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
(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山东滨州251900)
李秉衡(1830-1900),字鉴堂,奉天(今辽宁)海城人,历任知州、按察使、巡抚等职。李秉衡一生清正、廉明、忠君体国,早在他任地方官时即有“北直廉吏第一”的美称。不仅如此,他还亲自参与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三次抵御外敌入侵的战争,这在晚清一代的封疆大吏中是不多见的。本文试从李秉衡任山东巡抚时山东机器局获得发展的角度对其反侵略思想做进一步的探究。
一、李秉衡与山东机器局的大发展
山东机器局,晚清山东境内出现的第一家近代军事工业。光绪元年(1875),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的一纸奏折促使了山东机器局的诞生。山东机器局的厂址,选在济南城北的洛口镇。光绪元年十月,盖起了厂房。光绪三年(1877),机器局又加以扩大,1879年开始试制林明敦枪和后膛炮,两年后试制成功。山东机器局的发展过程是有波折的。1875年到1881年以前,山东机器局在基本建设、生产设备上都奠定了一个初步基础,这个阶段的发展应该说是较为顺利的。但好景不长,因清政府财政拮据和某些封建官员的反对,山东机器局陷入了一个发展迟缓的停滞时期。
甲午战争前夕,总理衙门强调:“军务紧急,以赶造火药为先务”,命令各省现有局厂赶制军火。新任山东巡抚李秉衡便欲全力扩充山东机器局的规模,力抓军火生产。为了筹集扩充山东机器局所需要之资金,李秉衡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保证了添办军火的经费,增大了山东机器局的生产投资。战争期间该局所属工厂昼夜开工,工人轮班制造,其军火产量达到建厂以来最高水平。为了支援海防,试制成功了“坚利远”的后膛炮,射程达四里之多,大大支援了战斗中的海防前线。
甲午战争失败后,李秉衡决心将山东机器局的规模继续加以扩大。他又奏请山东南运改为官办,设立南运总局,计一年之中逐项撙节可赢余四万余金,保证了山东机器局扩建的资金来源后,李秉衡正式开始了山东机器局的扩建工作。
光绪二十三年(1897),李秉衡认为“添造枪械,必先采办洋料,增建厂房,购买机器,方足以资制造”,经“前与局员再三祥度”后,决定再次扩建山东机器局:“机器厂后建立洋式熟铁大厂一座,于枪子厂之东另建洋式枪子大厂一座。枪子需铜最火,故另建扎铜大厂一所”,此外,建造军火库二十间,工匠房四十间,又如水龙房以备不虞,泥工厂以资修葺,皆系必不可缓之工,共计添厂四座,群房八十余间”。这样它的规模较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二,大大增强了山东机器局生产军火枪械的能力,达到了山东机器局发展的一个历史最高峰。
二、鲜明的反侵略思想
从山东机器局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可以知道,李秉衡对于山东机器局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李秉衡的一生,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并实践着这种鲜明的反侵略思想。
(一)反对列强的军事入侵。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他到任后不久即离开省城,到登州、烟台、威海等前线视察防务,并移署于烟台办公,居中调度,始终坚持在战争前线,表现出“臣当殚竭血忱,与诸军戮力同心,誓歼狂寇”的抗战决心。
(二)反对教会。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各国陆续有传教士来华沿海及内地传教,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教案。他特以一德国传教士为例说,“德国教士白明德者,阴险谬戾,贪诈凶横,一味恃势陵人,不识礼仪廉耻,每每恃教欺压乡民”,尤其是在德国因巨野教案而强占胶州湾以后,他又说,“现在教堂布满天下,
一处如此,处处效尤,中国何以自立?”
(三)注意发动人民抗敌。李秉衡是一个积极的反对外国侵略的人,他认识到了“民心可用”。早在中法战争期间,为了保证前线军火的运输,他就着力发动沿途的人民群众,帮助西局承担一部分军火运输任务。甲午战争中,他就注意发动乡绅组织团练,号召群众保家为国,配合军队抗战。
三、李秉衡反侵略思想原因探究
作为甲午战争中的主战派,李秉衡坚决反对投降卖国,力主武力抵抗日本侵略者。他是爱国立场鲜明的封疆大吏,更是抵抗派的杰出人物。但他鲜明的反侵略思想究竟从何而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对清朝尽职尽责是他反侵略的直接动机。身为清朝的封疆大吏,面对外敌入侵、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皇帝、对朝廷的忠贞,李秉衡将自己置身于反对外国侵略者斗争的最前线,以实现其“宁为国而捐躯,勿临死而缩手”的抱负。
其次,传统教育的影响是李秉衡反侵略的深层次根源。自小接受儒家教育的李秉衡很自然地继承了“夷夏之辩”的传统思想,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处理过的多次教案,李秉衡自然更加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一种敌对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行动上,就成了他反侵略的深层次思想根源。
最后,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是李秉衡反侵略的现实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的依次爆发,使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屡次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打击,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像李秉衡这样身为封建统治之基的封建士大夫更是首当其冲,毅然投身于反侵略的行动中。
综上所述,由于时代以及个人的局限,作为封建社会的传统士大夫,李秉衡的反侵略思想亦不免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由于近代化和反侵略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所以他是一个思想还未向近代化转型,仍停留在传统型封建士大夫层面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