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罐道部件与罐道梁部件;罐道部件包括罐道,罐道后侧面从上到下设有多块连接背板,连接背板上下层螺栓通孔间距按上下一大一小留设;罐道梁部件包括罐道梁,罐道梁上端前、后部对称设有第一、第二角钢,罐道梁下端前、后部对称设有第三、第四角钢;罐道梁部件前后侧分别设有上下对倒布置的罐道部件,各连接背板位置处分别布置有一个罐道梁部件,前侧罐道部件连接背板与相应位置处罐道梁部件第一、第三角钢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后侧罐道部件连接背板与相应位置处罐道梁部件第二、第四角钢通过螺栓螺母固定。本实用新型方便在罐道梁部件前、后侧同时安装罐道部件。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同的罐道部件以及罐道梁部件;罐道部件包括竖直的罐道,罐道后侧面从上到下固定有多块前表面与罐道相应位置处后侧面相贴合的连接背板,各连接背板前表面竖直中心线与罐道后侧面竖直中心线均相重合,相邻连接背板间竖直间距相等,上端连接背板左、右下部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a、b螺栓通孔,下端连接背板左、右上部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c、d螺栓通孔,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大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且上、下端连接背板对称分布,中间处连接背板左、右上部以及左、右下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e、f以及g、h螺栓通孔,且e、f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g、h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部件包括水平且横向设置的罐道梁,罐道梁上端前、后部对称固定有竖立面相平行的第一、第二角钢,第一角钢竖立面处于第一角钢水平面前侧,第一、第二角钢的竖立面左、右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A、B以及C、D螺栓通孔,A、C螺栓通孔处于同一高度,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下端前、后部对称固定有第三、第四角钢,且第三、第一角钢对称分布,第三、第四角钢的竖立面左、右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E、F以及G、H螺栓通孔,E、G螺栓通孔处于同一高度,E、F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G、H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部件前后侧分别设有上下对倒布置的罐道部件,各连接背板位置处分别布置有一个罐道梁部件,前侧多个罐道部件上下紧邻且均正向设置,前侧罐道部件连接背板与相应位置处罐道梁部件第一、第三角钢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后侧罐道部件连接背板与相应位置处罐道梁部件第二、第四角钢通过螺栓螺母固定。
设计方案
1.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相同的罐道部件以及罐道梁部件;罐道部件包括竖直的罐道,罐道后侧面从上到下固定有多块前表面与罐道相应位置处后侧面相贴合的连接背板,各连接背板前表面竖直中心线与罐道后侧面竖直中心线均相重合,相邻连接背板间竖直间距相等,上端连接背板左、右下部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a、b螺栓通孔,下端连接背板左、右上部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c、d螺栓通孔,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大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且上、下端连接背板对称分布,中间处连接背板左、右上部以及左、右下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e、f以及g、h螺栓通孔,且e、f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g、h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部件包括水平且横向设置的罐道梁,罐道梁上端前、后部对称固定有竖立面相平行的第一、第二角钢,第一角钢竖立面处于第一角钢水平面前侧,第一、第二角钢的竖立面左、右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A、B以及C、D螺栓通孔,A、C螺栓通孔处于同一高度,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下端前、后部对称固定有第三、第四角钢,且第三、第一角钢对称分布,第三、第四角钢的竖立面左、右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E、F以及G、H螺栓通孔,E、G螺栓通孔处于同一高度,E、F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G、H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部件前后侧分别设有上下对倒布置的罐道部件,各连接背板位置处分别布置有一个罐道梁部件,前侧多个罐道部件上下紧邻且均正向设置,前侧罐道部件连接背板与相应位置处罐道梁部件第一、第三角钢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后侧罐道部件连接背板与相应位置处罐道梁部件第二、第四角钢通过螺栓螺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侧连接背板下端面与下侧相邻连接背板上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35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端连接背板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上端连接背板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220mm,上端连接背板上端面与罐道上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18mm,a、b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360mm,a螺栓通孔中心与上端连接背板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75mm;下端连接背板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下端连接背板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220mm,下端连接背板下端面与罐道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18mm,c、d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40mm,c螺栓通孔中心与下端连接背板上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7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处的连接背板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中间处的连接背板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480mm,且中间处连接背板的数目为两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角钢竖立面左、右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第二角钢竖立面上端与D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竖直间距为45mm,D螺栓通孔中心与罐道梁上端之间的竖直间距为55mm,罐道梁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竖直间距为220mm,C、D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40mm;第四角钢竖立面左、右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第四角钢竖立面下端与H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竖直间距为45mm,H螺栓通孔中心与罐道梁下端之间的竖直间距为55mm,G、H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36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角钢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上端前部对应位置处,第二角钢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上端后部对应位置处,第三角钢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下端前部对应位置处,第四角钢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下端后部对应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罐道呈正四棱柱形,罐道的正投影为正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方形的边长为160mm,罐道的厚度为8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方形的边长为180mm,罐道的厚度为8m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正方形的边长为200mm,罐道的厚度为8mm。