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菊科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菊科,植物,额尔古纳,西昌市,渭河,蓍草,形态学。
菊科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闫昕雨,宗蓉,赵蓉,何璎,劳可静[1](2019)在《菊科蓍属植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蓍属植物属于菊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除在中国外,在朝鲜、日本、蒙古、苏联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等北温带均有分布。中国蓍属植物包含10种:蓍、丝叶蓍、亚洲蓍、褐苞蓍、阿尔泰蓍、高山蓍、短瓣蓍、云南蓍、齿叶蓍和柳叶蓍~([1])。针对蓍属植物中天然活性成分的研究由来已久。1961年,MURTAZA等~([2])首次从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木犀草苷和大波斯菊(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3期)
吕晓帆,王紫睿,何涛,鲁志港,黄亚玲[2](2019)在《渭河河道菊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研究了渭河菊科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观赏特性和生态特性等。结果表明:渭河河道菊科植物资源丰富,调查到的菊科植物共有49属85种,从中筛选出分布频率25%以上的种共21种,分析其观赏价值、生态价值以及开发利用前景,提出其在园林应用、生态改善、药用叁个方面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9年05期)
李杰,黄学文,何善伟,李鹏辉[3](2019)在《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菊科植物区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额尔古纳湿地公园)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对其中的菊科植物属、种的分布区类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共有菊科植物35属70种。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水分生态型方面中生植物占绝对优势。属的分布类型有7个,其中世界广布5属,欧亚温带分布13属,北温带广布7属,东亚北美间断分布3属,温带亚洲分布5属,热带亚洲分布1属。该区菊科植物种类丰富,优势属、种现象明显,本区地理成分复杂,特有现象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呼伦贝尔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尹小凤,朱芷姗,王樱樵,邹钦,杨柯[4](2019)在《西昌市菊科植物资源及药用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实地标本采集、查阅相关文献及民间医药同行访谈等方式,对西昌市菊科植物种类及民间药用情况进行调查。初步的调查发现西昌市野生菊科植物共33属47种,且大部分品种未见于西昌地方中药志。另外,部分野生菊科植物品种的资源非常丰富。此研究结果为西昌市菊科植物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9年15期)
冯小飞,王紫雯,熊建辉,刘桂芹,陈玉惠[5](2019)在《菊科4种植物萃取物对核桃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菊科4种植物为实验材料,分别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菊科4种植物的提取物进行萃取,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萃取物对5种核桃病源的抑菌活性,通过SPSS 19软件计算了不同的萃取物对5种核桃病原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和半抑制浓度。结果表明:菊科4种植物的有机溶剂萃取物对5种核桃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小飞蓬石油醚萃取物对壳梭孢、壳二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到达了77.5%、81.6%、79.5%,EC50值分别为1.31、1.34、0.71 mg/mL。波斯菊石油醚萃取物对叶点霉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4.1%,EC50值为0.56 mg/mL。小飞蓬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拟茎点霉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61.8%,EC50值为3.63 mg/mL。(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刘延迪,赵玉涛[6](2019)在《七台河市菊科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调查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依据2015年4月~2018年10月的七台河市野生食用及药用植物资源踏查结果,对七台河市菊科野生食用植物资源从多样性、生态分布、生存年限、毒性、食用部位、药用价值等角度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了菊科野生食用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林业勘查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姜自红,张相锋,涂清芳,汤士勇,梁建军[7](2019)在《菊科植物病虫害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逐株调查资源圃中98种(或品种)菊科植物的病害和虫害发生情况。调查发现,主要病害为煤污病、白粉病、枯萎病、灰霉病、褐斑病、锈病、病毒病7种,其中煤污病发病株最多,占调查总数的68.1%。主要虫害为红蜘蛛、白粉虱、蚜虫、菊天牛、黄胸蓟马和蜗牛6种,其中白粉虱和红蜘蛛危害严重,2种病害的受害株占调查总数的81.6%。