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隐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人格,民族,译者,公益,自信,互动,自立。
内隐观论文文献综述
康丽娟[1](2019)在《初中英语教师创造力内隐观对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探讨初中英语教师关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观念对其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初中英语教师在创造力培养行为上存在显着差异;(2)感知学生不同创造力潜力的初中英语教师在创造力培养行为上存在显着差异;(3)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初中英语教师与感知学生不同创造力潜力初中英语教师在创造性培养行为上不存在交互作用。本研究对于今后研究教师的创造力观念及创造力培养行为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0期)
童成寿[2](2019)在《译者人格特征内隐观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译者人格特征影响翻译质量,但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极具局限性。为了探讨译者人格内隐观的结构特点,该研究以内隐人格和词汇学假设作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译者人格形容词量表》,然后对232名高校翻译专业教师、翻译研究者、翻译从业者、翻译专业学生等群体被试译者人格的内隐观进行正式调查。结果表明:(1)译者人格特征排前十位的是认真严谨的、细心的、有文化意识的、敬业的、用心的、善于思考的、有责任感的、勤奋刻苦的、谨慎的、勤学好问的;(2)译者人格特征内隐观可以概括为7个因素:行事风格、学识才干、意志品质、处世态度、创新思维、责任意识及情感审美;(3)不同性别的被试在上述诸因素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因素1、因素7存在学历显着差异,但他们在学历上的平均得分上并没有随着学历的提高而提高。(本文来源于《语言教育》期刊2019年02期)
杜梅[3](2019)在《高中生成功内隐观问卷的编制及其与学习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功内隐观是指存在于普通人头脑中的关于成功的观念,包括普通个体对成功的理解和看法,这种观念理解区别于权威的专家给出的关于成功的定义。区别于在实验操纵情境下,测量个体受具体情境因素暂时引发的内隐认知,它是以群体为单位,将人们普遍持有的这种认知观揭示出来,所以多使用自我评估问卷的方式。目前关于运用问卷测量人们持有的某种内隐观的研究已经很丰富了,比如创造力内隐观、智力内隐观、人格内隐观、道德情绪内隐观(杨治良&蔡华俭,2001;胡心怡&陈英和,2018;郑信军&温小欧,2013)等,都是通过评估问卷的方式,来测量人们对于某一领域所持有的内隐观。本研究主要探讨高中生群体关于成功概念的内隐观。由于成功是人类从始至终一直追求的理想状态,具有重要的动力和价值导向作用,因此成功内隐观对个体的心理乃至心理健康很可能都存在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选择高中生这一很可能受个人成功内隐观影响较大的群体,在自编高中生成功内隐观问卷的基础上,探讨其成功内隐观的现状及其与学习拖延行为间的关系。在高中生成功内隐观问卷的编制方面,结合开放式调查和资料搜集的结果,初步编制了高中生成功内隐观的初测问卷,用相应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对初测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编制了正式问卷,问卷包含了34个题项,分为五个维度,分别是突破自我限制、拥有外在美好、达成当下目标、实现内在追求和维持优秀状态;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8,分半信度为0.852。在高中生成功内隐观的现状方面,突破自我限制维度得分最高,项目平均分为4.340,达成当下目标维度得分最低,项目平均分为3.581;另外,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家中排行、家庭来源、母亲受教育程度和班级排名变量上不同维度产生了一定的差异性,而在年龄、父亲受教育程度、是否有留守经历变量上不同维度差异性不大。在高中生成功内隐观与学习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中,选择信、效度较好的学习拖延问卷和编制好的成功内隐观正式问卷一同进行施测,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分析发现,高中生成功内隐观的内在维度与学习拖延行为之间呈显着负相关,且对学习拖延行为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编制的高中生成功内隐观问卷包含突破自我限制、拥有外在美好、达成当下目标、实现内在追求、维持优秀状态五个维度。(2)本研究通过对问卷内部的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的信度在心理测量学的标准范围之内,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3)本研究过对问卷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相关分析进行考察。相关因素分析的结果可看出,问卷各个维度之间、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相关均达到了显着性水平,表明各维度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呈中等程度,而各维度与总问卷之间的相关程度又很高,说明各维度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模型拟合的各项指标基本上都在心理测量学的标准范围之内,且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得到高中生和在职高中老师的认可,以上结果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4)高中生成功内隐观在性别、年级班级成绩排名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年龄、是否有留守经历上不存在差异。