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神经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神经,血管,损伤,动脉,胫骨,组织,基因。
血管神经束论文文献综述
苏增存[1](2019)在《高频超声检测腕管段正中血管神经束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腕管段正中血管神经束解剖变异的检测价值及其在腕管综合征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500位健康志愿者的1000只手腕部腕管结构及前臂进行高频超声检查。首先对腕管结构进行横断面扫查,确定正中神经位置后,探头向前臂连续缓慢移动直至肘关节处,动态观察正中神经有无分叉及有无伴行血管,遇到分叉者观察分叉位置并在豌豆骨水平测量并记录横截面积,发现伴行血管时,利用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及探头加压等方法确认动、静脉,并记录腕管段血管直径、血管来源等情况。结果:①正中神经分叉阳性者共41例(4.1%),且全部分为两支,其中,单侧正中神经分叉27例,右侧分叉12例,左侧分叉15例;双侧正中神经分叉7例;按性别划分,男16例,女18例。在豌豆骨水平测量横截面积,所有正中神经分叉者,桡侧支横截面积均大于尺侧支;27例单侧正中神经分叉者,两侧支横截面积之和与对侧同一位置横截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②永存正中动脉阳性者共20例(2%),其中单侧永存正中动脉10例,右侧4例,左侧6例;双侧永存正中动脉5例;按性别划分,男9例,女6例。20例永存正中动脉最小直径约0.04cm,最大直径约0.19cm,平均直径约0.11cm。③正中神经分叉和永存正中动脉共存情况,在41例正中神经分叉、20例永存正中动脉阳性者中,单纯正中神经分叉者25例,单纯永存正中动脉者4例,正中神经分叉合并永存正中动脉者16例。④永存正中静脉阳性者13例,其中单侧永存正中静脉5例,右侧2例,左侧3例;双侧永存正中静脉4例;按性别划分,男5例,女4例。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腕管段正中血管神经束的解剖变异,识别这些变异,有助于全面准确诊断腕管综合征,合理选择术式及手术入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及解压不完全等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11-15)
何建明,王晋钟,朱海波,金建淼[2](2018)在《V-Y推进皮瓣带双侧血管神经束在40例指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V-Y推进皮瓣带双侧血管神经束在患者指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指端缺损患者,进行V-Y推进皮瓣带双侧血管神经束治疗并分析修复的效果。结果 40例患者的患指进行指端缺损修复,其患指皮瓣均成活,对应用该术式效果满意。6~20个月随访期间,修复区两点的分辨觉在9~12mm,功能评定在S3+级以上,皮瓣可以耐寒冷,皮肤温度正常,指间的关节功能正常。手术优良率97.5%。结论 V-Y推进的皮瓣带双侧血管神经束在指端缺损修复中的具有较好得效果,并可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运动的感觉恢复良好。(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8年06期)
朱彦松,徐耀庭,李杜渐,许晓文[3](2018)在《保留血管神经束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对尿控及性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保留血管神经束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对尿控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3例行保留血管神经束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测量患者术后尿控及性功能情况,探讨保留血管神经束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患者尿控及性功能的影响。结果 23例患者术后2周后拔除导尿管,仅有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随访叁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尿控;随访半年,20例患者恢复性功能。结论保留血管神经束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患者损伤较小,可较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尿控及性功能,是一种临床疗效较为显着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期刊2018年11期)
许明,邹艳,张建超,徐晓晨,于斌[4](2018)在《指动脉血管神经束残端蒂旋转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手指远节缺损为手外伤中较常见损伤,传统修复方法较多,均存在不足,寻找一种损伤小、修复效果好的方法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指动脉血管神经束残端蒂旋转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应用指动脉血管神经束残端蒂旋转皮瓣修复远节缺损病例17例,缺损面积:0.8 cm×1.2 cm至1.0 cm×1.5 cm。切取皮瓣面积:1.0 cm×1.3 cm至1.2 cm×2.0 cm。结果:17例(17指)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4个月。皮瓣颜色红润,质地接近正常,指端外形圆润饱满,两点辨别觉为4~5 mm。