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管工程的测量监督及误差校正(论文文献综述)
郭伟,蔡旺,任宇晓[1](2021)在《顶管施工对高架桥桩基础影响的数值分析》文中提出顶管施工广泛应用于市政工程的隧道开挖作业。针对某地下电缆隧道穿越高架桥桩基的实际工程案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了沉井和顶管施工对附近土体的扰动以及高架桥桩基的变形、受力等情况。结果表明,沉井和顶管施工会对周围桩基础的应力和变形产生一定影响。在外径12.8 m的沉井施工时,施工引起的土体卸载会使得沉井周围土体产生较大的隆起,最大回弹量为164 mm左右,三个方向(水平x方向、y方向和竖向z方向)的最大变形均出现在沉井上部土体周围,距沉井30 m处的高架桥桩基桩体在x方向(指向沉井方向)上受施工影响较大,桩体顶部产生背离沉井的水平位移,下部逐渐过渡到趋近沉井的水平位移,x方向最大位移量约为1.6 mm,对y方向(垂直于顶管方向)的水平位移影响较小。外径3.6 m的顶管施工过程会使土体在卸载后会出现变形,最大变形出现在顶管底部的扰动土体,变形量为170 mm。在x方向上,四个桩基均表现为桩顶部远离沉井、桩底靠近沉井。在y方向上,桩身的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隧道开挖深度处,方向为远离顶管,影响范围为顶管隧道施工处上下15 m。
罗麒杰,林俊华,丁克良,刘亚杰,周命端[2](2018)在《矩形顶管测量变形监测可视化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且由于城市人口压力越来越大,地下管线交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施工时能尽可能地保证地上交通、建筑的正常使用,减少地表开挖。在顶进过程中,保证前进方向是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全站仪对矩形顶管构建进行变形监测,用Matlab设计可视化程序,试验结果表明,能有效检测出矩形构件在不同方向的变化,达到变形监测的目的。
刘印[3](2017)在《顶管施工地表沉降事故的预控管理》文中研究表明城市建设中顶管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在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建筑物众多、地下构筑物和管线复杂的市区。在软弱土层中,顶管施工导致地面沉降,具有一定的施工风险。以工程实际沉降事故为案例,分析了顶管施工导致的地表沉降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顶管施工控制地面沉降的具体措施,对预防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俞蔡城[4](2017)在《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理论及施工工艺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空间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隧道越修越长、断面越修越大,地下空间利用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同时,建设环境也日趋复杂,软弱地层、浅覆土、以及采用暗挖法下穿敏感建筑群、道路和管线等越来越普遍。在复杂地质条件和建设环境下,开挖超大断面隧道是国际隧道界公认的难题,传统工艺难以适应,需要实现工艺上的创新和突破。港珠澳大桥的拱北隧道暗挖段长255m,断面面积338m2,采用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为支护,为复杂条件下超大断面隧道的建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以目前我国高速发展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开发为背景,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为依托,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和监测等方法,研究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理论及施工工艺,具体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包括:(1)研究了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安装过程中顶管顶力的预测和控制。结合拱北隧道管幕顶进工程,总结了曲线顶管顶力的主要组成及影响因素;比较和分析了中国和日本曲线顶管规范顶力计算值和现场实测值的差异,提出了总顶力中迎面阻力的建议计算公式;基于力学平衡,推导了分节曲线顶管顶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在泥浆润滑作用下钢管管壁单位摩阻力和摩擦系数的建议取值,为拱北隧道管幕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2)研究了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群管顶进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变形。通过分析顶管产生的地面变形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地表变形控制措施;采用监测数据和经验公式,拟合了顶管过程中地层损失率、沉降槽宽度以及最大沉降量等参数;提出了小间距平行顶管顶进时地层损失率的取值及沉降槽宽度系数经验公式;并结合数值模拟及监测结果,分析了小间距平行顶管间先顶管群对后顶管地层损失及最大沉降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小间距平行顶管管间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3)总结了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的成套施工工艺。针对在富水软土地层中安装曲线管幕易引发涌水、涌砂,管节偏移,障碍物阻碍等工程风险,综合考虑工程的经济、社会、环境与技术等各方面因素,优化了顶管施工组织,形成了包括顶管的始发与接收、精度控制、障碍物处理技术等在内的成套大直径曲线管幕顶管施工工艺,为拱北隧道管幕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4)总结了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施工综合风险管理方法。结合拱北隧道管幕法工程的特点,通过对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施工的各类风险因素的识别,制定了相关风险的控制方案,并将这些风险及其控制方案整理形成一套综合风险管理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拱北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和环境风险,并可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有效借鉴。
