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塔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塔楼,高层建筑,底盘,对称,结构设计,气动力,烈度。
双塔楼论文文献综述
王昕,楼文娟,方巽科,吴映栋[1](2019)在《菱形双塔楼高层建筑气动力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刚性模型同步测压风洞试验得到菱形双塔楼高层建筑各风攻角下顺风向及横风向激励,对其进行谱变换及归一化得到塔楼各测点层无因次气动力谱曲线。以各学者提出的层风荷载功率谱数学模型为基础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出双塔楼对流场的相互扰动使得塔楼在不同风攻角下的气动力谱发生显着变化;同时将拟合得到的顺风向气动力谱与基于风速功率谱推导的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受尾流干扰部分风攻角下两者差异较大;对横风向气动力谱构成成分进行分析得出,两塔楼均存在部分风攻角尾流涡脱落形成受抑制的情况,使得横风向气动力谱谱峰不明显,带宽较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05期)
吴巧云,肖诗烨,朱宏平[2](2018)在《连接Kelvin阻尼器的对称双塔楼结构被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连接阻尼器的对称双塔楼结构耦合为单个连接着Kelvin型阻尼器的2-DOF(degree of freedom)体系,推导了耦合结构体系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基于能量最小原理求出了连接阻尼器的优化参数解析解。参数化分析表明结构各层频率比、质量比和刚度比是影响阻尼器控制效果的重要参数。对于一个给定的对称双自由度体系,存在最优的Kelvin阻尼器阻尼参数解析解使得结构的位移峰值响应有最小值,同时从结构的自振特性也会影响结构最终的控制效果。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别讨论了塔楼多自由度体系在地震激励下的位移时程、结构振动能量和层间位移角,验证了该文所提Kelvin阻尼器优化参数解析表达式对控制带底盘对称双塔楼结构动力响应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许道彬[3](2018)在《带防震缝的双塔楼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双塔楼超高层结构总高度为186.3m,而因为其平面过长而出现的扭转效应,直接导致进而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下降。因此利用防震缝就能够把其分为B级、超B级高度着两种超限高层,运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同时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建筑的抗震目标。(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8年23期)
何进[4](2018)在《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层间隔震设计方法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间隔震的理论和技术是基础隔震应用的延伸,它将隔震层放置在结构中间层以控制结构地震响应。利用支座水平方向的柔性且各向同性的特点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增加结构阻尼、减少输入到隔震层上部的能量。《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2章给出的隔震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分部设计法。建立隔震模型,按中震弹性时程分析,对比层间剪力以及倾覆力矩的减震效果,确定水平向减震系数,根据减震系数确定地震影响系数,反馈到抗震结构上,采用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上部结构设计。这种隔震设计方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是采用考虑减震系数的抗震结构进行设计,没有对隔震结构直接设计。新编制的《建筑隔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弥补了上述不足。本文以广州某地区实际工程项目—大底盘双塔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选用抗震方案和隔震方案,在隔震方案中,对抗规12章的设计方法和基于性能的隔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为新编制的《建筑隔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提供计算依据。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综述了层间隔震研究现状以及层间隔震结构应用情况,层间隔震体系的特点与适用范围。(2)介绍了层间隔震结构等效分析模型,工程项目概况和隔震设计流程;通过迭代的方法确定隔震层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比,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子对比减震系数法设计的隔震结构、设防地震下直接设计的隔震结构和抗震结构叁种方案。(3)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对两种设计方案进行隔震设计并对比减震效果,设防地震作用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比抗震与隔震结构确定减震系数;多遇地震作用下,根据减震系数对相应的抗震结构进行配筋设计;设防地震直接设计的隔震结构考虑等效阻尼比按《建筑隔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反应谱进行配筋设计。(4)对多遇地震设计的抗震结构、多遇地震设计的隔震结构以及设防地震下直接设计的隔震结构进行数据提取,包括:层间剪力、层倾覆弯矩、总用钢量、剪重比、结构层间位移角(设防地震、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利用ABAQUS软件对上述方法设计的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研究分析了隔震支座的最大压应力和最小拉应力,隔震支座的位移变形情况、支座的滞回曲线,叁种方案设计的结构损伤云图分析。(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5-01)
翟影,李德顺,杨溥[5](2017)在《基于ABAQUS的某大底盘双塔楼超高层结构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塔楼偏置的大底盘双塔楼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为分析对象,根据工程特点,制定了罕遇地震下整体位移控制和不同重要程度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目标。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罕遇地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得出了整体位移指标和各结构构件性能水准控制结果,同时通过大震震害揭示出了结构薄弱部位,并针对性地优化了结构布置。(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S2期)
