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论文_郝瑞,闵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赤霉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赤霉病,小麦,抽穗期,生长素,发生,水杨酸,病程。

赤霉病论文文献综述

郝瑞,闵红[1](2019)在《药剂添加农用助剂防控小麦赤霉病试验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赤霉病近年在河南麦区的发生频率、危害程度呈加快、加重态势。为探索农药助剂克欧森·农药导航对农药的增效作用,本文进行了小麦田间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克欧森·农药导航对40%戊唑醇·咪鲜胺、15%丙硫菌唑·戊唑醇防治小麦赤霉病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且能兼治小麦纹枯病和促进小麦增产,建议推广应用,推荐使用剂量以10mL/667m2为宜。(本文来源于《湖北植保》期刊2019年06期)

夏敏,季林章,姜兴余[2](2019)在《不同新药剂防控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明确几种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本文开展了氰烯菌酯、氰烯·戊唑、丙唑·戊唑醇、戊唑醇、多菌·戊唑、戊唑·噻酶酮(勇护)、戊唑·咪鲜胺(+助剂,金品)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病穗防效还是病指防效,复配剂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效果,特别是48%氰烯·戊唑750 mL/hm~2与15%丙唑·戊唑醇900 g/hm~2这2种复配剂药后19 d病穗防效均在85%左右,病指防效均在90%左右,是极具推广前景的2个复配药种。(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23期)

苏培森,李雯,赵金晓,赵兰飞,马信[3](2019)在《结合转录/代谢组学揭示生长素在小麦赤霉病抗性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作为世界叁大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然而,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严重威胁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小麦赤霉病是威胁小麦生长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其不仅能够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在侵染小麦的过程中能够分泌许多对人类和家畜有害的毒素和代谢产物,严重影响农作物的品质。由于在小麦的育种过程中,育种家优先选择高产、高抗病性等品种作为育种亲本,从而降低了小麦品种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因此,进行小麦赤霉病抗病路径研究及抗病路径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对于解释小麦抗病机制,挖掘小麦抗病基因,解决小麦病害威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与方法]本课题组以苏麦3号为研究背景材料,通过对接种/未接种禾谷镰刀菌的小麦进行取材(每个样品叁个重复,每个重复30个单株),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通过Illumina HiSeq2000测序仪进行转录组数据测定,测序片段长度为200bp。代谢组基于UPLC-MS/MS检测平台,自建数据库以及多元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样品间的代谢组差异。[结果与分析]本课题组利用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对禾谷镰刀菌侵染过程进行了跟踪分析,发现在接种禾谷镰刀菌之后,大量的代谢物发生变化。共检测到789中差异代谢物质。其中黄酮类代谢物大约有220种,28种属于植物激素类代谢物质,57种代谢物涉及色胺,酚胺及生物碱等次级代谢物合成。PAL,PTAL,CL,CYP73A,CYP75B1,ANS,FLS,CHS,ANR等16个候选基因富集在黄酮合成通路。PR1,TGA,AUX1,TIR1,AUX/IAA,ARF,JAR1,COI1,MYC2等92个候选基因则参与植物激素的合成和信号转导。ARD,ODC1,TYNA等7个候选基因调控色胺,酚胺及生物碱等代谢物的合成。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激素生长素在小麦赤霉病抗性中扮演负调控的作用。体外生长素处理,显着提高了小麦赤霉病感病程度。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发现生长素信号路径受体基因TIR受小麦赤霉病响应。通过转基因技术沉默小麦TIR基因,显着提高了小麦赤霉病抗性。此外,荧光定量分析发现,转基因植株中水杨酸路径部分基因出现上调。[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黄酮类,植物激素及色胺,酚胺类等主要代谢物质参与了小麦抵抗禾谷镰刀菌的侵染过程。植物激素生长素通过调控受体基因TIR抵抗小麦赤霉病。此外小麦在抵抗赤霉病的过程中,生长素和水杨酸之间也存在一定的crosstalk。(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王彪,李学峰,陈武英,孔令让[4](2019)在《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近等基因系蛋白质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小麦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的毁灭性病害,不仅可以造成粮食严重减产,而且受侵染的籽粒中产生真菌毒素,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了抗赤霉病基因Fhb7近等基因系(A061-3和A061-4)的抗赤霉病相关蛋白质;[结果与分析]在接种后的四个时间点,从抗病材料A061-3中鉴定出11,070个蛋白质和762个差异表达蛋白质。GO注释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参与了18个生物学过程,KEGG注释发现主要有10个通路与抗病过程密切相关。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在抗病初期,选择的8个重要差异表达基因的转录模式与蛋白质表达模式是一致的。赤霉菌侵染诱导产生的病程相关蛋白在小麦对病原菌抗病反应过程中发挥作用;[结论]本研究从整体上描绘了小麦赤霉病抗性蛋白质网络图,为进一步探讨Fhb7赤霉病抗性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9)