结论:指动脉管神经束残端蒂旋转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手术操作简单、风险小且感觉、外观恢复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张雄[5](2018)在《胫骨远端内侧钢板螺钉固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精确解剖测量其与胫骨外、后侧皮质之间的距离及位置,同时应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钢板螺钉固定明确螺钉分布区域及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确定胫骨远端内侧钢板螺钉分布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安全区及危险区。避免损伤小腿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收集2014年07月01日至2017年07月01日期间,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行股骨中下段截肢术治疗的患者标本10例,所有小腿标本均为完整标本,无手术史,无畸形及陈旧外伤疤痕。模拟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采用MIPPO(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方法将胫骨远端内侧锁定钢板插入皮下隧道,再用MIPPO技术依次对每个钉道进行钻孔、测深及双皮质固定。然后行胫骨外侧纵行切口,分离皮肤及皮下组织,依次解剖暴露各个螺钉及胫前血管神经束。胫骨远端第1枚螺钉标记为1号,由远至近依次排序标记,然后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每枚螺钉与胫前血管神经束的最短距离(以mm为单位,螺钉和血管神经接触则距离为0)。直接接触的螺钉为危险螺钉,并测量危险螺钉和胫骨内踝最远端的距离,计算出危险螺钉位于胫骨长度的百分比位,从而划定一个区域,即胫骨远端内侧钢板螺钉固定的危险区域。结果:通过实验发现,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危险区域主要集中在胫骨中下段,该区域分布在以胫骨内踝上(15.4±3.3)cm的范围,换算成相对胫骨长度百分比位置即在胫骨内踝上(40.0±8.4)%的范围;该范围双侧99%的可信区间为(36.6,42.4)%。结论:在行胫骨远端内侧入路时,钢板固定位置与胫前血管神经束走形方向存在交叉,在该区域行钻孔及螺钉固定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胫前血管神经束,从而造成医院性损伤。因此笔者提出胫骨远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危险区的概念,以指导临床手术操作,从而减少术中的医源性损伤。(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雄,孙大兵,王晓冬,乔晓霞,王建忠[6](2018)在《胫骨近端内侧入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胫骨近端内侧解剖钢板螺钉固定对于下肢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安全区,避免在术中操作损伤胫前动脉及腓深神经。方法通过14例新鲜下肢标本行胫骨近端内侧入路微创钢板固定,观察螺钉固定位置并明确螺钉分布区域及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确定胫骨近端内侧钢板螺钉分布对于下肢的安全区及危险区。结果胫骨近端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危险区域在胫骨平台下(17.7±3.3)cm,换算成百分比位置即胫骨平台内侧以下(44.7±8.2)%;双侧99%的可信区间为(42.4,47.8)%。结论胫骨近端内侧入路MIPPO技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效果优良,但是操作中钻孔及螺钉植入可能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造成损伤,实验提出胫骨近端内侧钢板螺钉固定的安全区及危险区,根据实验结果指导操作,从而减少手术中的医源性损伤。(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与教育》期刊2018年02期)
刘鸣江,陈亚军[7](2018)在《带双侧血管神经束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带双侧血管神经束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该科收治的40例不同程度、长度在1.2~2.0 cm的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的患者,采用带双侧血管神经束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40例指端缺损修复皮瓣全部成活,应用该术式效果满意,无术后血循环危象和感染,致残及畸形发生率显着降低。随访6~20个月,修复区两点分辨觉在9~12 mm,功能评定均达S3+级以上,皮瓣能耐寒冷,皮温正常,指间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手术优良率达97.5%(39/40)。结论带双侧血管神经束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外观满意,运动感觉恢复良好。(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8年03期)
王继猛[8](2017)在《骨损伤修复中H型血管的分布和作用及血管束神经束联合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羊大段胫骨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骨组织是一个高度血管化和神经化的组织。无论在正常的骨损伤修复过程中还是在应用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情况下,及时和丰富的血管再生是保证骨损伤正常修复和组织工程骨存活的基础。最近有文献报道在小鼠骨发育过程中存在两种血管内皮细胞亚型,即高表达CD31和Emcn的H型内皮细胞和低表达CD31和Emcn的L型内皮细胞。这两种内皮细胞亚型具有不同的形态、分布和功能特征。