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论文和设计-黄琼

全文摘要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其包括生化池和配置于该生化池内部的泥水分离器,生化池的内部从上至下具有升流区、生物接触氧化区和好氧区,生物接触氧化区的过水断面小于好氧区的过水断面,生化池的底部配置有曝气系统;该泥水分离器具有筒形部、连接在该筒形部下端的漏斗部、以及环设于该筒形部内侧的引流板,筒形部的内部构成高效沉淀区,漏斗部的内部构成污泥沉降区,该引流板和该筒形部之间构成连通该升流区、该高效沉淀区及该污泥沉降区的降流区,该漏斗部的底部位于该好氧区且设置有污泥回流口,该高效沉淀区的上端的周边具有出水槽。该一体化设施具有污水处理效果好、运行能耗低、占地少、建设周期短等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生化池,其内部从上至下具有升流区、生物接触氧化区和好氧区,该生物接触氧化区的过水断面小于该好氧区的过水断面,该生物接触氧化区配置有生物填料,该生化池的底部配置有用于提供溶解氧和气升动力的曝气系统;以及配置于该生化池内部的泥水分离器,该泥水分离器具有筒形部、连接在该筒形部下端的漏斗部、以及环设于该筒形部内侧的引流板,该筒形部的上端接近该生化池的上端且该筒形部的内部构成高效沉淀区,该漏斗部的内部构成污泥沉降区,该引流板和该筒形部之间构成连通该升流区、该高效沉淀区及该污泥沉降区的降流区,该漏斗部的底部位于该好氧区且设置有污泥回流口,该高效沉淀区的上端的周边具有出水槽。

设计方案

1.一种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化池,其内部从上至下具有升流区、生物接触氧化区和好氧区,该生物接触氧化区的过水断面小于该好氧区的过水断面,该生物接触氧化区配置有生物填料,该生化池的底部配置有用于提供溶解氧和气升动力的曝气系统;以及

配置于该生化池内部的泥水分离器,该泥水分离器具有筒形部、连接在该筒形部下端的漏斗部、以及环设于该筒形部内侧的引流板,该筒形部的上端接近该生化池的上端且该筒形部的内部构成高效沉淀区,该漏斗部的内部构成污泥沉降区,该引流板和该筒形部之间构成连通该升流区、该高效沉淀区及该污泥沉降区的降流区,该漏斗部的底部位于该好氧区且设置有污泥回流口,该高效沉淀区的上端的周边具有出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其特征在于:该污泥回流口的中心设置有上小下大的、断面呈三角形的污泥挡板,污泥经该污泥挡板和该污泥回流口之间的间隔回流至该好氧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其特征在于:该生物接触氧化区位于该漏斗部的周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其特征在于:该引流板的下端具有向内且向下延伸的折流板。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污水处理的两种常用方法,其各有其优缺点。

公告号为CN103936230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方法,其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相结合,能够大大增加生化系统的微生物量,提高生化池单位池容对各种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出水稳定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限值要求,并且运行费用和投资成本均较低廉。公告号为CN105621814B的中国发明专利也公开了一种高品质再生回用水处理系统和方法,其也将活性污泥法和接触氧化法相结合来处理污水。

这种将活性污泥法和接触氧化法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均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是它们存在以下缺陷:1、需要外界动力驱动污泥回流;2、需要构建曝气池、生物处理池、沉淀池、污泥分解池等,占地面积大、工程基建投资大、建设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该一体化设施占地少、投资少,污泥回流不需要外界动力,而且便于生物膜的新陈代谢。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其包括:

生化池,其内部从上至下具有升流区、生物接触氧化区和好氧区,该生物接触氧化区的过水断面小于该好氧区的过水断面,该生物接触氧化区配置有生物填料,该生化池的底部配置有用于提供溶解氧和气升动力的曝气系统;以及

配置于该生化池内部的泥水分离器,该泥水分离器具有筒形部、连接在该筒形部下端的漏斗部、以及环设于该筒形部内侧的引流板,该筒形部的上端接近该生化池的上端且该筒形部的内部构成高效沉淀区,该漏斗部的内部构成污泥沉降区,该引流板和该筒形部之间构成连通该升流区、该高效沉淀区及该污泥沉降区的降流区,该漏斗部的底部位于该好氧区且设置有污泥回流口,该高效沉淀区的上端的周边具有出水槽。

优选地,该污泥回流口的中心设置有上小下大的、断面呈三角形的污泥挡板,污泥经该污泥挡板和该污泥回流口之间的间隔回流至该好氧区。

优选地,该生物接触氧化区位于该漏斗部的周边。

优选地,该引流板的下端具有向内且向下延伸的折流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泥水分离器、生物填料配置在生化池中,实现了快速生化与高效沉淀一体化,减少了污泥回流的过程。污泥在泥水分离器内直接沉降至曝气区域(好氧区)再次参与循环,达到了截留活性污泥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浓度,同时可减少污水处理构筑物,节省工程基建投资。对生物接触氧化区的过水断面的设计加快了生物膜的新陈代谢。污泥可100%无动力自动回流,不需要另外增加污泥回流泵,减少了设备数量,降低了运行能耗。该生物接触氧化与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具有污水处理效果好、运行能耗低、占地少、建设周期短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典型实施例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曝气系统;2--漏斗部;3--折流板;4--筒形部;5--引流板;6--出水槽;7--生化池;8--泥水分离器;9--污泥挡板;I--好氧区;II--污泥回流口;III--污泥沉降区;IV--生物接触氧化区;V--高效沉淀区;VI--清水区;VII--升流区;VIII--降流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本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包括:生化池7以及配置于该生化池7内部的泥水分离器8。