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井井筒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罐道和罐道梁是立井井筒装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提升容器高速、安全运行的导向装置。由于罐道和罐道梁形式的不同,以及罐道与罐道梁相对位置的不同,罐道与罐道梁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类。常规的方钢罐道连接背板上下两层螺栓孔的间距都一样,常规的方钢罐道如果同时安装在同一罐道梁两侧相对位置时,由于连接背板螺栓孔间距相等,两侧罐道连接螺栓位置打架,不方便安装。如果螺栓螺母朝向提升容器侧安装,则螺母距离提升容器的间距无法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要求(提升容器距离罐道梁≥50mm)。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方便在罐道梁部件前、后侧同时安装罐道部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相同的罐道部件以及罐道梁部件;罐道部件包括竖直的罐道,罐道后侧面从上到下固定有多块前表面与罐道相应位置处后侧面相贴合的连接背板,各连接背板前表面竖直中心线与罐道后侧面竖直中心线均相重合,相邻连接背板间竖直间距相等,上端连接背板左下部、右下部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a、b螺栓通孔,下端连接背板左上部、右上部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c、d螺栓通孔,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大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且上、下端连接背板对称分布,中间处连接背板左上部、右上部以及左下部、右下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e、f以及g、h螺栓通孔,且e、f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g、h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部件包括水平且横向设置的罐道梁,罐道梁上端前、后部对称固定有竖立面相平行的第一、第二角钢,第一角钢竖立面处于第一角钢水平面前侧,第一、第二角钢的竖立面左、右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A、B以及C、D螺栓通孔,A、C螺栓通孔处于同一高度,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下端前、后部对称固定有第三、第四角钢,且第三、第一角钢对称分布,第三、第四角钢的竖立面左、右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E、F以及G、H螺栓通孔,E、G螺栓通孔处于同一高度,E、F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G、H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部件前后侧分别设有上下对倒布置的罐道部件,各连接背板位置处分别布置有一个罐道梁部件,前侧多个罐道部件上下紧邻且均正向设置,后侧多个罐道部件上下紧邻且均反向设置,前侧罐道部件连接背板与相应位置处罐道梁部件第一、第三角钢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后侧罐道部件连接背板与相应位置处罐道梁部件第二、第四角钢通过螺栓螺母固定。
进一步地,上侧连接背板下端面与下侧相邻连接背板上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3520mm。
进一步地,上端连接背板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上端连接背板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220mm,上端连接背板上端面与罐道上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18mm,a、b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360mm,a螺栓通孔中心与上端连接背板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75mm;下端连接背板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下端连接背板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220mm,下端连接背板下端面与罐道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18mm,c、d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40mm,c螺栓通孔中心与下端连接背板上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75mm。
进一步地,中间处的连接背板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中间处的连接背板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480mm,且中间处连接背板的数目为两块。
进一步地,第二角钢竖立面左、右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第二角钢竖立面上端与D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竖直间距为45mm,D螺栓通孔中心与罐道梁上端之间的竖直间距为55mm,罐道梁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竖直间距为220mm,C、D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40mm;第四角钢竖立面左、右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第四角钢竖立面下端与H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竖直间距为45mm,H螺栓通孔中心与罐道梁下端之间的竖直间距为55mm,G、H螺栓通孔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360mm。
进一步地,第一角钢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上端前部对应位置处,第二角钢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上端后部对应位置处,第三角钢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下端前部对应位置处,第四角钢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下端后部对应位置处。
进一步地,罐道呈正四棱柱形,罐道的正投影为正方形。
进一步地,正方形的边长为160mm,罐道的厚度为8mm。
进一步地,正方形的边长为180mm,罐道的厚度为8mm。