朱亮[5](2019)在《浅谈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粮食的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在这一基础上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而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小麦生长过程中,赤霉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害,针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9年16期)

刘爽,谭鑫,刘成玉,朱春霖,李文昊[6](2019)在《高光谱数据处理算法的小麦赤霉病籽粒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赤霉病是小麦的一种主要病害,它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小麦种子质量,此外小麦受侵染分泌的真菌毒素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小麦赤霉病籽粒的识别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起初普遍采用色谱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赤霉病检测,这些方法设备昂贵、检测速度慢、准确性低。近年来,高光谱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识别与检测中,但是在小麦赤霉病检测的应用研究中,大多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图像采集完成后需要通过ENVI软件手动选取感兴趣区域。前期准备工作冗杂,而且容易发生漏检,漏检的小麦籽粒在存储运输过程中向周边籽粒快速侵染,难以保障小麦安全健康。鉴于此,利用高光谱成像系统结合机器学习提出了一种用于对大量小麦赤霉病籽粒样本快速可视化识别的算法,以降低漏检率并提升检测效率。实验分别采集健康小麦和染病小麦469~1 082 nm波段的高光谱图像,通过直方图线性拉伸结合图像分割的方法获取小麦样本的掩膜图像信息。利用Savitzky-Golay平滑去噪法与标准正态变量变换法(SNV)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连续投影法(SPA)进行特征变量提取,筛选特征变量个数分别为4个和8个。在掩膜图像位置采集健康小麦样本与染病小麦样本各400份,其中75%用于建模集, 25%用于测试集。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法结合线性判别分析法(LDA)、 K-近邻算法(KNN)、支持向量机(SVM)分别建立分类模型,测试集准确率都达到90%以上。随后比较了网格法(GRID)、粒子群算法(PSO)、遗传算法(GA)叁种核参数寻优方法对SVM模型的影响,其中, SG-SPA-SVM(PSO)模型分类效果最优,建模集准确率为95.5%,均方根误差为0.212 1,测试集准确率为98%,均方根误差为0.141 4。基于样本点预测的基础之上,对掩膜获得所有小麦样本的光谱曲线进行预测并将识别结果反馈回掩膜中再进行伪彩色显示,实现染病籽粒可视化识别。结果表明,高光谱成像结合SG-SPA-SVM(PSO)算法建立的分类模型可以高效快速、准确无损、可视化的实现小麦赤霉病籽粒识别,为研制小麦赤霉病自动识别设备提供了算法基础。(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9年11期)

董连生,绍辉[7](2019)在《小麦抽穗期与赤霉病抗性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17年的171份、2018年的219份小麦材料的赤霉病抗性鉴定分析,研究小麦抽穗期与赤霉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抽穗期与自然诱发条件下鉴定的赤霉病抗侵染能力没有相关性,赤霉病的抗侵染能力不受小麦抽穗期早晚的影响;但目测赤霉病抗侵染级别受小麦抽穗期的影响较大,目测的赤霉病侵染级别与小麦抽穗期呈显着负相关,抽穗期晚的材料抗侵染能力强。抽穗期与人工接种条件下统计的赤霉病平均严重度相关不显着,自然诱发条件下的赤霉病抗侵染能力与接种条件下的赤霉病抗扩展能力呈显着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1期)

