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酯酶论文_朱镜璇,于正飞,刘野,詹冬玲,韩佳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特异性酯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异性,内酯,抗药性,淡色,动力学,分子,磷酸。

非特异性酯酶论文文献综述

朱镜璇,于正飞,刘野,詹冬玲,韩佳睿[1](2019)在《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提高嗜热磷酸叁酯酶样内酯酶非特异性底物活力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分子力学-广义玻恩表面积(MM-GB/SA)方法进行自由能计算和结构交互指纹分析,研究了模拟过程中非特异性底物(对氧磷/内酯)分别与嗜热磷酸叁酯酶样内酯酶(SsoPox)野生型和突变体(W263F/W263T)结合的构象变化,分析了Loop8中重要残基Trp263的突变提高SsoPox非特异性底物活力的原因,发现其能够影响门控残基Phe229的构象变化,导致活性口袋入口变宽(Phe229与Tyr99之间的距离变大),使对氧磷和内酯更容易结合到蛋白质的活性位点上; Asp256和Arg223形成盐桥的几率高于野生型(WT) SsoPox,在Arg223(位于Loop7)的协助下质子更加高效地从活性中心的Asp256(位于Loop8)传递到溶剂中去,因而能够提高SsoPox水解底物的效率.通过比较2个野生型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和结合自由能差异,发现在模拟过程中SsoPox与内酯的复合物体系更加稳定并且具有更低的结合自由能,有利于SsoPox识别底物并使其埋在活性部位的疏水环境中,促进氢氧化物亲核进攻底物的亲电中心.因此,底物与酶稳定的相互作用可能是SsoPox具有天然内酯酶活性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曹新芳,黄卉卉,任秋楠,陈婷婷,王静[2](2018)在《泥鳅消化道过氧化物酶、叁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非特异性酯酶的分布与组织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POX)、叁磷酸腺苷酶(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及非特异性酯酶(NSE)等6种酶在泥鳅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分布和组织定位。方法在泥鳅食道、胃贲门、胃体、胃幽门、前肠、中肠和后肠等7个部位取样,采用冷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光密度定量分析等技术。结果POX在食道黏膜上皮细胞中酶活性最高,在胃、前肠、中肠和后肠中酶活性均较低;SDH、ALP和ATPase在食道中酶活性最低,在消化道其他部位酶活性均较高,主要分布于胃黏膜上皮细胞顶部和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ACP在食道、胃贲门、胃体、前肠、中肠和后肠上皮细胞中酶活性均较高,胃幽门中酶活性显着较低;NSE在食道、胃贲门、胃幽门、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中酶活性均较高,在胃体和后肠中酶活性显着较低。结论泥鳅消化道黏膜6种酶的分布表明,泥鳅的胃分化程度低,胃和肠道都具有吸收功能;胃贲门、胃体和前肠是蛋白质的主要消化部位;胃贲门、胃幽门、前肠和中肠是脂质的主要消化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朱镜璇[3](2018)在《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提高嗜热磷酸叁酯酶样内酯酶非特异性底物活力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磷酸叁酯酶(PTEs)是降解残留有机磷农药的主要酶类,鉴于有机磷农药残留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发展一种绿色、经济、高效的方法将其从果蔬上移除,避免不必要农业损失是科研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发现的常温PTEs,稳定性差,易变,使用成本高,而嗜热类磷酸叁酯酶样内酯酶(Phosphotriesterase-like lactonases,PLLs)具有高温反应活性、对有机溶剂有强抗性、成本低等优点.同时,PLLs具有较复杂的活性,包括能够水解各种内酯的内酯酶活性和较弱的磷酸叁酯酶活性.因而,PLLs既可成为降解残留有机磷农药的重要靶标蛋白,同时能够通过水解内酯等信号分子来调控群体反应所引发的毒性基因表达.大部分PLLs都来源于极端嗜热的超嗜热菌,由于其内在的高热稳定性,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有很大优势.为深入了解酶的底物特异性,我们将基于PLLs的催化水解机理,对PLLs的叁个家族成员:DrPLL(PLLs-B家族),SsoPox(PLLs-A家族)和Vmo Lac(PLLs-A家族)分别进行分子对接和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PLLs的非特异性底物的活力,并寻找能够提高PLLs内酯酶活性和磷酸叁酯酶活性的方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DrPLL-δ-nonanoiclactone(内酯)和DrPLL-paraoxon(对氧磷)两种复合物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Ⅰ)在DrPLL-δ-nonanoic lactone中,靠近Loop8的残基运动明显,构象改变使内酯的长疏水链能很好的结合在蛋白质的疏水通道上,使其能较容易地进入活性口袋,因此说明Dr PLL水解内酯类底物的能力更强.(Ⅱ)DrPLL中活性通道入口的Loop1构象变化会影响对氧磷进入活性口袋,对Loop1中残基进行突变(F26G/C72I)后,Loop1的构象变化明显减少,打破因Loop1构象变化对通道入口的阻碍,从而能够提高DrPLL催化对氧磷的效率.(2)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undecanoic-γ-lactone(内酯)和paraoxon(对氧磷)分别和野生型SsoPox与突变体(W263F/W263T)结合的构象变化,阐述Loop8中重要残基W263的突变能够提高SsoPox非特异性底物活力的原因,(Ⅰ)能够影响门控残基Phe229的构象变化,导致活性口袋入口变宽(Phe229与Tyr99之间的距离变大),使对氧磷和内酯更容易结合到蛋白质的活性位点上;(Ⅱ)Asp256和Arg223形成氢键的几率高于野生型(WT)SsoPox,使质子在Asp256(位于Loop8)与Arg223(位于Loop7)之间的传递更加高效,因而能够提高SsoPox水解底物的效率.(3)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比较VmoLac-3-oxo-C10 AHL(长链内酯),Vmo Lac-3-oxo-C6 AHL(短链内酯),Vmo Lac-paraoxon(对氧磷)叁种复合物结构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Vmo Lac对于长链内酯底物(3-oxo-C10 AHL)有明显的偏好,即VmoLac催化长链内酯的能力更强.结构多样性决定酶的复杂活性,我们的工作为提高嗜热类磷酸叁酯酶样内酯酶非特性底物活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且对于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和抑制细胞交流过程中的毒性基因表达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郭燕,巨青松,姚洪渭,蒋明星,叶恭银[4](2013)在《环境因子变化对褐飞虱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酯酶在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快速适应环境变化中的功能与机制,分别就水稻品种、施氮水平和温度等环境因子对褐飞虱不同种群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褐飞虱不同种群的酯酶活性存在极显着差异,其中以中国广西种群最高,分别是中国浙江种群和泰国彭世洛种群的2.24倍和1.24倍.将褐飞虱转接到不同水稻品种上取食后,浙江种群和彭世洛种群酯酶活性显着升高,广西种群酯酶活性除在水稻品种TN1上取食后显着升高外,均被抑制而降低.褐飞虱酯酶活性对水稻品种更换的应激响应可能与水稻籼/粳类型有关.低氮处理的稻苗可诱导浙江种群和彭世洛种群酯酶活性显着升高,使广西种群酯酶活性出现波动;高氮处理稻苗可诱导彭世洛种群酯酶活性显着升高,使浙江种群和广西种群酯酶活性出现显着的波动.高氮处理的不同褐飞虱种群酯酶活性均明显低于低氮处理的.温度变化能显着降低浙江种群和广西种群酯酶活性,却显着提高彭世洛种群酯酶活性.21℃处理的不同褐飞虱种群酯酶活性均明显低于29℃处理的.褐飞虱酯酶对不同环境因子变化的应激响应具有种群特异性,其中浙江种群和彭世洛种群之间的相似性较高,而与广西种群的相似性相对较低.说明褐飞虱酯酶及其基因可用作评价稻田生态系统对褐飞虱灾变调控功能的候选特征指标.(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刘刚[5](2011)在《研究发现两个点突变普遍引起昆虫非特异性羧酸酯酶性质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羧酸酯酶是昆虫抵御包括杀虫剂在内的外源化合物的重要物质之一,在常用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抗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昆虫产生代谢抗性和靶标抗性。非特异性羧酸酯酶通过两种方式使昆虫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代谢抗性,一种是数量机制,即通过羧酸酯酶在基因组上扩增或转(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1年10期)

