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森林可燃物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可燃物,类型,森林,遥感,塔河,图像,盘古。
森林可燃物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方策[1](2019)在《照片分类法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研究对象,调查可燃物样地参数,拍摄森林可燃物照片,利用可燃物调查参数划分森林可燃物类型,开发森林可燃物照片识别技术,建立森林可燃物照片数据库,利用交叉分析法进行4960次实验,分析了可燃物照片识别技术可靠性、识别可燃物类型的精确性及输入因子和数据库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建立可燃物照片识别精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可靠性分析表明,该技术在每层3张照片时的输出结果与每层大于3张照片时的输出结果无显着差异。建立数据库和野外调查拍摄,每层照片数不能少于3张。(2)从精度检验来看,该技术的整体精度在Top-1情况下为67.85%;在Top-2情况下,分类精度为78.95%;在Top-3的情况下,精度达到了 82.61%。(3)除目标样地输入照片总数外,输入各层次照片的数量、训练集各样地照片总数及图像之间的相似值会影响分类正确率。在输入照片时,树冠层输入1张,中间层输入3张,灌木层不少于5张,地被层不少于4张比较合适。数据库中样地各层次照片控制在5张左右较为合适。(4)可燃物照片识别精度预测模型的分类正确准确率为68.8%,分类错误准确率为47.6%,总准确率为60.7%。(5)本文的野外调查方法调查一块样地通常用时15分钟,节省成本和时间。拍摄野外照片仅需一台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也十分方便。(6)可燃物照片数据库里包含了可燃物样地的调查参数、可燃物类型参数和四种可燃物层次的照片,参数详细客观,照片直观明了,进行可燃物类型划分时更加快速方便。可燃物照片识别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快速识别目标样地的可燃物属性、类型及参数,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可燃物类型划分的时间,降低了主观性,提高了精确性。(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9-04-01)
贺薇[2](2015)在《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特征及其类型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采用传统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与加拿大林火行为预测系统(FBP)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黑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森林可燃物特征、林火行为特征及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了调查、试验、模拟和分类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研究地区主要森林可燃物的负荷量、初始蔓延速率、火焰高度及相对含水率等特征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得出所研究的类型中可燃物负荷量最大的是阳坡华北落叶松林2.94kg/m2,最小的是阴坡白桦林0.48kg/m2;初始蔓延速率最快的是半阳坡灌木林0.87m/min,最慢的是半阴坡白桦林0.21m/min;火焰高度最高的是阴坡白桦林0.60m,最低的是半阴坡青毛杨林0.20m;相对含水率最高的是阴坡白桦林53.47%,最低的是阳坡针阔混交林14.89%。(2)研究地区主要森林可燃物可分为4个火险等级,极易燃类型、易燃类型、难燃类型和极难燃类型的9种森林可燃物类型,分别是:灌木林、辽东栎林、油松阳坡林、针阔混交阳坡林、青毛杨林、白桦林、油松阴坡林、针阔混交阴坡林和华北落叶松林。(3)将所得出的9种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与FBP系统中16种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油松阴坡林相似于C-5类型;华北落叶松林相似于C-6类型;油松阳坡林相似于C-7类型;青毛杨林、白桦林以及辽东栎林均相似于D-1类型;针阔混交阳坡林相似于M-2类型;针阔混交阴坡林相似于M-4类型;灌木林相似于O-lb类型,共7种适用于FBP系统的森林可燃物类型。(4)利用FBP系统对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火灾模拟,结果表明各林火特征中,灌木林的蔓延速率最快19m/min、火头强度最高3428kw/m、过火面积最大160.1hm2、周长增长率最高51,而油松阳坡林的可燃物消耗量最大2.7kg/m2,灌木林最小0.6kg/m2。(5)基于FBP系统预测结果可总结得出,FBP系统模拟结果与传统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相同可燃物类型下阳坡比阴坡的林火行为更剧烈;华北落叶松林不相似于C-6类型;可燃物消耗量与坡向无相关性。(6)最后根据两种方法,在研究地区各类型森林可燃物的特征、林火行为预测及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各类型森林可燃物特征的营林防火管理措施。主要有建立防火交通阻隔网、调节林分结构、清除林内地表可燃物、进行适度的抚育间伐、在林地上引进大量蘑菇、木耳等真菌,利用它们分解林地上大量凋落物和大枝丫体内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降低可燃物的燃烧性以及加大监测力度等措施。(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贺薇,白晋华,王建让,张芸香,安然[3](2014)在《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西省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为保护区制定防火计划提供数据参考,并逐步探索华北地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方法。在黑茶山自然保护区内进行样地设置、调查和可燃物取样等工作,通过对可燃物的负荷量、含水率指标的测定,林火蔓延率、火焰高度和空间分布连续性测定及林分蓄积量的计算等对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划分为极难燃、低等易燃、易燃和极易燃等4个易燃等级和华北落叶松林、阴坡针阔混交林、阴坡油松林、青毛杨林、白桦林、阳坡针阔混交林、阳坡油松林和落叶灌木林等8种可燃物类型。(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4年08期)
