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革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言,上杭,马克思主义,古田,马克思,意识,新民主主义革命。
语言革命论文文献综述
程振翼[1](2019)在《从革命到审美——论马尔库塞后期语言理论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理论是马尔库塞整个学术思想体系中的一大重要维度,马尔库塞在不同时期对于语言的作用与价值有着不同的态度和理论阐述。聚焦于《反革命与造反》和《审美之维》两本着作进行分析,可以从中看出20世纪70年代马尔库塞面对新的形势如何对自己的语言理论进行调整重构,在否定语言直接的政治性潜能之后,为何转而求助于艺术语言,并认为语言的力量更多地在于"审美之维",从而最终走上了一条乌托邦远景的建构之路。(本文来源于《美育学刊》期刊2019年06期)
谢碧莹[2](2019)在《《暴风骤雨》与周立波创作的“语言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作为反映中国农民土地改革运动的小说,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语言贴近农民日常生活,融入大量东北方言语,有本土化的特点。但与作者早期创作中语言特点大相径庭。本文通过探究周立波《暴风骤雨》中语言言说方式分析周立波创作的"语言革命"的因由及对中国文学语言发展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18期)
张弛,田园[3](2019)在《《古田军号》:以青春语言书写革命青春》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是讲故事的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对电影创作来说是使命也是责任,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影创作更是如此。在“八一”建军节登陆全国院线的红色史诗电影《古田军号》,就是这样一部完成度非常高的红色题材佳作。取材于1929年古田会议前后历史的《古田军号》(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9-08-21)
袁盛勇,王珍[4](2019)在《女性意识和革命意识的艺术表达——以丁玲小说语言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丁玲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现代作家。丁玲以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展示出独特的视角与思考,其小说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和革命意识也在其语言的出色运用中获得一种难得的艺术表达,而其文学语言的不断自我调适和变化,更展现了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曲折历程。(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谭琪红,向绪伟[5](2019)在《革命与话语:苏区动员的语言载体形态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载体是人类重要的传播媒介和传播符号。在文化相对滞后的中央苏区,中共充分运用音乐歌谣类、戏剧舞蹈类、谈话讲演类的语言载体进行民众动员和宣传鼓动。这些语言载体充分呈现了信息传播与教育认知相统一、情感沟通与艺术表达相统一、价值灌输与思想启蒙相统一的特点,迅速快捷有效地传播着中共革命文化、革命情感和革命价值的红色文化,发挥着认知、沟通、调适、慰籍、激励和凝聚的功效。(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6](2019)在《革命时期党用群众语言谈“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中的"革命"一词,最早是由孙中山倡议使用的。李大钊、毛泽东等早期共产主义先进分子在向中国老百姓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时,既继承前人,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武装,多人多次使用过脍炙人口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样的典型性群众语言,明确昭示了"革命"的现实意义和前所未有的崭新性质,切实深入人心、表达其意。(本文来源于《新长征》期刊2019年01期)
时慧[7](2018)在《革命纪念馆讲解语言的规范性与讲解技巧的灵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革命纪念馆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纪念馆的内容不仅有较强的政治性还有很强的专业性,如何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来参观的观众能够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需要讲解员在讲解上多下功夫,不仅要做到讲解语言的规范性,还要做到讲解技巧的灵活性,真正发挥场馆教育的作用,完成好宣传教育工作,让观众不虚此行。(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23期)
吴荣生[8](2018)在《革命时期我们党如何讲好群众语言》一文中研究指出群众语言来自人民,源于生活,寓于实践,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是语言艺术的宝库。学习和运用群众语言,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深谙国人的语言之道,擅长运用人民群众所熟知的日常语言来宣传马克思主义、阐释党领导的革命,(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8-11-19)
李晓伟,侯旭[9](2018)在《论新媒体时代中国英语引发的语言革命——关于汉英翻译中直译与意译选择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中国译界直译意译没有统一的语义界定,有关讨论自翻译理论产生便层出迭见。本文基于历史语境分析和实证研究,将直译意译之争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时间段,论证现象与结果,并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当下中国英语的跨文化交际功能进行研究,探究汉英翻译中直译和意译选择倾向与产生原因,并为未来理论研究的拓展方向提供实证依据。(本文来源于《翻译论坛》期刊2018年03期)
高广旭[10](2018)在《空间、时间和语言——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对传统存在论的根本颠覆,这一颠覆的实质是对存在论的基本问题即"存在的意义"的崭新诠释。传统存在论以理性观审的方式构建关于存在意义的"经院空间"。"经院空间"在隔离"社会空间"以成就形而上学知识架构的同时,存在论固有的时间性维度被遮蔽掉。马克思哲学立足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及其创造的属人世界,一方面实现了哲学存在论从"经院空间"到"社会空间"的空间革命、从"无限性"到"有限性"的时间革命,另一方面还原了语言的实践本质,为哲学存在论在与现代语言哲学的对话中,重新确证自身的合法性和可能性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8年01期)
语言革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作为反映中国农民土地改革运动的小说,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语言贴近农民日常生活,融入大量东北方言语,有本土化的特点。但与作者早期创作中语言特点大相径庭。本文通过探究周立波《暴风骤雨》中语言言说方式分析周立波创作的"语言革命"的因由及对中国文学语言发展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革命论文参考文献
[1].程振翼.从革命到审美——论马尔库塞后期语言理论的转变[J].美育学刊.2019
[2].谢碧莹.《暴风骤雨》与周立波创作的“语言革命”[J].大众文艺.2019
[3].张弛,田园.《古田军号》:以青春语言书写革命青春[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
[4].袁盛勇,王珍.女性意识和革命意识的艺术表达——以丁玲小说语言为中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谭琪红,向绪伟.革命与话语:苏区动员的语言载体形态与特征[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革命时期党用群众语言谈“革命”[J].新长征.2019
[7].时慧.革命纪念馆讲解语言的规范性与讲解技巧的灵活性[J].山西青年.2018
[8].吴荣生.革命时期我们党如何讲好群众语言[N].学习时报.2018
[9].李晓伟,侯旭.论新媒体时代中国英语引发的语言革命——关于汉英翻译中直译与意译选择的实证研究[J].翻译论坛.2018
[10].高广旭.空间、时间和语言——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革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