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疾病论文_刘芳,蒋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功能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功能,性疾病,食管,内脏,胃肠,内科,前脑。

功能性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蒋楠[1](2019)在《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功能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分析探讨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功能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根据消化内科患者病例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内我院接诊的150例消化内科功能性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75例采用西药治疗的患者,实验组为75例采用中医"和法"治疗的患者,分析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效果。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0%,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和法"的临床治疗作用要明显优于西药进行治疗,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1]。(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3期)

宋涛,宋毅,黄希宝,华俊辉,宋昕玥[2](2019)在《对覆盖全社会的功能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功能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是指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的各类专业卫生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企事业机关等相关组织,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各类健康保险,个体、家庭等全社会共同参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共治体系。在此体系内,各功能载体应发挥其独有的作用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卫生软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睿,詹强[3](2018)在《平秘推拿对内科功能性疾病的诊疗意义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平秘论"是由詹强教授在《内经》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所提出的一种推拿学术思想。认为推拿作为"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外治法,要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重视中医四诊合参的精髓,特别是针对内科功能性疾病,强调运用穴位加减和手法补泻,制定合理的推拿处方,来调和患者阴阳平衡和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使患者气血阴阳达到平衡状态,或提高机体对失衡环境的调节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8年07期)

闫宇涛,程颖颖,张海宇,张晶芳,付海涛[4](2018)在《60例直肠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的排粪造影影像学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临床上慢性便秘、黏液血便、肛门坠胀、排便时会阴及腰骶疼痛等患者,临床指肛检查、常规钡灌肠、内窥镜检查很难发现问题,因为只有当直肠充盈后用力排便时才能显示直肠盆底异常。研究表明[1,2],便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对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显示,慢性便秘发病率为25%~45%,18~60岁成年人慢性便秘发病率高达15%。其中女性便秘发病率(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5](2018)在《武汉协和医院携手美敦力成立胃肠动力学临床培训中心 强强联手促胃肠功能性疾病精准诊疗水平提升》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1月12日,武汉协和医院携手美敦力成立胃肠动力学临床培训中心,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岸叁地消化道动力检测技术应用的规范性,提高临床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将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精准诊疗变为可能。临床培训中心聚焦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技术,为临床医师提供包括理论知识、检测实际操作及技巧、数据分析等在内的相关课程。(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崔英红[6](2018)在《专业护理在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专业护理在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专业护理。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生活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性生活改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专业护理可明显改善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提高性生活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康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许树长,孙会会[7](2017)在《胃肠动力障碍与功能性疾病的诊治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广义上是指所有胃肠动力紊乱引起的以各种消化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疾病,而狭义上主要指由胃肠运动节律、频率和腔内压力等改变所致的无明显结构性病因存在的一类疾病。该类疾病范围广泛,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与功能性胃肠病密不可分,胃肠动力紊乱是大多数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故它们常被统称为功能和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随着胃肠动力研究方法学的发展和胃肠动力生理和神经病理研究的深入,该类疾(本文来源于《上海医学》期刊2017年12期)

陈卓锋,王剑彬,李民华,李荣萍[8](2017)在《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5—10月本院收治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74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非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前,研究组餐后胀满、早饱感、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2.43%、28.38%、44.59%、29.73%,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6.44%、5.48%、20.55%、15.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治疗后3天,研究组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分别为(36.47±5.34)、(35.32±6.17)、(28.36±5.04)、(28.29±5.58)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33.26±5.47)、(32.28±6.36)、(23.51±4.26)、(24.85±5.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3、5天研究组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分别为(57.82±9.53)、(53.36±9.16)、(49.65±8.32)、(47.45±7.73)ng/L,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49.47±7.45)、(47.34±7.27)、(45.43±6.57)、(42.61±6.0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得分分别为(1.84±0.44)、(1.82±0.36)、(1.72±0.42)、(1.67±0.36)、(1.56±0.27)、(1.61±0.29)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57±0.36)、(1.69±0.34)、(1.56±0.34)、(1.52±0.32)、(1.38±0.26)、(1.35±0.2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的胃肠道不适感更多且强烈,焦虑和抑郁状况明显,应激反应水平较高,心理健康状况较差。(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18期)