(5)高中生的学习拖延行为在性别、班级成绩排名上存在显着差异,在年龄、是否独生、家中排行、家庭来源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差异。(6)高中生成功内隐观的内在维度和学习拖延行为存在显着负相关,而且对学习拖延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是成功内隐观中外在的两个潜在维度和学习拖延行为却没有显着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武越天[4](2019)在《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对孩子道德消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道德消费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及生态环境等问题。如何促进对社会、动物以及生态环境不造成破坏的道德消费,渐渐成为政府部门与企业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学者围绕道德消费展开了大量研究。然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消费者自身的特质因素,鲜有研究考察第叁方因素对消费者道德消费的影响作用。因此,本文基于第叁方的视角,探究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对孩子道德消费的影响,同时着重考察作为影响道德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移情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叁个研究探讨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对孩子移情及道德消费的影响。研究一通过测量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与孩子移情,证明了二者的相关关系。研究二运用实验法,通过操纵启动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的不用水平,进一步验证了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对孩子移情的影响作用。研究叁则同时调查了本科生被试及其家长,通过分析匹配数据考察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与孩子移情及道德消费的相关关系,同时检验了移情的不同维度在其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对孩子道德消费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具体而言,相较于认为孩子的自立能力会自然形成,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更倾向于认为孩子的自立能力主要通过后天培养的父母,其孩子相较于自我利益诉求产品,更加倾向于购买道德诉求产品,即更加倾向于道德消费。(2)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对孩子移情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相较于自然形成,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更倾向于认为孩子的自立能力主要通过后天培养的父母,其孩子可以观点采择(认知移情)、共情性关心(情感移情)的年龄越小且程度越高,即观点采择和共情性关心能力更高。(3)观点采择(认知移情)的中介作用。具体来说,孩子观点采择在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对孩子道德消费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孩子共情性关心在该路径中不起中介作用。本文从第叁方的视角辨析了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对孩子移情及道德消费的影响,以及移情的不同维度在其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道德消费领域贡献了新的实证证据,同时也为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了实践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胡瑜,郭仁露,范玲霞[5](2019)在《青少年学生公益心内隐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益心是个体在公益行为中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以924名12~18岁的青少年为被试,通过公益心的词汇评定,探讨当今青少年学生对公益心内在结构的认识。结果显示,在青少年学生公益心内隐观的结构中,主要涉及四个因子,即同情友爱、环境意识、集体意识、热情自信。其中,贡献率最高的维度是同情友爱,其次是环境意识,再次是集体意识,最后才是热情自信。这表明,青少年学生普遍认为一个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同理心、乐于助人的人更具有公益心,更倾向于做出公益行为。