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联吡啶论文-苏雅静,樊婷婷,张美娜,李夏

桥联吡啶论文-苏雅静,樊婷婷,张美娜,李夏

导读:本文包含了桥联吡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锌配合物,4,4’-联吡啶,晶体结构,荧光

桥联吡啶论文文献综述

苏雅静,樊婷婷,张美娜,李夏[1](2018)在《4,4’-联吡啶桥联的链状Zn(Ⅱ)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对Tb(Ⅲ)离子的荧光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硝酸锌与3,4’-联苯二甲酸(3,4’-H2dpdc),4,4’-联吡啶(4,4’-bpy)为反应物,以水为溶剂,适当调节pH值,通过水热反应,得到配合物[Zn(3,4’-Hdpdc)_2(4,4’-bpy)](Zn-MOF)。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分析确定了该配合物是由4,4’-bpy配体桥联Zn(Ⅱ)离子形成的"Z"形链结构,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在278nm激发下,Zn-MOF的荧光发射光谱在341~537nm范围出现宽发射峰,最强发射峰波长406nm,属于配体的π*—π跃迁。研究了该配合物对Tb(Ⅲ)离子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n-MOF可敏化甲醇和水溶液中的Tb(Ⅲ)离子,使Tb(Ⅲ)离子的特征荧光发射峰增强。在荧光光谱490,545,585和624nm出现强的线状发射峰,对应于Tb(Ⅲ)离子的~5D_4→~7F_J(J=6~3)跃迁。最强发射峰位于545nm(~5D_4→~7F_5),为绿光。Zn-MOF可用作荧光探针检测甲醇和水溶液中的Tb(Ⅲ)离子。(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07期)

王连弟,刘婷婷[2](2018)在《吡啶基桥联双四唑钌(Ⅱ)配合物催化酮的转移氢化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配体具有稳定性好、易于合成等优点,而且其过渡金属配合物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因而在配位化学和均相催化等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吡啶骨架的叁齿NNN配体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和丰富的配位模式,如吡啶桥联的对称配体2,2':6',2''-叁吡啶、2,6-双恶唑啉基吡啶、2,6-双亚胺基吡啶和2,6-双吡唑基吡啶等在有机合成及配合物催化剂制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2,6-双四唑基吡啶也是基于吡啶的多齿配体,已被用于合成发光材料或高效回收次锕系元素等,但是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较少.过渡金属催化的不饱和化合物的转移氢化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不直接使用氢气等优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系列优异的配体及配合物在转移氢化反应中脱颖而出,如对甲苯磺酰手性二胺配体、2-甲胺基吡啶钌配合物、配体中含有NH官能团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等.我们也报道了几种吡啶基桥联的含氮配体及其钌配合物,并应用于催化酮的转移氢化反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合成了叁种连有不同膦配体的2,6-双四唑基吡啶钌配合物,并用于催化酮的转移氢化反应.从N~2,N~6-二对甲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1)出发,经氯代/环化两步反应合成4-氯吡啶基桥联双四唑化合物(2),配体2与RuCl_2(PPh_3)_3在对应的反应条件下制得叁种连有不同膦配体的2,6-双四唑基吡啶钌配合物(3),其分子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X射线单晶晶体结构测定得到确认.将这叁种钌配合物应用于催化酮的转移氢化反应,当催化剂用量为0.5 mol%时,在异丙醇回流条件下,比较连有不同膦配体的2,6-双四唑基吡啶钌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膦配体为1,4-双(二苯基膦)丁烷的钌配合物3b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含有双叁苯基膦的钌配合物3a则表现出与3b相当或略低的催化活性,含有1,5-双(二苯基膦)戊烷的钌配合物3c活性最差.以3b为催化剂拓展了一系列酮底物,取代的芳香酮、链状和环状的脂肪酮都可以高效地被还原,大部分酮底物以>95%的转化率还原成相应的醇.含有氯取代基的苯乙酮对反应有较大的加速作用,反应时间更短,转化率更高.由于羰基环的张力,1-四氢萘酮与9-芴酮转化率略低.结合实验结果与相关文献,提出了一条基于Ru-H活性中间体的内层反应机理:钌配合物在iPrOK作用下生成Ru(Ⅱ)-烷氧基中间体Ⅰ,随后发生β-H消除反应脱去一分子丙酮得到Ru-H配合物,Ru-H配合物与酮底物作用经过渡态Ⅱ生成另一分子Ru(Ⅱ)-烷氧基中间体Ⅲ,随后异丙醇与烷氧基发生交换生成目标产物,同时生成中间体Ⅰ完成催化循环.(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龙晓静,窦传冬,刘俊,王利祥[3](2017)在《基于双硼氮桥联联吡啶(BNBP)单元的高分子电子受体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具有柔性、成本低、重量轻等优点,已成为太阳能电池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n型高分子电子受体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远远少于p型高分子电子给体材料,因此,开发n型高分子受体材料成为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核心主题。有别于采用酰亚胺结构设计高分子受体材料的传统思路,我们采用硼氮配位键构建了双硼氮桥联联吡啶(BNBP)单元,开发出基于BNBP的高分子电子受体材料。该类高分子具有LUMO轨道离域的特点,其LUMO能级可通过共聚单元有效调控。我们制备了一系列八个BNBP高分子,其LUMO能级实现了从-3.30 eV到-3.70 eV的连续分布和精细调控。这系列BNBP高分子即可作为电子受体材料,也可作为电子给体材料。其作为受体材料与PTB7-Th共混制备的全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器件PCE超过4%。结果表明,共轭高分子能级结构的精细调控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期刊2017-10-10)