该生化池7的内部从上至下具有升流区VII、生物接触氧化区IV和好氧区I,该生物接触氧化区IV的过水断面小于该好氧区I的过水断面,该生物接触氧化区IV配置有生物填料,该生化池7的底部配置有用于提供溶解氧和气升动力的曝气系统1。

该泥水分离器8具有筒形部4、连接在该筒形部4下端的漏斗部2、以及环设于该筒形部4内侧的引流板5。该筒形部4的上端接近该生化池7的上端且该筒形部4的内部构成高效沉淀区V,该漏斗部2的内部构成污泥沉降区III,该引流板5和该筒形部4之间构成连通该升流区VII、该高效沉淀区V及该污泥沉降区III的降流区VIII,该漏斗部2的底部位于该好氧区I且设置有污泥回流口II,该高效沉淀区V的上端的周边具有出水槽6,高效沉淀区V的上端为清水区VI。

上述好氧区I用于污泥与污水在曝气的搅拌作用下,充分混合并在此区域进行生化反应。

上述污泥回流口II用于沉降污泥通过该开口回流到好氧区I内。

上述污泥沉降区III用于汇集在高效沉淀区V经泥水分离后沉降的污泥,形成缺氧区域,进行反硝化反应。

上述生物接触氧化区IV布置有生物填料,以提供微生物附着需要的地方,可使生化池中微生物总量大大提高,最大程度地提高生化池容积负荷。

上述高效沉淀区V采用周边进水、周边出水的布水方式,利用异重流理论,提高了沉淀效率,优化了出水水质。

经过高效沉淀后的清水在上述清水区VI汇集后从出水槽6排出。

上述升流区VII和降流区VIII构成生化池7到泥水分离器8的过流通道。

工作过程:工作时,利用生化池7底部设置的曝气系统1提供的溶解氧和气升动力,污水与污泥在生化池7底部的好氧区I充分混合接触,一并向上流经生物接触氧化区IV与生物填料充分接触氧化,混合液在气流的推动下沿升流区VII继续上升、然后折返沿降流区VIII下降到高效沉淀区V水面底部并沿水面向中心流动,汇集后呈一个平面上升,在向沉淀区V中心汇流和上升过程中分离出澄清水,并反向流到周边的出水槽6排出,污泥则沉降汇集到污泥沉降区(漏斗部2的内部)III,从污泥回流口II回流至好氧区I,再次参与循环。

其中,生物接触氧化区IV及其中的填料给微生物提供了附着的载体,增大了生化反应过程中的生物浓度,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可达到高效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目的。

上述生物接触氧化区IV的过水断面小于好氧区I的过水断面,在水流由好氧区向上运动经过生物接触氧化区IV的过程中,由于过水断面减小,流速加快,能将生物填料表面老化的生物膜去除,为生物膜的新陈代谢提供了有利条件。

可以看出,本发明创造将泥水分离器、生物填料配置在生化池中,实现了快速生化与高效沉淀一体化,减少了污泥回流的过程。污泥在泥水分离器内直接沉降至曝气区域(好氧区)再次参与循环,达到了截留活性污泥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活性污泥的浓度,同时可减少污水处理构筑物,节省工程基建投资。对生物接触氧化区的过水断面的设计加快了生物膜的新陈代谢。污泥可100%无动力自动回流,不需要另外增加污泥回流泵,减少了设备数量,降低了运行能耗。因此该生物接触氧化与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具有污水处理效果好、运行能耗低、占地少,建设周期短等优点。

该设施将生物接触氧化与高效沉淀有机结合,在生化处理去除污染物的同时还能沉淀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提高了污染物去除率,降低了出水中SS,优化了出水水质。

进一步在污泥回流口II的中心设置有上小下大的、断面呈三角形的污泥挡板9,污泥沉降区III的污泥经该污泥挡板9和该污泥回流口II之间的间隔回流至该好氧区I。这样,有利于回流污泥快速分散。

进一步生物接触氧化区IV位于漏斗部2的周边。这样生物接触氧化区IV的截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有利于污水向上流动时流速逐渐加快。

进一步在引流板5的下端具有向内且向下延伸的折流板3,以引导泥水混合物从降流区进入高效沉降区的角度。

上述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些详细的说明仅仅限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对上述方案进行的各种润饰、等效变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23478.4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22646U

授权时间:20191022

主分类号:C02F 3/12

专利分类号:C02F3/12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黄贝街道延芳路63号(深水楼)

发明人:黄琼;陆子锋;杨凡;黄启华;孙蕾;韩双;吴乐军;谢卓倩;刘康安

第一发明人:黄琼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代理人:何园园

代理机构:44479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大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生物接触氧化高效沉淀一体化设施论文和设计-黄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