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柴胡汤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柴胡汤,多元对称性思想,伤寒杂病论,方解
大柴胡汤证论文文献综述
琚婉君,都广礼[1](2018)在《基于中医多元对称性思想的大柴胡汤证治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多数医家均认为其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但参合《伤寒杂病论》原文、中医多元对称性思想、文献考证、方义分析及现代应用情况,我们认为大柴胡汤与小柴胡汤为仲景治疗少阳病的对称方,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经证,而大柴胡汤主治少阳腑证。主治少阳胆腑实热(火)证,症状常见有往来寒热、口苦,以及胆经循行路线上出现的上腹部痞满疼痛、黄疸、目热赤痛甚至出血、偏头痛等,或犯肺乘胃而出现咳嗽气喘、呕吐泛酸等,表现为舌红脉洪实滑数的一派实热(火)之象者。(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李登岭,李乔,李好[2](2018)在《《金匮玉函经》中大柴胡汤证及大柴胡汤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金匮玉函经》中大柴胡汤证和小柴胡汤证之间的关系为同属少阳病本证,以及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的学理。方法:列述并分析《金匮玉函经》中"叁阳叁阴"病形证治篇条文,计算大柴胡汤方每剂、每服含大黄的量,对其同时代同医书中同类药物进行量效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对立观点的出处、荒谬及可信度,确立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及大柴胡汤证的证候范畴。结果: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证为少阳病本证。结论:确立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证为少阳病本证的认知,必将为顺畅解释有关大柴胡汤、证原文上的掣肘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国医论坛》期刊2018年02期)
杨一玖[3](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柴胡汤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对大柴胡汤方证相关条文理解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明确大柴胡汤证的病因病机及其方药组成。并对近代医案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归纳大柴胡汤证的中西医适应疾病、症状、体征及药物组成等内容。最后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大柴胡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对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进行客观系统的评价,尽可能得出符合要求的结果,从而为临床使用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理论研究方面,首先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记载的本方证条文基础上,通过解析方证条文、病因病机、病位、方药、煎服法等内容对大柴胡汤方证进行深入探讨,使得理法方药一以贯之。其次,针对历代医家对于大柴胡汤证病位及是否方中有大黄的争论进行分析探讨,客观地认识其病位与方药组成。第叁,以大柴胡汤为对象,进行柴胡汤类方的异同比较,对大柴胡汤在柴胡类方剂中的位置与作用有一个系统明确的定位,最终达到为临床恰当使用大柴胡汤提供理论支持的作用。临床医案统计分析研究方面,总共收集现代临床应用大柴胡汤治疗相关疾病的100例病案,从多个方面归纳整理本方治疗的疾病种类、症状、药物组成、药物剂量、用药剂数、患者性别年龄等情况,同时借助统计学方法的手段进行研究,得出本方在临床治疗的适应疾病范围、适用症等方面的优势。Meta分析方面,大柴胡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系统评价,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对大柴胡汤方证的研究多集中在小样本量的临床研究或者个案报道,为了更加系统客观地评价大柴胡汤在治疗具体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笔者检索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49年-2016年6月的相关文献,数据库未检索到的文献通过手工检索加以补充。检索词:为防止漏检相同研究目的的文献资料,设主题词3个:大柴胡汤、复方大柴胡汤、大柴胡汤加减。关键词1个:急性胆囊炎。通过计算机检索出符合条件的文献373篇,经阅读、整理、分类归纳之后,再将每篇文献按Cochrane文献质量评价系统中7项检测逐一做记录,删除偏倚风险过高文献,最终获得26篇文献资料,运用Revman5.3软件对已有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一、结合六经、六经病、六经辨证等概念以及历代医家对于大柴胡汤证的理解,得出大柴胡汤病位在少阳阳明,病理层次涉及营血分。