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烯分子论文_王胜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富勒烯分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富勒,分子,显微镜,隧道,射线,结构,取向。

富勒烯分子论文文献综述

王胜雨[1](2019)在《几种富勒烯分子及其氯化衍生物局域结构与X射线谱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富勒烯的结构以及物理性质较为特殊,在材料科学、应用化学等交叉学科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富勒烯的结构简单特殊,是由碳原子相连而成的五元环以及六元环而构成的,但是,碳五元环以及碳六元环不同的排列,数目的不同组合都将产生不同结构,这导致了它们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很大,这无疑为富勒烯的研究和应用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富勒烯的结构识别是富勒烯研究中最为基础且必要的工作。X射线谱是探究分子的电子结构以及化学结构的有效工具,它的发展是上世纪基础科学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对局域结构化学环境的强敏感性使得它们成为结构识别的重要光谱技术。在本文中,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叁种不同的富勒烯(小富勒烯C_(40)、大富勒烯C_(84)、富勒烯C_(86)及氯化衍生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分析了它们的电子结构,分子结构,并就两种光谱技术对识别不同类型富勒烯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此外,对叁种类型富勒烯所产生的光谱差异,电子结构的变化,以及不同化学环境碳原子产生的光谱差异做出解释,通过对局域结构光谱的细致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局域环境的碳原子在相同富勒烯中产生的光谱有所不同。相同局域环境的碳原子在不同富勒烯中产生的光谱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于局部曲率的不同所引起的。此外,较大富勒烯C_(84)和C_(86)不同同分异构体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大多是由一个较强的特征峰和一个较弱的特征峰所组成,而且谱峰能量位置也比较接近,这或许表明大富勒烯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将来仅仅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不同大富勒烯进行区分或者对大富勒烯的同分异构体进行鉴别是不可行的,这对将来的实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下是我们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1.C_(40)的局域结构与X射线谱的理论研究富勒烯C_(40)是一个典型的小富勒烯,它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近边吸收精细结构谱对其异构体均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利用这两种光谱技术中的任一种即可对其进行结构表征。我们对位于不同局域结构的碳原子光谱也进行了研究,发现位于局域结构的碳原子所产生的光谱差异较大。此外,我们发现除碳原子周围碳元环的排布以及组成以外,富勒烯的曲率也会对富勒烯的X射线谱产生影响。2.C_(84)的局域结构与X射线谱的理论研究富勒烯C_(84)不同的同分异构体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极为相似,仅依靠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进行结构识别是非常困难的。而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则对不同的异构体表现出了强烈的依赖性,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可以对大富勒烯C_(84)异构体进行构型识别。不同局域结构位置的碳原子产生的X射线光谱会随着周围六元环数量的不断增加而产生蓝移的现象,也就是说碳原子所处的局部结构的六元环数量越多,那么该碳原子产生的光谱就越会向高能量区域移动,而五元环数量越多则越向低能量区域移动。3.C_(86)及其氯化衍生物的局域结构与X射线谱的理论研究富勒烯C_(86)氯化衍生物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以及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较母体富勒烯来说均有明显的蓝移现象,并且谱线变化较为明显,这反映了氯化后的整个碳笼的电子结构发生改变。氯化后的碳原子与母体富勒烯原位置类型的碳原子所产生光谱的差异也较大。直接与氯原子相连的碳原子所产生的光谱比其他类型碳原子所产生的光谱大约高2 eV。此外,平均键长和HOMO-LUMO能隙的增加反映了氯化后整个碳笼结构的变化。我们所研究的这两种X射线谱均对这两种C_(86)富勒烯氯化衍生物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但是纯的富勒烯C_(86)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相似性。因此,未来在实验上仅依靠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富勒烯C_(86)异构体进行鉴别是不可取的。本论文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了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和X射线谱,并简要阐述了富勒烯的X射线谱的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了本论文中所应用到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X射线谱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各种近似方法;第叁章介绍了对小富勒烯C_(40)的局域结构以及X射线谱的理论研究,主要探究了X射线谱对小富勒烯C_(40)结构识别的有效性以及小富勒烯局部结构的不同对X射线谱产生的影响;第四章介绍了大富勒烯C_(84)的局域结构以及X射线谱的理论研究,主要研究了利用这两种X射线谱识别大富勒烯的有效性,探究了碳原子产生的光谱与其周围五元环或六元环数量之间的关系;第五章主要研究了X射线谱对富勒烯C_(86)及其氯化衍生物进行识别的有效性并探究了氯化物光谱与它们母体富勒烯光谱之间的差异。第六章对本文工作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5)

