下经超声支气管镜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NSCLC气道狭窄患者有效率高,毒性反应患者可耐受,近期预后较好,是治疗晚期NSCLC气道狭窄的简单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邹润莉[4](2019)在《地球电场与地球磁场对大气中带电粒子的作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自转带动非对等分布的正负电荷绕地轴做圆周运动产生相对于地轴静止的地球主磁场并形成地球电场,同时,由地球自转所带动的带电粒子受到地球电场和地球主磁场的作用.为探索地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原因,创建相对于地轴静止的地磁参考系,应用经典物理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大气中带电粒子在地球电场和地球磁场中的运动规律.结果表明:气候带及季节性节律均为大气受到电磁力、热力及地球引力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地球电场与地球磁场变化使地球系统带电粒子受到的电磁力发生变化,对气候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大气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功能,当代气候呈极端化趋势与大气中地球主磁场极弱密切相关.本研究结论概括为四个方面:(1)地球电场使大气中带正、负电荷的粒子呈交错分层分布态势且地球南、北两极及赤道附近空间的电荷密度高.(2)地球主磁场使大气中带正、负电荷的粒子在垂直地球主磁场平面内作方向相反的圆周运动并带动荷电大气回旋形成气旋和反气旋环流.(3)荷电大气回旋规律为:在线速度大小不变条件下回旋半径跟总磁场磁感应强度与大气荷质比的乘积成反比;回旋角速度大小等于总磁场磁感应强度与大气荷质比的乘积,与线速度无关.荷电大气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在各象限分布不对称.(4)地球电场、地球磁场、荷电大气的运动及其产生的感生电场和感生磁场,遵循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牛顿运动定律等经典物理学规律,是一个相互纠缠的整体,具有超越介质的遥相关和遥响应机制,能够使大气中的极性分子物质发生电离,地震前地电场和地磁场的异常变化可以在大气中形成地震云.感生电场和感生磁场使回旋的荷电大气作经、纬方向的耦合,形成经、纬方向的偶极子型环流和纬向环状型环流,使荷电大气的运动与地形地势及下垫面的电磁特性紧密相关.荷电大气的回旋具有正反馈机制,随着荷质比的增大能够形成台风、龙卷风等旋风.大气中尺度不同的环流系统,从东(西)风带、南(北)半球环状模,到热带气旋等,都是地球电场和地球磁场驱动的荷电大气的运动所致,准定常行星波是大尺度环流系统感生电磁场传播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孙业乐[5](2019)在《大气气溶胶:小粒子,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雾霾是近年来困扰着我国很多地区的一个环境问题,其中大气颗粒物(气溶胶)起着关键的作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孙业乐研究员因其对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影响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大气颗粒物的研究,获得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什么是大气气溶胶?深吸一口气,你便可以轻松地吸入数以千计的固体颗粒和液滴,即使空气质量非常好。这些空气中无处不在的颗粒和悬浮小液滴,我们称之为气溶胶(或颗粒物),其大小范围可以从几纳米到几十微米甚至人类头发(本文来源于《科学世界》期刊2019年05期)
王菲菲[6](2019)在《典型海域气象参数对海洋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谱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气溶胶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气环境、气候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研究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和光学特性,建立大气模式,有助于了解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以及大气污染物对人类的危害等问题。因此,研究大气气溶胶的特性很有必要。海洋气溶胶作为大气气溶胶的组成部分,通过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海洋气溶胶可以帮助人类进一步地认识海洋的大气过程,了解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海洋大气气溶胶参与海气交换过程,对海洋大气循环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海洋大气气溶胶微物理特性已成为国内外重要的研究课题。常见的大气气象参数有: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常见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参数有:粒子谱、能见度、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以及消光系数。本文主要分析粒子的数密度谱受气象参数的影响。常见的测量大气参数的仪器有:自动气象站、能见度仪、光声光谱仪、激光雷达、光学粒子计数器等。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气气溶胶的物理和光学特性:大气气溶胶的定义、分类、尺寸和来源。然后详细介绍了气象参数、光学参数等大气参数的定义。再给出了大气气溶胶浓度、粒子谱、能见度等大气参数的测量方法、测量设备和测量原理。再对海洋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谱的谱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相对湿度和风速对粒子数密度谱的影响。