王悦[9](2017)在《男性功能性疾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性活动在生物体中尤其重要,对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性活动具有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认知、情绪、动机、抑制控制等多个成分,同时,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男性性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男性功能性疾病。在我国,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一种流行性较高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其主要的行为表现为男性在性交过程中无法获得或维持足够的勃起。ED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有着严重的危害,对患者的家庭关系和工作状态等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临床上,根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将ED分为器质性勃起功能障碍和心因性勃起功能障碍(psychogenic erectile dysfunction,pED)。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超过90%的青年患者的ED是由心理因素导致,同时,pED患者在中年ED人群中的占比也超过了50%。目前,pED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它的致病机理仍未被阐明且仅被笼统地认为和中枢性因素有关。在临床治疗方面,pED属于难治型ED,药物治疗的方式并未显现出良好效果。前人针对pED中枢机制的神经影像学研究采取了视觉任务刺激的方式,通过对比正常人和病患在视觉性刺激下大脑响应模式的差异来揭示可能的致病机理。然而,通过较为全面的pED文献综述,本研究组并未发现关于pED患者存在对性刺激的低级加工缺陷的报导。基于上述事实,本文认为,pED患者对性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可能出现了问题。鉴于大脑对性信息的高级认知加工并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定的感觉信息输入模式,本文借助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通过对比pED患者和健康被试(normal control,NC)静息态大脑活动的差异,从多个角度对pED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被试筛选,本文入组了27名pED患者和27名健康对照被试。首先,前人的研究表明,基线活动在fMRI研究中十分重要,大脑基线活动的变更可能会改变大脑在任务态下的空间激活并使最终的研究结果发生改变。因此,本文将大脑基线活动模式的研究作为pED系列研究的切入点。本文首先使用低频振荡幅度(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对病患和健康人大脑基线活动的差异进行了检测,发现pED患者右侧前脑岛(anterior insula,aINS)的基线活动出现显着减弱。其次,由于性响应是通过多个大脑区域之间的交互而非单个脑区的作用进行调节的,因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将基线活动发生显着改变的脑区作为种子区域,使用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方法,对pED患者以脑岛为中心的大脑功能连接模式进行了研究,在pED患者的另一部分右侧aINS,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和右侧颞顶联合区(temporoparietal junction,TPJ)发现了显着变更的以脑岛为中心的功能连接模式。随后,从上一研究中pED患者右侧aINS内部的功能连接模式的变更出发,本文推测,pED可能伴随着部分脑区功能同质性的改变。因此,本文通过局部同质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方法,在全脑范围内对pED组和NC组被试的脑区功能局部同质性进行了差异检测,在右侧aINS和右侧岛盖观察到显着的组间差异。最后,由于本文的前叁项研究的发现均出现在大脑的右侧半球,但前人的研究中并未呈现与pED有关的大脑偏侧性趋势,因此,本文使用体素镜像同伦性(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方法,对pED患者两侧大脑半球同源脑区间的交互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尾状核发现了与勃起功能显着相关的功能同伦性变更。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pED患者的大脑基线活动、以脑岛为中心的功能连接模式、功能局部同质性和大脑左右半球间的交互模式均存在异常。上述的发现可能主要与pED患者对自身状态和需求的异常表征以及对性响应的异常抑制控制有关。本文的研究发现为pED的相关神经机制的揭示带来了新的证据。(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陈胜良[10](2017)在《胃肠功能性疾病:没有那么简单》一文中研究指出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发生是谁都不想看到的,但是如果真的不幸患上的话,一定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因为它没有那么简单。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普通人群中约有1/3的人有过消化道不舒服的经历。胃肠道的不适症状,多数是所谓"功能性胃肠病"。胃肠道常见的不适症状,如嗳气、反酸、上腹部烧灼感、隐痛、腹胀等等,如果经过常规检查不能发现能够解释临床表现异常的原因,就被称为"功能性胃肠病",约占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的50%~70%。还有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黏膜损伤或引发食管来源的症状,被称(本文来源于《益寿宝典》期刊2017年10期)

功能性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所谓功能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是指包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内的各类专业卫生机构,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企事业机关等相关组织,政府及行政管理部门,各类健康保险,个体、家庭等全社会共同参与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共治体系。在此体系内,各功能载体应发挥其独有的作用并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健康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功能性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芳,蒋楠.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功能性疾病的临床应用[J].人人健康.2019

[2].宋涛,宋毅,黄希宝,华俊辉,宋昕玥.对覆盖全社会的功能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的思考[J].卫生软科学.2019

[3].王睿,詹强.平秘推拿对内科功能性疾病的诊疗意义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8

[4].闫宇涛,程颖颖,张海宇,张晶芳,付海涛.60例直肠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的排粪造影影像学表现[J].实用医药杂志.2018

[5]..武汉协和医院携手美敦力成立胃肠动力学临床培训中心强强联手促胃肠功能性疾病精准诊疗水平提升[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8

[6].崔英红.专业护理在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

[7].许树长,孙会会.胃肠动力障碍与功能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上海医学.2017

[8].陈卓锋,王剑彬,李民华,李荣萍.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应激反应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7

[9].王悦.男性功能性疾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的影像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10].陈胜良.胃肠功能性疾病:没有那么简单[J].益寿宝典.2017

论文知识图

一1人工耳蜗(A)和深脑电极(B)示意图,以...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功能性与无功能性组与对照组的5-HT含从进行比较的森...组与对照组的5-HT含从进行比较的森...2FKN在脊髓背角的痛觉传导机制示意...杜明斗

标签:;  ;  ;  ;  ;  ;  ;  

功能性疾病论文_刘芳,蒋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