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论文和设计-戴雷霓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室,所述驱动室内设有双驱动机构、导向机构和导轨,所述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左侧,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左侧,所述第二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右侧,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导轨横穿所述驱动室,所述导轨的下部连接有所述导向机构,所述导轨的上部设有传动直齿,所述传动直齿连接有所述双驱动机构,所述双驱动机构包括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所述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相对设置。该驱动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科学便利、针对性强、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主设计要求

1.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室,所述驱动室内设有双驱动机构、导向机构和导轨,所述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左侧,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左侧,所述第二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右侧,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导轨横穿所述驱动室,所述导轨的下部连接有所述导向机构,所述导轨的上部设有传动直齿,所述传动直齿连接有所述双驱动机构,所述双驱动机构包括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所述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相对设置。

设计方案

1.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室,所述驱动室内设有双驱动机构、导向机构和导轨,所述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左侧,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左侧,所述第二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右侧,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导轨横穿所述驱动室,所述导轨的下部连接有所述导向机构,所述导轨的上部设有传动直齿,所述传动直齿连接有所述双驱动机构,所述双驱动机构包括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所述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机构包括前驱动电机、前驱动轴、前主动带轮、前传动带、前从动带轮、前传动轴和前传动齿轮,所述前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室的底部,所述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前驱动轴,所述前驱动轴的端部设有前主动带轮,所述前主动带轮的外部套设有所述前传动带,所述前传动带连接有所述前从动带轮,所述前从动带轮的中部套接有所述前传动轴,所述前传动轴上设有所述前传动齿轮,所述前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直齿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传动轴上设有前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的下部连接有前驱动安装支架,所述前驱动安装支架连接有前驱动电机支架,所述前驱动电机支架连接所述前驱动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机构包括后驱动电机、后驱动轴、后主动带轮、后传动带、后从动带轮、后传动轴和后传动齿轮,所述后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室的底部,所述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后驱动轴,所述后驱动轴的端部设有后主动带轮,所述后主动带轮的外部套设有所述后传动带,所述后传动带连接有所述后从动带轮,所述后从动带轮的中部套接有所述后传动轴,所述后传动轴上设有所述后传动齿轮,所述后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直齿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传动轴上设有后轴承座,所述后轴承座的下部连接有后驱动安装支架,所述后驱动安装支架连接有后驱动电机支架,所述后驱动电机支架连接所述后驱动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固定支架、导轮安装座、水平导向轮和竖直导向轮,所述导轮安装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轮安装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导轨的前后两侧,所述导轮安装座的上部设有所述水平导向轮,所述水平导向轮与所述导轨相匹配,所述导轮安装座的侧部设有竖直导向轮,所述竖直导向轮与所述导轨相匹配,两个所述导轮安装座的外侧部设有导向固定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的下方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和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室内,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限位支架上,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导轨的正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下部设有两个竖直导向槽和两个水平导向槽,两个所述竖直导向槽分别安装于所述导轨的下部两侧,两个所述水平导向槽分别安装于所述导轨的下部两侧,所述竖直导向槽与所述竖直导向轮相匹配,所述水平导向槽与所述水平导向轮相匹配。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廊巡检领域,具体涉及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城市土地地表以及地下的空间,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修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即为在城市地下建造的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供热等各种市政管线集中于一处,对各类市政管线实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由于综合管廊内管线众多,且均为重要的城市生活元素,因此需要对综合管廊内部的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测,并对管廊进行定期巡检,对管廊内设备定期进行检修。

在综合管廊应用过程中,需对管廊内部的环境进行监测,特别是在管廊内某一区域的设施发生故障时,能够对故障区域进出定位和监测,以便于工作人员的及时检修,现有技术对管廊内大多是通过巡检机器人进行监测,由于巡检机器人造价较高,使综合管廊的维护成本大大增加,而且由于巡检机器人结构较为复杂,易损坏,且维修不便,增大了对综合管道内部环境巡检的负担。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室,所述驱动室内设有双驱动机构、导向机构和导轨,所述双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左侧,所述导向机构包括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左侧,所述第二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驱动室的右侧,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导轨横穿所述驱动室,所述导轨的下部连接有所述导向机构,所述导轨的上部设有传动直齿,所述传动直齿连接有所述双驱动机构,所述双驱动机构包括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所述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相对设置。

