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提琴音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提琴艺术,中西音乐文化,融合与发展
小提琴音乐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1](2019)在《从中国小提琴艺术看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际间的文化艺术交流也日渐频繁,小提琴作为受众率较高的一种乐器,也开始不断受到我国音乐人的重视和关注。甚至一些中国小提琴艺术作品也开始代表着我国音乐形式向世界传递着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文化。为了进一步增加中国小提琴艺术与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本文从小提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入手,对小提琴艺术的发展和融合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11期)
吕乐[2](2019)在《试论中国小提琴的音乐文化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提琴是着名的弦乐器之一,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它在器乐中的地位屈指可数,是现代交响乐队中的中流砥柱,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世界叁大乐器,小提琴的音响效果与其自身构造、演奏技巧紧密相关,它具有非常强的音乐可塑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艺术的追求也会有所不同,而小提琴在不同的音乐家手中也呈现出了各色的音色形态,或纯净清晰或飘逸朦胧,正因其多层次的音色特点备受艺术家青睐,也深受大众喜爱。小提琴具有丰富的发展历史,在我国的艺术长河中,小提琴可谓经历从排斥到接受,再到融合的坎坷之路,同时小提琴也是我国艺术发展的一大见证,本文就小提琴的发展史展开阐述,重点对其在我国的音乐艺术发展之路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10期)
崔秀峰[3](2018)在《沈阳之春——第七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之俄罗斯功勋艺术家钢琴与小提琴音乐会成功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4月23日,沈阳之春——第七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之俄罗斯功勋艺术家钢琴与小提琴音乐会在沈阳音乐学院举行。钢琴系主任李哲主持音乐会。本次音乐会的演奏者为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安德烈·德耶夫教授与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副院长兼管弦系主任喀什瓦涅茨教授,是莫斯科钢琴与小提琴专业的着名演奏家。音乐会开始前举行了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副院长吴厚兴主持仪式,院长季惠斌为安德烈与涅茨颁发了聘书,聘请(本文来源于《音乐生活》期刊2018年06期)
张镁琳[4](2016)在《通过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来感知理性的主宰——古典主义音乐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中叶起,伴随欧洲反封建制度的政治运动兴起并逐步酿成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欧洲专业音乐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由于欧洲古典主义音乐深受启蒙思潮(也即是倡导理性)和革命运动的影响莫扎特和贝多芬在思想艺术上一脉相承,但又各具鲜明个性,而这种个性在音乐气质、题材选择和语言手法上都有明显特点;特别是贝多芬的创作运用当时的新思想与新风格来演绎古典主义音乐,对后来欧洲各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较为突出。(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6年16期)
常佳[5](2013)在《小提琴音乐文化研究新视野》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音乐表演学科中,小提琴音乐是重要的一支。一直以来,相关的研究都集中在作品分析、演奏分析、演奏家分析等方面,但是对小提琴更为广泛的视野下的研究,一直是个瓶颈和限制,本文运用整个音乐学界文化研究理念,对小提琴音乐的研究进行重新思考。(本文来源于《音乐大观》期刊2013年02期)
张志英[6](2012)在《浅议小提琴艺术与中国音乐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小提琴艺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及民族化进程,探讨了小提琴艺术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趋势。指出小提琴艺术自传入中国,对中国音乐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一代代的中国音乐家们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不断探索与追求中,使得小提琴艺术与中国音乐文化的融合也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2年12期)
卢艺[7](2012)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典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下简称《梁祝》)创作,首演于1959年,它是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光辉典范,也是中国音乐家学习、借鉴西方音乐文化、创立中华民族新音乐文化的丰硕成果。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不仅是古代音乐的延续,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代表"新音乐",这种"新音乐"来源于中西两种音乐文化在本世纪的碰撞与交融。(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12年03期)
孔德芳[8](2011)在《从小提琴“春节序曲”看民族音乐文化的“洋为中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李焕之先生所作的管弦乐《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这部作品采用我国北方民间的音乐素材,具有浓浓的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在一经问世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在国内外多次上演,并且被改编成多种版本,本文所介绍的正是由司徒华城先生改编小提琴版的《春节序曲》,这也正是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特点。这部作品中不仅仅充分展现了小提琴这件西洋乐器的演奏技巧和优美的音色,更巧妙的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从这部经久不衰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得到怎样进行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以及在当今时代应该如何将西洋乐器和中国特色文化相结合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音乐大观》期刊2011年11期)
常佳[9](2011)在《试析“中国小提琴音乐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的文化属性是指音乐现象在产生其音乐的文化环境中的解释及研究,即"在文化的聚焦中凸现音乐,在音乐的解剖中解构文化"。[1]在中国,小提琴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或文化现象),其发展是一个具有连续性、变化性、由楔入到并行再到融合的文化传播过程。究其文化属性,笔者试从以下叁方面对其进行认知和归纳。(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1年10期)
毕秋娟[10](2007)在《从中国小提琴艺术看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逐步接受、学习并且引进西方文化,作为音乐的一部分,西方音乐也随之广泛传入。随之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西方文化和我们自己的文化,如何将西方音乐文化与中国音乐文化相结合。(本文来源于《音乐天地》期刊2007年03期)
小提琴音乐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提琴是着名的弦乐器之一,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它在器乐中的地位屈指可数,是现代交响乐队中的中流砥柱,与钢琴、古典吉他并称世界叁大乐器,小提琴的音响效果与其自身构造、演奏技巧紧密相关,它具有非常强的音乐可塑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艺术的追求也会有所不同,而小提琴在不同的音乐家手中也呈现出了各色的音色形态,或纯净清晰或飘逸朦胧,正因其多层次的音色特点备受艺术家青睐,也深受大众喜爱。小提琴具有丰富的发展历史,在我国的艺术长河中,小提琴可谓经历从排斥到接受,再到融合的坎坷之路,同时小提琴也是我国艺术发展的一大见证,本文就小提琴的发展史展开阐述,重点对其在我国的音乐艺术发展之路进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提琴音乐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从中国小提琴艺术看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J].中国文艺家.2019
[2].吕乐.试论中国小提琴的音乐文化之路[J].艺术家.2019
[3].崔秀峰.沈阳之春——第七届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之俄罗斯功勋艺术家钢琴与小提琴音乐会成功举办[J].音乐生活.2018
[4].张镁琳.通过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来感知理性的主宰——古典主义音乐文化[J].北方音乐.2016
[5].常佳.小提琴音乐文化研究新视野[J].音乐大观.2013
[6].张志英.浅议小提琴艺术与中国音乐文化[J].新西部(理论版).2012
[7].卢艺.中西音乐文化交融的典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评介[J].音乐天地.2012
[8].孔德芳.从小提琴“春节序曲”看民族音乐文化的“洋为中用”[J].音乐大观.2011
[9].常佳.试析“中国小提琴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1
[10].毕秋娟.从中国小提琴艺术看中西音乐文化的融合[J].音乐天地.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