王光环,朱军,李春锋[6](2016)在《连体位置变化对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了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当连体位置发生变化时,采用柔性连接方式情况下,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及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连体位于结构中上部位时,连体位置变化对连体结构塔楼顶层位移响应的变化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6年21期)
杜敏[7](2016)在《基于地震作用下的带连廊双塔楼结构的被动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用地日趋紧张,所以将各种不同功能综合在一起形成的高层建筑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双塔楼连体高层结构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众多研究者提出在利用阻尼器来减震耗能,并对相邻结构振动控制体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以往相邻结构的振动控制研究一般都是非连体结构即中间不带连廊的结构,随着双塔连体结构的应用愈来愈多,针对带连廊双塔楼结构的被动控制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地震碰撞易损性的相邻结构临界间距研究》(No.51408443),采用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进行了以下研究:(1)采用理论分析得出塔楼结构间Maxwell型和Kelvin型减振器的最优参数,得出连接参数的优化与塔楼频率比、塔楼质量比、连廊与塔楼质量比、连廊间连接参数的阻尼系数比等参数密切相关。所以对不同的塔楼结构,进行了大量的参数化分析,通过比较结构的减振系数,得到不同结构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并在数种不同参数设置情况的分析中得到了一些有规律性的结论。(2)探讨了3-SDOF中推导的阻尼器优化参数在MDOF中的适用性,发现误差在接受范围以内,这种简化讨论是可行的。然后通过时间域的数值结果也说明了这种优化控制体系的有效性。(3)通过几个合乎实际的工程算例,分别验证了塔楼频率比、连廊与塔楼1质量比、塔楼质量比等参数对带连廊双塔结构体系控制效果的影响规律。而且用同一算例对比两种阻尼器的控制效果发现:本文所提的两种控制方案均可大大减少两塔楼结构的顶层位移和振动能量,即参数化分析得到的阻尼器最优参数值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说明了这两种优化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且Maxwell阻尼器的控制效果要稍稍优于Kelvin阻尼器的控制效果。特别是振动中期,Maxwell阻尼器连接下的双塔楼结构顶层位移和振动能量的衰减都要快于Kelvin阻尼器连接下的双塔楼结构。(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向伟[8](2015)在《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抗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越界第叁代产业园为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外形不规则。根据计算及综合分析,针对结构超限及不规则情况,对抗震不利部位采取加强措施,指标满足相关要求,确保了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安全性能。(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5年09期)
杨志翠,姚帅[9](2015)在《大底盘双塔楼结构的自震周期及振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间距、不同层数的大底盘双塔结构以及一栋带底盘裙房的单塔结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双塔结构的自振周期、振型的变化规律,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5年26期)
周鲁敏[10](2015)在《某双塔楼超高层建筑平均风荷载及干扰效应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某方形截面双塔楼超高层建筑平均风荷载进行了CFD数值模拟,并对其干扰效应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将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数值模拟方法及参数的有效性。然后,进行了单体和双塔楼超高层建筑定常绕流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不同风向角情况下结构表面平均风压和基底气动力的特点,研究了两塔楼间的干扰效应,还通过流场显示对其柳理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双塔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连接阻尼器的对称双塔楼结构耦合为单个连接着Kelvin型阻尼器的2-DOF(degree of freedom)体系,推导了耦合结构体系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基于能量最小原理求出了连接阻尼器的优化参数解析解。参数化分析表明结构各层频率比、质量比和刚度比是影响阻尼器控制效果的重要参数。对于一个给定的对称双自由度体系,存在最优的Kelvin阻尼器阻尼参数解析解使得结构的位移峰值响应有最小值,同时从结构的自振特性也会影响结构最终的控制效果。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别讨论了塔楼多自由度体系在地震激励下的位移时程、结构振动能量和层间位移角,验证了该文所提Kelvin阻尼器优化参数解析表达式对控制带底盘对称双塔楼结构动力响应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塔楼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昕,楼文娟,方巽科,吴映栋.菱形双塔楼高层建筑气动力谱研究[J].建筑结构.2019
[2].吴巧云,肖诗烨,朱宏平.连接Kelvin阻尼器的对称双塔楼结构被动控制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
[3].许道彬.带防震缝的双塔楼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J].居舍.2018
[4].何进.大底盘双塔楼结构层间隔震设计方法对比研究[D].广州大学.2018
[5].翟影,李德顺,杨溥.基于ABAQUS的某大底盘双塔楼超高层结构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J].建筑结构.2017
[6].王光环,朱军,李春锋.连体位置变化对对称双塔楼连体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
[7].杜敏.基于地震作用下的带连廊双塔楼结构的被动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8].向伟.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抗震设计[J].建筑技术.2015
[9].杨志翠,姚帅.大底盘双塔楼结构的自震周期及振型分析[J].山西建筑.2015
[10].周鲁敏.某双塔楼超高层建筑平均风荷载及干扰效应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技术.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