郭鸿郡,俞童,马超,张薛昊,闫长路[4](2014)在《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监督分类法中的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以及遥感图像对塔河林业局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的结果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空地等几种类型,并绘制了可燃物类型分布图,经分类精度检验,总体分类精度为83.00%,KAPPA系数为0.769。同时,对不同可燃物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14年02期)
胡海清,王广宇,孙龙[5](2009)在《小兴安岭主要森林可燃物类型地被物燃烧烟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烟气分析系统测定小兴安岭地区15种森林可燃物类型地被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燃烧过程中CO2,CO,CxHy,NO和SO2的排放因子和释放量,并分析不同可燃物类型的排放差异性和5种气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5种可燃物类型地被物燃烧5种气体的排放因子分别为3.16,0.31,0.0070,0.0054和0.019;5种气体总量、含碳气体总量和CO2的释放总量分别为:1330.56,1321.25和1200.56mg.g-1,且均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而CO,CxHy,NO和SO2的释放总量分别为:118.02,2.66,2.06和8.21mg.g-1,半分解层均小于未分解层;CO2,CO,CxHy和SO2的释放量之间存在着极显着的相关性(P<0.01),而NO与这4种气体之间无显着相关(P>0.05)。研究结果将为评价森林火灾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森林地被物的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陈芸芝,陈崇成,汪小钦,唐丽玉[6](2008)在《漳平市森林可燃物类型变化遥感动态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空间分布是林火蔓延、灭火可视化建模与仿真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的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树种信息的分类方法。根据漳平市2003年小班图层中的优势树种信息,获得该市2003年四种森林可燃物类型即竹林、阔叶树、杉木林以及马尾松的空间分布专题图。在此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对ASTER影像进行分类,探测每种可燃物类型的内部变化和外部变化。该技术利用影像分割技术构建分类对象,使每个对象具有光谱信息的同时,具备大小、形状、拓扑关系、类别层次等诸多信息。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充分利用了光谱特征以及类别相关特征,提高了分类精度,分类的面积精度达到89.3%。由于影像分割过程应用了专题图层,对象的边界不会超越专题图层的边界,使得对现有图层的更新尤为容易。最后,利用矢量格式的遥感分类结果对原森林小班图层进行更新,获得新的可燃物类型图层,作为林火可视化模型的输入图层。该研究不仅提供了现势性强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图层,而且在不破坏原小班边界的基础上,对发生变化的区域进行刻画。对于森林资源管理者,提供了实地调查过程的目标区域的信息。(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赵颖慧,高利[7](2008)在《塔河林业局森林可燃物类型区划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塔河林业局的林场为单位,根据森林资源特性的评定值来综合评定各林场的火险,而后依据各林场潜在的火险值(D)的大小,来划分各林场的森林可燃物的火险等级的高低。研究表明:森林可燃物类型区的划分也是林火预测预报的基础,只有在森林可燃物的基础上,才能使林火行为预报较为精确,为火险区域的划分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08年01期)
胡海清,张喆,吴学伟[8](2007)在《基于遥感的塔河林业局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监督分类法中的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以及遥感图像对塔河林业局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的结果为:天然落叶松林、人工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难利用地等几种类型,并绘制了可燃物类型分布图,经分类精度检验,总体分类精度为72.90%。同时,对不同可燃物类型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7期)
孙家宝,王非[9](2007)在《帽儿山林场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的可燃物类型划分方法与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对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可燃物进行划分,并对7种可燃物类型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ArcView GIS3.2建立了可燃物类型图形库和属性数据库,从而为该地区森林火灾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07年12期)