孙卫东[2](2019)在《基于碗烯主体分子的合成及其对富勒烯分子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富勒烯因具有独特的芳香曲面共轭体系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复杂而昂贵的分离纯化技术是限制富勒烯化学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自组装的快速发展,已经有许多富勒烯受体分子被报道,但利用其从富勒烯混合物中分离提纯C_(60)和C_(70)并高效回收受体分子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能够在溶液中以高稳定性和高选择性地封装富勒烯并实现对其纯化的受体分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几种基于碗烯的主体分子,分别研究了基于金属配位作用构筑的分子笼以及基于共价键的分子镊子对富勒烯的络合作用。1.设计合成了两种不同尺寸的五取代吡啶基碗烯衍生物,通过核磁和质谱研究表明,配体COPY1和COPY2均可以与Pd(CH_3CN)_2Cl_2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分子笼,并且其空腔大小不同。其中,分子笼COPY1-Pd能够1:1定量封装C_(60)或C_(70),且形成的络合物具有高热力学稳定性。通过控制温度可以实现分子笼COPY1-Pd对C_(60)的高选择性络合,130~oC时分子笼可以从C_(60)与C_(70)比例为1:1甚至1:10的混合物中完全定量络合C_(60)。而当碗烯与吡啶之间通过苯环连接时,由于苯环比炔键的位阻更大,分子笼COPY2-Pd无法络合富勒烯。此外,通过加入DMAP能够实现络合物C_(60/70)?COPY1-Pd的解离,释放分子笼内富勒烯并高效回收配体。我们成功利用分子笼COPY1-Pd从富勒烯烟灰中分离纯化高纯度的C_(60)和C_(70),同时高效回收配体COPY1。2.设计合成了两种四取代位点的吡啶基碗烯衍生物,考察取代位点的不同对碗烯自组装行为的影响。通过核磁研究表明,由于对称性较差,配体COPY3和COPY4与Pd(CH_3CN)_2Cl_2在溶液中都无法自组装形成分子笼结构。加入富勒烯作为模板剂时,配体COPY3和COPY4与Pd(CH_3CN)_2Cl_2在溶液中均可自组装形成有序的分子笼结构。C_(60)和C_(70)不仅是形成分子笼结构的模板剂,还是其稳定剂。由于配体COPY3形成的分子笼具有较大的缝隙,这为富勒烯进入笼内提供了更大的通道,因此,配体COPY3与金属钯可以在室温下与C_(60)自组装形成分子笼络合物结构,而加热至55~oC可以与C_(70)自组装形成分子笼络合物结构。通过富勒烯置换实验和富勒烯混合物竞争性络合实验研究,分子笼COPY3-Pd展现出对C_(60)更强的络合能力。加入DMAP能够实现络合物解离并释放笼内富勒烯,同时回收配体COPY3。因此,配体COPY3可应用于室温下对C_(60)的富集。3.设计合成了两种不同尺寸的分子镊子T1和T2,通过荧光测试研究发现,受体分子T1和T2均能分别与C_(60)和C_(70)形成比例为1:1的络合,受体分子T1对C_(60)和C_(70)的络合常数分别为(1.63±0.12)×10~5和(1.32±0.08)×10~5,受体分子T2对C_(60)和C_(70)的络合常数分别为(2.82±0.12)×10~5和(8.26±0.70)×10~5。由于受体分子T2的尺寸更加适合于富勒烯的大小,使得它们之间具有更强的凹凸π-π相互作用,受体分子T2比T1络合富勒烯的能力稍强,受体分子T2对C_(70)的络合能力最强,检测限也相对最低。通过核磁研究表明,它们的~1HNMR弛豫时间t2值均随着C_(60)和C_(70)的加入而明显降低,这表明受体分子T1、T2和富勒烯之间均形成了络合物。DFT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由于受体T1或T2与C_(60)和C_(70)形成络合物均具有明显的荧光淬灭现象,因此,他们在富勒烯的荧光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张星星[3](2018)在《基于铀内嵌锕系金属富勒烯:分子结构与锕系化学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嵌富勒烯因其内嵌单元以及碳笼尺寸和结构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有机光电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到目前为止,内嵌金属主要集中于碱金属、碱土金属、IIIB族金属、IVB和VB族金属尤其是镧系金属,内嵌富勒烯种类也由内嵌单金属富勒烯拓展到内嵌双金属、内嵌叁金属和内嵌金属原子簇富勒烯等。