周延[4](2017)在《基于吡啶基桥联配体的自旋交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旋交叉即分子在特定的外界条件下(如温度、压力、光、强磁场等)发生的低自旋态(low-spin,LS)和高自旋态(high-spin,HS)之间的相互转变现象。这种独特的磁行为使得他们在信息存储和光学器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能力。近些年来,随着磁性材料科学研究的深入,研究者普遍认为通过自旋交叉材料与多孔配位聚合物的交叉,通过多孔配位聚合物吸收客体分子并引起化合物磁性的变化。这类化合物一定能在分子感应领域迸发出活力。于是我们便想到合成自旋交叉型配位聚合物,我们利用不同的配体分子,合成了一系列自旋交叉配合物,并研究了他们的结构,磁性以及磁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我们利用 dpsme(dpsme=4,4'-di(pyridylthio)methane)配体合成了 一系列Fe(dpsme)_2(XCN)_2(X=S,Se,BH3),并且发现这个体系的分子在合成过程中,选用不同的溶剂会得到不同的空间构型,也就是超分子异构现象。在这7例分子中,化合物1-6表现为高自旋顺磁性,化合物7表现出渐变型不完全自旋转变。2.我们利用4,4-联吡啶配体合成了一例典型的叁维Hofmann型结构化合物8。并发现该化合物在二氯甲烷中浸泡一天会发生"单晶到单晶"的转变。化合物8为高自旋顺磁性,将其浸泡于丙酮一周后会变成一个具有10K左右滞回的自旋交叉化合物10。3.运用3,5-二氯吡啶和3-氨基-5-氯吡啶合成了两例二维Hofmann型化合物,全都表现为高自旋。4.研究了一系列混合配体化合物Fe(3-Fpy)_n(3-Clpy)_(2-n)[Pt(CN)_4]的磁性,发现了一种简单的控制这种体系自旋转变温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01)

孙秋,朱文果,袁丹,姚英明[5](2016)在《苯胺桥联双芳氧基锆配合物催化吡啶碳氢键功能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年,Jordan等人~([1a])将阳离子型双茂基锆配合物成功地应用于催化吡啶邻位C(sp~2)–H与烯烃的加成反应中,但是,该反应必须在有H2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循环,在随后的几十年研究中第四族金属配合物催化该反应的进行H2仍然不可或缺,这对许多烯烃底物的反应造成了不便。近年来,Hou课题组[1b]研究了阳离子型稀土金属催化剂在不同吡啶衍生物邻位C(sp~2)–H与烯烃反应中的应用,发现该催化体系不需要氢气的参与。最近,我们发现苯胺基桥联双芳氧基配体可以有效地稳定稀土金属配合物,但这类配体在前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中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合成了苯胺基桥联双芳氧基锆苄基化合物[ONO]Zr(CH_2Ph)_2(1)~([2])(Scheme 1),并通过X-ray单晶衍射、~1H-,~(13)C-NMR等手段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发现它们在阳离子化试剂的作用条件下可以高效地催化吡啶邻位C(sp~2)–H与烯烃的加成反应(Scheme 2),发现该反应不需要氢气的参与,对于脂肪烯烃,该反应生成支链产物,而对于芳香烯烃,该反应则以大于95%的选择性生成直链产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0-13)

