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肺炎致病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腔致病菌,肺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肺炎致病菌论文文献综述
唐丽丽,高林春,刘晓青,郑鸿,彭焕芝[1](2019)在《术前干预口腔致病菌再分布对降低肺癌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 h内曾使用人工气道进行MV者[1]。目前VAP国内发病率在6.0%~52.3%[2]。VAP可分为早发性(MV时间≤4 d)、晚发性(MV时间≥5 d)两种[3-5]。前者在气管插管患者中极为常见[6]。气管插管时,细菌伴随口咽分泌物同气管导管经声门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口咽部细菌移位增加VAP发生率[7]。Lorente等[8]研究证实VAP病原机制与吸入口、咽部定殖微生物有关。Heo等[9]研究得出从肺分离出的病原菌基因型和从牙菌斑分离出的同类病原菌基因型几乎一(本文来源于《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晨琪[2](2019)在《基于高通量测序进行马来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致病菌筛查及耐药性基因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很多文献指出保护性动物的抗菌耐药性(Antimicrobialresistance,AMR)和致病因子(Virulence factors)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日益重要。现在临床上关于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关注还不够深入、全面,对于细菌耐药性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基础。穿山甲是目前国际上野生动物保护极为关注的物种类群之一,因其独特的药用特性,长期受到盗猎和非法贩卖,甚至是跨境走私。然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穿山甲的饲养还处于探索阶段,穿山甲经常患有各种疾病,对其治疗的效果也不明显。本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收治的一些马来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病例进行测序、检测、分析,研究其携带的致病菌及耐药性,现将结果汇总如下:第一部分基于高通量测序进行马来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致病菌筛查目的为马来穿山甲出血性肺炎致病菌的筛查提供良好的基因组数据参考,明确导致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发病的病原微生物,为其疾病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采集疑似出血性肺炎死亡马来穿山甲的肺部组织和非肺炎死亡的穿山甲肺部组织,全部组织分别提取DNA,并将疑似肺炎死亡的马来穿山甲肺部组织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利用PCR在疑似肺炎和非肺炎死亡马来穿山甲的肺部组织中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我们在16例宏基因组测序的疑似肺炎死亡马来穿山甲肺部组织样本中,发现了37种细菌的存在,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球菌(Streptococcus),梭状杆菌属(Clostridium),支原体属(Mycoplasma),螺原体属(Spiroplasma),脲原体属(Ureaplasma),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变形杆菌属(Proteus),摩氏摩根菌属(Morganella)等。对样本中出现频率较高且与肺炎相关的6种细菌的PCR验证结果表明,在疑似出血性肺炎和非肺炎死亡的马来穿山甲肺部组织中都检测到了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梭状杆菌属、摩氏摩根菌属只存在于疑似出血性肺炎死亡的马来穿山甲肺部组织中。结论通过对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PCR验证,在马来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样本中发现了多种细菌,我们推断马来穿山甲死亡的病因存在多种致病菌的协同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该批马来穿山甲患病的病因,我们仍需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第二部分马来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相关优势菌株的筛选及耐药性分析目的进一步验证以上的研究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检测,取得更详实的实验数据,支持临床上的工作。方法通过重新收集救护期间疑似出血性肺炎死亡的的马来穿山甲个体,采集病死马来穿山甲的肺部样本进行细菌的培养纯化分离、细菌16s r DNA通用引物PCR测定等,将所得细菌PCR阳性产物进行基因组测序。细菌PCR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细菌种类。另外,对以上培养纯化分离的两种细菌的菌液通过DNA小片段文库测序(PE150),拼接组装后进行耐药基因的分析,探讨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对采集新死亡的5只疑似出血性肺炎死亡马来穿山甲的肺部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均得到葡萄球菌属,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我们选择两株优势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耐药基因分析发现,这两种菌株携带有很多类型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杆菌肽、枯草杆菌抗生素、钠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物、林肯(酰)胺、链菌素b等)。同时,临床治疗也发现,对携带有这些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个体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根据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葡萄球菌属在疑似出血性肺炎死亡的马来穿山甲肺部组织属于优势菌群,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携带很多类型的抗生素耐药基因,这些结果为马来穿山甲的疾病防治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01)
覃理平[3](2019)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2013年5月-2017年4月收治CAP患儿832例,均取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32例小儿CAP患儿中检测出病原菌432株,阳性率51.92%。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6.48%、革兰阳性菌43.52%。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均有较高耐药性。结论:小儿CAP肺炎链球菌显着多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且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情况不容乐观。(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05期)
