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趋向动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词,语义,潼关,南沙,语料库,概念,粤语。
趋向动词论文文献综述
胡伟,甘于恩,陈颖帆[1](2019)在《广州南沙粤语的趋向动词“埋、开、上、落、出”》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州南沙榄核、大岗粤语表示位置移动时,常使用"埋、开、埋嚟、埋去、开嚟、开去"及"上、落""出"等动词。"埋"表示接近中心点的位移,"开"表示远离中心点的位移。南沙粤语的"埋""开"等词还可表示乡村和城镇之间的移动。粤语中"埋、开"系列主要有四种类型。榄核、大岗粤语在表示北南方向的位移会使用"上""落"。粤语中"上、落"有四种类型。南沙粤语趋向动词"出"后接地点,表示前往某地。(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陶何玉[2](2019)在《趋向动词“下来”的偏误类型及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动词意义丰富,语法构成和语用搭配复杂,使用难度大,其中"下来"是留学生出现偏误较多的趋向动词之一。本文依据语料库总结"下来"的偏误类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偏误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0期)
刘甜[3](2019)在《隐喻视角下趋向动词“起来”的引申义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动词的引申义既是本体研究的重难点,也是汉语教学的重难点,构建隐喻机制下"起来"引申义的语义教学图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的迫切要求。要准确描写"起来"的引申义,既需要剔除构式语义及其他组配词语语义的干扰,也需要在语境中考虑组配词语语义和"起来"语义的互动关系。"起来"与动词或形容词组配所产生的引申义可以概括为五类,分别是TOGETHER IS UP,MORE IS UP,ESTABLISH IS UP,NEW IS UP,CONDITION IS UP。应以"起来"的空间义为基础帮助学习者树立隐喻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引申义的用法,从而构建整体语言表达能力。(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杰[4](2019)在《外向型汉语词典的释义编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向型汉语词典作为汉语国际教育当中的重要一环,能为汉语学习者提供较大的帮助。笔者基于现阶段已有的各类研究成果,以合成趋向动词为例,从词目收录、词条结构、义项编排、释义(definition)处理、示例处理等多个角度,对外向型汉语词典中合成趋向动词的释义(explanation)编写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当前我国的外向型汉语词典在处理合成趋向动词释义时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全文第一章绪论,包括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的成果、内容和方法。其中重点交代外向型词典研究成果、合成趋向动词的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成果。第二章为外向型汉语词典合成趋向动词的释义编写情况。该部分主要包括合成趋向动词的词目收录、词条结构、义项编排、释义与示例情况。该部分是全文的主体,运用对比研究、数据统计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与《汉语教与学词典》的合成趋向动词部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叁章是对外向型汉语词典合成趋向动词释义编写的评价。针对此前外向型词典合成趋向动词释义内容的分析,结合相关的本体及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当前关于合成趋向动词释义编写的优势与不足。第四章是以合成趋向动词的释义内容为例,为外向型汉语词典的编写工作提供建议。通过借鉴运用各类外向型词典中的各种编写方法,针对当前我国外向型汉语词典中合成趋向动词释义的不足之处,提供一些改进意见,以期促进外向型汉语词典的发展。最后一部分是结语,总结全文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李琳颖[5](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返回义”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偏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趋向动词的教学一直是一项重难点,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使用的过程中都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对此,笔者就选取一组具有近义性质的趋向动词——均带有“返回义”的“回”“回来”“回去”,进行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这一组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同样有着极高的偏误率。为探索其中的原因,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和使用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的正确率。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从偏误情况、本体研究、教学策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绪论部分主要全面介绍了选题的研究价值、意义和可行性;并对学界的相关论述加以概述,包括对趋向动词的判定,相关内容的本体研究及偏误分析研究等。此外,还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是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的偏误类型分析。该章共计两节内容:第一节是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的偏误类型,其中包括混淆、遗漏、误加及错序问题。此外,还列举了部分由于对其他汉语知识掌握不牢固,导致在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第二节是从学生习得目的语汉语的角度出发,对偏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二章是对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的语义特征研究。该章共计叁节内容:第一节是对语素“回”“来”“去”表趋向性义位的分析,并分别提取语义特点;第二节是“回来”“回去”语义特点提取,从语义组合角度分析“回”“来”“去”组合时对原有义域的补充;第叁节是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认知图式分析,在前两节分析的基础上,制作出相应的认知图式。第叁章是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的句法功能探究。