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花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花粉败育,呼吸作用,膜脂过氧化,物质代谢
植物花粉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飞,张道荣,凌冬,刘先斌,周芳菊[1](2019)在《植物花粉败育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雄蕊心皮化、雄蕊受损和花粉发育异常等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植物雄性不育,形成败育的花粉粒。综述了在雄性不育中植物花粉败育与呼吸作用、膜脂过氧化、物质代谢和小RNA等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3期)
黄紫筠[2](2019)在《被子植物花粉管生长及双受精作用的分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分别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的两个精子融合的过程。从花粉落到柱头被识别开始,到花粉管萌发并极性生长至珠孔,再到精子释放并分别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这一系列精巧、有序、复杂的过程需要众多细胞的相互识别和作用。本文概述双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体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读者准确理解双受精作用提供资料。(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利欢,吴雨涵,裴鑫,关雪莲,郑健[3](2019)在《部分花楸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13种花楸属(Sorbus Linn.)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萌发孔沟和外壁纹饰)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种花楸属植物花粉均为单粒花粉,呈长球状或超长球状,极面观呈叁角形,赤道面观呈长椭圆形;极轴长28.94~39.03μm,赤道轴长14.50~20.16μm;赤道面具3条萌发孔沟,根据萌发孔沟特点,花粉属于N_3P_4C_5型;外壁纹饰以条纹状为主,还有条网状和穴状,部分种类具穿孔。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石灰花楸[S.folgneri(C. K. Schneid.) Rehd.]、大果花楸(S.megalocarpa Rehd.)、秦岭花楸(S.tsinlingensis C. L. Tang)和水榆花楸[S.alnifolia(Sieb. et Zucc.) K. Koch]首先聚在一起,随后与北京花楸[S.discolor(Maxim.) Maxim.]和太白花楸(S.tapashana Schneid.)聚在一起,湖北花楸(S.hupehensis Schneid.)、华西花楸(S.wilsoniana Schneid.)和陕甘花楸(S.koehneana Schneid.)也聚在一起,而欧洲花楸(S.aucuparia Linn.)、朝鲜花楸(S.commixta Hedl.)、西伯利亚花楸(S.sibirica Hedl.)和花楸树[S.pohuashanensis(Hance) Hedl.]聚在一起。研究结果显示:花楸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其种间分类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维雅,尹海波,谷静逸,李旭,张堇訸[4](2019)在《辽宁老鹳草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辽宁产老鹳草属植物花粉形态进行观察,达到同属植物区别鉴定的目的。方法:利用扫描电镜(SEM)对辽宁老鹳草属植物花粉的大小、形态、表面纹饰、萌发沟等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和分类。结果:7种老鹳草花粉均为近球形,外壁均为棒状-网纹复合纹饰,而在花粉粒大小、萌发沟大小、棒状形态及大小、网眼均匀程度及大小上均有差异。结论:实验结果对老鹳草属植物种的划分和鉴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揭示老鹳草属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10期)
张妙娟[5](2019)在《浅谈锦葵科植物花粉形态以及系统学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主要是对我国十五属锦葵科的花粉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以及扫描镜观察和对比分析,其中一部分植物花粉是第一次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报道,另一部分植物花粉是第一次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报道,为接下来的花粉形态研究提供了依据。根据结果可以看出:我国锦葵科中有十五属植物花粉粒径较大,形状为圆形,直径大约在53.7~217.7μm,表面有刺状纹理,有孔沟或者散孔;演变趋势为中等大小、叁孔沟、有基部膨大短尖刺花粉体积增大、多个散孔。锦葵科花粉在形态特征上划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花粉形态划分可以将其分为4族。木槿族以及翅果麻属曾经被放入到木棉科中,但根据研究发现木槿族以及翅果麻属和锦葵科有明显的差异,将这2类群归在锦葵科,将翅果麻属归入木槿族中。花粉学的研究证明了锦葵族与棉族有较紧密的亲密关系,苘麻亚族有可能是锦葵族最原始的类群(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4期)
