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锌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率,水稻,基因型,自交系,玉米,含量,籽粒。
锌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陈莉,吴超,廖海兵,郭卫东,陈文荣[1](2012)在《不同锌效率基因型水稻籽粒中矿质元素的原位微区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步辐射(SRXRF)结合ICP-MS研究了足Zn条件下不同锌效率水稻籽粒中Zn及其他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RXRF技术可高效分析水稻籽粒锌等矿质元素的微区分布特征。水稻籽粒中K和Ca元素的分布特征与其余4种元素相关不显着,而Zn、Fe、Cu、Mn元素的含量分布相互间则显着相关;水稻籽粒中K含量最高,移动性也最强,精米中K含量可达颖壳的52.6%~90.6%,而Ca在颖壳中含量最高。其余矿质元素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糊粉层;Zn、Fe等元素主要集中在水稻籽粒的胚及糊粉层等外层功能组织,在胚乳中由外向里呈递减趋势。此外,锌高效基因型IR8192在水稻籽粒各部位的Zn含量均低于锌低效基因型二九丰。可见,与锌低效品种相比,锌高效品种仅在低Zn水平下表现出更高的锌吸能力及利用效率,在足Zn条件下并无籽粒富锌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孟杰,王人民,万吉丽,付力成[2](2010)在《不同锌效率水稻基因型及其杂种一代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对Zn~(2+)活度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水稻耐低锌能力基因型差异的生理机制及F1杂种的耐低锌能力以提高水稻锌效率,解决水稻锌缺乏问题,选用耐低锌基因型水稻IR8192、IR36,锌敏感基因型水稻Ce-64、IR26及杂交后代IR36×IR8192、IR36×IR26和Ce-64×IR26为材料,进行低锌(pZn2+11.0)和正常锌(pZn2+9.7)营养液培养。结果表明:1)亲本和F1幼苗的株高,叶鞘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及锌含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在pZn2+11.0与pZn2+9.7条件下的相对值可作为耐低锌基因型水稻的筛选指标;2)在低锌条件下所有亲本及F1各项指标变化趋势相同,但IR8192、IR36、IR36×IR8192、IR36×IR26的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降幅较小,POD、CAT、APX活性升幅较大,MDA含量升幅较小,表明上述基因型水稻的耐低锌能力更强。低锌胁迫下POD、CAT、APX活性增强,可以更有效地清除活性氧,SOD活性则最先下降;3)除根长、APX活性外,在低锌条件下,IR36×IR8192、IR36×IR26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均表现出超亲优势,而Ce-64×IR26则表现出偏中亲优势,推测水稻的耐低锌特性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并存在基因的迭加效应,可以通过耐低锌亲本间的杂交获得具有更强耐低锌能力的水稻基因型。(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0年03期)
蔡鑫鑫[3](2010)在《寒地春玉米锌效率品种间差异及锌对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用近年来黑龙江地区大面积推广的18个玉米杂交种,首先分别进行水培试验和池栽试验,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对锌敏感性进行筛选和鉴定,筛选出四单19(低锌敏感型)和牡丹9(低锌不敏感型)两个对锌敏感性差异比较大的杂交种做进一步研究。进一步通过水培试验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锌对不同敏感型玉米苗期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玉米不同品种间的锌营养存在明显的差异,玉米幼苗最适宜的锌浓度为0.1~1μmol·L-1,缺锌(0μmol·L-1)和高锌(100μmol·L-1)对玉米的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部分基因型表现为一定的低锌比缺锌对玉米的危害更大,而对于有些基因型来说低锌危害并不明显,相反高锌危害大于低锌危害。施锌对玉米的茎、叶片生长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根系生长受到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不同基因型玉米体内的锌含量差别很大,这种锌浓度的差异与对锌的敏感性无相关性。在缺锌土壤上,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的产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龙青1等六个品种属于高产低锌不敏感型,庆单2等六个品种属于低产低锌不敏感型,垦玉6、四单19属于低产低锌敏感型。硕秋8、先玉335、郑单958属于高产中等锌敏感类型。缺锌导致植物体内SOD和POD酶活性下降,供锌可提高玉米植株体内SOD和POD酶活性。对于低锌敏感品种(四单19)锌浓度过低(0.01μmol·L~(-1))或过高(10μmol·L~(-1)和100μmol·L~(-1))均导致CAT活性上升,而低锌不敏感品种(牡丹9)高锌处理(10μmol·L~(-1)和100μmol·L~(-1))CAT活性迅速增加。