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导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筋膜,结缔组织,经脉,经络,超声,论文,高导声。
高导声论文文献综述
郑利岩,张丹阳,甄希成,吴成举,曹凤艳[1](2003)在《经脉线高导声状态与筋膜组织结构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通过观察于经穴输声后 ,经脉线出现的高导声状态与筋膜组织结构的关系 ,探讨经脉物质基础。方法 用声测经络技术测定家兔膀胱经体表循行线 ,在此基础上分层切断皮下组织 ,记录经脉线导声状态的变化。结果 切断皮肤、皮下浅筋膜对经脉线导声状态无影响 ,切断深筋膜声波传导几乎消失。结论 经脉线的物质基础为筋膜组织。(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03年09期)
张丹阳[2](2002)在《经脉高导声状态与经脉线下组织结构关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应用经络输声方法,选择家兔膀胱经穴位“委中”穴(左侧)为输声点。在家兔背部分为叁个水平检测段,即第十二胸椎(胸12)棘突下、第二腰椎(腰2)棘突下、第四腰椎(腰4)棘突下,每个水平段分别设置6个检测点,依次距脊柱正中线旁开1.0、1.5、2.0、2.5、3.0、3.5cm。于输声点输入70Hz低频声波,功放强度为1.0v。用传感器在各测试点接受70Hz声波,将各点声波毫幅值经微机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家兔背部距后正中线旁开1.5cm、3.0cm各点声波毫幅值明显高于其它检测点(P<0.01)。即共有6个高导声点。根据经脉高导声特性,将高导声点纵向连接成线,即为家兔膀胱经背部两条侧线。各高导声点为其对应的穴位。在此基础上,将腰2处皮肤横切,依次切断皮肤、浅筋膜、深筋膜,仍用相同方法检测经脉线上6个高导声点的声波毫幅值。经微机统计处理后,表明:腰2组、胸12组在切皮前、切皮后,声波波幅值无明显变化,P>0.05。当切断浅筋膜后,腰2组声波波幅值无明显变化,而胸12组声波波幅值有衰减。切断深筋膜后,腰2、胸12组声波波幅值明显降低,与切断深筋膜前相比P<0.01。提示循经声波沿筋膜传导。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表明经络与结缔组织可能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学院》期刊2002-05-01)
高导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实验应用经络输声方法,选择家兔膀胱经穴位“委中”穴(左侧)为输声点。在家兔背部分为叁个水平检测段,即第十二胸椎(胸12)棘突下、第二腰椎(腰2)棘突下、第四腰椎(腰4)棘突下,每个水平段分别设置6个检测点,依次距脊柱正中线旁开1.0、1.5、2.0、2.5、3.0、3.5cm。于输声点输入70Hz低频声波,功放强度为1.0v。用传感器在各测试点接受70Hz声波,将各点声波毫幅值经微机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家兔背部距后正中线旁开1.5cm、3.0cm各点声波毫幅值明显高于其它检测点(P<0.01)。即共有6个高导声点。根据经脉高导声特性,将高导声点纵向连接成线,即为家兔膀胱经背部两条侧线。各高导声点为其对应的穴位。在此基础上,将腰2处皮肤横切,依次切断皮肤、浅筋膜、深筋膜,仍用相同方法检测经脉线上6个高导声点的声波毫幅值。经微机统计处理后,表明:腰2组、胸12组在切皮前、切皮后,声波波幅值无明显变化,P>0.05。当切断浅筋膜后,腰2组声波波幅值无明显变化,而胸12组声波波幅值有衰减。切断深筋膜后,腰2、胸12组声波波幅值明显降低,与切断深筋膜前相比P<0.01。提示循经声波沿筋膜传导。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表明经络与结缔组织可能有着密切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导声论文参考文献
[1].郑利岩,张丹阳,甄希成,吴成举,曹凤艳.经脉线高导声状态与筋膜组织结构关系的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03
[2].张丹阳.经脉高导声状态与经脉线下组织结构关系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