张锦,张辉,李璐,王艳萍,彭习江[6](2019)在《珍稀濒危植物大花万代兰的花粉团发育及其分类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万代兰属的属间界限划定及其亲缘关系重建是兰科分类系统中的难解之谜。该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珍稀濒危植物大花万代兰的一对深裂花粉团的形成机制、花药壁发育模式、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等的胚胎学特征。结果表明:(1)大花万代兰早期的花药原基分化出一对侧生药室,每个药室的小孢子囊中央分化出一条在花药成熟时会降解的不育隔膜组织,形成两个不等深裂的花粉团。(2)发育完整的花药壁有5~9层,包括2~6层药室内壁,符合多层型花药壁发育类型;绒毡层细胞为单核,腺质型,在花药成熟时,表皮、中层和绒毡层皆降解,仅留下2~6层纤维性加厚的药室内壁。(3)小孢子母细胞经过连续型胞质分裂形成正四面体和左右对称的小孢子四分体,小孢子四分体继续保持在同一个胼胝质内,完成有丝分裂形成了2-细胞型的四合花粉;四合花粉两两紧密排列,且由于隔膜组织的降解,最终发育为一对深裂的花粉团。根据现有兰花花药发育资料,分析了大花万代兰花粉团发育的胚胎学特征的分类学意义,为万代兰属错综复杂的系统分类提供了新资料。(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春雪,李叶芳,关文灵[7](2019)在《大丁草属2种植物花粉萌发与贮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野生大丁草、钩苞大丁草花粉为材料,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大丁草属2种植物花粉萌发的最适条件以及适合花粉保存的贮藏方法。结果表明,大丁草和钩苞大丁草花粉萌发最适宜的培养基相同,均为部分ME3+600 g/L PEG200,最高萌发率分别为47.11%和44.40%。2种植物花粉萌发最适合的温度差别较大,最适合大丁草花粉萌发的温度为30℃,萌发率为51.09%;而最适合钩苞大丁草花粉萌发的温度为25℃,萌发率为51.90%。2种植物花粉自然条件下的离体寿命均较短,仅可维持48 h。4℃低温干燥贮藏有利于延长2种植物花粉的寿命,贮藏15 d后萌发率均高于10%,而室温贮藏、-20℃冷冻贮藏15 d后萌发率均低于10%。(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郝清和,戴璐[8](2019)在《中国热带、亚热带栎属植物花粉形态多样性及其古气候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栎属(Quercus L.)植物中18个种[10种属于栎亚属(Quercus),8种来源于青冈亚属(Cyclobalanopsis)]的花粉进行了详细的外壁纹饰研究。这些栎属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结果显示,落叶类型栎亚属花粉外壁具有瘤状或分散的瘤状纹饰,常绿类型栎亚属花粉具有棒状或聚合棒状纹饰,青冈亚属花粉具有皱波状、刺状或聚合棒状纹饰。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可为栎属花粉化石的属内种级分类提供有效的鉴定依据。大量的现代栎属花粉研究显示,具有棒状纹饰的花粉多源自于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的常绿类型栎亚属植物,而具有皱波状和刺状纹饰的花粉多来源于相对低海拔地区分布的青冈亚属植物。在古环境重建中,栎属化石花粉的形态多样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可靠地区分关键地层中的常绿和落叶栎属植物,也可能成为指示不同海拔高度的潜在的古气候指标。(本文来源于《微体古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肖丽梅[9](2019)在《金花茶组植物开花生物学特性及花粉粒形态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花茶组植物是山茶属植物中唯一开黄色花瓣的茶花,极具特色,主要分布于我国广西。金花茶除了有观赏价值外,还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本文以金花茶组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游标卡尺、电镜扫描、石蜡切片等方法对花部形态特征、开花物候、花粉粒形态、花芽分化进行研究,试图由表及里探究金花茶组植物开花生物学特性及花粉粒形态特征,以期为其花期调控、分类、园林应用等方面上提供科学参考依据。通过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10种金花茶组植物的花部形态特征各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花蕾直径与花冠直径正相关,花蕾长度与花冠高度、花瓣长度正相关。在花色上,有淡黄色、中黄色、黄色、金黄色等颜色。在花型上,有小花、中花、大花等花型。2)10种金花茶组植物种群花期持续天数为24~55d,其中盛花期持续天数为10~26d;单花开放为3.58~6.37d,常分布于3~8d,其中以5d、6d、7d居多。3)10种金花茶组植物花粉粒大小为(48.86-27.29)μmX(26.59-37.12)μm,形状分别为近球形、扁球形等,极面观为叁裂圆形或叁角形等,具3(拟)孔沟,表面具纹饰。