当锌浓度大于0.1μmol·L~(-1)时两种基因型玉米的CA活性随着供锌水平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的锌供应可以改善玉米幼苗的光合性能。高锌处理下CA活性明显增加,而净光合速率却迅速下降。说明锌与CA活性密切相关,而CA活性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并非密切相关。锌与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密切相关,本研究中对于低锌敏感品种四单19来说,缺锌和高锌均显着增加了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两个品种对低锌敏感性与不同供锌水平下蛋白质的合成能力有关,表现在低锌和高锌处理都显着降低了四单19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对于低锌不敏感品种牡丹9,低锌处理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并不明显,而高锌处理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幅度下降。合理施锌使千粒重、穗粒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以穗粒数的增加为主。高锌处理提高了子粒中的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对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明确。(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0-04-01)
陈自惠,田霄鸿,王晓峰,曹玉贤[4](2009)在《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锌效率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Zn效率,为Zn高效小麦品种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以9种面包型小麦(渭丰151、陕715、郑麦9023、中育6号、小偃22、武农148、小偃216、西农889和远丰175)为供试材料,以黑麦(Secale cereale)为对照,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设不供锌(-Zn)和供锌(+Zn,3μmol/L)2种处理,进行为期35 d的水培试验,测定小麦叶片SOD活性、生物量、植株样品Zn含量及种子Zn含量。【结果】培养2周后,缺Zn条件下9个小麦品种植株均出现典型的缺Zn症状,并且缺Zn症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缺Zn导致小麦地上部干质量大幅度下降,而根系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6个小麦品种(渭丰151、郑麦9023、远丰175、小偃22、西农889和中育6号)在供Zn时其地上部干质量接近,但在缺Zn时差异很大。9个小麦品种的Zn效率为23.6%~46.3%,远低于黑麦的Zn效率(81.4%)。供Zn后,小麦植株地上部Zn含量和Zn吸收量均显着提高,但黑麦地上部Zn含量变化不大。缺Zn时小麦Zn效率与植株地上部Zn吸收量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但与植株地上部Zn含量无明显相关性;Zn效率与种子Zn含量和Zn总量之间均不存在显着相关性。【结论】面包型小麦的耐缺Zn性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Zn效率可以作为筛选面包型小麦耐缺Zn性的一个可靠指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陈自惠[5](2009)在《供锌方式对不同锌效率小麦基因型生长和锌营养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锌是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直接或间接进入人类的膳食中,进而影响人体的营养平衡及身体健康。小麦是世界上播种面积最大和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对锌比较敏感的作物之一。而缺锌人群主要分布在动物性食物摄入量较低,以小麦或水稻等禾谷类作物为主食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小麦籽粒中锌含量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健康状态,而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锌高效基因型小麦和籽粒富锌小麦的筛选及施用锌肥。本研究通过2个水培试验,比较了不同小麦品种的锌效率,探讨了锌供应方式对小麦生长及锌等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小麦营养品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为了比较不同小麦品种的Zn效率,采用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以9种面包型小麦(渭丰151,陕715,郑麦9023,中育6号,小偃22,武农148,小偃216,西农889,远丰175)为供试材料,以黑麦(Secale cereale)为对照,设不供锌(-Zn)和供锌(+Zn,3μmol/L)2种处理,进行为期35 d的水培试验。