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神经节苷脂抗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体,神经节,脱羧酶,周围神经,谷氨酸,糖尿病,癫痫。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论文文献综述
幸黔鲁,白国辉[1](2018)在《难治性癫痫患儿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神经节苷脂抗体水平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难治性癫痫(RE)患儿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神经节苷脂抗体(GM1-A)水平变化。方法 RE患儿60例(观察组),普通癫痫患儿40例(对照组),采用ELISA法法检测两组血清GADA、GM1-A。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GADA水平分别为(3.21±0.78)、(1.09±0.35)mmol/L,血清GM1-A水平分别为(79.26±21.33)、(30.28±12.47)ng/mL,两组比较,P均<0.05;血清GADA诊断RE患儿的灵敏度为80.28%、特异度为80.30%,血清GM1-A诊断RE患儿的灵敏度为73.31%、特异度为71.12%。结论 RE患儿血清GADA和GM1-A水平升高,其发病可能与两指标水平升高有关。(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27期)
张驰,黎阳[2](2018)在《抗神经节苷脂GD2抗体免疫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约占小儿恶性肿瘤的8%~10%及小儿肿瘤相关死亡的15%~([1])。其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NB具有早期转移、恶性程度高等特点~([2]),早期NB患儿可采用手术切除(1~2期)或术后给予标准剂量的化疗(3期)等治疗手段,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可达(99±1)%和(90±3)%[3];而高危NB患儿(4期)尽管采用联合化疗、放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后,因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本文来源于《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且迪,蔡晓唐[3](2018)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的急性脊髓炎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合并血浆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抗体阳性的急性脊髓炎(AM)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3个月;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AM患儿,男女各1例,均为5岁,均有脊髓炎表现并伴有影像学改变,血清GM1-IgM和甲状腺抗体均为阳性,同时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IgG阳性,1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大剂量激素及丙球治疗后均好转出院。院外继续口服泼尼松并康复治疗,随访3个月后1例恢复,1例可下肢承重。结论免疫损伤在伴有GM1抗体阳性的儿童急性脊髓炎发病中有重要作用,其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葛胜洁[4](2017)在《基于免疫机制探讨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在糖尿病整个病程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并发症发病率的50-60%(1)。DPN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状态,临床上最大的危害在于感觉障碍,主要表现为远端肢体对称性的麻木感,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如刺激样疼痛,包括自发痛、痛觉过敏(轻度刺激引起剧烈疼痛)和痛觉超敏(无害刺激如触摸、光照也能引起明显疼痛),腱反射减弱、肌无力、感觉减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足部本身存在因疼痛而回避的保护机制,但是神经损害引起的感觉障碍则会减弱此保护机制,导致足部损伤,出现溃疡难愈或不愈,甚至截肢,严重者可影响患者寿命(3)。然而,DPN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部分理论机制成为了讨论热点,氧化应激介导神经元和周围胶质细胞的损伤,氧化应激还激活其他途径,可以直接或间接启动和增加炎症介质的产生。炎症因子的损害导致神经元抗原的暴露,进一步发生免疫介导的恶性循环,共同引起DPN的发生和发展(4)。目前亦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严重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对于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非常重要。第一部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方法的选择1.研究目的选择较标准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方法以及进行临床分级,比较各组的神经传导速度。2.实验对象和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101例正常对照组(NC组),87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M组),17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应用美国Nicolet Viking IV肌电图(EMG)检测神经传导速度(NCV),根据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法分值和肌电图结果将DPN患者神经受损程度分成3个临床分级水平(DPNC)。3.实验结果3.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分级(DPNC)(6):1级(DPNC1):有2条NCV异常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DNS)≤12分;2级(DPNC2):有3~4条NCV异常和DNS≤29分;3级(DPNC3):有≥5条NCV异常和DNS≤46分。3.2 MNSI筛查评分<12分的DM组,NCV异常率20.69%。3.3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DPN组均显着低于NC组和DM组(P<0.05)。DM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神经的MCV低于NC组,均有差异(P<0.05)4.实验小结应用肌电图和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联合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准确性更高,可以更早期的诊断DPN。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DPN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升高。第二部分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抗GS-ab)和TNF-α、PAI-1、CRP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1.研究目的探讨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抗GS-ab),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2.实验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用于测定抗GS-ab抗体、PAI-1和TNF-α的水平,免疫比浊法测量CRP水平。3.实验结果3.1 DPNC各组成对比较,抗GS-ab水平均有显着意义(P<0.05),并与DPNC呈正相关。3.2 DPN组与DM或NC组相比PAI-1,TNF-α,CRP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抗GS-Ig M-ab阳性率与PAI-1、TNF-α、CR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3.4抗GS-ab水平、PAI-1、TNF-α、CRP水平均与病程、糖尿病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叁酯呈正相关(P<0.05)。4.结论:抗GS-ab和炎症细胞因子PAI-1、TNF-α、CRP水平与DPN相关,可作为诊断DPN重要的参考指标和疾病进展的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赖建荣,段小萍,熊有生[5](2016)在《1例多项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的Miller-Fisher综合征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Miller-Fish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iller-Fish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除眼外肌麻痹、腱反射消失和共济失调,并眼睑下垂、双侧瞳孔不等大、眼球固定,且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多项阳性。结论 MFS发病率低,临床较少见,且症状复杂多变,需及时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及肌电图可尽早确诊。(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6年24期)