优选的,所述前驱动机构包括前驱动电机、前驱动轴,前主动带轮、前传动带、前从动带轮、前传动轴和前传动齿轮,所述前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室的底部,所述前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前驱动轴,所述前驱动轴的端部设有前主动带轮,所述前主动带轮的外部套设有所述前传动带,所述前传动带连接有所述前从动带轮,所述前从动带轮的中部套接有所述前传动轴,所述前传动轴上设有所述前传动齿轮,所述前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直齿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前传动轴上设有前轴承座,所述前轴承座的下部连接有前驱动安装支架,所述前驱动安装支架连接有前驱动电机支架,所述前驱动电机支架连接所述前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后驱动机构包括后驱动电机、后驱动轴,后主动带轮、后传动带、后从动带轮、后传动轴和后传动齿轮,所述后驱动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室的底部,所述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设有后驱动轴,所述后驱动轴的端部设有后主动带轮,所述后主动带轮的外部套设有所述后传动带,所述后传动带连接有所述后从动带轮,所述后从动带轮的中部套接有所述后传动轴,所述后传动轴上设有所述后传动齿轮,所述后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直齿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后传动轴上设有后轴承座,所述后轴承座的下部连接有后驱动安装支架,所述后驱动安装支架连接有后驱动电机支架,所述后驱动电机支架连接所述后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固定支架、导轮安装座、水平导向轮和竖直导向轮,所述导轮安装座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导轮安装座分别安装于所述导轨的前后两侧,所述导轮安装座的上部设有所述水平导向轮,所述水平导向轮与所述导轨相匹配,所述导轮安装座的侧部设有竖直导向轮,所述竖直导向轮与所述导轨相匹配,两个所述导轮安装座的外侧部设有导向固定支架。

优选的,所述导向机构的下方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和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驱动室内,所述限位块固定安装于所述限位支架上,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导轨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导轨的下部设有两个竖直导向槽和两个水平导向槽,两个所述竖直导向槽分别安装于所述导轨的下部两侧,两个所述水平导向槽分别安装于所述导轨的下部两侧,所述竖直导向槽与所述竖直导向轮相匹配,所述水平导向槽与所述水平导向轮相匹配。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该驱动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科学便利、针对性强、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双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均设置于驱动室内,导轨安装于管廊内,导轨的设计为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巡检路线,可对综合管廊的内部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降低了综合管廊的维护成本,在监测时,通过双驱动机构带动整个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在导轨上运动,从而对整个管廊进行巡检。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双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安装于驱动室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双驱动机构和导向机构安装于驱动室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机构和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驱动室;2-双驱动机构;3-导向机构;4-导轨;5-传动直齿;6-前驱动电机;7-前驱动轴;8-前主动带轮;9-前传动带;10-前从动带轮;11-前传动轴;12-前传动齿轮;13-前轴承座;14-前驱动安装支架;15-前驱动电机支架;16-后驱动电机;17-后驱动轴;18-后主动带轮;19-后传动带;20-后从动带轮;21-后传动轴;22-后传动齿轮;23-后轴承座;24-后驱动安装支架;25-后驱动电机支架;26-导向固定支架;27-导轮安装座;28-水平导向轮;29-竖直导向轮;30-限位块;31-限位支架;32-竖直导向槽;33-水平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包括驱动室1,驱动室1内设有双驱动机构2、导向机构3和导轨4,双驱动机构2设置于驱动室1的左侧,导向机构3包括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第一导向机构设置于驱动室1的左侧,第二导向机构设置于驱动室1的右侧,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的结构相同,导轨4横穿驱动室1,导轨4的下部连接有导向机构3,导轨4的上部设有传动直齿5,传动直齿5连接有双驱动机构2,双驱动机构2包括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相对设置。双驱动机构2和导向机构3均设置于驱动室1内,导轨4安装于管廊内,导轨4的设计为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巡检路线,可对综合管廊的内部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降低了综合管廊的维护成本,在监测时,通过双驱动机构2带动整个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在导轨4上运动,从而对整个管廊进行巡检。

在本实施例中,前驱动机构包括前驱动电机6、前驱动轴7、前主动带轮8、前传动带9、前从动带轮10、前传动轴11和前传动齿轮12,前驱动电机6固定安装于驱动室1的底部,前驱动电机6的输出端设有前驱动轴7,前驱动轴7的端部设有前主动带轮8,前主动带轮8的外部套设有前传动带9,前传动带9连接有前从动带轮10,前从动带轮10的中部套接有前传动轴11,前传动轴11上设有前传动齿轮12,前传动齿轮12与传动直齿5相匹配。由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内部的控制器(该控制器为现有技术的控制器)控制前驱动电机6开始工作,从而带动前驱动轴7进行高速旋转运动,进而通过前主动带轮8、前传动带9和前从动带轮10的传动作用,带动前传动轴11做旋转运动,最后在前传动齿轮12和传动直齿5的啮合作用下,由于传动直齿5安装于导轨4上,从而带动整个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在导轨4上滑行。