叶文鹏,陈铭,杨意,查丽琴,马运声[6](2016)在《4,4′-联吡啶桥联的叁个铜有机膦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热条件下,以N-氧化-2-吡啶膦酸(H2L)为主配体,4,4′-联吡啶(bpy)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个铜有机膦酸配合物:{[Cu(L)(bpy)0.5(H_2O)]·2H_2O}n(1),{[Cu(HL)2(bpy)]·4H_2O}n(2)和{[Cu2(L)2(bpy)]·3H_2O}n(3)。配合物1中,相邻的铜离子由2个膦酸根连成二聚体,二聚体之间通过bpy桥联成一维链。配合物2中,单核[Cu(HL)2]被bpy连接成一维链。配合物3中,四聚体[Cu2(L)2]2被bpy连接成"砖块状"结构的二维层。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3中铜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性耦合。(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张霞[7](2016)在《苯基桥联的二元、叁元叁联吡啶衍生物配位稀土发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联吡啶类衍生物配位稀土发光配合物因其荧光性能较为优良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丰富叁联吡啶类衍生物配位稀土发光配合物的种类,构筑光致发光性能优良的稀土发光配合物,本文参考文献方法合成了3个已知的叁联吡啶衍生物1,3-二([2,2':6',2"-叁吡啶]-4'-基)苯(L1);1,4-二([2,2':6',2"-叁吡啶]-4'-基)苯(L2);叁溴化1,3,5-叁{[4’-(2,2':6'2"-叁吡啶基)-1-吡啶鎓基]亚甲基}苯(L3),并进一步与稀土硝酸盐反应,得到叁个系列14个新的双核稀土配合物和7个新的叁核稀土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质谱、热重、元素分析对以上的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磷光光谱对它们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还从配体的结构上对其发光的差异性进行了解释。此外,还用L2与Zn(NO3)2和Tb(NO3)3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反应得到1个新的四核过渡金属Zn化合物的单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利用配体L1、L2分别与稀土硝酸盐Ln(NO3)3xH2O在氩气保护下以物质的量比为1:2进行投料,最终得到14个双核稀土配合物[Ln2(Li)(NO3)6·xH2O] (Ln=Eu 1a, Tb 1b, Sm 1c, Dy 1d, Nd 1e, Yb 1f, Er 1g), [Ln2(L2)(NO3)6·xH2O] (Ln=Eu 2a, Tb 2b, Sm 2c, Dy 2d, Nd 2e, Yb 2f, Er 2g)。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配体L1和L2不仅能够较好地敏化Eu3+、Tb3+、Sm3+、Dy3+在可见光区的特征发光,还可以敏化Nd3+、Yb3+在近红外区的特征发光,但是不能敏化Er3+在近红外区的特征发光。其次,利用配体L3分别与硝酸稀土盐Ln(NO3)3·xH2O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3投料反应,得到7个叁核稀土配合物[Ln3(L3)(NO3)9·xH2O] (Ln=Eu 3a, Tb 3b, Sm 3c, Dy 3d, Nd 3e, Yb 3f, Er 3g)。荧光光谱研究表明,配体L3能够有效地敏化Sm3+、Eu3+、Tb3+、Dy3+在可见光区的特征发光,还可以敏化Nd3+、Yb3+在近红外区的特征发光,但是不能敏化Er3+在近红外区的特征发光。最后,在液氮低温条件下测定了Gd2-L1、Gd2-L2、Gd3-L3配合物的磷光光谱,为配体L1、L2、L3的传能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从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对其能量转移效率的影响考虑,对叁个系列稀土发光配合物的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进行了分析,同时还与文献中的类似配体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比较,得出的结论与文献一致。值得一提的是,配合物Eu2-L2和Tb3-L3的荧光寿命达1.104毫秒和1.019毫秒,配合物Eu2-L2的荧光量子产率为26.97%,表明该配合物在光致发光材料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5-03)