兰红梅[6](2015)在《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为患者的诊断寻求有效的依据。方法将2010年1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包括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12例与非神经精神性狼疮(非-NPSLE)11例;另外选取10例同期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成年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对本次研究对象的血清与脑脊液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人员中的血清中抗GM1 Ig G、Ig M水平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抗GM1 Ig G、Ig M阳性率,在NPSLE均为25.0%,在非-NPSLE均为18.2%,二者在抗体阳性率和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SLE血清抗GM1 Ig G阳性率和水平与血清抗GM1 Ig M阳性率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抗GM1 Ig G、Ig M阳性率,在SLE患者均为52.2%,在正常人均为0.0%,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脊液中抗GM1 Ig G阳性率,在NPSLE为75.0%,在非-NPSLE为27.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中抗GM1 Ig M阳性率,在NPSLE为83.3%,在非-NPSLE为18.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SLE脑脊液抗GM1 Ig G阳性率和水平与脑脊液抗GM1 Ig M阳性率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抗GM1抗体检测可能有助于NPSLE的诊断;NPSLE的损害更可能是鞘内局部产生的抗GM1抗体引起,尤其在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抗GM1抗体可能引起NPSLE患者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5-05-30)
王大研,董铭,王少敏,孟红梅[7](2015)在《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与成人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可控性癫痫组(NE组)以及难治性癫痫组(IE组)各30例,其中NC组来自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员;NE组及IE组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癫痫诊疗中心。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3组的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数值,采用正态性检验,两组间定量资料比较。结果 IE组的血清3种抗体水平显着高于NE组及NC组,NE组和NC组的抗体浓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种抗体检测对于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成人难治性癫痫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对于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向周,徐光燕[8](2014)在《MBP、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亚型及严重度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患者血清麦芽糖结合蛋白(MBP)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水平,探讨其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亚型及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选用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90例作为对照1组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2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叁组受试者的血清MBP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观察组血清MBP水平、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血清中MB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2组,两组MB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AIDP)患者血清MBP水平与急性运动轴索型神经病(AMAN)、急性运动感觉轴索型神经病(AMSAN)及米勒费雪症候群(MF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DP患者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率显着高于AMAN、AMSAN及MFS,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情等级越高GBS患者血清中MBP水平、抗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率越高,不同等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P、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度呈正相关,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可能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亚型AIDP相关。(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4年17期)
吴小坤,冯加纯,邓晖[9](2013)在《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ian-Barre’Sydrome,GBS)是继脊髓灰质炎后引起人类迟缓性瘫痪的常见原因,多为四肢对称性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发病后1~2w腰穿检查可见蛋白-细胞分离。G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前驱感染的细菌和病毒与人类周围神经的神经节苷脂结构类似,通过分子模拟机制致病,血清和脑脊液中可检测到相应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滴度升高,这些抗体的出现对于确定病因以及诊断分型很有帮助。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GB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病因(本文来源于《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张静,常燕群[10](2013)在《自身免疫、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特殊兴趣和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行为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许多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如在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孤独症患儿中,其某些免疫指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有相同家族史的非孤独症儿童;同时,在孤独症患儿体内已发现了多种不同的抗脑抗体,抗脑抗体是作用于脑组织的抗体系统。本文主要介绍自身免疫、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儿童孤独症的潜在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3年01期)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约占小儿恶性肿瘤的8%~10%及小儿肿瘤相关死亡的15%~([1])。其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可发生于交感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NB具有早期转移、恶性程度高等特点~([2]),早期NB患儿可采用手术切除(1~2期)或术后给予标准剂量的化疗(3期)等治疗手段,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可达(99±1)%和(90±3)%[3];而高危NB患儿(4期)尽管采用联合化疗、放疗和手术等综合治疗后,因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论文参考文献
[1].幸黔鲁,白国辉.难治性癫痫患儿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神经节苷脂抗体水平变化[J].山东医药.2018
[2].张驰,黎阳.抗神经节苷脂GD2抗体免疫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8
[3].且迪,蔡晓唐.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的急性脊髓炎2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8
[4].葛胜洁.基于免疫机制探讨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7
[5].赖建荣,段小萍,熊有生.1例多项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的Miller-Fisher综合征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当代医药.2016
[6].兰红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15
[7].王大研,董铭,王少敏,孟红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与难治性癫痫的相关性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
[8].向周,徐光燕.MBP、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格林-巴利综合征亚型及严重度相关性分析[J].海南医学.2014
[9].吴小坤,冯加纯,邓晖.吉兰-巴雷综合征相关抗神经节苷脂抗体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
[10].张静,常燕群.自身免疫、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儿童孤独症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