其中H型内皮细胞在介导小鼠骨发育成血管和成骨偶联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第一部分对H型血管在正常成年大鼠长骨中的分布以及在正常和骨质疏松大鼠骨损伤修复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目的是对H型血管在骨损伤修复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更深入的认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正常成年大鼠长骨中也存在H型血管并特异的分布在靠近干骺端和骨内膜的骨小梁表面这些成骨活动活跃的部位;在正常大鼠骨损伤的修复过程中,H型血管在损伤后第3d即出现大量增生和分布;随着修复时间的进展,H型血管的量逐渐减少,但特异性的分布在靠近生长前沿的新生骨小梁的表面,在远离生长前沿的骨小梁表面分布显着减少;作为对照,在骨质疏松大鼠骨损伤修复的各个时期,H型血管增生的量均显着减少,并且未发现其特异性高分布,新生骨小梁数量和厚度显着减少且结构紊乱。结合以往的文献推测H型血管具有支持大鼠骨发育和骨损伤修复中新生骨小梁生长的作用,骨质疏松大鼠骨损伤修复中H型血管数量的显着减少是其成骨量少的重要原因。此外,我们还研究了在正常和骨质疏松大鼠骨损伤修复中成血管相关因子Hif-1α、VEGFA和成骨因子BMP2、Osterix转录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在骨损伤后第3d,骨质疏松组Hif-1α和VEGFA的转录水平显着高于正常组;但在术后第7d和第14d,骨质疏松组Hif-1α和VEGFA的转录水平显着低于正常组;骨质疏松组成骨因子BMP2和Osterix的转录水平在术后3d、7d和14d均显着低于正常组;研究提示骨质疏松大鼠在损伤修复期成血管和成骨因子转录水平的显着降低也是其成血管和成骨量低下的原因。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和神经化程度不足是制约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重要原因。有学者发现将动静脉环或动静脉束移植入组织工程骨来修复骨缺损可以显着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和骨缺损的修复。另有学者发现将感觉神经束离断后移植入组织工程骨中也能起到与血管束植入相同的促成骨效果,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移植入的神经束本身具有滋养血管,而且感觉神经束的植入可以通过CGRP、NPY和SP等外分泌递质的释放促进种子细胞的存活和成骨。据此,裴国献教授提出了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和神经化同步构建的理论。本研究第二部分通过分别将隐血管束与隐神经束同时植入组织工程骨、单纯隐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和单纯应用组织工程骨修复绵羊胫骨3cm大节段骨缺损,在术后3个月分别通过X线平片、微米X射线扫描后叁维重建、生物力学检测以及VG染色评价各组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和生物力学功能。结果显示,隐血管束和隐神经束联合植入组成骨量和材料的降解率均显着高于其他两组,并且获得了较其他两组更好的生物力学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的结果提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和神经化同步构建对于促进组织工程骨成骨和力学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7-05-01)
覃俊君,尹东,裴国献,江汕,陈思圆[9](2017)在《植入单纯血管束、感觉神经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神经肽作为存在于神经组织的一种内源性活性物质,作用于全身多个系统,调节体内各系统生理功能。目的:观察分别植入单纯血管束、感觉神经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大段骨缺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共54只制备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感觉神经束植入组、血管束植入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8只,分别给予单纯感觉神经束植入、单纯血管束植入及无血管神经束组织工程骨(对照组)修复治疗,分别于造模后4,8,12周对修复骨段行大体、Masson染色观察,比较修复骨段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肽Y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造模后4,8,12周,感觉神经束植入、血管束植入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肽Y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2)组织工程骨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肽Y 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增加先增高后下降,其中第8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肽Y 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第4,12周(P<0.05);且第4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肽Y m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3)组织工程骨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主要表达于新生骨骨质边缘、骨膜及血管外周;神经肽Y主要表达于髓腔及血管外周;(4)结果说明,骨缺损中血管束或感觉神经束植入均可显着上调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肽Y合成水平,加快骨质修复进程;但感觉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可能引起支配区感觉功能丧失,故血管束植入更符合正常人体生理功能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7年08期)