李子田[8](2016)在《金属钴二硫代烯桥联稀土及含叁联吡啶衍生物配位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二硫代烯化合物及稀土化合物在光学、电学和磁性材料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以制备金属二硫代烯桥联稀土双功能配合物为研究目标,主要开展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设计合成双功能的金属钴二硫代烯桥联的稀土配合物。根据参考文献设计合成了含金属钴的二硫代烯化合物I (Cp*CoS2C2HPy)、化合物Ⅱ(Cp*CoS2C2(Py)2)、11,12-双(异丙基硫基)吡啶并[3,2-a2',3'-c]吩嗪(L1)。将L1分别与稀土硝酸盐Ln(NO3)3·xH2O(Ln=Sm、Eu、Tb、Dy、Nd、Yb)反应,得到系列未曾被报道的6个稀土配合物Ln-L1 (1a-1f)。利用红外、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得到的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化合物Ⅰ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化合物Ⅰ和Ⅱ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测定;还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L1-Ln(1a-1f)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Ⅰ、Ⅱ具有很好的可逆氧化还原性质,在电化学研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荧光光谱测试表明L1可以敏化稀土离子发光,为进一步研究合成金属二硫代烯桥联的稀土双功能化合物提供了参考。二是设计合成了叁联吡啶衍生物配位稀土功能配合物。根据参考文献合成了4'-(4"-甲基苯)-2,2':6',2"-叁联吡啶(L2)、4'-(N-萘甲基-4-吡啶)-2,2':6’,2”-叁联吡啶(L3)和4'-((N-亚甲基苯-2,2':6',2"-叁联吡啶)-4-吡啶)-2,2':6',2"-叁联吡啶(L4)。其中L3和L4是新化合物,将这叁个化合物分别与稀土硝酸盐Ln(N03)3·xH2O(Ln=Sm、Eu、Tb、Dy、Nd、Yb)反应得到未见报道的18个稀土配合物L2-Ln(2a-2f)、L3-Ln(3a-3f)、L4-Ln(4a-4f)。利用红外、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得到的新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还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它们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体L2能够很好的敏化Sm3+、Eu3+、Tb3+、Dy3+、Nd3+、Yb3+的特征发光,而L3仅能敏化Eu3+、Tb3+、 Yb3+的特征发光,L4仅能敏化Eu3+、Tb3+的特征发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配体能级不匹配及配体荧光发射的掩蔽作用,致使L3和L4很难敏化Sm3+、Dy3+的特征发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5-03)

冯泳兰,庾江喜,蒋伍玖,朱小明,张复兴[9](2015)在《氯桥联一维链铜配位聚合物:[(μ-Cl)Cu(BBPY)]_n~+[BBPY: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的合成和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新型氯桥联铜配位聚合物[(μ-Cl)Cu(BBPY)]+n[BBPY: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经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由氮、氯原子与铜(II)配位,氮对铜(II)配位形成两个五元环,构成中心铜与配位原子的畸变锥形结构,通过氯原子的Cu(μ-Cl)Cu桥联作用形成一维链铜配位聚合物。(本文来源于《衡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小蒙[10](2015)在《基于芴和吡啶桥联有机配体的MOFs的构建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配位作用驱动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是目前国际化学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有关其构建、功能化性质的研究是近年配位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合成了一系列芴桥联和吡啶桥联的有机配体,并研究了它们与过渡金属的配位反应化学,合成了23个新型的配位聚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测定了部分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和热稳定性,并对部分化合物的主客体化学、催化和热致变色性质做了研究。I.利用芴桥联的含氮有机配体(2,7-二(1-氢-1,2,4-叁氮唑)-9,9-二甲基芴)与NiCl2通过甲醇溶剂热法组装,合成了含有一维菱形隧道的二维Ni(II)-MOF。该Ni(II)-MOF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在单晶状态下实现对客体甲醇和碘的可逆吸附-解吸附。吸附了分子碘之后的Ni(II)-MOF(I2@Ni(II)-MOF),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以高产率的催化芳香醛的硅氰化反应,并且可以循环利用四次。II.合成了一系列以叁氮唑、咪唑、吡唑等含氮基团为端基的芴桥联有机配体。研究了它们与过渡金属的自组装化学,得到8例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同时研究了不同结构的羧酸模板存在时,芴类有机含氮配体与Zn(II)、Cu(II)、Ni(II)、Mn(II)的自组装化学,得到4例结构新颖的化合物。研究表明,平衡阴离子、羧酸共配体对配位聚合物的拓扑结构具有有效的调控作用。III.合成了吡啶桥联的咪唑羧酸类配体L13与叁氮唑羧酸类配体L14,研究了它们与Co(II)、Ni(II)、Cu(II)、Cd(II)、Zn(II)的自组装反应,得到7例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讨论研究了化合物19[Cu(L13)2(H2O)2]n的热致变色性质,实现了温度和配位水调控化合物19物化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设计合成的芴和吡啶桥联配体与过渡金属所构建的MOFs,具有新颖的拓扑结构及优良的功能化性质,为MOFs材料在催化和热致变色方面实现应用价值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6)

