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成型术论文_赵海岳,叶雄俊,陈伟男,安立哲,刘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成型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管,支架,缺血性,动脉,狭窄,多普勒,疗效。

血管成型术论文文献综述

赵海岳,叶雄俊,陈伟男,安立哲,刘军[1](2019)在《腹腔镜肾盂成型术中异位血管的处理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盂成型术中对异位压迫血管的处理方法。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共21例合并异位血管压迫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肾盂成型术,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33.9±15.0)岁,左侧13例、右侧8例。患者术前轻度肾积水4例、中度12例、重度5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型术(Anderson-Hynes术式),术中对于异位血管的处理采用Hem-o-lok悬吊(悬吊组14例)或将异位血管转位(转位组7例)两种方法,术后8周拔除双J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异位血管处理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对患者定期随访并进行手术效果评价。结果:所有患者的异位血管都得到成功保留,无一例在术中离断异位血管。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02.2±57.0) min,术中处理异位血管的平均时间(10.5±3.2) min,其中悬吊组为(6.1±2.0)min,转位组为(13.7±5.2) min。术中出血量(47.8±25.6) mL,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4.8±2.6) d,平均住院天数(11.5±3.3) d。术后发生轻微尿漏1例,所有患者术前患侧肾盂扩张(3.4±1.7) cm,术后3个月患侧肾盂扩张(1.9±1.3)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至2018年12月,所有患者肾脏大小无明显变化,肾积水均较术前有所缓解。结论:对于合并异位血管压迫的UPJO患者,在行肾盂成型术的同时,可以根据异位血管的位置采取Hem-o-lok悬吊或血管转位的方法来解除异位血管压迫,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奚宁宁[2](2018)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短长期疗效及可能产生并发症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短期、长期疗效及可能产生并发症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07例缺血性脑血管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介入血管支架成型术,38例)和B组(药物保守治疗,6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12个月病变血管血流值、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介入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A组各病变血管Vs均低于B组,且低于A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12个月各病变血管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且A组治疗12个月NIHSS评分显着低于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和随访12个月,A组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围手术期共发生4例(12.12%)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血管支架成型术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治疗,相对保守药物治疗具有更显着短期、长期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8年26期)

肖玲,徐秀芝,范玉伟,付英子,杨勇[3](2016)在《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98例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血管支架成型术进行诊治,对照组使用药物保守诊治方法。对比两组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支架成型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6年02期)

王伟芳[4](2015)在《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管支架成形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9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1、6、12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分析近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6、12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着较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支架成型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显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5年34期)

桑平[5](2015)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创伤骨科行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率为94.4%,对照组临床缓解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血管瘤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身体的创伤小,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5年26期)

朱宇莉,丁红,范培丽,顾奇澜,滕杰[6](2015)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前血管的观察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超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前血管观察和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彩超观察101例拟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患者的前臂血管,测量桡动脉及头静脉内径、流速等各项指标,并根据手术结果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89例接受手术,4个月后成功透析75例。据此分为成功及失败组分析发现,成功组及失败组术前桡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有统计学差异(2.266±0.410 mm vs.1.975±0.300 mm,P=0.017,t=2.434;0.706±0.165 m/s vs.0.558±0.241 m/s,P=0.009,t=2.686),而内膜中层厚度及反应性充血评价无统计学差异(0.319±0.073 mm vs.0.364±0.090 mm,P=0.081,t=1.770;0.778±0.078 vs.0.814±0.099,P=0.358,t=0.932)。成功组及失败组术前的头静脉内径无统计学差异(2.348±0.690 mm vs.2.221±0.765 mm,P=0.591,t=0.539);但头静脉较细者(<2mm)静脉充盈后内径有统计学差异(2.363±0.344 mm vs.1.987±0.096 mm,P=0.017,t=2.6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前应用彩超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应注意测量桡动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对于头静脉内径偏细者,测量扩张后静脉内径有助于预测手术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血液净化》期刊2015年04期)