程守勤[4](2018)在《我国呼吸机肺炎致病菌被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程守勤)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邱海波教授团队在国际感染病顶尖期刊《临床感染病》杂志上,在线发表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多药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我国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早发与晚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微生物分布类似(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8-12-31)
李献荣[5](2018)在《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人群及致病菌特点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人群及致病菌特点。方法以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所收治的245例社区获得性成人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人群以及致病菌特点。结果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发生于老年及青年人群中。老年组患者致病菌类型主要为革兰阴性菌,老年组与青年组患者革兰阴性菌占比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人群与致病菌分布均有明显差异,临床治疗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27期)
许伟恒[6](2018)在《分析ICU呼吸机相关肺炎致病菌特点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ICU呼吸机相关肺炎致病菌的特点和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均予以痰培养及药敏检测,分析痰培养结果和药敏结果。结果据统计,26例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可发现11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共92株,占比77.97%;16例表皮葡萄球菌,占比13.56%;10例白色念珠菌,占比8.47%。26例ICU患者隔10d进行机械通气,≤4d的发病率为42.31%(11/26),5~14d的发病率为80.77%(21/26),≥15d的发病率为100.00%(26/26),病死率为11.54%(3/26)。结论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主要由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所致,必须通过病原学分析,科学应用抗生素,才能有效防治ICU呼吸机相关肺炎。(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78期)
吕佳佳,姜永红[7](2018)在《中药对儿童常见肺炎致病菌的体外实验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常见肺炎致病菌如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儿童呼吸道疾病通常以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由于耐药性问题有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药源广阔,并且经过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着眼于中药对儿童常见肺炎致病菌的体外实验的抑菌结果及其具体作用机制作如下阐述,期待为临床治疗儿童肺炎提供理论依据,为体外抑菌中药的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中药抑菌成分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汪剑平[8](2018)在《呼吸机相关肺炎致病菌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对呼吸机相关肺炎致病菌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呼吸机相关肺炎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并回顾性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文研究中,通过对50例VAP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分离出60株细菌,其中包括34株铜绿假单胞菌(56.67%),其次为鲍曼不动菌,占比18.33%(11/60)。结论 :积极实施监护室常规护理,对于有创机械通气的指证进行严格掌握,提倡对于患者行早期的无创通气治疗,并依据其生理体征予以抗生素预防治疗,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08期)
黄琪,杨志玲[9](2017)在《99株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湖南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患者的致病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我院51例H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结果:75份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99株;合并2种致病菌感染的标本24份,占总标本数的32.0%。HAP感染菌株数排序居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及阿米卡星等的耐药率稍低;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米诺环素及替加环素等的耐药率稍低;肺炎克雷伯菌对米诺环素、替加环素等的耐药率较低。结论:我院HAP感染的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混合感染及耐药菌感染不容忽视,经验性治疗时应选择覆盖常见致病菌的药物,待获得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后再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医院、临床医师和药师应积极沟通、合作,促进合理用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期刊2017年12期)
蔡春季,唐静怡,谭清武,李斌,刘彦平[10](2017)在《降钙素原在判断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耐药性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monia,HAP)中耐药菌和敏感菌中的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2例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痰培养结果分为广泛耐药菌株组、多重耐药菌株组、敏感菌株组,检测3组血清PCT、白细胞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广泛耐药菌株组和多重耐药菌株组血清PCT高于敏感菌株组(P<0.05),广泛耐药菌株组血清PCT高于多重耐药菌株组(P<0.05)。广泛耐药菌株组和多重耐药菌株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敏感菌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广泛药菌株组和多重菌株组之间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之间白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对于判断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耐药性优于白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对指导调整抗生素使用及减少耐药菌产生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7年12期)