二、通过医案统计研究得出大柴胡汤在应用人群上具备特异性,多发病于中老年,但是临床无论年龄大小,只要符合本方证侯,即可酌情使用。本方临床广泛应用于肝胆脾胃消化系统疾病、肺系疾病等病症中,应用本方的主要指征为便秘、小便黄、腹胀痛、纳呆、胁肋疼痛、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药物组成主要包括柴胡、黄芩、大黄、枳实、法半夏、大枣、生姜、白芍等。疗效确切可靠,值得广泛推广。叁、二分类变量:大柴胡汤VS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OR(total)= 5.15,95%CI[1.86,14.26],Z=3.16,P=0.002;RR(total)= 1.17,95%CI[1.07,1.29],Z=3.30,P=0.0010;RD(total)=0.14,95%CI[0.06,0.22],Z=3.51,P=0.0004 治愈率:OR(total)=2.55,95%CI[1.41,4.63],Z=3.09,P=0.002;RR(total)= 1.47,95%CI[1.15,1.88],Z=3.05,P=0.002;RD(total)= 0.19,95%CI[0.07,0.30],Z=3.24,P=0.001;大柴胡汤+西医常规治疗VS西医常规治疗:有效率:OR(total)= 4.95,95%CI[3.67,6.69],Z=10.43,P<0.00001;RR(total)=1.20,95%CI[1.16,1.24],Z=10.68,P<0.00001;RD(total)=0.16,95%CI[0.13,0.18],Z=11.56,P<0.00001。治愈率:0R(total)=2.10,95%CI[1.77,2.51],Z=8.36,P<0.00001;RR(total)= 1.40,95%CI[1.29,1.51],Z=8.19,P<0.00001;RD(total)= 0.17,95%CI[0.13,0.21],Z=8.62,P<0.00001。连续性变量:大柴胡汤VS西医常规治疗:腹痛消失时间:SMD(total)=-1.05,95%CI[-1.37,-0.72],Z=6.33,P<0.00001;发热消退时间:SMD(total)=-0.84,95%CI[-1.15,-0.52],Z=5.19,P<0.00001;大柴胡汤+西医常规治疗 VS 西医常规治疗:腹痛消失时间:SMD(total)=-2.47,95%CI[-3.39,-1.56],Z=5.32,P<0.00001;发热消退时间:SMD(total)=-2.22,95%CI[-3.13,-1.31],Z=4.78,P<0.00001;黄疸消失时间:SMD(total)=-0.47,95%CI[-0.80,-0.13],Z=2.73,P=0.006;恶心呕吐消失时间:SMD(total)=-2.39,95%CI[-2.74,-2.04],Z=13.50,P<0.00001。结论:大柴胡汤证病位当为少阳阳明气、血分,且有热伤阴血的病理发展变化。大柴胡汤证的适应疾病主要包含肝胆脾胃消化系统疾病、肺系疾病,其常见的症状体征为便秘、小便黄、腹胀痛、纳呆、胁肋疼痛、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状,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有效率、治愈率优于西医常规治疗,对改善腹痛、发热时间、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毅,王萌,李娟,李金田[4](2016)在《从《脉经》论大柴胡汤证治》一文中研究指出《脉经》第七卷是现存最早的《伤寒论》版本,是补正《伤寒论》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脉经》中有关大柴胡汤条文的研读和梳理,并与《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进行比较和互参,认为大柴胡汤既可作为清热剂以清解少阳经腑之郁热,又可作为攻下剂以通下少阳、阳明之腑实。拓宽了大柴胡汤的证治范围,以期对临床使用大柴胡汤有所启发。(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李登岭,邱筱瑾,李乔[5](2015)在《“大柴胡汤证”如是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统编《伤寒论讲义》(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出版),质量较高,实用性强,然也不可避免存在着某些不足。《讲义》中,把小柴胡汤证归属于少阳病本证,而大柴胡汤证则归属于少阳病兼变证。对此,笔者认为分清汤证及汤方的辈分,是准确掌握汤证和认识汤方功效的基础。兹就大柴胡汤证是否可以归属少阳病兼变证的问题,陈述一下个人的不同意见和理由。1《伤寒论》原文可以确切推论大、小柴胡汤本属并(本文来源于《国医论坛》期刊2015年04期)
陈明[6](2014)在《《伤寒论》大柴胡汤证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大柴胡汤证进行解读:①大柴胡汤证为少阳之实证,也可以看作是小柴胡汤之重证;②大柴胡汤证为六经之郁证,大柴胡汤解郁作用最强;③大柴胡汤为少阳邪热呕利只重证;④大柴胡汤证为少阳阳明合病证。(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4年06期)