在本实施例中,前传动轴11上设有前轴承座13,前轴承座13的下部连接有前驱动安装支架14,前驱动安装支架14连接有前驱动电机支架15,前驱动电机支架15连接前驱动电机6。通过设计前驱动安装支架14,对整个前驱动机构进行安装固定,保证整个前驱动机构的正常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后驱动机构包括后驱动电机16、后驱动轴17、后主动带轮18、后传动带19、后从动带轮20、后传动轴21和后传动齿轮22,后驱动电机16固定安装于驱动室1的底部,后驱动电机16的输出端设有后驱动轴17,后驱动轴17的端部设有后主动带轮18,后主动带轮18的外部套设有后传动带19,后传动带19连接有后从动带轮20,后从动带轮20的中部套接有后传动轴21,后传动轴21上设有后传动齿轮22,后传动齿轮22与传动直齿5相匹配。后驱动机构的结构和前驱动机构相同,两者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后传动轴21上设有后轴承座23,后轴承座23的下部连接有后驱动安装支架24,后驱动安装支架24连接有后驱动电机支架25,后驱动电机支架25连接后驱动电机16。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3包括导向固定支架26、导轮安装座27、水平导向轮28和竖直导向轮29,导轮安装座27设置有两个,两个导轮安装座27分别安装于导轨4的前后两侧,导轮安装座27的上部设有水平导向轮28,水平导向轮28与导轨4相匹配,导轮安装座27的侧部设有竖直导向轮29,竖直导向轮29与导轨4相匹配,两个导轮安装座27的外侧部设有导向固定支架26。导向机构3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驱动室1的两侧,通过设置水平导向轮28和竖直导向轮29,提高导轨4运动的滑动流畅性。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机构3的下方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块30和限位支架31,限位支架31固定安装于驱动室1内,限位块30固定安装于限位支架31上,限位块30位于导轨4的正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4的下部设有两个竖直导向槽32和两个水平导向槽33,两个竖直导向槽32分别安装于导轨4的下部两侧,两个水平导向槽33分别安装于导轨4的下部两侧,竖直导向槽32与竖直导向轮29相匹配,水平导向槽33与水平导向轮28相匹配。导轨4的下部通过设置竖直导向槽32和水平导向槽33,使竖直导向轮29和水平导向轮28更好地与导轨4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双驱动机构2和导向机构3均设置于驱动室1内,导轨4安装于管廊内,导轨4的设计为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巡检路线,可对综合管廊的内部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降低了综合管廊的维护成本,在监测时,通过双驱动机构2带动整个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在导轨4上运动,从而对整个管廊进行巡检。具体过程如下: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启动前驱动机构或者后驱动机构进行工作即可,假设现在启动前驱动机构进行工作,由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内部的控制器(该控制器为现有技术的控制器)控制前驱动电机6开始工作,从而带动前驱动轴7进行高速旋转运动,进而通过前主动带轮8、前传动带9和前从动带轮10的传动作用,带动前传动轴11做旋转运动,最后在前传动齿轮12和传动直齿5的啮合作用下,由于传动直齿5安装于导轨4上,从而带动整个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在导轨4上滑行。在巡检过程中,通过设计导向机构3,在水平导向轮28和竖直导向轮29的作用下,更好地带动整个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在导轨4上滑行。当需要对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停止运动时,可通过限位块30对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进行刹车。另外由于管廊内的工况比较复杂,常常会出现急转部位和带坡部位,因此常常需要前驱动机构和后驱动机构进行配合工作,提高整个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运动稳定性,保证巡检工作的有序进行。

另外为了监测的需要,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内设有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通过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分别检测管廊体内部的烟雾浓度、温度和压强,使管廊体内部设施发生故障时,能得到及时检测,通过定位器对监测装置位置进行定位,便于工作人员对故障区域的维修,通过红外摄像头可对管廊体内部的环境进行成像观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设计图

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5262.4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2(湖北)

授权编号:CN209668059U

授权时间:20191122

主分类号:B65G 35/00

专利分类号:B65G35/00;B65G43/00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西坝建设路1号

发明人:戴雷霓;秦小元;黄鸣;田少华;周小燕;周亮;黄金龙;罗福良;李兵辉;孔雄山;何荣;陈王峰;覃善西;李小文;钱华芳

第一发明人:戴雷霓

当前权利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丛芳

代理机构:1169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国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9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管廊智能巡视诊断系统的驱动结构论文和设计-戴雷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