余蓉晖[6](2010)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染色与CD14表达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非特异性酯酶(NAE)染色与单克隆抗体CD14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AML-M5的NAE染色、NaF抑制试验和CD14表达的情况。结果31例患者NAE染色结果均呈阳性反应,最高阳性率达96%,并且明显地被NaF抑制(P<0.01)。免疫分型中CD14表达仅8例,弱表达1例。结论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AML-M5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CD14表现为特异性较好,但灵敏性较差。(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徐裕海,礼征楠,王永才,赵成艳,张蕾[7](2009)在《氟化钠抗非特异性酯酶活性敏感度的测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氟化钠抗非特异性酯酶(NAE)活性最敏感浓度用于血液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0.15~10.0 mg/ml,9个不同浓度的氟化钠对40种疾病,2 060份检测标本的NAE的活性进行抑制前后试验研究。结果:NAE均可在任何细胞呈现不同阳性强度反应,并不被任何浓度氟化钠完全抑制,仅呈轻度或中度部分抑制。结论:氟化钠NAE抑制试验,对鉴别细胞种类和白血病类型无更大参考价值,为重新评价NAE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09年25期)

李士根[8](2009)在《非特异性酯酶与淡色库蚊抗药性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特异性酯酶与淡色库蚊抗药性的关系,为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蚊虫抗药性提供依据。方法测定敏感(S)、抗DDVP(Rd)、抗残杀威(Rp)、抗氯氰菊酯(Rc)品系淡色库蚊及其恢复品系(Rd降解、Rp降解、Rc降解)淡色库蚊的抗药性水平和NSE活性水平。结果Rd、Rp、Rd降解、Rp降解品系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系数分别为12.17、11.21、6.10、8.38,其NSE活性OD值≥1.0的个体频率分别为95.10%、52.77%、57.33%、40.28%;Rc、Rc降解品系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系数分别为534.31、83.26,而其NSE活性OD值≥1.0的个体频率分别为8.75%、8.33%,均与S品系的8.25%相近。结论淡色库蚊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变化伴随其NSE活性的变化,而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变化不伴随其NSE活性的变化。测定NSE可用来判断蚊虫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状况。(本文来源于《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期刊2009年04期)