而上述内嵌金属富勒烯的结构、性质及应用的研究大都是以镧系金属原子以及其组成的原子簇为内嵌物的富勒烯为主,这些内嵌金属富勒烯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报道。相比较而言,锕系金属富勒烯的研究多限于质谱光谱数据,以及理论计算研究,缺乏实验与理论结合的系统性研究。另外,近年来锕系金属理论化学较为关注锕系金属-金属键以及锕系金属-非金属键的形态与属性。而在内嵌金属富勒烯中,富勒烯碳笼作为特殊的主体,对金属离子和内嵌原子簇等客体有稳定作用,因此可能形成一些特殊的原子簇、金属-金属键和金属-非金属键,这为研究锕系金属-金属键、锕系金属-非金属键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分子环境。因此,对内嵌锕系金属富勒烯的实验研究无论从富勒烯材料还是锕系化学角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基于此,本论文立足于新型内嵌锕系金属富勒烯的合成、分离以及对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直流电弧放电法,合成并分离得到了U@C82的两个同分异构体。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其结构分别为U@C2(5)-C82和U@C2v(9)-C82。实验结合DFT理论计算研究表明,在U@C2v(9)-C82中内嵌的U离子向C82碳笼转移3个电子,而U@C2(5)-C82中内嵌的U离子向C82碳笼转移4个电子。这是首次报道的基于U的内嵌金属富勒烯精确的晶体结构。并且第一次发现在内嵌单金属富勒烯中,内嵌金属存在可变的价态,其价态则决于外部富勒烯碳笼的结构。(2)我们首次合成并分离得到双金属内嵌锕系金属富勒烯U2@C80。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质谱(MALDI-TOF)、单晶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拉曼光谱(Raman)、循环伏安曲线(CV)和X射线吸收光谱(XAS)对其结构进行了精确的测定和物理化学性质的系统表征。其中,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其分子结构为U2@Ih(7)-C80。内嵌金属U-U的距离范围在3.46-3.79?,小于此前理论预测的U2@Ih(7)-C80内U-U键的键长值3.9?。X射线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内嵌金属U的氧化价态为+3价,即内嵌团簇U2单元向碳笼转移6个电子。此外,理论研究证实了在富勒烯碳笼中存在U-U键的相互作用,U2@Ih(7)-C80在被还原时U-U键的相互作用增强,被氧化后相互作用减弱。U2@Ih(7)-C80的报道为进一步研究富勒烯碳笼内锕系金属-金属键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3)我们以U3O8作为金属源,在He气氛下通过直流电弧放电法合成双金属碳化物富勒烯U2C@Ih(7)-C80,利用Ih(7)-C80富勒烯碳笼为纳米容器,以UCU@Ih(7)-C80的形式稳定了一个从未被实验报道和理论预测的U=C=U团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UCU团簇中U和C的距离为2.03?符合标准共价U=C双键的特征,而且这两个目前所知最短的U=C键被一个强带电中心C-阴离子连接,形成了142.8°的钝角弯曲结构。此外,光谱表征和理论分析进一步确定了UCU@Ih(7)-C80的结构特征和U=C双键的共价性质。(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6-01)