魏锋,郝良玉,胡宝祥,隋旭东,王名遥[7](2013)在《内膜下血管成型术治疗股浅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股浅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的28例股浅动脉长段完全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未发生与技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踝肱指数术后为(0.82±0.13),与术前(0.38±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术后6个月的近期通畅率为100%(36/36),12个月通畅率为75%(27/36),24个月通畅率为72%(26/36),3个时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24,P=0.003)。结论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安全有效,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3年01期)

张维[8](2012)在《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青壮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青壮年大脑中动脉(MCA)M1段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4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在静脉复合麻醉条件下采用球扩支架对大脑中动脉M1段行血管内支架成型术(PTA),术前3~5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及氯吡格雷片75mg,均为1次/天,术中、术后严格控制血压,监测生命体征。结果:4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约70%~99%,其中有46例患者支架得以成功置入,残余狭窄约0%~20%,术后大脑中动脉M1段直径狭窄率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均得到控制,脑梗死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支架血管成形术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积极防治再灌注损伤等合并症,对于血管高度迂曲的患者要做好术前评估。(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2年10期)

赵忠江[9](2012)在《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型术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型术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入的患者共36例,其中颅内血管狭窄患者15例,颅外血管狭窄患者21例,给予手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3年,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CD)及经颅多普勒超声(DSA)评价、ASPECTS量表评分,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本组36例患者全部放置成功,患者术后各项参考均显着改善,轻度狭窄的TCD与DSA相符率为56%,中度与重度的相符率分别为75%与78%。患者术后1月、1年、3年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较术前减慢,而脉动指数较术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及术后3年的ASPECTS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行支架治疗后,颅内支架组患者成功14例,失败1例,成功率93.3%。术后脑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再闭塞2例,心率、血压下降1例。颅外支架组成功20例,失败1例,成功率95.2%。再闭塞1例,心率、血压下降5例。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很好的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但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和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相比,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12年06期)

录海斌,马丽,徐海芳[10](2012)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型术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Apollo支架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颅内动脉支架系统,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病变,改善脑组织供血。本组病例旨在探讨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Apollo支架植入治疗23例(28支)症状性颅内狭窄动脉血管,其中颈内动脉末段狭窄6处,大脑中动脉狭窄5处,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0处,基底动脉狭窄7处,随访观察技术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以及脑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 Apollo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技术成功率为96.43%(27/28),狭窄率由术前70%~99%降至术后<30%。结论 Apollo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血管成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短期、长期疗效及可能产生并发症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07例缺血性脑血管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介入血管支架成型术,38例)和B组(药物保守治疗,6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12个月病变血管血流值、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介入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值流速(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A组各病变血管Vs均低于B组,且低于A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治疗12个月各病变血管V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A组NIHSS评分均低于B组,且A组治疗12个月NIHSS评分显着低于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12个月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和随访12个月,A组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显着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中围手术期共发生4例(12.12%)相关并发症。结论介入血管支架成型术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治疗,相对保守药物治疗具有更显着短期、长期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成型术论文参考文献

[1].赵海岳,叶雄俊,陈伟男,安立哲,刘军.腹腔镜肾盂成型术中异位血管的处理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奚宁宁.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短长期疗效及可能产生并发症对比[J].当代医学.2018

[3].肖玲,徐秀芝,范玉伟,付英子,杨勇.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

[4].王伟芳.血管支架成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近远期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

[5].桑平.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血管瘤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5

[6].朱宇莉,丁红,范培丽,顾奇澜,滕杰.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前血管的观察和评价[J].中国血液净化.2015

[7].魏锋,郝良玉,胡宝祥,隋旭东,王名遥.内膜下血管成型术治疗股浅动脉完全闭塞性病变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

[8].张维.血管内支架成型术治疗青壮年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

[9].赵忠江.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型术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

[10].录海斌,马丽,徐海芳.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型术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

论文知识图

、血管成型术前RJ、血管成型术前PSV、血管成型术后班3 犬颈动脉正常组、术后 2、4、6、8、1...:48岁女性患者,因“发作性口角歪斜12...、肾动脉成型术前

标签:;  ;  ;  ;  ;  ;  ;  

血管成型术论文_赵海岳,叶雄俊,陈伟男,安立哲,刘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