矶菊等对病虫害有很好的抵抗能力,河南野菊等白粉虱及煤污病发生极其严重,调查结果为筛选抗性育种材料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旭萍[8](2019)在《几种菊科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控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入侵对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已经广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探索防治外来入侵植物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以入侵植物与乡土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研究重点,广泛开展了包括化感作用及竞争等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本研究以入侵海南岛广大地区的3种菊科植物:叁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elobata)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利用植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来对这些入侵植物进行生物防控的方法。开展了入侵植物之间的化感互作研究,乡土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白背叶(Mallotus apelta)、叁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等对入侵植物的化感抑制研究,以生长型为灌木的乡土植物基及树(Carmona microphylla)与草本的入侵植物的生长竞争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入侵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生物防控研究。用入侵植物的浸提液处理其他入侵植物的种子,观察种子萌发受到的影响,研究入侵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叁叶鬼针草(30-50g/L的浓度)和假臭草(30-50g/L的浓度)之间有强烈的相互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南美蟛蜞菊(15-50g/L的浓度)对假臭草和叁叶鬼针草则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叁叶鬼针草和假臭草之间的强烈互相抑制作用可以用来对其进行生物防控。此外,用这叁种菊科入侵植物浸提液的GC-MS分析结果中浓度较高、植物体内分布广泛的邻苯二酚和2,3-丁二醇进行单一化合物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在1-10mmol/L的浓度范围内邻苯二酚对假臭草和叁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很低浓度(1mmol/L)就可显着抑制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浓度略高时,假臭草和叁叶鬼针草的种子完全不能萌发。在1-10mmol/L的浓度范围内2,3-丁二醇对假臭草和叁叶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大而增强,相较之下,叁叶鬼针草对2,3-丁二醇比假臭草更为敏感。这两种化学物质均有望用来开发除草剂。乡土植物对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生物防控研究。用5种海南乡土植物苦楝、白背叶、叁桠苦、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和假蒟(Piper sarmentosum)的浸提液(15-50g/L的浓度)处理假臭草和叁叶鬼针草的种子,观察种子萌发受到的影响。结果显示:海芋和假蒟对入侵种的种子萌发作用不显着。苦楝、白背叶和叁桠苦对假臭草和叁叶鬼针草均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尤其是苦楝的浸提液,当其浓度较高时(30g/L),两种入侵植物的种子基本不能萌发,且对已萌发的幼苗的抑制作用也最为强烈,对假臭草和叁叶鬼针草的抑制作用较白背叶和叁桠苦强烈。苦楝、白背叶和叁桠苦的浸提液对假臭草的抑制作用强度整体表现为为苦楝>叁桠苦>白背叶,对叁叶鬼针草的抑制作用强度则为苦楝>白背叶>叁桠苦。相较之下,苦楝最有化感抑制潜力,可以考虑用苦楝浸提液做为对这两种菊科入侵植物的生物抑制剂,原料具有易获得性,且无环境污染的隐患。(3)乡土植物与入侵植物的生长竞争防控研究。乡土植物基及树分别与入侵植物叁叶鬼针草和南美蟛蜞菊以不同数量配置混合种植在样方(1 m×1 m)中,进行为期1年的实验,观察生长竞争情况。结果显示:基及树对叁叶鬼针草的株高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趋势,混种基及树的数量越多,趋势越明显。在12株基及树与8株及30株叁叶鬼针草混种的处理条件下,基及树对叁叶鬼针草的生物量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叁叶鬼针草的生物量显着低于单纯种植8株(P=0.035)和30株(P=0.019)叁叶鬼针草的处理组。光合作用方面,12株基及树与8株叁叶鬼针草混种的处理组中叁叶鬼针草的光合速率最小,且混种不同株数基及树的叁叶鬼针草样方中,叁叶鬼针草的光合速率均不同程度低于单纯种植叁叶鬼针草的对照组,基及树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南美蟛蜞菊,基及树在盖度方面对其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了随着基及树相对数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的趋势,12株基及树与30株南美蟛蜞菊混种的处理组中,南美蟛蜞菊的盖度在四次测定中均显着低于单纯种植30株南美蟛蜞菊的处理组(P<0.05)。在光合作用方面,各组混种有不同数量基及树的南美蟛蜞菊样方中,南美蟛蜞菊的净光合速率均小于单纯种植南美蟛蜞菊的处理组,基及树对南美蟛蜞菊的光合作用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趋势。南美蟛蜞菊是多年生入侵草本,而基及树作为一种多年生的灌木种,它们之间的“较量”结果还需要长期的观察。对于乡土种基及树,其株高、冠幅、基径、盖度和生物量上均受到两种入侵植物不同程度的抑制,受叁叶鬼针草的抑制作用较强烈,相比之下,南美蟛蜞菊对其的影响并不显着。同样在光合作用方面,基及树在一年的生长期内株高增长较草本少,而叁叶鬼针草相对占株高优势,对基及树的光合作用抑制作用较明显,但到了后期叁叶鬼针草出现衰老倒伏时,基及树受到的光照限制大大减小。在生物量上,与叁叶鬼针草混种时基及树的生物量低于与南美蟛蜞菊混种及单纯种植基及树的处理组。整体上,在一年的生长期内,叁叶鬼针草对基及树的抑制作用较南美蟛蜞菊强,但叁叶鬼针草是一年生草本,基及树则是多年生灌木,若将实验持续几年,其结果对入侵植物的防控可能更有参考价值。总之,在本研究中,使用基及树“围堵”两种入侵植物均表现出了一定的的抑制趋势。