边江鱼,张洋,常鹰飞[4](2017)在《双笼氟化富勒烯分子C_(20)F_(18)(CO)_2C_(20)F_(18)电子输运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双笼氟化富勒烯C_(20)F_(18)(CO)_2C_(20)F_(18)为中心分子,与Ag(100)纳米线电极连接构筑分子电子器件,通过第一性原理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器件的电子输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外加偏压的作用下,中心分子的前线轨道逐渐定域在分子的左侧,电子透射通道被阻塞,所对应的共振隧穿峰被压制,器件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在0.3~0.8V区间内表现出明显的负微分电阻(NDR)现象.(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新型[5](2017)在《维也纳大学提出:石墨烯“夹层”中富勒烯分子的扩散和旋转》一文中研究指出碳是最通用的元素之一:它是形成大量化合物的基础、拥有不同维数的同素异形体、能够表现出许多不同的几何结构。因此,长期以来,碳材料在材料研究领域一直处于特殊的地位。虽然碳、金刚石和石墨的叁维形式早已为人知悉,但直到1985年,人们才首次发现碳的低维碳同素异形体即准零维富勒烯。不久之后,在1991年,一维碳纳米管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2004年二维碳同素异形体石墨烯成(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7年09期)

赵文凯,杨传路[6](2017)在《基于C_(20)富勒烯分子气敏器件的理论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纳米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器件的不断小型化,在纳米尺度甚至是分子尺度上来构建气敏器件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最可能的发展趋势[1,2]。与传统的气敏器件相比,纳米气敏器件具有尺寸小、比表面积高、功耗低、灵敏度高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与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C_(20)富勒烯分(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九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7-18)

秦志辉,陈建,柳存定,潘金波,黄敏[7](2014)在《自组装富勒烯分子取向与电子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在固体表面上的自组装结构是分子与表面以及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平衡的结果,分子吸附的衬底,与分子有直接或者间接相互作用的其它分子的构型以及外部温度等因素都对分子的自组装结构具有重要影响。[1]本项研究中,我们分别选取两种球状富勒烯分子C60和内嵌金属Gd的C82分子,在不同金属衬底上,通过分子/衬底间相互作用,调控其组装结构和电子结构。[2,3]研究温度诱导C60分子取向结构变化[2]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调控Gd@C82分子的电子结构。为了更好地应用于低功耗、高速度、高集成度的单分子功能器件,通过在金属衬底与C60分子之间加入氧化亚铁(FeO)超薄介质层来减弱分子/金属衬底间相互作用,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占主导情况下近自由C60分子的取向与电子结构的调控[4]。本项研究对构筑功能分子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期刊2014-08-04)

刘拉程[8](2014)在《室温下单个富勒烯分子在硅表面吸附取向的操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了单个富勒分子在硅(111)-7x7表面的吸附取向。“六环”和“6-6键”富勒烯分子在Si(111)表面分别存在两种和叁种等价稳定的吸附构象;“5-6键”富勒烯分子则有12种等价的吸附构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在针尖和样品间施加偏压的方式,在室温下对单个“5-6键”富勒烯分子吸附取向进行了操纵。该种操纵可使“5-6键”富勒烯分子吸附取向发生旋转,而且每次旋转的角度均为30°的整数倍。对同一个分子的连续的操纵过程显示,以“5-6键”富勒烯分子的吸附取向为信息载体可以构建一个可逆的可多次重复的分子开关。我们系统研究了施加偏压的方式,针尖高度,偏压值以及操纵时间等因素对操纵成功几率的影响。分子取向操纵的成功几率与施加偏压的递增或递减顺序有关,而且较短的针尖-样品距离成功率较高。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提出富勒烯分子取向转动的“两步法”机制:第一步,来自针尖的隧穿电子的共振激发,弱化甚至破坏富勒烯和硅衬底间的共价键;第二步,低能电子的撞击使富勒烯分子发生旋转。(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05-24)

