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教师流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乡村,教师,高校教师,因素,幼儿教师,校本,教育教学。
教师流动论文文献综述
郭菲菲[1](2019)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知识流动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大背景下,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与高等院校知识流动机制,提升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双向知识交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通过分析高职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的现状及表现形式,提出高职教师与企业人才双向知识流动进行深度合作的对策与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36期)
刘海英[2](2019)在《破解教师流动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县管校聘”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流动,激活教师活力,推动学校均衡”。在认真梳理分析原有管理体系机制的基础上,我市以问题为导向,确定建立工作机制,破解教师流动工作实施中的难题。建立“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编制核定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兼顾、结构(本文来源于《盘锦日报》期刊2019-11-29)
罗正鹏[3](2019)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困境及其应对》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到教育上,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及总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和教师配置不均衡以及优秀教师总量不足也是这一矛盾的具体表现。而合理有序的教师流动是化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于政府、学校和教师方面的某些原因,不少经济发展落后的地方教师流动依然存在现实困境,并制约了我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时代需要政府、学校和教师齐心协力,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更好地实现"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与文化》期刊2019年06期)
张蔚芹[4](2019)在《孵育并举,研修一体: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育实践探索——以“德育名师流动站”培训模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市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实训基地坚持"孵育并举,研修一体"的思想,首创"德育名师流动站"的培训模式。通过实施"双师带教制",实现"孵育并举"的目的,注重对优秀学员的加速提优培训,有计划地推进"梯队工程"建设。在提升教师育德能力工作中,研训一体,不断为学员搭设研究平台,以基地学员为主体,以基地课题为龙头,串联了校本教研、校际交流、区域展示等不同类型的研训活动,在学校德育管理层面培养优秀后备力量,加快市级德育骨干队伍建设。(本文来源于《现代教学》期刊2019年22期)
张瑛[5](2019)在《幼儿园教师流动的因素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流动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幼儿园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课题,可是就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现状来看,明显还是研究较少,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本文则对幼儿园教师流动的因素及启示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以此来改善我国幼儿园教师流动不正常的现象,促使幼儿园教师队伍保持在稳定的结构之内,进而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有序实施。(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47期)
袁巍,杨宇[6](2019)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流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乡村教育,而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基础,教师的有序"流入"和"流出"是破解乡村教育师资力量匮乏难题的主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这一战略的提出为乡村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进入新时代,乡村教育振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乡村教育(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32期)
孙丽华,张颖[7](2019)在《乡村幼儿教师单向流动:因与果——基于社会角色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幼儿教师频繁地单向流动是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借鉴社会角色理论,寻"因"得"果"。幼儿教师单向流动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多重角色冲突给幼儿教师带来的疲惫感加剧;二是现代管理制度下过度苛刻的角色要求引发幼儿教师情感缺失;叁是家长与社会畸形的角色期望导致幼儿教师信念迷失。本文从叁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角色地位,让幼儿教师过上体面的物质生活;深化角色互动,让幼儿教师过上幸福的专业生活;增强角色认同,让幼儿教师过上丰富的精神生活。只有尊重乡村幼儿教师,让幼儿教师过上美好的生活,学前教育事业才会发展得更好。(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唐唯,李娟[8](2019)在《基于推-拉理论下的河北省高校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一体化实施以来,叁地纷纷实行人才政策来促进人才的流动。高等教育是人才的重要输出部分,因此高校教师在该区域内的流动显得尤为重要。河北省在与京津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分析引起河北省高校教师流动的因素,对如何促进河北省高校教师的良性流动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6期)
谢登斌,王昭君[9](2019)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一体化机制及其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城镇化驱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催生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一体化机制。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一体化的多元功能显现为提升教师流动效益、增进城乡教育资源互补和促进教师流动模式创新。确保这些功能有效释放使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一体化机制的构建成为必然,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一体化机制具有复合性、驱引性、规约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其结构包括构成要素、复合功能和作用机理。一体化机制构建的终极目标指向体现师资配置均衡的城乡教育公平,构建的边界和范围涉及动力生成、制度供给、监督约束、激励补偿和评估反馈。构建一体化机制需要从顶层设计和规划、主体的动能基础、创新性制度变革、教师流动实践平台谋划方略。(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陆慧玲,曹辉[10](2019)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流动及其合理性判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众多高校响应国务院号召,在学校建设、学科发展上积极做出调整,适应国家"双一流"建设的政策要求,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主要依靠高校中一流的学术人才。高校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流动等都会对高校的"双一流"之路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影响高校教师流动的因素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学术人才的合理流动可以促进大学学科进步创新,高校教师流动合理性可以从是否满足个人需求、有效利用师资力量、释放地区人力资本潜力等方面进行判别。"双一流"大势之下,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必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双一流"高校与"非双一流"高校的合作、"非双一流"高校互相之间的合作、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促进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有序的人才管理更利于各类高校步入"双一流"的队伍。(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教师流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县管校聘”其核心就是“促进教师流动,激活教师活力,推动学校均衡”。在认真梳理分析原有管理体系机制的基础上,我市以问题为导向,确定建立工作机制,破解教师流动工作实施中的难题。建立“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编制核定机制。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兼顾、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师流动论文参考文献
[1].郭菲菲.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双向知识流动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9
[2].刘海英.破解教师流动难题[N].盘锦日报.2019
[3].罗正鹏.新时代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困境及其应对[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
[4].张蔚芹.孵育并举,研修一体: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育实践探索——以“德育名师流动站”培训模式为例[J].现代教学.2019
[5].张瑛.幼儿园教师流动的因素及启示[J].课程教育研究.2019
[6].袁巍,杨宇.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流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
[7].孙丽华,张颖.乡村幼儿教师单向流动:因与果——基于社会角色理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唐唯,李娟.基于推-拉理论下的河北省高校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智库时代.2019
[9].谢登斌,王昭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一体化机制及其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9
[10].陆慧玲,曹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流动及其合理性判别[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