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小学语文初读教学“三策略”

优化小学语文初读教学“三策略”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323500

在语文教学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开始教学新课时,教学完生字、生词后,便急不可待地带领学生“研读课文”。很多学生在课文都没读通顺的情况下便开始“研读课文”,这致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大多一知半解。特级教师于永正对此说过:“书不读通,便不开讲。”也就是说,语文教学前,不仅要让学生通读课文,还要畅读课文,逐字逐句读正确,这是语文教学中初读课文的重点。教师要注重课文的初读,当初读落实到实处后,阅读教学便能自然而然地进行了。

以下,以《小马过河》一课为例来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初读:

一、借助插图激趣,了解课文大意

《小马过河》一文由多幅图片构成一个童话故事,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图片感兴趣的特点,教师在课文初读时,倡导学生随意阅读文字或翻看图片,并及时关注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事物,了解学生的阅读感受。

师:这堂课我们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可以大声地读出来,也可以默读,如果喜欢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尽情欣赏,如果遇到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阅读课文。)

师:阅读时间到,哪位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1:我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这篇文章很长,出场人物也很多。

生2:我读过课文后,还欣赏了插图,这些图片特别生动,小马就像活的一样。

生3:我喜欢课文中的对话,我把对话读了好几遍。

生4:我默读了几遍课文,分好了自然段,还标了序号。

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不计较字音的准确性及句子的通畅与否,而是把学生当作小孩子,从孩子的立场上出发,按照学生的思维引导其思考,培养其发现与探索的能力,为今后的朗读教学打好基础。

二、引导读说并进,把握课文内涵

在小学生对《小马过河》这一篇课文的大意有了把握之后,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读说并进和策略把握课文内涵。

师:刚刚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了课文,欣赏了插图,下面老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请大家再次阅读一遍课文,这一次,要认真读,读准每个字音,不读错字,不多字、少字。

(学生再次阅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好,接下来,大家能不能流利地读一遍课文呢?朗读过程中,注意句子和句子之间、自然段和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学生朗读,教师适时交流、指导。)

师:通过以上几次阅读,同学们应该对本文有了自己的理解,谁能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生1:我读到了马棚里有两匹马,它们是母子,小马非常乐于帮助妈妈做事情。

生2:我知道了小马在询问老牛和松鼠以后,更加不知道该不该过河了。

生3:我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小马拿不准怎样过河,只好回家去问妈妈了。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可以采取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先“读得正确”,再“读得流利”,如此,就能减轻学生由于没有目的地读书产生的厌倦感,还做到了于永正教师所说的“书不读通,便不开讲”。学生熟读课文后,与教师、同学相互交流感想与收获,这种以读促进说的方法,既满足了学生的口头表达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交流的能力。

三、借助写写画画,提升初读效果

初读教学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此时,教师便可进行选读教学,让学生着重阅读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遇到疑问时,随时提问,促进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动手、动口能力。

在《小马过河》这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初读环节可以引导他们开展写写画画的活动,以此提升初读效果。

师: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个段落?或者对之前的朗读有哪些不满意的部分?把这些地方选出来,再多读几遍。

(学生朗读选读部分。)

师:在这篇课文中,你对哪些地方心存疑惑?文中有哪些词语和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此你有何感想?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同桌之间交换意见,交流学习。

(学生标记想法,相互交流。)

选读课文环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朗读课文内容。在选择想要深入阅读的部分时,学生品味到了此段落的魅力之处,这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使课文的重点得以突出,使学生对课文印象深刻,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受。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地运用了手、口、脑,提高了独立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这种递进式的初中阅读能使语文教学由浅到深,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了渐近的过程,这不仅遵循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阅读规律,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初读方式,使教学更加愉快、高效。

标签:;  ;  ;  

优化小学语文初读教学“三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