桥联吡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含氮配体具有稳定性好、易于合成等优点,而且其过渡金属配合物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因而在配位化学和均相催化等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基于吡啶骨架的叁齿NNN配体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和丰富的配位模式,如吡啶桥联的对称配体2,2':6',2''-叁吡啶、2,6-双恶唑啉基吡啶、2,6-双亚胺基吡啶和2,6-双吡唑基吡啶等在有机合成及配合物催化剂制备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2,6-双四唑基吡啶也是基于吡啶的多齿配体,已被用于合成发光材料或高效回收次锕系元素等,但是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较少.过渡金属催化的不饱和化合物的转移氢化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不直接使用氢气等优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系列优异的配体及配合物在转移氢化反应中脱颖而出,如对甲苯磺酰手性二胺配体、2-甲胺基吡啶钌配合物、配体中含有NH官能团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等.我们也报道了几种吡啶基桥联的含氮配体及其钌配合物,并应用于催化酮的转移氢化反应.在此基础上,本文合成了叁种连有不同膦配体的2,6-双四唑基吡啶钌配合物,并用于催化酮的转移氢化反应.从N~2,N~6-二对甲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1)出发,经氯代/环化两步反应合成4-氯吡啶基桥联双四唑化合物(2),配体2与RuCl_2(PPh_3)_3在对应的反应条件下制得叁种连有不同膦配体的2,6-双四唑基吡啶钌配合物(3),其分子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和X射线单晶晶体结构测定得到确认.将这叁种钌配合物应用于催化酮的转移氢化反应,当催化剂用量为0.5 mol%时,在异丙醇回流条件下,比较连有不同膦配体的2,6-双四唑基吡啶钌配合物的催化活性.膦配体为1,4-双(二苯基膦)丁烷的钌配合物3b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含有双叁苯基膦的钌配合物3a则表现出与3b相当或略低的催化活性,含有1,5-双(二苯基膦)戊烷的钌配合物3c活性最差.以3b为催化剂拓展了一系列酮底物,取代的芳香酮、链状和环状的脂肪酮都可以高效地被还原,大部分酮底物以>95%的转化率还原成相应的醇.含有氯取代基的苯乙酮对反应有较大的加速作用,反应时间更短,转化率更高.由于羰基环的张力,1-四氢萘酮与9-芴酮转化率略低.结合实验结果与相关文献,提出了一条基于Ru-H活性中间体的内层反应机理:钌配合物在iPrOK作用下生成Ru(Ⅱ)-烷氧基中间体Ⅰ,随后发生β-H消除反应脱去一分子丙酮得到Ru-H配合物,Ru-H配合物与酮底物作用经过渡态Ⅱ生成另一分子Ru(Ⅱ)-烷氧基中间体Ⅲ,随后异丙醇与烷氧基发生交换生成目标产物,同时生成中间体Ⅰ完成催化循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桥联吡啶论文参考文献

[1].苏雅静,樊婷婷,张美娜,李夏.4,4’-联吡啶桥联的链状Zn(Ⅱ)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对Tb(Ⅲ)离子的荧光敏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2].王连弟,刘婷婷.吡啶基桥联双四唑钌(Ⅱ)配合物催化酮的转移氢化反应(英文)[J].催化学报.2018

[3].龙晓静,窦传冬,刘俊,王利祥.基于双硼氮桥联联吡啶(BNBP)单元的高分子电子受体材料[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H:光电功能高分子.2017

[4].周延.基于吡啶基桥联配体的自旋交叉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磁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7

[5].孙秋,朱文果,袁丹,姚英明.苯胺桥联双芳氧基锆配合物催化吡啶碳氢键功能化性能[C].中国化学会第十叁届全国有机合成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6].叶文鹏,陈铭,杨意,查丽琴,马运声.4,4′-联吡啶桥联的叁个铜有机膦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6

[7].张霞.苯基桥联的二元、叁元叁联吡啶衍生物配位稀土发光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8].李子田.金属钴二硫代烯桥联稀土及含叁联吡啶衍生物配位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9].冯泳兰,庾江喜,蒋伍玖,朱小明,张复兴.氯桥联一维链铜配位聚合物:[(μ-Cl)Cu(BBPY)]_n~+[BBPY:2,6-二(2-苯并咪唑基)吡啶]的合成和结构[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

[10].张小蒙.基于芴和吡啶桥联有机配体的MOFs的构建及性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标签:;  ;  ;  ;  ;  

桥联吡啶论文-苏雅静,樊婷婷,张美娜,李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