(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胡心怡,陈英和[6](2018)在《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影响——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影响,采用智力和人格内隐观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量表对6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变量中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大学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仅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显着。(2)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组合类型,采用个体中心的分析思路对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可将大学生的内隐观划分为四种类型:智力/人格固存观型、智力/人格内隐观适中型、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四类大学生在智力内隐观上的得分两两差异显着;除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与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外,四类大学生在人格内隐观上的得分也两两差异显着。(3)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得分显着高于其他叁类大学生,而消极应对和抑郁显着低于其他叁类大学生;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和抑郁显着高于其他叁类大学生。(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8年05期)
高承海,万明钢[7](2018)在《改变民族内隐观可促进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内隐观是指普通大众对民族性质的朴素理解。大众对民族性质的理解包括民族本质论和民族的社会建构论两种倾向,人们持有何种观点广泛影响着民族交往和民族关系。研究发现,与民族的社会建构论者相比较,民族本质论者其民族边界更为固化、跨民族交往的动机水平更低、对外群体持有更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更容易知觉到民族之间的差异;民族本质论观点还是主流群体维持不平等社会地位的"合法"理由。本文主张采用教育、创造各民族的接触机会、弱化社会分类叁个策略来改变民族内隐观,即通过弱化人们的民族本质论观点,强化民族的社会建构论的观点,从而促进民族交往和改善民族关系。(本文来源于《民族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张凯丽,魏新东,汪凤炎[8](2018)在《“礼”的结构:大学生“礼”的内隐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当代大学生对"礼"的内隐认知,依据激活扩散模型,先让82名大学生被试自由联想,选出前40个高频词汇作为分析单位,做成卡片另请6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分类,然后对其联想结果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当代大学生心中的"礼"具有层次性,较好地融合了"礼"的经典含义与现代含义,并以经典含义为主。其中,经典含义包含儒家文化、礼仪修养和约束教育叁个成分,儒家文化是其核心;现代含义包含社会交往一个成分。从总体上看,当代中国大学生较好地传承了"礼"的精义。(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李丽,魏玉华,张长英[9](2017)在《幼儿园教师关于教学活动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特征的内隐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师幼互动质量是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幼儿园教师对教学活动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的认识决定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与幼儿互动时对待幼儿的态度、方式与行为,也决定了他们改进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质量的对策和实践。采用字词联想法,对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特征的内隐观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关于教学活动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特征的内隐观念是从以下方面表征的:积极的教学言语互动、多元互动形式中的高情感投入、教育情感和能力的高敏感性、科学安排幼儿的学习、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提高。不同类型的教师在此内隐观上存在一定差异。幼儿园教师应进一步提高自身对高质量师幼互动特征的理解,把恰当预测与指导幼儿行为、对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期望等其他重要理念也纳入此内隐观中,并通过降低班级规模、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表达心理状态与情感的词语等策略,解决教师内隐观与其实际师幼互动实践之间存在差距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王明月[10](2016)在《自信内隐观对跨期自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信的形成和表达会受到情绪状态、社会比较、时间比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在时间序列中个体自信随时间认知框架变化的现象称为跨期自信。