谢添,郑友峰[5](2015)在《琅岐环岛路综合管廊施工质量控制和监督要点浅析》文中指出分析了琅岐环岛路综合管廊所处位置的地质条件,结合设计文件,从施工材料、施工顺序、施工分项、施工节点等方面的分解入手,对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该工程的监督要点,提高了质量管控水平,为工程的保质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将来其它类似的工程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余芳[6](2009)在《顶管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分析研究》文中指出顶管法作为非开挖的技术中的一种,可以在不用开挖地表土的情况下将管道铺设完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顶管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破坏管道周围土体原有的平衡,造成地面的沉降,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影响,甚至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本文认为,顶管施工引起地面沉降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施工引起的各种地层损失和顶管管道周围受扰动土体的再固结造成的。在顶管顶进施工中产生的地层损失主要是由以下8个原因产生的:管节外围环形空隙引起的地层损失;工具管开挖引起的地层损失;管道及中继环接头密封性不好引起的地层损失;工具管及管节与周围地层摩擦所引起的地层损失;工具管纠偏引起的地层损失;顶进过程中工作井后靠土体变形引起的地层损失;工具管进出工作井引起的地层损失;顶管后退引起的土层移动。在顶管法施工中,土体所处于的天然静止平衡状态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使得土体经历了挤压、剪切、扭曲等复杂的应力路径,土体受到扰动,需要再次固结来恢复原有的平衡状态。顶管施工引起地表的纵向变形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工具管前部变形阶段、施工沉降阶段和土体固结沉降阶段。本文还结合严桥支线输水管道顶管工程、华发路顶管工程两个案例,从施工的角度,对顶管施工中机头、顶进系统、出泥系统、泥浆系统、中继间、控制台、通风、监测、测量等系统的选择、安装做了详细的介绍,结合对地面沉降的控制,提出了顶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环境的监测办法,重要建筑物、危房的保护措施。
张庆军,李长新[7](2004)在《顶管工程的测量监督及误差校正》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沈阳市顶管施工中所发生误差原因的分析 ,结合目前顶管施工中的测量监督及误差校正方法 ,列举了顶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整改措施
王树理,张凯,彭铁红[8](2000)在《排水顶管工程施工工艺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北京市西北四环路 -学院路立交桥排水顶管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和工艺 ,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俭,陈志新,孙莹莹[9](2000)在《新海污水截流管网顶管工程施工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新海污水截流管网顶管工程的设计依据 ,工作坑、顶力、手背等主要设计数据的计算取值及施工工艺和方法。
二、顶管工程的测量监督及误差校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顶管工程的测量监督及误差校正(论文提纲范文)
(1)顶管施工对高架桥桩基础影响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背景 |
1.1 项目概况 |
1.2 工程地质条件 |
2 数值模拟 |
2.1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
2.2 计算参数选取 |
2.3 计算结果分析 |
2.3.1 沉井施工结果分析 |
2.3.2 顶管施工结果分析 |
3 结论 |
(2)矩形顶管测量变形监测可视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顶管测量变形监测方法 |
2 变形监测可视化试验 |
3 结论与展望 |
(4)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理论及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理论研究现状 |
1.2.1.1 曲线管幕顶管顶力研究现状 |
1.2.1.2 顶管管幕施工的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现状 |
1.2.2 曲线顶管管幕施工工艺研究现状 |
1.2.2.1 顶管始发和接收技术现状 |
1.2.2.2 顶管管幕施工精度控制技术应用现状 |
1.2.2.3 管幕施工障碍物处理技术研究 |
1.2.3 隧道及地下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顶管顶力研究 |
2.1 工程概况 |
2.2 顶力影响因素 |
2.3 既有公式的顶力计算与现场实测值比较 |
2.4 顶力监测数据分析和曲线分节管道的顶力公式推导 |
2.4.1 迎面阻力 |
2.4.2 管壁摩阻力 |
2.4.3 曲线分节管道顶力公式推导 |
2.4.4 顶力拟合 |
2.5 小结 |
第三章 地面变形控制及管间作用分析 |
3.1 地面变形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 |