陈思圆,王簕,江汕,裴国献[10](2017)在《植入含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组织工程骨修复股骨大段骨缺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Ⅰ型受体的中长期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前期实验证实,植入含血管束或感觉神经的组织工程骨促成骨程度与其内的感觉神经肽受体表达相关。目的:观察植入含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大段骨缺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Ⅰ型受体中长期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单侧股骨1.5 cm缺损模型,随机分3组,感觉神经组于骨缺损处植入成骨诱导7 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β-磷酸叁钙组织工程骨,并在组织工程骨侧槽内植入自体感觉神经束;血管束组于骨缺损处植入成骨诱导7 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β-磷酸叁钙组织工程骨,并在组织工程骨侧槽内植入自体股血管束;空白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成骨诱导7 d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β-磷酸叁钙组织工程骨。植入后24,48周,进行X射线、免疫组织学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结论:1X射线检查:感觉神经组、血管束组X射线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感觉神经组、血管束组X射线评分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2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束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Ⅰ型受体表达量高于感觉神经组、空白对照组(P<0.05),感觉神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3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感觉神经组、血管束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Ⅰ型受体阳性表达强于空白对照组;4结果表明:植入含血管束的组织工程骨可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Ⅰ型受体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7年06期)
血管神经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V-Y推进皮瓣带双侧血管神经束在患者指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指端缺损患者,进行V-Y推进皮瓣带双侧血管神经束治疗并分析修复的效果。结果 40例患者的患指进行指端缺损修复,其患指皮瓣均成活,对应用该术式效果满意。6~20个月随访期间,修复区两点的分辨觉在9~12mm,功能评定在S3+级以上,皮瓣可以耐寒冷,皮肤温度正常,指间的关节功能正常。手术优良率97.5%。结论 V-Y推进的皮瓣带双侧血管神经束在指端缺损修复中的具有较好得效果,并可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运动的感觉恢复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神经束论文参考文献
[1].苏增存.高频超声检测腕管段正中血管神经束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2].何建明,王晋钟,朱海波,金建淼.V-Y推进皮瓣带双侧血管神经束在40例指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18
[3].朱彦松,徐耀庭,李杜渐,许晓文.保留血管神经束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对尿控及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8
[4].许明,邹艳,张建超,徐晓晨,于斌.指动脉血管神经束残端蒂旋转皮瓣修复手指远节缺损[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
[5].张雄.胫骨远端内侧钢板螺钉固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D].河北大学.2018
[6].张雄,孙大兵,王晓冬,乔晓霞,王建忠.胫骨近端内侧入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对胫前血管神经束的影响[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8
[7].刘鸣江,陈亚军.带双侧血管神经束V-Y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缺损[J].现代医药卫生.2018
[8].王继猛.骨损伤修复中H型血管的分布和作用及血管束神经束联合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羊大段胫骨缺损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
[9].覃俊君,尹东,裴国献,江汕,陈思圆.植入单纯血管束、感觉神经束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
[10].陈思圆,王簕,江汕,裴国献.植入含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组织工程骨修复股骨大段骨缺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Ⅰ型受体的中长期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