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菊小长管蚜Macrosiphoniella sanborni各虫龄和翅型的鉴别特征,以及其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从而为鉴别菊小长管蚜虫龄和研究菊小长管蚜感器功能以及气味识别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借助超景深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各型菊小长管蚜整体形态和触角感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对触角感受器的数量、分布和大小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翅芽、腹末投影角、以及尾片等定性指标可被用于菊小长管蚜虫龄高效鉴别。尾片形状可用于区分成蚜和若蚜;翅芽有无可用于区分3和4龄若蚜的有翅蚜与无翅蚜;翅芽形状可用于区分3龄与4龄的有翅若蚜;腹末投影角可用于区分3龄和4龄的无翅若蚜; 2龄若蚜与3龄若蚜可通过触角节数进行区分。菊小长管蚜触角为丝状,1和2龄若蚜触角分5节,其余龄期为6节。其触角上共有5种形态特异的感器:板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毛形感器Ⅰ、毛形感器Ⅱ、钟形感器。成蚜与若蚜在触角节数、感器类型和感器数量上存在差异;有翅蚜与无翅蚜在感器类型、数量以及分布位置上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翅芽、腹末投影角以及尾片发达程度等形态指标可以准确地鉴别各型菊小长管蚜;不同翅型不同虫龄的菊小长管蚜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以及分布位置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直接影响着其在定位寄主植株时的行为表现。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钟剑,郭彦宏,许婷,李大伟,张启翔,孙明
关键词: 菊小长管蚜,形态,触角,感器,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
来源: 昆虫学报 2019年1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北京林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2019XKJS0322),北京林业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中长期项目(2015ZCQ-YL-03)
分类号: Q964
DOI: 10.16380/j.kcxb.2019.11.009
页码: 1315-1324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8279K
下载量: 101
相关论文文献
- [1].2个杭菊主栽品种形色差异及其与菊小长管蚜数的相关性[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6)
- [2].双带盘瓢虫对玉米蚜功能反应的初步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08(05)
- [3].冬青油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其杀蚜活性研究[J]. 农药学学报 2013(02)
- [4].植物精油杀蚜活性的筛选[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5].菊小长管蚜高毒力生防真菌的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