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核模型论文-易湘斌,梁泽芬,张俊喜,沈建成,徐创文

成核模型论文-易湘斌,梁泽芬,张俊喜,沈建成,徐创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成核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γ-钛铝合金,微裂纹,应变能,位错分布模型

成核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易湘斌,梁泽芬,张俊喜,沈建成,徐创文[1](2019)在《一种γ-TiAl合金微裂纹成核及断裂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宏观断裂理论和微观位错塞积理论,研究了γ-TiAl合金的拉伸断裂行为。应用一种位错分布模型对γ-TiAl合金微裂纹成核和开裂机制进行定量分析,应用应变能密度理论的S准则,研究建立γ-TiAl合金的失稳开裂判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位错塞积模型和S准则对TiAl合金的拉伸断裂行为进行判定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9年01期)

胡月,王治丹[2](2019)在《DLA模型模拟薄膜生长成核阶段的动态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薄膜生长的机理,采用有限扩散凝聚(DLA)模型,用Matlab模拟出了薄膜生长成核阶段的动态过程。结果以动画形式显示出了薄膜生长的成核阶段微粒先进行随机行走,当其与已成核的团簇相遇时,便加入凝聚团簇,呈现出成核团簇逐渐成长的动态过程。(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9年02期)

远洪亮,孔文俊[3](2018)在《详细的碳烟成核和氧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适应多种燃料计算的考虑多种多环芳烃(PAH)二聚反应的初始成核模型以及考虑碳烟尺寸变化引起的有效碰撞系数动态变化的氧化模型.提出了将任意大小碳烟模糊分解到典型碳烟空间的简化计算方法,避免了由于考虑多种PAH二聚反应引起的计算量增大的问题,同时实现了与分级气溶胶模型的兼容和匹配.乙烯和航空煤油Jet A-1的算例表面新模型能够改善碳烟浓度的预测精度,特别是碳烟浓度峰值的数值预测结果.(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杨文,侯志强,陈鹏,曹学文[4](2017)在《双组分气体自发凝结成核模型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双组分气体自发凝结经典成核模型及Looijmans修正的经典成核模型存在未考虑真实气体效应或考虑真实气体效应时化学势差计算复杂、成核动力项生长速率向量中碰撞率的计算采用了理想气体的表达形式、未考虑液滴曲率半径对表面张力的影响的缺点,对双组分气体自发凝结成核模型进行了修正。将以上缺点均修正的修正模型1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偏差较大,最小偏差仍大于2个数量级,认为是不准确的液滴表面张力模型的引入造成的结果。仅考虑真实气体效应修正和碰撞率计算修正的修正模型2较修正模型1的计算结果更为接近实验值,误差可在2个数量级以内。修正模型2对不同介质双组分气体自发凝结成核预测值较Looijmans模型预测值更接近实验值,且大部分情况下较Kalikmanov提出的半现象学理论模型更为准确,推荐使用修正模型2进行双组分气体自发凝结成核率预测。(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7年02期)

曹学文,靳学堂,夏鹏,杨文,孙文娟[5](2017)在《基于高速膨胀的气体液化成核模型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基于高速膨胀的气体液化研究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所用成核模型多为内部一致经典成核理论(ICCT),不过该理论应用于低温真实气体时偏差较大。针对理论推导过程的忽略因素,作如下修正:采用逸度求解化学势差,液滴曲率对表面张力影响的修正优选Tolman模型,状态方程优选SRK、低温表面张力推荐LD公式。将模型修正前后的理论结果与水、烷烃的实验数据对比发现,低温时ICCT预测值偏高,最大偏差3~4个数量级;而修正后偏差可降低1~2个数量级,预测偏差降至2个数量级以内,特别对烷烃类偏差均在1个数量级以下。修正后的模型能获得较好的预测结果,可作为天然气高速膨胀液化研究的成核基准公式。(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7年03期)