肺炎致病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已有很多文献指出保护性动物的抗菌耐药性(Antimicrobialresistance,AMR)和致病因子(Virulence factors)对于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日益重要。现在临床上关于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关注还不够深入、全面,对于细菌耐药性研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基础。穿山甲是目前国际上野生动物保护极为关注的物种类群之一,因其独特的药用特性,长期受到盗猎和非法贩卖,甚至是跨境走私。然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对穿山甲的饲养还处于探索阶段,穿山甲经常患有各种疾病,对其治疗的效果也不明显。本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收治的一些马来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病例进行测序、检测、分析,研究其携带的致病菌及耐药性,现将结果汇总如下:第一部分基于高通量测序进行马来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致病菌筛查目的为马来穿山甲出血性肺炎致病菌的筛查提供良好的基因组数据参考,明确导致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发病的病原微生物,为其疾病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采集疑似出血性肺炎死亡马来穿山甲的肺部组织和非肺炎死亡的穿山甲肺部组织,全部组织分别提取DNA,并将疑似肺炎死亡的马来穿山甲肺部组织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利用PCR在疑似肺炎和非肺炎死亡马来穿山甲的肺部组织中进行实验验证。结果我们在16例宏基因组测序的疑似肺炎死亡马来穿山甲肺部组织样本中,发现了37种细菌的存在,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球菌(Streptococcus),梭状杆菌属(Clostridium),支原体属(Mycoplasma),螺原体属(Spiroplasma),脲原体属(Ureaplasma),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乳球菌属(Lac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变形杆菌属(Proteus),摩氏摩根菌属(Morganella)等。对样本中出现频率较高且与肺炎相关的6种细菌的PCR验证结果表明,在疑似出血性肺炎和非肺炎死亡的马来穿山甲肺部组织中都检测到了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梭状杆菌属、摩氏摩根菌属只存在于疑似出血性肺炎死亡的马来穿山甲肺部组织中。结论通过对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PCR验证,在马来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样本中发现了多种细菌,我们推断马来穿山甲死亡的病因存在多种致病菌的协同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该批马来穿山甲患病的病因,我们仍需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第二部分马来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相关优势菌株的筛选及耐药性分析目的进一步验证以上的研究结果,实施针对性的检测,取得更详实的实验数据,支持临床上的工作。方法通过重新收集救护期间疑似出血性肺炎死亡的的马来穿山甲个体,采集病死马来穿山甲的肺部样本进行细菌的培养纯化分离、细菌16s r DNA通用引物PCR测定等,将所得细菌PCR阳性产物进行基因组测序。细菌PCR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对以确定细菌种类。另外,对以上培养纯化分离的两种细菌的菌液通过DNA小片段文库测序(PE150),拼接组装后进行耐药基因的分析,探讨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对采集新死亡的5只疑似出血性肺炎死亡马来穿山甲的肺部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均得到葡萄球菌属,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我们选择两株优势菌(溶血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对耐药基因分析发现,这两种菌株携带有很多类型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杆菌肽、枯草杆菌抗生素、钠类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物、林肯(酰)胺、链菌素b等)。同时,临床治疗也发现,对携带有这些抗生素耐药基因的个体使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根据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葡萄球菌属在疑似出血性肺炎死亡的马来穿山甲肺部组织属于优势菌群,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携带很多类型的抗生素耐药基因,这些结果为马来穿山甲的疾病防治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肺炎致病菌论文参考文献
[1].唐丽丽,高林春,刘晓青,郑鸿,彭焕芝.术前干预口腔致病菌再分布对降低肺癌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
[2].张晨琪.基于高通量测序进行马来穿山甲疑似出血性肺炎致病菌筛查及耐药性基因的相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3].覃理平.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
[4].程守勤.我国呼吸机肺炎致病菌被发现[N].健康报.2018
[5].李献荣.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致病人群及致病菌特点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
[6].许伟恒.分析ICU呼吸机相关肺炎致病菌特点及防治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7].吕佳佳,姜永红.中药对儿童常见肺炎致病菌的体外实验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8].汪剑平.呼吸机相关肺炎致病菌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J].人人健康.2018
[9].黄琪,杨志玲.99株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
[10].蔡春季,唐静怡,谭清武,李斌,刘彦平.降钙素原在判断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致病菌耐药性的应用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