欧阳洪萍[9](2014)在《室温下银团簇对富勒烯分子吸附结构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室温下稳定吸附在硅Si(111)-7×7重构表面的富勒烯分子在引入金属银原子后,却发生了五种吸附取向(角洞里的六环朝上、有缺陷半单胞中心的原子朝上、无缺陷的半单胞中心的五环朝上、有缺陷半单胞角落的五六键朝上和无缺陷的半单胞角落的六六键朝上)之间的自发循环转变,且以顶原子朝上与五六键朝上、六六键朝上与五六键朝上这两种变化之间的转变居多。反过来,将富勒烯吸附在已被银原子修饰过的Si(111)-7×7重构表面,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同样的结果。而吸附在裸露Si(111)-7×7重构表面的富勒烯分子,其吸附取向长久稳定不转变。以上对比实验充分揭示了银原子在富勒烯分子在硅Si(111)-7×7重构表面的吸附取向的转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软件系统中的Linescan功能,操纵裸露在硅Si(111)-7×7重构表面的富勒烯分子,并同时监测分子的吸附取向。发现稳定吸附的富勒烯分子在一定的操纵电压、电流作用下能实现在Si重构基底的一个单胞范围内进行“微移”,且随着吸附位点改变,吸附取向也随之转变。(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05-24)