基及树作为一种灌木,虽然其生长较为缓慢,但其冠幅大、枝条丛生,对其他植物的阻挡遮蔽优势更不可小视。因此我们认为,基及树有望成为能够生物防控这两种入侵植物的乡土种,具体的作用效果还需要长期持续观测。(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罗欢[9](2019)在《中国菊科植物病原链格孢菌大孢子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菊科植物具有药用、食用及观赏价值,生长于多种生态环境中,其资源丰富,约240个属,近3000个种类。近年来,随着菊科植物种植面积的增加,且由于检疫不合格,用药不合理,城市环境多变,其病害的发生也愈加严重。其中由链格孢菌引起的黑斑、褐斑、轮斑病危害程度不断增加。目前为止,全世界链格孢属真菌形态学已描述的种类有300余种,包含大孢子种和小孢子种两个类群。全世界已报道的菊科植物链格孢菌共有52个种类,国外已报道的种类有46个,我国有20个,种类相对较少。本文对中国菊科植物链格孢菌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对其大孢子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菊科植物链格孢菌大孢子种的种类;2016-2018年,从全国18个省,28个市区,35个属的菊科植物上共采集样品604份,分离得到的链格孢菌菌株398个。对所分离的大孢子种菌株,进行了形态学与多基因位点序列分析的系统分类研究,共发现种类12个。其中已知种5个(A.leucanthemi,A.tagetica,A.helianthificiens,A.sonchi和A.zinniae),新记录种3个(A.argyranthemi,A.cinerariae和A.calendulae),以及新种4个(A.coreopsis,A.anhuiensis,A.neimengguensis和A.nanningensis)。2.弄清了我国菊科植物链格孢菌大孢子种的系统发育学关系;通过分析ITS,Alt a1,gpd,RPB2,TEF1和ATPase六个基因的序列,所获得的菊科植物链格孢菌大孢子种隶属于5个类群(Porri,Sonchi,Teretispora,two monotypic lineages),其中sect.Porri最多,包含7个种类。此外,发现通过单个基因能够将大部分的链格孢菌准确鉴定至种,部分种类需要多基因位点联合分析,如A.neimengguensis sp.nov和A.tillandsiae。3.进一步了解由链格孢菌大孢子种所致菊科植物病害的范畴;通过致病性检测,共发现新病害9种。主要包括:由A.helianthificiens引起的波斯菊叶枯病;由A.zinniae引起的百日菊叶斑病;由A.cinerariae引起的白子菜、银叶菊叶斑病;由A.argyranthemi引起的茼蒿叶斑病;由A.calendulae引起的金盏菊叶斑病;由A.neimengguensis引起的硫华菊叶斑病;由A.coreopsis和A.anhuiensis引起的金鸡菊叶斑病。本研究主要通过样品采集,菌株分离,致病性检测,以及形态学与系统发育学结合的鉴定方法,共发现新种4个,新记录种3个,新病害9种。首次对我国菊科植物链格孢菌大孢子种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丰富了我国菊科植物链格孢菌的种类,为其准确鉴定、所致病害的诊断及防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期刊2019-05-01)
徐跃良,鲁益飞[10](2019)在《中国菊科植物拾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笔者在查阅、整理与鉴定浙江菊科Asteraceae植物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分布于浙江的中国新记录种:舌叶天名精Carpesium glossophyllum,以作为中国种子植物区系资料的补充。与浙江产的烟管头草C. cernuum的区别在于该种植株矮小,分枝少;基生叶宿存;茎生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宽0.6~1 cm,近全缘,几无柄;苞叶3~5枚,条状披针形,长10~12 mm,总苞较小,直径8~12 mm;总苞片先端钝,具齿蚀状锯齿。此外,将先前误定为叁脉叶兔儿风Ainsliaea trinervis的长圆叶兔儿风A. oblonga组合为A. kawakamii的变种A. kawakamii var. oblonga。(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菊科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等方法,研究了渭河菊科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观赏特性和生态特性等。结果表明:渭河河道菊科植物资源丰富,调查到的菊科植物共有49属85种,从中筛选出分布频率25%以上的种共21种,分析其观赏价值、生态价值以及开发利用前景,提出其在园林应用、生态改善、药用叁个方面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菊科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闫昕雨,宗蓉,赵蓉,何璎,劳可静.菊科蓍属植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9
[2].吕晓帆,王紫睿,何涛,鲁志港,黄亚玲.渭河河道菊科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9
[3].李杰,黄学文,何善伟,李鹏辉.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菊科植物区系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9
[4].尹小凤,朱芷姗,王樱樵,邹钦,杨柯.西昌市菊科植物资源及药用情况调查[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9
[5].冯小飞,王紫雯,熊建辉,刘桂芹,陈玉惠.菊科4种植物萃取物对核桃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6].刘延迪,赵玉涛.七台河市菊科野生食用植物资源调查浅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9
[7].姜自红,张相锋,涂清芳,汤士勇,梁建军.菊科植物病虫害调查[J].天津农业科学.2019
[8].王旭萍.几种菊科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控探索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
[9].罗欢.中国菊科植物病原链格孢菌大孢子种多样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9
[10].徐跃良,鲁益飞.中国菊科植物拾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