培养2周后,缺Zn条件下9个小麦品种植株均出现典型的缺Zn症状,并且缺Zn症状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更加严重。缺Zn导致小麦地上部干质量大幅度下降,而根系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6个小麦品种(渭丰151,郑麦9023,远丰175,小偃22,西农889,中育6号)在供Zn时其地上部干质量接近,但在缺Zn时差异很大。9个小麦品种的Zn效率为23.6 %~46.3 %,远低于黑麦的Zn效率(81.4 %)。供Zn后,小麦植株地上部Zn含量和Zn吸收量均显着提高,但黑麦地上部Zn含量变化不大。缺Zn时小麦Zn效率与植株地上部Zn吸收量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但与植株地上部Zn含量无明显相关性;Zn效率与种子Zn含量和Zn总量之间均不存在显着相关性。(2)为了揭示根部供Zn(营养液供Zn)和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喷Zn对小麦生长及籽粒Zn含量的影响,对2种Zn效率不同的冬小麦种子进行人工春化后发芽,并在完全营养液中培养25 d后进行不同方式供Zn处理,进行了全生育期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分别与营养液不供Zn和地上部不喷Zn相比,营养液供Zn和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喷Zn均显着促进了小麦生长,而小偃22生物量显着高于郑麦9023。营养液供Zn和不同生育期喷Zn均增加了小麦的冠根比。营养液不供Zn条件下,郑麦9023的冠根比显着大于小偃22,是后者的1.28倍,说明小偃22对缺Zn的反应更敏感,而郑麦9023的Zn效率更高。营养液供Zn显着提高了2种基因型小麦各器官Zn含量和吸收量。与营养液不供Zn相比,营养液供Zn使根、茎、叶、籽粒Zn含量分别增加了568.7%、355.2%、138.0%、83.8%;Zn吸收量依次增加了607.3%、366.9%、122.5%、113.2%,可见,营养液供Zn时根部Zn含量和吸收量增加幅度最大。喷Zn显着降低了小麦根部Zn含量和吸收量,而显着增加了地上部Zn含量和吸收量,抽穗期喷Zn小麦地上部Zn吸收量最大。与营养液不供Zn相比,营养液供Zn时小麦地上部和籽粒Zn累积率较低。对于小偃22,与地上部不喷Zn相比,地上部喷Zn时其地上部Zn累积率较高。对于郑麦9023,与地上部不喷Zn相比,地上部喷Zn时其籽粒Zn累积率较高。分别与营养液不供Zn和地上部不喷Zn相比,营养液供Zn和地上部喷Zn时小麦Zn利用率均较高。(3)不同供Zn方式对小麦生长及籽粒Zn含量的试验结果还表明:营养液供Zn条件下,2种基因型小麦植株体内的Fe含量略有下降,吸收量却有所增加;Cu含量和吸收量均显着下降;根系Mn含量和吸收量显着上升,地上部刚好相反;N含量显着下降,吸收量却有所增加;根系P含量和吸收量显着上升,地上部P含量有所下降,地上部P吸收量却有所增加;植株K含量有所下降,吸收量却有所增加。地上部喷Zn条件下,促进了植株对Fe的吸收,转运率变化不大;植株体内Cu含量下降,促进了对Cu的吸收,但茎部吸Cu量却有所下降;明显抑制了叶片对Mn的吸收,但促进了其它器官对Mn的吸收,转运率略有下降;各器官N含量下降,但植株对N的吸收显着增加;明显促进了对P的吸收,P转运率大幅度上升;促进了对K的吸收,K在叶部大量累积。综上所述,面包型小麦对缺Zn的耐性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方法下的Zn效率可以作为筛选面包型小麦对缺Zn耐性的一个可靠指标。与营养液供Zn的结果相反,地上部喷Zn可以同时提高小麦地上部和籽粒Zn累积率。营养液供Zn时,Fe、Cu在根部大量累积,Mn在叶部大量累积;地上部喷Zn对小麦养分吸收影响显着,尤其是抽穗期和扬花期。(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陈云芬,寸洋[6](2007)在《云冶运用加压浸出电解炼锌技术显实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陈云芬 实习生 寸洋)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自主研发的绿色冶炼工艺“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长周期电解关键技术”产业化运用显实效:投产两年来,集团下属企业应用该技术已新增产值29.12亿元,新增利润(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07-10-09)
徐卫红,王正银,邓晓瑜[7](2006)在《不同基因型油菜锌效率机理Ⅰ——耐低锌油菜基因型苗期筛选指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比较了低锌营养下芥菜、白菜、甘蓝型3个油菜(BrassicanapusL.)品种幼苗的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对锌的吸收、利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3个油菜品种由于基因型不同,在耐低锌营养能力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在低锌时(10-6mol/LZn2+),幼苗植株地上部干重以芥菜型>甘蓝型>白菜型,地上部干重分别较无锌对照处理增加17.8%(芥菜型)、9.9%(白菜型)、3.3%(甘蓝型)。芥菜型叶CAT、POD、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也明显高于甘蓝型和白菜型油菜。锌积累量及锌利用率也以芥菜型远远大于其它2个品种,锌素利用效率分别为12.3%(芥菜型),8.0%(白菜型),4.9%(甘蓝型)。苗期油菜叶CAT、POD、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可以作为筛选耐低锌营养油菜基因型的评价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6年11期)
