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共同性外斜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成肌调节因子,共同性外斜视,肌卫星细胞
共同性外斜视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梅,李凌,杨进寿,张道远[1](2019)在《成肌调节因子在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肌调节因子在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斜视的发病类分为先天性外斜视组、间歇性外斜视组和恒定外斜视组,每组15例。另取同期进行角膜移植供体眼外肌12例作为对照组。Masson染色和HE染色观察眼外肌标本病理学变化,并测量细胞的横截面积,免疫组化法测量肌细胞Myf-5+、MRF4+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HE染色和Masson显示,正常对照组眼外肌肌细胞体积无明显改变,肌纤维排列整齐,肌纤维间质均匀,肌小节结构清晰,仅肌束间见少量蓝色的胶原纤维;共同性斜视弱侧眼外肌肌细胞萎缩明显,肌纤维排列紊乱,肌纤维间质增大,肌小节结构模糊,肌束间可见大量的蓝色的胶原纤维增生。与对照组相比,共同性外斜视组肌纤维横截面积和Myf-5+、MRF4+肌卫星细胞平均光密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外斜视组与恒定性外斜视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恒定性外斜视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间歇性外斜视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共同性斜视组弱侧眼外肌中肌细胞Myf-5+和MRF4+平均光密度与患者病程(r=-0.458,P<0.05),(r=-0892,P<0.05)以及斜视度数(r=-0.258,P<0.05),(r=-0.369,P<0.05)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同性外斜视患者眼外肌的肌卫星细胞中成肌调节因子Myf-5与MRF4表达降低,这可能是导致共同性外斜视病理改变明显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杨苏予,刘瑜,蔡如茵[2](2019)在《显微镜下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分析显微镜下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效果及优越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郑州新视界眼科医院共行各类共同性外斜视显微矫正手术196例,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62岁;男103例,女93例。术前常规眼科检查、角膜映光、△+交替遮盖、同视机测定斜视度数及性质,采用9个诊断眼位,PACKS叁步法检查眼球运动情况,鉴别垂直或旋转肌肉问题。手术设计及手术量严格按共同性外斜视矫正原则执行,手术采用PACKS切口在显微镜下操作。结果:术后第1、3、7天及1、6个月进行复查。角膜映光、同视机检查正位184例,正位率93.87%;过矫3例,欠矫9例。双眼视觉功能术前26.02%,术后39.80%,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显微镜下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能更加清晰地显示眼部细微的组织结构,更精准完成手术设定量,减少误差;PACKS切口使切口更加隐蔽,术后瘢痕少,从而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丽[3](2019)在《研究下斜肌减弱术对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下斜肌减弱术对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接受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参照组(60例)以及实验组(60例),参照组接受单纯外斜视矫正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行下斜肌减弱术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儿术后近期疗效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临床效果,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儿组间对比正位0~±8PD、过矫>+8PD、欠矫<-8PD情况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儿童,是否联合下斜肌减弱术进行治疗不会对水平斜视度产生影响,其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效果相同,因此,在考虑儿童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时,不需要考虑下斜肌减弱术是否会对水平斜视度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2期)
曹双胜,兖华峰,金世豪[4](2019)在《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复杂斜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复杂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7-02我院收治的68例80眼复杂斜视患儿,均行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对其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是否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分为联合组(30例35眼)与非联合组(38例45眼),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视功能、5m斜视度、下斜肌亢进程度、Titmus立体试验结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术后6mo,两组具有同时视患者、一定融合范围患者、远立体视功能患者和近立体视正常者(40″~60″)所占比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 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6mo,两组患儿下斜肌亢进程度、5m斜视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P<0. 05),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1~3d,1a随访显示,两组患儿正位率、过矫率和欠矫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儿童复杂斜视采取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时,联合下斜肌减弱术可能不会影响外斜视矫正效果,进行手术设计时,可忽略下斜肌减弱术对患儿水平斜视度产生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李永蓉,王慧[5](2019)在《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基因突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中患者的基因突变位点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对一个共同性外斜视一家系检查,抽取4例患者外周静脉血,及1名正常家系成员,3名非家系健康人外周静脉血作阴性对照,以外周血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RIX基因外显子、TUBB2b基因外显子、TUBB3基因的外显子,并将PCR产物纯化后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基因正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该家系成员在ARIX基因无任何外显子突变,而1例患者在TUBB2b基因外显子存在位点rs2259136同义突变,3例患者在TUBB3基因中3′UTR区域rs1135425位点出现突变。结论共同性外斜视遗传受多因素影响,TUBB3基因rs1135425位点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家系外斜视的一种原因。(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董洁[6](2018)在《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眼位恢复情况和眼球活动情况。结果共同性外斜视近期正位63例,正位率78.75%,改善10例,欠矫5例,过矫2例。远期随访正位率76.25%(61/80),回退率2.50%(2/80)。术后6例患者出现轻度外转不足,均为大度数外斜视≥40°,行双眼外直肌超高常量后徙术。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效果与患者的自身因素、手术设计、患者术后反应等诸多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应根据患者的融合功能强弱灵活掌握手术量,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要充分考虑融合功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8年20期)