3.1.1 地面变形影响因素 |
3.1.2 地表变形控制措施 |
3.2 地面变形分析 |
3.2.1 Peck公式 |
3.2.2 现场监测 |
3.2.2.1 地面变形监测点布置 |
3.2.2.2 监测结果分析 |
3.3 管幕时空作用分析 |
3.3.1 数值模拟 |
3.3.2 地层损失率取 1.5% |
3.3.3 地层损失率取 0.8% |
3.3.4 比较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施工工艺 |
4.1 施工组织 |
4.1.1 原设计方案 |
4.1.2 优化方案 |
4.2 顶管始发与接收技术 |
4.2.1 高水压条件下顶管始发技术 |
4.2.2 高水压条件下顶管接收技术 |
4.2.2.1 钢套管接收装置现场试验 |
4.2.2.2 钢套管接收装置现场使用情况 |
4.3 顶管精度控制技术 |
4.3.1 精度控制主要技术措施 |
4.3.1.1 曲线直顶技术 |
4.3.1.2 UNS导向系统 |
4.3.1.3 动态纠偏人工复核 |
4.3.1.4 三线控制法 |
4.3.2 精度控制主要施工措施 |
4.3.2.1 曲线顶管始发阶段精度控制措施 |
4.3.2.2 曲线顶管顶进阶段精度控制措施 |
4.3.2.3 曲线顶管接收阶段精度控制措施 |
4.3.3 曲线顶管顶进精度 |
4.3.3.1 顶进轨迹精度 |
4.3.3.2 后顶管道对先顶管道位移的影响 |
4.4 障碍物处理技术 |
4.4.1 9 号管顶力过大事故处理 |
4.4.2 东工作井钻杆事故处理 |
4.4.3 34 号管障碍物事故处理 |
4.5 小结 |
第五章 管幕施工综合风险分析与控制 |
5.1 风险分析 |
5.1.1 内在风险 |
5.1.2 外在风险 |
5.2 风险控制 |
5.2.1 内在风险 |
5.2.2 外在风险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理论研究成果 |
6.2 曲线顶管管幕综合施工工艺研究成果 |
6.3 管幕施工综合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成果 |
6.4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 |
致谢 |
(5)琅岐环岛路综合管廊施工质量控制和监督要点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一般工程施工做法 |
1.1 基坑支护与开挖 |
1.2 模板工程 |
1.3 混凝土工程 |
1.4 防水做法 |
2 专项工程做法 |
2.1 沉井工程 |
2.2 顶管工程 |
3 一般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监督要点 |
3.1 基坑支护与开挖 |
3.2 模板工程 |
3.3 混凝土工程 |
3.4 防水卷材做法 |
4 专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监督要点 |
4.1 沉井施工 |
4.2 顶管施工 |
5 结束语 |
(6)顶管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顶管技术发展历史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顶管法施工组成、施工工艺及分类 |
2.1 顶管法的基本原理 |
2.2 顶管的施工组成 |
2.3 顶管施工工艺要点 |
2.4 顶管的分类及特点 |
2.5 顶管施工的平衡理论 |
2.5.1 泥水平衡施工 |
2.5.2 土压平衡施工 |
2.5.3 气压平衡施工 |
第三章 顶管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分析 |
3.1 引言 |
3.2 地层移动的一般规律 |
3.3 顶管施工引起的土体扰动 |
3.3.1 受扰动土体分区 |
3.3.2 受扰动土体的应力状态变化 |
3.4 顶管施工引的地层损失 |
3.5 顶管顶进中对地层变形进行控制的要求 |
3.6 受扰动土体的再固结 |
3.7 小结 |
第四章 工程实例分析 |
4.1 实例一 |
4.1.1 工程概况 |
4.1.2 地质条件 |
4.1.3 顶管机头选择及其配套设备 |
4.1.4 顶管施工方法及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
4.1.5 沉降监测 |
4.2 实例二 |
4.2.1 工程概况 |
4.2.2 地质情况 |
4.2.3 顶管机头选择及其配套设备 |
4.2.4 危房保护措施 |
4.2.5 工作井设计与施工 |
4.2.6 注浆工艺 |
4.2.7 轴线控制 |
4.2.8 沉降监控 |
第五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排水顶管工程施工工艺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顶管施工设计 |
2.1 降水设计 |
2.2 顶管工作坑尺寸设计 |
2.3 坑内导轨及顶力设计 |
2.4 砂浆配比设计 |
3 顶管施工方法 |
3.1 顶管工作坑施工 |
3.2 顶进施工 |
(1) 检查管子及起重设备: |
(2) 管子就位: |
(3) 管前挖土与顶进: |
(4) 测量与校正: |
(5) 压浆施工: |
3.3 T型钢套环及橡胶垫施工 |
3.4 回填土及其它 |
3.5 特殊部位技术措施 |
3.6 质量目标控制 |
(1) 进货检验和试验 |
(2) 施工过程中的检验和试验: |
(3) 管道闭水试验: |
4 经验与结论 |
四、顶管工程的测量监督及误差校正(论文参考文献)
- [1]顶管施工对高架桥桩基础影响的数值分析[J]. 郭伟,蔡旺,任宇晓.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22)
- [2]矩形顶管测量变形监测可视化设计与实现[J]. 罗麒杰,林俊华,丁克良,刘亚杰,周命端. 测绘通报, 2018(S1)
- [3]顶管施工地表沉降事故的预控管理[J]. 刘印. 建设监理, 2017(07)
- [4]长距离大直径曲线管幕理论及施工工艺研究[D]. 俞蔡城. 苏州大学, 2017(04)
- [5]琅岐环岛路综合管廊施工质量控制和监督要点浅析[J]. 谢添,郑友峰. 福建建材, 2015(07)
- [6]顶管施工引起地面沉降的分析研究[D]. 余芳. 上海交通大学, 2009(04)
- [7]顶管工程的测量监督及误差校正[J]. 张庆军,李长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4(01)
- [8]排水顶管工程施工工艺的实践[J]. 王树理,张凯,彭铁红.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0(05)
- [9]新海污水截流管网顶管工程施工设计[J]. 高俭,陈志新,孙莹莹. 矿业快报, 20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