李士根[9](2009)在《不同品系及不同性别淡色库蚊非特异性酯酶活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品系及不同性别淡色库蚊非特异性酯酶(NSE)活性的差异,为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蚊虫抗药性提供依据。方法以β-乙酸萘酯为底物,坚固蓝B盐为显色剂,测定单个蚊虫NSE活性。结果抗敌敌畏(Rd)和抗残杀威(Rp)品系淡色库蚊NSE活性水平明显高于敏感(S)品系,抗氯氰菊酯(Rc)品系淡色库蚊NSE活性水平与S品系相近。S、Rd、Rp、Rc4种品系淡色库蚊3日龄雌雄成虫NSE活性均为雌性大于雄性。结论测定NSE活性可判断蚊虫抗药性状况,不同性别蚊虫应分别制定判断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李士根,王霄,谭文彬,甄天民,全芯[10](2009)在《冰冻储存对淡色库蚊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冰冻储存对淡色库蚊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 esterase,NSE)活性的影响,为蚊虫抗药性生物化学检测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β-乙酸萘酯为底物,坚固蓝B盐为显色剂,测定单个蚊虫NSE活性。结果DDVP抗性品系淡色库蚊NSE活性水平明显高于敏感品系;经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比较,-20℃冰冻0、7、14、21、28d的淡色库蚊NSE活性A值之间的差别,敏感品系4龄幼虫的F值为0.7642,该品系3日龄雌成虫的F值为0.7452,DDVP抗性品系4龄幼虫的F值为0.1092,该品系3日龄雌成虫的F值为0.1521,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冰冻28d对淡色库蚊4龄幼虫和3日龄雌成虫体内NSE活性无影响,可在现场采集蚊虫带回实验室集中测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09年03期)

非特异性酯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POX)、叁磷酸腺苷酶(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及非特异性酯酶(NSE)等6种酶在泥鳅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分布和组织定位。方法在泥鳅食道、胃贲门、胃体、胃幽门、前肠、中肠和后肠等7个部位取样,采用冷冻切片、酶组织化学染色和光密度定量分析等技术。结果POX在食道黏膜上皮细胞中酶活性最高,在胃、前肠、中肠和后肠中酶活性均较低;SDH、ALP和ATPase在食道中酶活性最低,在消化道其他部位酶活性均较高,主要分布于胃黏膜上皮细胞顶部和肠上皮细胞的纹状缘;ACP在食道、胃贲门、胃体、前肠、中肠和后肠上皮细胞中酶活性均较高,胃幽门中酶活性显着较低;NSE在食道、胃贲门、胃幽门、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中酶活性均较高,在胃体和后肠中酶活性显着较低。结论泥鳅消化道黏膜6种酶的分布表明,泥鳅的胃分化程度低,胃和肠道都具有吸收功能;胃贲门、胃体和前肠是蛋白质的主要消化部位;胃贲门、胃幽门、前肠和中肠是脂质的主要消化部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特异性酯酶论文参考文献

[1].朱镜璇,于正飞,刘野,詹冬玲,韩佳睿.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提高嗜热磷酸叁酯酶样内酯酶非特异性底物活力的理论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2].曹新芳,黄卉卉,任秋楠,陈婷婷,王静.泥鳅消化道过氧化物酶、叁磷酸腺苷酶、琥珀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非特异性酯酶的分布与组织定位[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8

[3].朱镜璇.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提高嗜热磷酸叁酯酶样内酯酶非特异性底物活力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8

[4].郭燕,巨青松,姚洪渭,蒋明星,叶恭银.环境因子变化对褐飞虱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

[5].刘刚.研究发现两个点突变普遍引起昆虫非特异性羧酸酯酶性质的改变[J].农药市场信息.2011

[6].余蓉晖.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染色与CD14表达的比较[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

[7].徐裕海,礼征楠,王永才,赵成艳,张蕾.氟化钠抗非特异性酯酶活性敏感度的测定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

[8].李士根.非特异性酯酶与淡色库蚊抗药性关系的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9

[9].李士根.不同品系及不同性别淡色库蚊非特异性酯酶活性比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9

[10].李士根,王霄,谭文彬,甄天民,全芯.冰冻储存对淡色库蚊非特异性酯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

论文知识图

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细胞的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瑞...白背飞虱不同种群非特异性酯酶活...白背飞虱不同种群非特异性酯酶活...非特异性酯酶氟化钠抑制染色(-)2-6脱菌品系的德国小蠊非特异性酯

标签:;  ;  ;  ;  ;  ;  ;  

非特异性酯酶论文_朱镜璇,于正飞,刘野,詹冬玲,韩佳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