该章共计叁节内容:第一节是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充当的句法成分分析;第二节是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与宾语搭配时,宾语的位置分析;第叁节是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搭配补语的结构分析。第四章是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的教学方法。该章结合偏误分析及本体研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共计四节内容:第一节是对比分析法,即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其中分为语际对比和语内对比;第二节是设置情境法,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为学生提供图式创造情境;第叁节是归纳总结法,即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进而掌握正确的规则和用法;第四节是循序渐进法,指明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采取先易后难的教学顺序。第五章是对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教学效果的检验和反思。该章共计叁节内容:第一节是对测试试卷,包括题型、题量等方面的介绍;第二节是对测试结果的记录;第叁节是教学反思,通过学生成绩进一步检验教学的效果,查看学生对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的掌握情况,对教学中仍旧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宫领强[6](2019)在《概念结构与趋向动词研究的融合——兼评《现代汉语动趋式的语义框架及其扩展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动词向来是语法研究的热点,一般多从形式出发来研究趋向动词的语义。《现代汉语动趋式的语义框架及其扩展路径研究》一书,则运用概念结构理论来研究趋向动词。论文主要从研究背景剖析、研究内容框架分析和研究特色简评叁个方面来展开评述。(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焦明环[7](2018)在《英汉趋向动词“来”起点与终点不对称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almy的运动事件理论框架,以语料库研究为基础,考察英汉趋向动词"来"运动事件框架中的言语表征,以检验Ikegami的终点优先原则假说。结果显示,英汉趋向动词"来"均倾向于表达运动的终点,汉语和英语相比更倾向于表达运动终点,但汉语更倾向于省略路径附加语。汉语兼具动词框架语言和卫星框架语言的特性,并逐渐向卫星框架语言的特性转化。(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8年11期)
姚亦登[8](2018)在《潼关方言的趋向动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潼关方言除了"过1"和"过2"以外,还有一个变作阴平调的"过3"。潼关方言给字句里"来、去"可处在"给"的前边。潼关方言一般不说"去北京、去食堂、去上班、去工作",但是可以说"走亲戚、走舅家"。在单纯趋向动词出现的句子里,介词"在"一般必须出现。潼关方言"走"字变作阴平调时,表示说话人告诉听话人与自己共同趋向行为的祈使。(本文来源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宜广,宫领强[9](2018)在《趋向动词的视点参照系统分析与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动词内部存在视点参照与非视点参照两种类型。视点参照类型的分析需要从概念语义要素入手,即主体、衬体、视点、方向、位移等。视点参照系统主要表现为视点、主体和衬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层是视点与衬体的分置与共处,第二层是主体与衬体的分置与共处。基于这种认识,趋向动词视点参照系统包括空间视点参照与非空间视点参照,前者分为空间凸显和空间淡化两种视点参照,后者分为状态视点与时体视点两种视点参照。(本文来源于《励耘语言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周亚娟[10](2018)在《《鼻奈耶》中趋向动词“来”“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趋向动词"来""去"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趋向动词的研究一直备受学界关注,特别是由它构成的动趋式研究更成为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两汉之交,佛教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佛教教义也传入中国。佛经的传入,特别是汉译佛经的大量产生,对我国汉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汉译佛经《鼻奈耶》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趋向动词"来""去"进行穷尽性的查找,尝试分析它们的用法及语义表达,以期对汉语趋向动词的研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昭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趋向动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趋向动词意义丰富,语法构成和语用搭配复杂,使用难度大,其中"下来"是留学生出现偏误较多的趋向动词之一。本文依据语料库总结"下来"的偏误类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偏误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趋向动词论文参考文献
[1].胡伟,甘于恩,陈颖帆.广州南沙粤语的趋向动词“埋、开、上、落、出”[J].嘉应学院学报.2019
[2].陶何玉.趋向动词“下来”的偏误类型及教学[J].文教资料.2019
[3].刘甜.隐喻视角下趋向动词“起来”的引申义教学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杨杰.外向型汉语词典的释义编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5].李琳颖.基于语料库的“返回义”趋向动词“回”“回来”“回去”偏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6].宫领强.概念结构与趋向动词研究的融合——兼评《现代汉语动趋式的语义框架及其扩展路径研究》[J].语文学刊.2019
[7].焦明环.英汉趋向动词“来”起点与终点不对称性的对比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
[8].姚亦登.潼关方言的趋向动词[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
[9].王宜广,宫领强.趋向动词的视点参照系统分析与构建[J].励耘语言学刊.2018
[10].周亚娟.《鼻奈耶》中趋向动词“来”“去”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