远红杰[8](2006)在《不同玉米自交系锌效率差异及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用收集到的近些年来生产大面积推广的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和一些农家种质材料,通过营养液培养比较了不同玉米自交系苗期株高、根长、生物产量、锌的累积、锌效率等方面的基因型差异,并筛选出10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双列杂交,进而利用遗传分析考察玉米子代在株高、根长方面的配合力,以期得到优良亲本和锌高效组合,研究结果表明: (1) 自交系间锌营养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苗期株高、根长、干物质的积累与锌营养状况关系密切。 (2) 以株高、根长和茎叶干重为标准,在锌浓度为0~10~(-6)mol/L的范围内,不同玉米自交系生长最差的锌浓度是10~(-9)mol/L,生长的适宜锌浓度为10~(-7)mol/L。继续提高锌离子浓度对玉米生长发育不再表现正向的促进作用,只是比不供锌的处理略高。10~(-9)mol/L的锌浓度比0浓度株高更低,干重更轻,表明低锌(10~(-9)mol/L)比不供锌对玉米的危害更大。 (3) 不同浓度的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效应不同,影响较大的是茎叶的生长,而对根的生长影响较小。 (4) 不同玉米自交系间锌吸收效率和锌利用效率差异极显着。依据生物量进行玉米自交系锌效率类型的划分将各玉米自交系划分为四种类型:锌高效基因型自交系有农系110、鲁原92、齐319、邢K36等;低锌高效型玉米自交系锌吸收效率高,有吉853和昌7-2;锌低效基因型玉米自交系锌利用效率高,在低锌浓度下也能维持自己生长,有212、543、农系531等:双低效型玉米自交系有97-1、SN-11等。 (5) 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农家种质材料多为低锌高效型和双低效型玉米自交系,对锌反应不敏感,无论锌营养浓度的高低都维持一个比较正常的生长状况。 (6) 双列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根长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方都达到了极显着水平,性状的遗传主要由遗传方差决定。在低锌浓度下自交系鲁原92的株高和根长的一般配合力明显高于其它自交系。锌高效自交系不一定就是优良亲本。鲁原92×自330在株高方面显示较强的杂交优势,农系110×SN-11在根长方面显示较强的杂种优势,说明这些材料可以作为比较有希望的锌高效组合。锌高效亲本自交系配置的杂交组合其特殊配合力不一定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06-06-19)
孟凡花,魏幼璋,林建军,刘建祥,杨肖娥[9](2004)在《HCO_3~-和高pH对不同锌效率水稻锌及其他养分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IR36 (锌高效水稻基因型 )和IR2 6 (锌低效水稻基因型 )为材料研究了HCO3- (10mmol/L)和高pH (8.0 )对不同锌效率水稻基因型锌以及其他元素 (P ,K ,Ca,Mg,Fe,Cu,Mn)的吸收、运转和积累的影响。与对照相比 ,高pH对两种基因型水稻锌以及其他元素的吸收、运转和积累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HCO3- 处理条件下 ,IR2 6对锌以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受到明显抑制 ,IR36则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植株吸收和利用锌等其他元素的能力得到维持 ,甚至提高。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提高水稻对高浓度HCO3- 的抗性是在石灰性土壤中提高水稻耐缺锌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04年06期)
林建军[10](2001)在《HCO_3~-对不同锌效率水稻品种根系形态及有机酸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灰性土壤是缺锌的主要土壤类型,锌效率在不同水稻基因型间存在明显差异。明确不同锌效率水稻基因型对HCO_3~-或高pH反应的差异及其生理生化基础,有助于揭示水稻对石灰性土壤缺锌的的耐性机理。本研究以锌高效水稻基因型IR36和锌低效水稻基因型IR26为试验材料,研究了HCO_3~-或pH对根系的形态特征及超微结构、养分吸收及平衡、有机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HCO_3~-显着影响两个水稻基因型的生物量。10mM HCO_3~-时,与锌低 效基因型IR26相比,锌高效基因型IR36的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增 加,且根部生物量增加更显着;高pH降低两个基因型的生物量。2.两个水稻基因型的根系生长和发育都受HCO_3~-影响,尤其是直径< 0.2mm的细根。10mM HCO_3~-处理时,与锌低效基因型相比,锌高 效品种IR36的根系总长度显着提高,以直径<0.2mm的细根的长度 增加最多,根系总根尖数和根表面积增加。高pH处理显着降低两 个基因型的根系总长度,但受抑制程度不存在基因型间差异。3.10mM HCO_3~-处理后,锌低效基因型IR26的根细胞膨胀、原生质内 含物变异;而锌高效基因型IR36的根细胞发育正常。细胞结构的变 化影响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运输,进而影响植株的生理代谢活 动。