最后,统计了典型海域的大气气溶胶消光和吸收特性,分析了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2004年8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海上测量的气溶胶数据,研究了海洋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粒子谱受气象条件影响的变化规律。气溶胶数据测量地点为广东茂名近海、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海域。数据内容包含两个部分:(1)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测得的大气气溶胶的粒子数;(2)自动气象站等设备测得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参数。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粒子谱分布变化特征,即利用理论模型模拟了不同相对湿度和不同风速条件下粒子谱的变化规律,并将此理论模拟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使用r(RH)/r=(1-RH)1/2.9模型来模拟相对湿度对粒子谱的影响比较符合实际,使用lgN=a*U+b模型来模拟风速对粒子谱的影响比较合理。总的来说,理论模型与实际测量的契合度很高,这对于建立海洋大气气溶胶模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还对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主要来源于仪器的测量误差,公式的反演误差等。虽然理论模拟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这对研究气象参数对不同海域的粒子谱分布的影响具有参考意义。另外,本文还分析了茂名沿海及海上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分别比较了相对湿度与能见度、温度、吸收系数以及散射系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了晴天和雨天的温湿度、能见度和粒子数密度谱的差异;对比了沿海地区和海上的粒子数密度谱分布情况。本文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展望:通过完善大气测量系统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通过改善气象模型以提高模拟的准确性;通过拓宽探索的海域以实现模型的广泛适用性以及研究海洋大气气溶胶光学参数预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王菲菲,李学彬,郑显明,张文忠,罗涛[7](2019)在《相对湿度和风速对海洋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4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海上测量的气溶胶数据,研究了海洋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粒子谱受气象条件影响的变化规律。气溶胶数据所得地点为广东茂名近海、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海域。数据内容包含两个部分:(1)利用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测得的大气气溶胶的粒子数;(2)由自动气象站等设备测得的大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参数。分析了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粒子谱变化特征,即利用理论模型模拟了不同相对湿度和不同风速条件下粒子谱的变化规律,并将该理论模拟值与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其结果表明:使用r(RH)/r=(1-RH)~(-(1/3.9))模型来模拟相对湿度对粒子谱的影响比较符合实际,使用lgN=a×U+b模型来模拟风速对粒子谱的影响比较合理,这对于建立海洋大气气溶胶模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S1期)
王勋,张凤祁,陈伟,郭晓强,丁李利[8](2019)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缺少可用的散裂中子源,多年来我国在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方面主要依靠模拟仿真和单能中子试验的方式开展研究.随着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通过国家验收,基于CSNS开展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利用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开展多款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器件的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并与早期开展的高原大气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CSNS在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同器件在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测得的单粒子翻转截面小于大气试验的结果,且不同器件的翻转截面与特征尺寸没有明显的单调关系.分析得到前者由于CSNS反角白光中子谱偏软;后者由于特征尺寸降低导致的临界电荷变小和灵敏体积变小对截面的贡献是竞争关系.针对截面偏小的问题,根据能谱差异分析了中子能量阈值对器件翻转截面的影响,发现能量阈值取12MeV进行计算时,器件在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和高原大气中子环境中能够得到较一致的截面.研究结果表明CSNS反角白光中子源能够用于加速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试验.