王丽丽,谭薇,王涛,宋钊曦,邓雯钰[7](2018)在《ARIX基因多态性与一家族性共同性外斜视家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家族性共同性外斜视患者ARIX基因多态性及意义。方法将家系中7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列为家系发病组,家系中无斜视者16例为家系未发病组,选择20例不是家系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为普通发病组,选择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通过抽取所有人外周血进行目的基因的获得及纯化、重组质粒的构建及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人ARIX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有2个核苷酸突变出现在斜视家系组里ARIX基因外显子1中,其中3例为C169A突变,1例G337A突变,在家系未发病组1例G382T突变,2例非家系斜视组分别在C169A、A467G突变,20例健康人出现1例G382T突变,家系发病组总的核苷酸突变和C169A突变均多于正常人(P=0. 009,P=0. 012)。在家族内阳性病患及阴性家属之间,总的核苷酸突变和C169A突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7,P=0. 020),家系组与非家系斜视组总的核苷酸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8,P <0. 05)。结论在ARIX基因中表达有多态性,C169A核苷酸突变作为家族性共同性外斜视的遗传风险因子具有很大可能性。(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于玲菲[8](2018)在《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共同性外斜视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共同性外斜视近期正位40例(76.9%),改善7例,欠矫4例,过矫1例。远期随访正位率为73.1%(38/52),回退率3.8%(2/52)。4例患儿出现轻度外转不足,均为大度数外斜视≥40,行双眼外直肌超高常量后徙术。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年龄越小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越好。共同性外斜视术后眼位与斜视类型无关,手术效果与患儿的自身因素、手术设计及术后反应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8年18期)
赵建明[9](2018)在《单眼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立体视觉康复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施立体视觉康复对外斜视矫正手术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60例在该院接受单眼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立体视觉康复的方法进行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状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外斜视在新建黄斑中心凹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05)和近(χ~2=19.93,P<0.005)立体视方面有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新建周边及以上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P>0.05)和近(χ~2=2.09,P>0.05)立体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眼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给予立体视觉康复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效缓眼部的术后疲劳,促进康复,缩短眼睛视力的恢复时间,具有推广意义。(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8年18期)
宋金鑫,郝兆芹,张翠,夏锦涛,吴洁[10](2018)在《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健康状况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Oculus Keratograph眼前节分析仪研究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泪液情况。方法:收集我院眼科门诊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的患者66例,将患者依据年龄段分为2~7岁组、8~18岁组、19~46岁组叁组。应用Oculus眼前节分析仪研究其眼表情况:包括泪河高度、刺激性泪河高度、眼红指数、非侵袭性BUT等。结果:2~7岁组分别与8~18岁组、19~46岁组在BUT、颞侧结膜眼红指数、颞侧睫状眼红指数、鼻侧睫状眼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年龄段不同部位眼红指数差异及同一年龄段主导眼、非主导眼间眼红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红指数随年龄增长呈现正向直线相关关系。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在术前存在干眼和泪膜不稳定,学龄前儿童围手术期需要特别引起注意,需尽快完善国内各年龄段儿童眼表数据。(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共同性外斜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分析显微镜下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效果及优越性。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郑州新视界眼科医院共行各类共同性外斜视显微矫正手术196例,患者年龄最小4岁,最大62岁;男103例,女93例。术前常规眼科检查、角膜映光、△+交替遮盖、同视机测定斜视度数及性质,采用9个诊断眼位,PACKS叁步法检查眼球运动情况,鉴别垂直或旋转肌肉问题。手术设计及手术量严格按共同性外斜视矫正原则执行,手术采用PACKS切口在显微镜下操作。结果:术后第1、3、7天及1、6个月进行复查。角膜映光、同视机检查正位184例,正位率93.87%;过矫3例,欠矫9例。双眼视觉功能术前26.02%,术后39.80%,术后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显微镜下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能更加清晰地显示眼部细微的组织结构,更精准完成手术设定量,减少误差;PACKS切口使切口更加隐蔽,术后瘢痕少,从而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同性外斜视论文参考文献
[1].马晓梅,李凌,杨进寿,张道远.成肌调节因子在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关系探讨[J].临床眼科杂志.2019
[2].杨苏予,刘瑜,蔡如茵.显微镜下手术矫正共同性外斜视的临床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张丽.研究下斜肌减弱术对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曹双胜,兖华峰,金世豪.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复杂斜视[J].国际眼科杂志.2019
[5].李永蓉,王慧.一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基因突变研究[J].重庆医学.2019
[6].董洁.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
[7].王丽丽,谭薇,王涛,宋钊曦,邓雯钰.ARIX基因多态性与一家族性共同性外斜视家系发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8
[8].于玲菲.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
[9].赵建明.单眼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立体视觉康复的临床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8
[10].宋金鑫,郝兆芹,张翠,夏锦涛,吴洁.不同年龄段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眼表健康状况评估[J].国际眼科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