徐彩玲[7](2014)在《方剂辨证论治方法体系之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通过运用方剂辨证论治的方法,对大柴胡汤证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总结出大柴胡汤证的辨证要点,为大柴胡汤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奠定了理论基础。方法:1.病例收集:对1978-2014年间在中国知网上发行的期刊和古今名老中医的验案进行筛选,选出248例以大柴胡汤为主方的案例。2.信息整理:对选取病案中大柴胡汤证的主要症状和兼症、主要的舌象和脉象指征等进行归纳。3.数据处理:使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将收集到的数据根据需要进行研究。结果:1.症状大于平均次数的有:便秘、呕恶、口苦、发热、纳差、小便色黄、腹痛、口干、腹胀、烦躁、胁痛、恶寒、胃痛、往来寒热、目黄、头痛、眩晕、痛苦面容、无力、痛引肩背、汗出、胸胁苦满、腹部压痛、皮肤黄染、失眠、面红2.舌质:在194例关于舌色的描述中,有红舌143例,占总舌色的73.71%。舌苔:在有苔色记载的218例病案中,苔黄者最多,约占87.16%。在苔质方面,有腻苔104例占据前列。3.脉象:将所有复合脉象拆分为单一脉象后,弦、数、滑、细脉出现频率较高,合计约占总数的88.37%,复合脉象也是由这四种脉象组合为主。结论:1.大柴胡汤证的主症是:便秘、呕恶、口苦、发热、纳差、小便色黄2.大柴胡汤证的兼症是:腹痛、口干、腹胀、烦躁、胁痛、恶寒、胃痛、往来寒热、目黄、头痛、眩晕、痛苦面容、无力、痛引肩背、汗出胸胁苦满、腹部压痛、皮肤黄染、失眠、面红。3.大柴胡汤证的舌脉象是: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为弦、细、滑、数及其复合脉象(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4-06-01)
武夏林,潘华锋,史亚飞[8](2011)在《从柯琴之六经观辨析大柴胡汤证的归属——兼考证《伤寒论》大柴胡汤的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大柴胡汤证的归属,目前的主流观点是少阳阳明合病或少阳病合并里实证,但细究其详,笔者认为该观点的支持论据并不充分,其推理逻辑亦存可推敲之处。而通过对柯琴诸论述与《伤寒论》原文的对比考证,笔者从阳明经证的实质出发,推断大柴胡汤证不可归于阳明里实证,而应归于少阳气分实热证的范畴,并由此辅以其他论据推断大柴胡汤是否有大黄一药当存疑。(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1年10期)
刘观涛[9](2010)在《大柴胡汤证案例分析——刘渡舟医案(五)》一文中研究指出曾治患者,女,54岁。右胁疼痛,掣及胃脘,痛不可忍,满床乱滚,出淋漓,唯注射杜冷丁方可勉强止痛。其人肥,面颊潮红,舌根黄腻,脉沉弦滑有力。问大便已四五日未解,小便黄赤,口苦泛恶,不饮食。经西医检查,诊断为胆囊炎,亦不排除胆结。中医的治疗体系不同于西医,所(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0年10期)
林健祥[10](2010)在《运用体质、腹诊法辨大柴胡汤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半夏、芍药、枳实、大黄、生姜、大枣等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等。笔者临床中运用体质、腹诊法结合传统辨证,扩大其应用范围,每获良效。1《(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10年01期)
大柴胡汤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金匮玉函经》中大柴胡汤证和小柴胡汤证之间的关系为同属少阳病本证,以及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的学理。方法:列述并分析《金匮玉函经》中"叁阳叁阴"病形证治篇条文,计算大柴胡汤方每剂、每服含大黄的量,对其同时代同医书中同类药物进行量效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对立观点的出处、荒谬及可信度,确立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及大柴胡汤证的证候范畴。结果: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证为少阳病本证。结论:确立大柴胡汤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证为少阳病本证的认知,必将为顺畅解释有关大柴胡汤、证原文上的掣肘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柴胡汤证论文参考文献
[1].琚婉君,都广礼.基于中医多元对称性思想的大柴胡汤证治解析[J].江苏中医药.2018
[2].李登岭,李乔,李好.《金匮玉函经》中大柴胡汤证及大柴胡汤方探析[J].国医论坛.2018
[3].杨一玖.基于数据挖掘的大柴胡汤证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4].张毅,王萌,李娟,李金田.从《脉经》论大柴胡汤证治[J].中医研究.2016
[5].李登岭,邱筱瑾,李乔.“大柴胡汤证”如是说[J].国医论坛.2015
[6].陈明.《伤寒论》大柴胡汤证解读[J].河南中医.2014
[7].徐彩玲.方剂辨证论治方法体系之建立[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
[8].武夏林,潘华锋,史亚飞.从柯琴之六经观辨析大柴胡汤证的归属——兼考证《伤寒论》大柴胡汤的组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
[9].刘观涛.大柴胡汤证案例分析——刘渡舟医案(五)[J].中国民间疗法.2010
[10].林健祥.运用体质、腹诊法辨大柴胡汤证[J].江西中医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