考虑到CSNS的运行功率正在逐步提高,且多条规划中的白光中子束线与大气中子能谱更为接近,预期未来CSNS将能更好地应用于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琳[9](2018)在《新粒子生成:大气颗粒物的隐秘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新粒子生成事件在世界各地被广泛观测到,是大气气溶胶颗粒物的重要二次来源、本文介绍了大气新粒子生成事件的基本特征和微观机制,着重强调了能够解释我国典型城市大气中大气新粒子生成事件的硫酸-二甲胺-水叁元成核机制,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秦娟娟,杨艳蓉,周雪明,陈荣志,贺克斌[10](2018)在《佛山市大气细粒子碳质组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光法测定了2011年夏季和冬季佛山市城区和对照点大气细粒子碳质组分浓度水平,并讨论了城区与对照点碳质组分的污染水平和时空差异;通过分析OC与EC的相关性,研究了各站点大气中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最后采用ρ(OC)/ρ(EC)最小比值法估算了各站点SOC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佛山市大气细粒子碳质组分中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质量浓度分别为9.93μg·m-3和6.47μg·m-3。从季节上看,佛山市碳质组分季节分布明显,冬季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夏季,各个区域夏季和冬季OC质量浓度分别为5.33~10.60μg·m-3和10.60~15.94μg·m-3,相应的EC质量浓度分别为3.58~6.94μg·m-3和6.03~10.12μg·m-3;夏季和冬季ρ(OC)/ρ(EC)比值分别为1.15~1.84和1.32~2.34。从空间上看,佛山市各区域OC、EC、ρ(OC)/ρ(EC)和ρ(SOC)/ρ(OC)的变化范围较大,城区与对照点二次有机碳(SOC)占OC比例分别为19%~56%和21%~76%,反映了佛山市碳质组分空间分布存在着显着差异。总体上,佛山市各采样点夏季明显受局地污染影响,冬季明显受区域污染影响。OC与EC的相关性系数r2在0.4~0.7之间,说明佛山市大气颗粒物中OC和EC有相似来源。从大气细粒子浓度来看,对照点更合镇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明显低于其他几个城区采样点,但从大气细粒子碳质组分浓度来看,更合镇碳质组分污染水平较高,特别是冬季EC浓度明显高于城区,表明一次燃烧源对更合镇细粒子污染有重要贡献。研究结果对于对后续评估佛山市大气污染整治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可为产业结构类似佛山的其他重工业城市大气污染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大气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利用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对上海郊区2015~2017年期间大气新粒子生成进行长期连续观测,结合气象要素、气态污染物和PM_(2.5)化学组分等数据,分析上海郊区新粒子生成特征.结果表明,上海郊区新粒子生成天(NPF)为172 d,占有效天数(942 d)的18. 3%;其中典型新粒子生成天(Event)和新粒子增长-缩小天(Shrinkage)分别为150 d和32 d;NPF天占比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高温低湿、太阳辐射强、风速大和降雨量少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新粒子生成;南风、西南风和西风期间Event天占比高,气团主要来自环太湖流域植被覆盖和农业种植区,而Non-NPF和Shrinkage天主导风向为东北、东到东南风.与非新粒子生成天(Non-NPF)相比,Event天各季度SO_2和O_3均高,表明气态硫酸和光化学反应为新粒子生成的关键因素; PM_(2.5)浓度并不均低于Non-NPF天,但PM_(10)值均更高,可能与多相光催化反应有关.Shrinkage天除O_3外,其他污染物浓度均最低,较低的气态前体物导致新粒子增长程度有限.PM_(2.5)化学组分显示,Event天NH_4~+、SO_4~(2-)和NO_3~-无机组分秋季平均浓度高于Non-NPF天,其他季节则相反;有机碳各季节平均浓度均高于Non-NPF天; Shrinkage天各组分浓度最低,但春、夏、冬季有机碳占比均高于Non-NPF天;因此有机物在上海郊区新粒子生成及增长过程中有重要贡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气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胡志良,杨卫涛,李永宏,李洋,贺朝会.应用中国散裂中子源9号束线端研究65nm微控制器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J].物理学报.2019
[2].霍俊涛,王新宁,段玉森,伏晴艳,陈冰怡.2015~2017年上海郊区大气新粒子生成特征[J].环境科学.2019
[3].郭国华,宋彬,朱传奇,肖建宏.经超声支气管镜~(125)I粒子植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大气道狭窄临床效果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9
[4].邹润莉.地球电场与地球磁场对大气中带电粒子的作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
[5].孙业乐.大气气溶胶:小粒子,大影响[J].科学世界.2019
[6].王菲菲.典型海域气象参数对海洋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谱的影响分析[D].安徽大学.2019
[7].王菲菲,李学彬,郑显明,张文忠,罗涛.相对湿度和风速对海洋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8].王勋,张凤祁,陈伟,郭晓强,丁李利.中国散裂中子源在大气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中的应用评估[J].物理学报.2019
[9].王琳.新粒子生成:大气颗粒物的隐秘来源[J].科学.2018
[10].秦娟娟,杨艳蓉,周雪明,陈荣志,贺克斌.佛山市大气细粒子碳质组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生态环境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