王成峰,周爱,王利光,陈国庆[10](2013)在《碳电极桥接富勒烯分子C_(36)的电子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碳电极桥接富勒烯C36为研究对象,利用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B3LYP基组方法对分子桥的电子传输谱、态密度进行了理论计算,得出不同状态下的电子传输谱线和态密度。结果表明,碳电极桥接富勒烯C36器件具有良好的电子输运特性。通过计算碳电极桥接富勒烯C36纳米器件的伏安特性,发现电导随电压的变化出现了振荡现象,这一结果符合纳米器件传导量子化的原理。(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富勒烯分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富勒烯因具有独特的芳香曲面共轭体系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复杂而昂贵的分离纯化技术是限制富勒烯化学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主客体化学和超分子自组装的快速发展,已经有许多富勒烯受体分子被报道,但利用其从富勒烯混合物中分离提纯C_(60)和C_(70)并高效回收受体分子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能够在溶液中以高稳定性和高选择性地封装富勒烯并实现对其纯化的受体分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中,我们设计合成了几种基于碗烯的主体分子,分别研究了基于金属配位作用构筑的分子笼以及基于共价键的分子镊子对富勒烯的络合作用。1.设计合成了两种不同尺寸的五取代吡啶基碗烯衍生物,通过核磁和质谱研究表明,配体COPY1和COPY2均可以与Pd(CH_3CN)_2Cl_2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分子笼,并且其空腔大小不同。其中,分子笼COPY1-Pd能够1:1定量封装C_(60)或C_(70),且形成的络合物具有高热力学稳定性。通过控制温度可以实现分子笼COPY1-Pd对C_(60)的高选择性络合,130~oC时分子笼可以从C_(60)与C_(70)比例为1:1甚至1:10的混合物中完全定量络合C_(60)。而当碗烯与吡啶之间通过苯环连接时,由于苯环比炔键的位阻更大,分子笼COPY2-Pd无法络合富勒烯。此外,通过加入DMAP能够实现络合物C_(60/70)?COPY1-Pd的解离,释放分子笼内富勒烯并高效回收配体。我们成功利用分子笼COPY1-Pd从富勒烯烟灰中分离纯化高纯度的C_(60)和C_(70),同时高效回收配体COPY1。2.设计合成了两种四取代位点的吡啶基碗烯衍生物,考察取代位点的不同对碗烯自组装行为的影响。通过核磁研究表明,由于对称性较差,配体COPY3和COPY4与Pd(CH_3CN)_2Cl_2在溶液中都无法自组装形成分子笼结构。加入富勒烯作为模板剂时,配体COPY3和COPY4与Pd(CH_3CN)_2Cl_2在溶液中均可自组装形成有序的分子笼结构。C_(60)和C_(70)不仅是形成分子笼结构的模板剂,还是其稳定剂。由于配体COPY3形成的分子笼具有较大的缝隙,这为富勒烯进入笼内提供了更大的通道,因此,配体COPY3与金属钯可以在室温下与C_(60)自组装形成分子笼络合物结构,而加热至55~oC可以与C_(70)自组装形成分子笼络合物结构。通过富勒烯置换实验和富勒烯混合物竞争性络合实验研究,分子笼COPY3-Pd展现出对C_(60)更强的络合能力。加入DMAP能够实现络合物解离并释放笼内富勒烯,同时回收配体COPY3。因此,配体COPY3可应用于室温下对C_(60)的富集。3.设计合成了两种不同尺寸的分子镊子T1和T2,通过荧光测试研究发现,受体分子T1和T2均能分别与C_(60)和C_(70)形成比例为1:1的络合,受体分子T1对C_(60)和C_(70)的络合常数分别为(1.63±0.12)×10~5和(1.32±0.08)×10~5,受体分子T2对C_(60)和C_(70)的络合常数分别为(2.82±0.12)×10~5和(8.26±0.70)×10~5。由于受体分子T2的尺寸更加适合于富勒烯的大小,使得它们之间具有更强的凹凸π-π相互作用,受体分子T2比T1络合富勒烯的能力稍强,受体分子T2对C_(70)的络合能力最强,检测限也相对最低。通过核磁研究表明,它们的~1HNMR弛豫时间t2值均随着C_(60)和C_(70)的加入而明显降低,这表明受体分子T1、T2和富勒烯之间均形成了络合物。DFT理论计算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由于受体T1或T2与C_(60)和C_(70)形成络合物均具有明显的荧光淬灭现象,因此,他们在富勒烯的荧光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富勒烯分子论文参考文献

[1].王胜雨.几种富勒烯分子及其氯化衍生物局域结构与X射线谱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孙卫东.基于碗烯主体分子的合成及其对富勒烯分子的识别[D].北京师范大学.2019

[3].张星星.基于铀内嵌锕系金属富勒烯:分子结构与锕系化学键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边江鱼,张洋,常鹰飞.双笼氟化富勒烯分子C_(20)F_(18)(CO)_2C_(20)F_(18)电子输运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7

[5].新型.维也纳大学提出:石墨烯“夹层”中富勒烯分子的扩散和旋转[J].化工新型材料.2017

[6].赵文凯,杨传路.基于C_(20)富勒烯分子气敏器件的理论设计与研究[C].2017年第九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7].秦志辉,陈建,柳存定,潘金波,黄敏.自组装富勒烯分子取向与电子结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2014

[8].刘拉程.室温下单个富勒烯分子在硅表面吸附取向的操纵[D].南昌大学.2014

[9].欧阳洪萍.室温下银团簇对富勒烯分子吸附结构的调控[D].南昌大学.2014

[10].王成峰,周爱,王利光,陈国庆.碳电极桥接富勒烯分子C_(36)的电子学特性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金属配位组装体图!.22组装体I一30的...用点击化学构筑超分子络合物的给受体通过氢键形成的叶啦一富勒烯超分子络...双桥连接及二角架结构的酞善一富勒烯...络合物9:01a()和9:川)b的Jbo连续变化...中国与世界非可再生能源储量比较

标签:;  ;  ;  ;  ;  ;  ;  

富勒烯分子论文_王胜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