跨期自信有两种基本定义形式,一种是以时间点自信差界定的分离式跨期自信,另一种是以整个时间方向界定的知觉式跨期自信。已有研究发现,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一时间序列中,个体认为自己会变得越来好、越来越有吸引力、幸福感越来越高、自我进步越来越大。对应的个体自信也可能跨期提升,即人们认为自己自信的提升会越来越大。对于自我是否随时间变化有两种内隐观:一种认为是稳定、不变的实体/稳定论,另一种则认为是变化的、可提升的变化论。内隐观不但在时间比较中对自我的影响不同,还能调节主观时间距离对过去自我评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消极情绪情境中稳定论者会理想化过去自我,而变化论者则贬低过去自我;稳定论者的远主观过去自我要比变化论者更积极。由此,个体信念与时间自我评价成为认识、维护或提升自信的一种可能途径。本研究从内隐观与时间自我关系的角度切入个人信念与时间方向对跨期自信的影响,在叁个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实验法,考察内隐观对于跨期自信判断的影响,以及时间方向在此关系中的作用方式。研究1采用问卷考察个体本身持有的内隐观、时间方向和跨期自信的关系。结果发现,控制主、客观时间距离的影响后,未来方向的跨期自信要大于过去方向的跨期自信。自信内隐观与时间方向的交互作用显着,对于自信内隐观,变化论者未来方向的跨期自信要高于过去方向,稳定论者两个时间方向的跨期自信无差异。研究2以两个实验考察操纵暂时引发的内隐观与时间方向对分离式跨期自信的影响。两个实验采用不同加工水平的自信内隐观操纵材料和程序,其中,研究2A使用低加工水平的操纵材料,研究2B则使用高加工水平/高自我卷入的操纵材料;研究2A先进行自信内隐观操纵,再进行时间方向上的自信评价及时间距离评价;研究2B则先进行现在自信评价,再操纵个体的自信内隐观,最后进行过去/未来自信评价及时间距离评价。两个实验的结果均发现,在控制主、客观时间距离的影响后,自信内隐观与时间方向对分离式跨期自信均无显着作用。研究3以两个实验考察操纵暂时引发的内隐观与时间方向对知觉式跨期自信的影响。两个实验采用不同加工水平的自信内隐观操纵材料,研究3A使用低加工水平的操纵材料,研究3B则使用高加工水平/高自我卷入的操纵材料。实验程序上,两个实验均采用先操纵个体的自信内隐观,再进行过去方向跨期自信评价/未来方向跨期自信评价及时间距离评价。数据分析发现,在低加工水平(研究3A),只有自信内隐观对知觉式跨期自信有显着作用。在高加工水平(研究3B),时间方向主效应显着,自信内隐观与时间方向的交互作用显着。对于自信内隐观,稳定论者未来方向的跨期自信大于过去方向;变化论者两个时间方向的跨期自信则无显着差异。对于过去方向,稳定论者的跨期自信小于变化论者;而对于未来方向,稳定论者与变化论者无差异。综上,自信内隐观与时间方向共同作用于跨期自信,具体表现为:(1)个体本身持有的自信内隐观与时间方向影响其跨期自信,表现为未来方向的跨期自信高于过去方向,变化论者未来方向的跨期自信要高于过去方向,稳定论者两个时间方向的跨期自信无差异。(2)实验操纵暂时引发的自信内隐观与时间方向对跨期自信的作用模式因跨期自信的定义方式而不同。对于以两时间点自信差界定的分离式跨期自信,操纵暂时引发的自信内隐观与时间方向均无显着作用。而对于以整个时间方向界定的知觉式跨期自信,自信内隐观操纵与时间方向有显着作用,但具体作用方式因对操纵材料的加工水平、自我卷入水平而有所差别。(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4-20)
内隐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译者人格特征影响翻译质量,但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极具局限性。为了探讨译者人格内隐观的结构特点,该研究以内隐人格和词汇学假设作为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译者人格形容词量表》,然后对232名高校翻译专业教师、翻译研究者、翻译从业者、翻译专业学生等群体被试译者人格的内隐观进行正式调查。结果表明:(1)译者人格特征排前十位的是认真严谨的、细心的、有文化意识的、敬业的、用心的、善于思考的、有责任感的、勤奋刻苦的、谨慎的、勤学好问的;(2)译者人格特征内隐观可以概括为7个因素:行事风格、学识才干、意志品质、处世态度、创新思维、责任意识及情感审美;(3)不同性别的被试在上述诸因素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因素1、因素7存在学历显着差异,但他们在学历上的平均得分上并没有随着学历的提高而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隐观论文参考文献
[1].康丽娟.初中英语教师创造力内隐观对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9
[2].童成寿.译者人格特征内隐观的初步研究[J].语言教育.2019
[3].杜梅.高中生成功内隐观问卷的编制及其与学习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9
[4].武越天.父母培养自立的内隐观对孩子道德消费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2019
[5].胡瑜,郭仁露,范玲霞.青少年学生公益心内隐观研究[J].心理科学.2019
[6].胡心怡,陈英和.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影响——变量中心和个体中心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
[7].高承海,万明钢.改变民族内隐观可促进民族交往与民族关系[J].民族教育研究.2018
[8].张凯丽,魏新东,汪凤炎.“礼”的结构:大学生“礼”的内隐观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
[9].李丽,魏玉华,张长英.幼儿园教师关于教学活动中高质量师幼互动特征的内隐观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7
[10].王明月.自信内隐观对跨期自信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