杨文,曹学文,陈鹏,靳学堂,胥锟[6](2016)在《单组分气体自发凝结成核率模型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组分气体自发凝结成核率预测模型中,内部一致经典成核理论(ICCT)因其较好的准确度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该模型仍存在未考虑真实气体效应及液滴曲率半径对表面张力影响的缺点。鉴于此,从两方面对ICCT模型进行了改进与修正,并与水、重水、醇类(正丙醇、正丁醇)、烃类(正庚烷、正辛烷)等成核率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同时考虑真实气体效应及液滴曲率半径对表面张力影响时,水及重水修正模型计算结果比ICCT模型更好,但醇类、烃类等气体计算结果反而不如ICCT模型,预测效果较差,认为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Benson&Shuttleworth(BS)表面张力模型的不准确性;仅考虑真实气体效应的修正模型对各类介质的计算结果均取得了比ICCT模型更好的预测结果,推荐在成核率计算时使用此模型。(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李庆,周翠琴,陈含爽[7](2016)在《模块网络上伊辛模型成核的最优外场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伊辛模型在具有两个模块的网络上的成核相变。对每个模块施加不同的外场强度,在保证平均外场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外场差异对成核速率的影响。通过平均场理论计算和伞形采样模拟,发现存在一个最优的外场差异对应成核速率最大。(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孙宾,李兆霞[8](2014)在《描述微裂纹成核与扩展的疲劳损伤多尺度模型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尺度模拟的方法建立了针对疲劳损伤累积过程中微裂纹成核与扩展阶段的疲劳损伤多尺度模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将其应用于变幅疲劳载荷下某装甲车传动轴的疲劳寿命评估中.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同时预测宏观尺度疲劳损伤与细观尺度微裂纹的成核与扩展率,利用该模型所预测的宏观疲劳损伤值与实验所测值相符.该模型既能合理地描述宏观尺度下不同应力水平的疲劳损伤演化过程,又能综合反映细观尺度下微裂纹的成核与扩展行为.利用这种多尺度疲劳损伤模型可以预测结构在疲劳微裂纹成核与扩展阶段所消耗的疲劳寿命,为各类结构疲劳损伤累积过程评估和准确进行寿命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王利,毛原春,叶金生,杨健辉,芮大虎[9](2013)在《基于微缺陷成核序列的岩石微裂纹生长和损伤演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岩石在承载之初,由于微缺陷无序成核和有限生长,在材料内部形成大量分布性微裂纹。在该文中,这种演化机制被归结为:微缺陷随机、孤立成核生成最小微裂纹和微缺陷无重迭聚集成核、排列生长形成大尺度微裂纹,裂纹尺度生长是微缺陷成核数的函数。利用微裂纹尺度-频数分布分形以及微裂纹粗糙表面分形,建立基于微缺陷累计成核数序列的裂纹尺度生长模型和损伤演化模型。通过对二维岩石试件破坏过程的微裂纹尺度统计和损伤测试表明,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观测值符合较好。由于微缺陷成核与声发射源机制具有相似性以及微缺陷成核数序列与声发射数序列具有相似性,所以该模型可用于通过声发射参数序列跟踪微裂纹生长和损伤演化。裂纹尺度生长对于完整认识材料宏观力学性质演化和预测材料灾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3年08期)

黄再兴[10](2012)在《低速冲击下裂纹成核的位错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研究低速冲击下金属材料中微裂纹的成核,建立了裂纹成核的位错模型,并在其中考虑温度与晶粒尺寸的影响;给出了在低速冲击载荷作用下脆性裂纹成核与延性裂纹成核的速度判据;定义了体现材料抗低速冲击能力的速度阻抗,确立了脆性裂纹成核与延性裂纹成核的速度阻抗的计算表达式;分析了在裂纹成核过程中的尺寸效应和脆性-延性转变。结果表明,裂纹成核的速度阻抗都随着晶粒的粗化而减小;脆性裂纹成核的速度阻抗随温度增加而增加,而延性裂纹成核的速度阻抗随温度增加而减小,两者的交点确定了脆性-延性转变温度。(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成核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深入了解薄膜生长的机理,采用有限扩散凝聚(DLA)模型,用Matlab模拟出了薄膜生长成核阶段的动态过程。结果以动画形式显示出了薄膜生长的成核阶段微粒先进行随机行走,当其与已成核的团簇相遇时,便加入凝聚团簇,呈现出成核团簇逐渐成长的动态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成核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易湘斌,梁泽芬,张俊喜,沈建成,徐创文.一种γ-TiAl合金微裂纹成核及断裂模型[J].化工机械.2019

[2].胡月,王治丹.DLA模型模拟薄膜生长成核阶段的动态过程[J].西部皮革.2019

[3].远洪亮,孔文俊.详细的碳烟成核和氧化模型[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8

[4].杨文,侯志强,陈鹏,曹学文.双组分气体自发凝结成核模型修正[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7

[5].曹学文,靳学堂,夏鹏,杨文,孙文娟.基于高速膨胀的气体液化成核模型修正[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7

[6].杨文,曹学文,陈鹏,靳学堂,胥锟.单组分气体自发凝结成核率模型修正[J].石油学报.2016

[7].李庆,周翠琴,陈含爽.模块网络上伊辛模型成核的最优外场分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孙宾,李兆霞.描述微裂纹成核与扩展的疲劳损伤多尺度模型及其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9].王利,毛原春,叶金生,杨健辉,芮大虎.基于微缺陷成核序列的岩石微裂纹生长和损伤演化模型[J].工程力学.2013

[10].黄再兴.低速冲击下裂纹成核的位错模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

标签:;  ;  ;  ;  

成核模型论文-易湘斌,梁泽芬,张俊喜,沈建成,徐创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