4.与锌低效基因型IR26相比,10mM HCO_3~-处理促进高效基因型IR36 锌的吸收和转运、提高体内锌利用效率;10mM HCO_3~-促进锌高效 基因型对Ca、P、K、Mg、Mn、Cu、Fe等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而 对锌低效水稻品种起抑制作用。5.外加有机酸处理使两个基因型总根长和总根尖数降低,其中直径< 02mm的细根的总长度降低更为显着。20tnM苹果酸对根系的长 度、根尖数的抑制作用小于20tnM柠檬酸,对锌高效基因型的抑制 作用较锌低效基因型轻。6.外加有机酸显着抑制两个基因型对锌的吸收和积累,其中苹果酸 (尤其高浓度)处理时,地上部锌浓度降低比根部更显着;处理8 天后,锌高效和锌低效水稻地上部锌浓度分别是对照的53.64%和 54.17%。7.外加丙二酸(呼吸抑制剂)和 10 fnM HCO3都显着提高两个基因型 根部的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苹果酸的增加幅度大于柠檬酸。但是 10 InM HCO。对锌低效型根部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影响显着大于锌 高效型,而外加呼吸抑制剂处理无基因型间差异。高洲对水稻植 株体内有机酸含量影响不明显。丙h酸对根部TCA循环中两个关键 性酶-.苹果酸脱氢酶和掳琅酸脱氢酶--有促进作用,处理12小时后 达到高峰。HCO3处理后,IR36的苹果酸脱氢酶和掳琅酸脱氢酶的 活性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而IR26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活性急剧 下降。但呼吸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无基因型间差异。(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1-05-01)
锌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水稻耐低锌能力基因型差异的生理机制及F1杂种的耐低锌能力以提高水稻锌效率,解决水稻锌缺乏问题,选用耐低锌基因型水稻IR8192、IR36,锌敏感基因型水稻Ce-64、IR26及杂交后代IR36×IR8192、IR36×IR26和Ce-64×IR26为材料,进行低锌(pZn2+11.0)和正常锌(pZn2+9.7)营养液培养。结果表明:1)亲本和F1幼苗的株高,叶鞘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及锌含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在pZn2+11.0与pZn2+9.7条件下的相对值可作为耐低锌基因型水稻的筛选指标;2)在低锌条件下所有亲本及F1各项指标变化趋势相同,但IR8192、IR36、IR36×IR8192、IR36×IR26的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降幅较小,POD、CAT、APX活性升幅较大,MDA含量升幅较小,表明上述基因型水稻的耐低锌能力更强。低锌胁迫下POD、CAT、APX活性增强,可以更有效地清除活性氧,SOD活性则最先下降;3)除根长、APX活性外,在低锌条件下,IR36×IR8192、IR36×IR26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均表现出超亲优势,而Ce-64×IR26则表现出偏中亲优势,推测水稻的耐低锌特性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并存在基因的迭加效应,可以通过耐低锌亲本间的杂交获得具有更强耐低锌能力的水稻基因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锌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陈莉,吴超,廖海兵,郭卫东,陈文荣.不同锌效率基因型水稻籽粒中矿质元素的原位微区分布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2
[2].孟杰,王人民,万吉丽,付力成.不同锌效率水稻基因型及其杂种一代幼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对Zn~(2+)活度的反应[J].中国水稻科学.2010
[3].蔡鑫鑫.寒地春玉米锌效率品种间差异及锌对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0
[4].陈自惠,田霄鸿,王晓峰,曹玉贤.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的锌效率比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陈自惠.供锌方式对不同锌效率小麦基因型生长和锌营养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
[6].陈云芬,寸洋.云冶运用加压浸出电解炼锌技术显实效[N].云南日报.2007
[7].徐卫红,王正银,邓晓瑜.不同基因型油菜锌效率机理Ⅰ——耐低锌油菜基因型苗期筛选指标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
[8].远红杰.不同玉米自交系锌效率差异及遗传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
[9].孟凡花,魏幼璋,林建军,刘建祥,杨肖娥.HCO_3~-和高pH对不同锌效率水稻锌及其他养分吸收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4
[10].林建军.HCO_3~-对不同锌效率水稻品种根系形态及有机酸代谢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