进一步地,正方形的边长为200mm,罐道的厚度为8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上端连接背板左、右下部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a、b螺栓通孔,下端连接背板左、右上部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c、d螺栓通孔,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大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且上、下端连接背板对称分布,中间处连接背板左、右上部以及左、右下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e、f以及g、h螺栓通孔,且e、f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c、d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相等,g、h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与a、b螺栓通孔间水平间距,这样将罐道部件的连接背板上下层螺栓通孔的间距进行调整,连接背板上下层螺栓通孔间距按上下一大一小留设,安装时,罐道梁部件前、后侧的罐道部件上下对倒安装,这样前后侧罐道部件的连接背板同一层螺栓通孔的位置相互错开,因而方便螺栓螺母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罐道部件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罐道部件的反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罐道梁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A-A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罐道部件与罐道梁部件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的B-B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上下相邻罐道部件与相应罐道梁部件连接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罐道,2、连接背板,3、a螺栓通孔,4、b螺栓通孔,5、c螺栓通孔,6、d螺栓通孔,7、e螺栓通孔,8、f螺栓通孔,9、g螺栓通孔,10、h螺栓通孔,11、罐道梁,12、第一角钢,13、第二角钢,14、A螺栓通孔,15、B螺栓通孔,16、C螺栓通孔,17、D螺栓通孔,18、第三角钢,19、第四角钢,20、E螺栓通孔,21、F螺栓通孔,22、G螺栓通孔,23、H螺栓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7、8与9所示,一种罐道与罐道梁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相同的罐道部件以及罐道梁部件;罐道部件包括竖直的罐道1,罐道1后侧面从上到下固定有多块前表面与罐道1相应位置处后侧面相贴合的连接背板2,各连接背板2前表面竖直中心线与罐道1后侧面竖直中心线均相重合,相邻连接背板2间竖直间距相等,上端连接背板2左下部、右下部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a螺栓通孔3、b螺栓通孔4,下端连接背板2左上部、右上部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c螺栓通孔5、d螺栓通孔6,a螺栓通孔3、b螺栓通孔4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c螺栓通孔5、d螺栓通孔6之间的水平间距,且上、下端连接背板2对称分布,中间处连接背板2左上部、右上部以及左下部、右下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e螺栓通孔7、f螺栓通孔8以及g螺栓通孔9、h螺栓通孔10,且e螺栓通孔7、f螺栓通孔8之间的水平间距与c螺栓通孔5、d螺栓通孔6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g螺栓通孔9、h螺栓通孔10之间的水平间距与a螺栓通孔3、b螺栓通孔4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罐道1梁部件包括水平且横向设置的罐道梁11,罐道梁11上端前、后部对称固定有竖立面相平行的第一角钢12、第二角钢13,第一角钢12竖立面处于第一角钢12水平面前侧,第一角钢12、第二角钢13的竖立面左、右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A螺栓通孔14、B螺栓通孔15以及C螺栓通孔16、D螺栓通孔17,A螺栓通孔14、C螺栓通孔16处于同一高度,A螺栓通孔14、B螺栓通孔15之间的水平间距与a螺栓通孔3、b螺栓通孔4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C螺栓通孔16、D螺栓通孔17之间的水平间距与c螺栓通孔5、d螺栓通孔6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11下端前、后部对称固定有第三角钢18、第四角钢19,且第三角钢18、第一角钢12对称分布,第三角钢18、第四角钢19的竖立面左、右部分别对称开有水平且纵向设置的E螺栓通孔20、F螺栓通孔21以及G螺栓通孔22、H螺栓通孔23,E螺栓通孔20、G螺栓通孔22处于同一高度,E螺栓通孔20、F螺栓通孔21之间的水平间距与c螺栓通孔5、c螺栓通孔6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G螺栓通孔22、H螺栓通孔23之间的水平间距与a螺栓通孔3、b螺栓通孔4之间的水平间距相等;罐道梁部件前后侧分别设有上下对倒布置的罐道部件,各连接背板2位置处分别布置有一个罐道梁部件,前侧多个罐道部件上下紧邻且均正向设置,后侧多个罐道部件上下紧邻且均反向设置,前侧罐道部件连接背板2与相应位置处罐道梁部件第一角钢12、第三角钢18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后侧罐道部件连接背板2与相应位置处罐道梁部件第二角钢13、第四角钢19通过螺栓螺母固定。
其中,上侧连接背板2下端面与下侧相邻连接背板2上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3520mm;上端连接背板2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上端连接背板2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220mm,上端连接背板2上端面与罐道1上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18mm,a螺栓通孔3、b螺栓通孔4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360mm,a螺栓通孔3中心与上端连接背板2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75mm;下端连接背板2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下端连接背板2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220mm,下端连接背板2下端面与罐道1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18mm,c螺栓通孔5、d螺栓通孔6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40mm,c螺栓通孔5中心与下端连接背板2上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75mm;中间处的连接背板2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中间处的连接背板2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竖直间距为480mm,且中间处连接背板2的数目为两块。
其中,第二角钢13竖立面左、右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第二角钢13竖立面上端与D螺栓通孔17中心之间的竖直间距为45mm,D螺栓通孔17中心与罐道梁11上端之间的竖直间距为55mm,罐道梁11上端与下端之间的竖直间距为220mm,C螺栓通孔16、D螺栓通孔17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240mm;第四角钢19竖立面左、右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460mm,第四角钢19竖立面下端与H螺栓通孔23中心之间的竖直间距为45mm,H螺栓通孔23中心与罐道梁11下端之间的竖直间距为55mm,G螺栓通孔22、H螺栓通孔23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360mm。
其中,第一角钢12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11上端前部对应位置处,第二角钢13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11上端后部对应位置处,第三角钢18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11下端前部对应位置处,第四角钢19的水平面焊接于罐道梁11下端后部对应位置处。
其中,罐道1呈正四棱柱形,罐道1的正投影为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160mm,罐道1的厚度为8mm;正方形的边长为180mm,罐道1的厚度为8mm;正方形的边长为200mm,罐道1的厚度为8mm。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81319.X
申请日:2019-01-1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583363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66B 17/02
专利分类号:B66B17/02;B66B7/02
范畴分类:32F;25A;
申请人:中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路210号
发明人:石小刚;张英;方文会;陈徵;巴鹏宇;尚群;张海韦;姚俊耀;赵长闯;李景方;王洋;左迪;黄春光;许永杰
第一发明人:石小刚
当前权利人:中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郭艳玲;任彬
代理机构:41135
代理机构编号:郑州万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