姚卫平,吴满霞[8](2019)在《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的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主要以当地最终的病穗率为主要指标,参考发病面积比率确定,未考虑病粒率等指标,不能准确和全面地反映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轻重程度。通过开展田间产量损失测定和田间病穗调查试验研究,分析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与产量损失率及病粒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发生面积比率、病指、产量损失率等指标,将过去病穗率X≤10%、10%<X≤20%、20%<X≤30%、30%<X≤40%、X>40%作为小麦赤霉病1~5级发生程度,调整为当小麦赤霉病病穗率X≤3%、病粒率N≤1.5%时定性发生程度为1级轻发生;当病穗率3%<X≤10%、病粒率1.5%<N≤5%时定性发生程度为2级偏轻发生;当病穗率10%<X≤20%、病粒率5%<N≤10%时定性发生程度为3级中等发生;当病穗率20%<X≤30%、病粒率10%<N≤15%时定性发生程度为4级偏重发生;当病穗率X>30%、病粒率N>15%时定性发生程度为5级大发生,更能准确全面地评价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轻重程度,为今后测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基层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11期)

赵秀琴,蔺璐萌[9](2019)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严重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危害大等特点,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近年来,随着种植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变化,该病在平顶山呈上升的发生趋势,且危害加重,轻者减产10%左右,重者减产50%以上,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一、发病原因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受气候条件、菌量、小麦生育期、品种的抗病性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等多种(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31期)

徐婷婷,王永军,狄佳春,孙苏阳,蔡士宾[10](2019)在《小麦抗赤霉病鉴定及其抗病基因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和禾谷镰孢菌引起的小麦真菌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与品质。为了筛选适合黄淮麦区利用的抗病品种资源,于2017-2018年度利用单花滴注对107份黄淮麦区小麦资源进行田间赤霉病抗性鉴定;同时利用与 Fhb1、 Fhb2、 Fhb4和 Fhb5共4个与抗赤霉病相关QTL紧密连锁的8个分子标记对供试小麦材料进行了检测。经鉴定,扬富麦101表现为抗赤霉病(R),宁麦13、宁麦资119、扬麦16等12个品种表现为中抗赤霉病(MR);分子标记检测发现,这些抗赤霉病品种携带1个或多个抗赤霉病QTL位点,其中 Fhb1基因及其基因组合效应最为明显, Fhb1可以作为主要抗性基因应用于小麦赤霉病抗性育种。(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赤霉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明确几种新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本文开展了氰烯菌酯、氰烯·戊唑、丙唑·戊唑醇、戊唑醇、多菌·戊唑、戊唑·噻酶酮(勇护)、戊唑·咪鲜胺(+助剂,金品)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病穗防效还是病指防效,复配剂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效果,特别是48%氰烯·戊唑750 mL/hm~2与15%丙唑·戊唑醇900 g/hm~2这2种复配剂药后19 d病穗防效均在85%左右,病指防效均在90%左右,是极具推广前景的2个复配药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赤霉病论文参考文献

[1].郝瑞,闵红.药剂添加农用助剂防控小麦赤霉病试验报告[J].湖北植保.2019

[2].夏敏,季林章,姜兴余.不同新药剂防控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

[3].苏培森,李雯,赵金晓,赵兰飞,马信.结合转录/代谢组学揭示生长素在小麦赤霉病抗性中的作用[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4].王彪,李学峰,陈武英,孔令让.小麦抗赤霉病基因Fhb7近等基因系蛋白质组学分析[C].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2019年山东省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朱亮.浅谈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J].种子科技.2019

[6].刘爽,谭鑫,刘成玉,朱春霖,李文昊.高光谱数据处理算法的小麦赤霉病籽粒识别[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9

[7].董连生,绍辉.小麦抽穗期与赤霉病抗性关系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8].姚卫平,吴满霞.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划分标准试验研究[J].基层农技推广.2019

[9].赵秀琴,蔺璐萌.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J].河南农业.2019

[10].徐婷婷,王永军,狄佳春,孙苏阳,蔡士宾.小麦抗赤霉病鉴定及其抗病基因的检测[J].麦类作物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小麦赤霉病田间受害状混合ABA和F岁an,ine二u切抱子后接种...易位系Tlr9-4和Tlr65-3的赤霉病抗...预施IAA不能有效激活小麦对赤霉病1 从联机屏幕上捕捉到的赤霉病风...T,代转基因小麦赤霉病发病情况

标签:;  ;  ;  ;  ;  ;  ;  

赤霉病论文_郝瑞,闵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