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意识,意识形态,蒙古族,论语,声乐,庄子,资本主义。
审美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聂君伊[1](2019)在《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审美意识——以《无人知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是枝裕和作为日本新现实主义代表导演之一,他克制细腻、温柔静美的审美意识及创作风格为世界电影史增添了一抹风景线。本文以《无人知晓》这部影片为例,通过对其视听语言、叙事方式以及文化观念这叁大方面的探究,透析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审美意识及创作手法。(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9年06期)
陈明[2](2019)在《庄子自然审美观内生逻辑及对古代审美意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的自然审美思想虽以"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形式展现出来,但从其逻辑脉络上来看却有着一以贯之的内在统一性。庄子以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其审美思想的基本逻辑起点,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关系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形式,揭示出美的根源在于合乎事物的自然本性,提出审美主客体互为对象化的"物我两忘""法天贵真"的自然审美原则,试图通过"无为""虚静""返朴"等路径,解决自然之美与认知之美之间存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庄子从人与自然关系高度提出的自然审美思想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存在高度统一性,并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的审美形态,对中国艺术审美意识、价值取向和实现方式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岳论丛》期刊2019年12期)
汪茹婷[3](2019)在《“政教型”音乐美学模式下的审美意识研究——以《论语》和《仪礼》中的论乐文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语》与《仪礼》属于儒家经典着作,也都属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研究的重要范畴。解读两者的审美意识不能脱离其发生(主观逻辑上系统的产生,不同于起源的概念)的"政教型"音乐美学模式,其中,孔子的音乐美学观念与士大夫阶层仪式用乐体现的音乐审美为主要论域,以求多视角的贯穿既有的音乐美学模式,从"十叁经"等更多领域拓宽研究视域。(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21期)
兰俏枝[4](2019)在《从审美意识系统理论看当代资本主义工具理性的作用机理及后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具理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工具理性与虚假需求生产交互作用,为资产阶级开辟虚假市场提供了根本支撑。从审美意识系统理论看,当代资本主义工具理性的心理机制是用自觉意识的认知取代非自觉意识的认知,由此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工具理性的作用机理及"富裕与痛苦"并存的社会后果产生的实质。匡正工具理性的适用范围和解放人的审美意识,是解决工具理性问题的根本思路。(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苏日娜,李洁[5](2019)在《游牧文明视域下蒙古族服饰的重复审美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族服饰是游牧文明的标志性符号,蕴含着厚重的生态文化意涵,成为几千年游牧文明的实践成果和经验积累的文化遗产。重复审美意识是分析游牧文明的独特视角,文章通过蒙古族服饰的图案、色彩、形制的重复表现形式,探寻蒙古族服饰背后所隐含的生态文化内涵和逻辑结构,认为重复审美意识是蒙古族服饰传承发展、经久不息的源泉动力。当今时代,深入发掘游牧文明的生态内涵和游牧民族的审美心理,构建生态保护与生态文化共生反哺的理念,才能推进草原的永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1期)
杨春华[6](2019)在《研习现代散文,培养审美意识与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体会散文意境,感受作品基调,品味精彩语言,感悟作者情感,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提升审美感受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之友》期刊2019年11期)
阿依古丽·热合买提[7](2019)在《让审美意识充盈在音乐教育的每一个细微处》一文中研究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教育,它应该是有唤醒审美意识、整合人格的力量。"这是新课改下的新思想,一改以学习知识为中心,解决几个知识点为每课教学的具体目标,而湘教版初中音乐教材抓住了"审美"这个核心,立足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构建了人与音乐、社会生活与音乐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4期)
鲁卫花[8](2019)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演唱是本科学年中必修的课程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注重发声技巧和演唱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审美意识的提高。以至于对声乐作品的情感处理及对声乐作品风格的把握不到位。针对这一环节笔者展开论述,总结以下几点作为提高审美意识的切入点。(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0期)
康杨达琦[9](2019)在《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与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将文学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论调和"文学是政治的附庸""文学为政治服务"等错误的口号,在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本质论争中,迅速被淹没,这归功于大众对具有独特审美特性文学的呼唤。文学的政治性渐渐不再被当做是主流的文学本质。而在论争中,"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等论调的呼声最高,关于这两个论题的研究也最终演变成为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领域的重大讨论,产生影响深远。一、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审美反映论"的概念,由1984年文艺理论家(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9年30期)
沈爱明[10](2019)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培育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来说,历史在初中属于不太热门的学科,开设的课程也相对较少。在时代的发展大背景下,国际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素质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被各国作为其提高国际地位与竞争力的手段。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们的审美意识是切实践行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式,彰显了新一轮的教育课程变革对学生们的基本要求。(本文来源于《试题与研究》期刊2019年33期)
审美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庄子的自然审美思想虽以"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形式展现出来,但从其逻辑脉络上来看却有着一以贯之的内在统一性。庄子以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其审美思想的基本逻辑起点,把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关系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形式,揭示出美的根源在于合乎事物的自然本性,提出审美主客体互为对象化的"物我两忘""法天贵真"的自然审美原则,试图通过"无为""虚静""返朴"等路径,解决自然之美与认知之美之间存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矛盾。庄子从人与自然关系高度提出的自然审美思想与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存在高度统一性,并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的审美形态,对中国艺术审美意识、价值取向和实现方式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聂君伊.是枝裕和电影中的审美意识——以《无人知晓》为例[J].剧影月报.2019
[2].陈明.庄子自然审美观内生逻辑及对古代审美意识的影响[J].东岳论丛.2019
[3].汪茹婷.“政教型”音乐美学模式下的审美意识研究——以《论语》和《仪礼》中的论乐文字为例[J].北方音乐.2019
[4].兰俏枝.从审美意识系统理论看当代资本主义工具理性的作用机理及后果[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苏日娜,李洁.游牧文明视域下蒙古族服饰的重复审美意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6].杨春华.研习现代散文,培养审美意识与能力[J].语文教学之友.2019
[7].阿依古丽·热合买提.让审美意识充盈在音乐教育的每一个细微处[J].课程教育研究.2019
[8].鲁卫花.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路径探究[J].艺术评鉴.2019
[9].康杨达琦.新时期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提出与论争[J].牡丹.2019
[10].沈爱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培育途径[J].试题与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