张喆[10](2007)在《基于RS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遥感手段对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可燃物类别的划分主要依据生活型的不同以及建群种的差别来进行划分,针对塔河林业局内植被状况,对比了主要针叶树种,包括落叶松林、樟子松林、云杉林;主要阔叶树种,包括白桦林、山杨林、河滩柳林;针阔混交林,难利用地,沼泽,水体,居民区等几种不同的森林可燃物类型以及其他类别的光谱特征曲线,参考现有可燃物类型划分方法,以及林龄对燃烧性的影响,将可燃物类别最终划分为人工落叶松林,天然落叶松林,樟子松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难利用地,沼泽几种不同的类别,并分别对其特征进行描述。本文选用2002年ETM+遥感图像最为原始数据,同时使用地形图、小班图等专题图资料,来确定地物类型,对可燃物类型进行划分。使用方法主要包括ISODATA法,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以及BP神经网络分类法,应用ISODATA法,将可燃物类型与水体、居民区共9种类型进行了划分;应用最大似然法和BP神经网络法,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判读,进一步将天然落叶松林划分为中龄落叶松林和成熟落叶松林。使用ISODATA法,初步确定将原始图像分为40个小类,然后对分类结果进行聚类,划分为9种目标类型,最终分类精度为64.33%,每种可燃物类型的分类精度均较低。使用最大似然法对可燃物类型进行划分,结合光谱特征曲线,我们对不同的波段组合OIF值进行了对比,最终选择4、5、3波段组合最佳,并将天然落叶松林细化为中龄落叶松林以及成熟落叶松林,以提高整体分类精度,其总体精度为79.00%,若将中龄落叶松林与成熟落叶松林划归为天然落叶松林,则精度可达到82.00%,可见使用最大似然法对可燃物类型进行划分相比非监督分类法具有明显优势,精度相对ISODATA法提高了16.67。在此基础上,本文选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对4、5、3波段合成的假彩色图像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按照10种类型划分,最终精度为84.67%,按天然落叶松划分,总体精度可达到87.67%。相比最大似然法,总精度提升了5.67%。本文对每种分类方法中的不同可燃物类型的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不同可燃物类型其两种精度按照ISODATA法、最大似然法以及BP神经网络法的顺序大体依次呈现递增趋势,其中有个别类型其精度降低,大多数可燃物类型精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对总体精度的比较显示BP神经网络法精度最高。(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7-05-01)
森林可燃物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论文采用传统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与加拿大林火行为预测系统(FBP)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黑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森林可燃物特征、林火行为特征及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了调查、试验、模拟和分类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研究地区主要森林可燃物的负荷量、初始蔓延速率、火焰高度及相对含水率等特征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得出所研究的类型中可燃物负荷量最大的是阳坡华北落叶松林2.94kg/m2,最小的是阴坡白桦林0.48kg/m2;初始蔓延速率最快的是半阳坡灌木林0.87m/min,最慢的是半阴坡白桦林0.21m/min;火焰高度最高的是阴坡白桦林0.60m,最低的是半阴坡青毛杨林0.20m;相对含水率最高的是阴坡白桦林53.47%,最低的是阳坡针阔混交林14.89%。(2)研究地区主要森林可燃物可分为4个火险等级,极易燃类型、易燃类型、难燃类型和极难燃类型的9种森林可燃物类型,分别是:灌木林、辽东栎林、油松阳坡林、针阔混交阳坡林、青毛杨林、白桦林、油松阴坡林、针阔混交阴坡林和华北落叶松林。(3)将所得出的9种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与FBP系统中16种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油松阴坡林相似于C-5类型;华北落叶松林相似于C-6类型;油松阳坡林相似于C-7类型;青毛杨林、白桦林以及辽东栎林均相似于D-1类型;针阔混交阳坡林相似于M-2类型;针阔混交阴坡林相似于M-4类型;灌木林相似于O-lb类型,共7种适用于FBP系统的森林可燃物类型。(4)利用FBP系统对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火灾模拟,结果表明各林火特征中,灌木林的蔓延速率最快19m/min、火头强度最高3428kw/m、过火面积最大160.1hm2、周长增长率最高51,而油松阳坡林的可燃物消耗量最大2.7kg/m2,灌木林最小0.6kg/m2。(5)基于FBP系统预测结果可总结得出,FBP系统模拟结果与传统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相同可燃物类型下阳坡比阴坡的林火行为更剧烈;华北落叶松林不相似于C-6类型;可燃物消耗量与坡向无相关性。(6)最后根据两种方法,在研究地区各类型森林可燃物的特征、林火行为预测及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各类型森林可燃物特征的营林防火管理措施。主要有建立防火交通阻隔网、调节林分结构、清除林内地表可燃物、进行适度的抚育间伐、在林地上引进大量蘑菇、木耳等真菌,利用它们分解林地上大量凋落物和大枝丫体内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降低可燃物的燃烧性以及加大监测力度等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森林可燃物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方策.照片分类法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D].东北林业大学.2019
[2].贺薇.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特征及其类型划分[D].山西农业大学.2015
[3].贺薇,白晋华,王建让,张芸香,安然.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的划分[J].防护林科技.2014
[4].郭鸿郡,俞童,马超,张薛昊,闫长路.基于遥感技术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J].林业科技情报.2014
[5].胡海清,王广宇,孙龙.小兴安岭主要森林可燃物类型地被物燃烧烟气分析[J].林业科学.2009
[6].陈芸芝,陈崇成,汪小钦,唐丽玉.漳平市森林可燃物类型变化遥感动态监测[J].地球信息科学.2008
[7].赵颖慧,高利.塔河林业局森林可燃物类型区划分的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08
[8].胡海清,张喆,吴学伟.基于遥感的塔河林业局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7
[9].孙家宝,王非.帽儿山林场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J].中国科技信息.2007
[10].张喆.基于RS的森林可燃物类型划分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