聚类分析发现,毛籽金花茶与东兴金花茶的亲缘关系较近,中东金花茶与崇左金花茶的亲缘关系也较近,而金花茶与显脉金花茶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4)根据金花茶花芽特点,在常规的石蜡切片技术上加以优化改良:脱水前,剥去鳞片并用蒸馏水浸泡2h;各级脱水为3h,酒精与透明剂为45min,透明剂为30min,2次;浸蜡采用少量多次进行添加蜡屑。经过优化改良的切片技术适用于其它金花茶花芽切片。5)崇左金花茶花芽分化完成需要1个月左右,毛籽金花茶则需2个月左右,而金花茶为3个月左右。崇左金花茶、毛籽金花茶一年四季可进行花芽分化,金花茶一年只进行1次分化。6)根据花芽分化形态特点,将崇左金花茶、毛籽金花茶、金花茶等花芽分化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子房形成期等7个时期。各分化期有重迭现象出现。(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高述民,杨慕菡,祝园园,周燕[10](2019)在《CMLs参与调控植物花粉授粉竞争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显花植物生殖过程中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钙调素类似蛋白(calmodulin-like proteins,CMLs)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机制调控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然而,迄今人们对CMLs的功能研究尚少。本文旨在初步了解CMLs蛋白在花粉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为深入探究CMLs蛋白在植物花粉竞争优势中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参与调控花粉萌发以及花粉管生长过程的CMLs蛋白的结构、表达水平、细胞定位及其作用机理的归纳,结合不同植物中出现的花粉竞争现象,综合分析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结果】CMLs蛋白约有4个保守的EF手性结构域,当CMLs蛋白结合Ca~(2+)时,其构象发生变化,增强与下游受体蛋白的结合能力,并启动Ca~(2+)依赖的级联信号放大效应,引起花粉管中Ca~(2+)的浓度变化,影响从萌发孔到花粉管顶端Ca~(2+)浓度梯度的形成,从而调控花粉管的正常生长。CMLs蛋白的表达还可以影响Mg~(2+)、NO等离子的浓度变化,影响Ca~(2+)与EF手性结构域的结合及花粉管生长的导向。不同CMLs蛋白具有不同生理功能,其中参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CMLs蛋白主要在植物花器官中表达;部分显花植物在受精过程中,不同倍性花粉之间可能由于基因组大小或者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导致萌发率及生长速率的不同。【结论】CMLs蛋白可能通过在不同倍性花粉中的差异表达,影响花粉在体内萌发的进程,使其在某一时期表现出竞争优势。(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植物花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指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分别与花粉管中释放出来的两个精子融合的过程。从花粉落到柱头被识别开始,到花粉管萌发并极性生长至珠孔,再到精子释放并分别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融合,这一系列精巧、有序、复杂的过程需要众多细胞的相互识别和作用。本文概述双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体相互作用的机理,为读者准确理解双受精作用提供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花粉论文参考文献
[1].张鹏飞,张道荣,凌冬,刘先斌,周芳菊.植物花粉败育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黄紫筠.被子植物花粉管生长及双受精作用的分子机理[J].生物学教学.2019
[3].杨利欢,吴雨涵,裴鑫,关雪莲,郑健.部分花楸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及聚类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4].刘维雅,尹海波,谷静逸,李旭,张堇訸.辽宁老鹳草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比较[J].中国现代中药.2019
[5].张妙娟.浅谈锦葵科植物花粉形态以及系统学的意义[J].现代园艺.2019
[6].张锦,张辉,李璐,王艳萍,彭习江.珍稀濒危植物大花万代兰的花粉团发育及其分类学意义[J].西北植物学报.2019
[7].刘春雪,李叶芳,关文灵.大丁草属2种植物花粉萌发与贮藏特性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郝清和,戴璐.中国热带、亚热带栎属植物花粉形态多样性及其古气候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9
[9].肖丽梅.金花茶组植物开花生物学特性及花粉粒形态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0].高述民,杨慕菡,祝园园,周燕.CMLs参与调控植物花粉授粉竞争的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