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乳液聚合论文_冯燕燕,金明,万德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浓乳液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液,苯乙烯,稳定性,粒径,薄层,材料,聚苯乙烯。

浓乳液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冯燕燕,金明,万德成[1](2016)在《跨越微观-宏观组装的桥梁:浓乳液聚合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浓乳液(也称高内相比乳液)聚合技术可以获得表面结构化通孔材料(poly HIPE),其独特之处是藉此可以实现纳米级两亲体在宏观尺度上的表面有序组装,且可规模化生产。早期的poly HIPE以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稳定,仅提供了一个多孔骨架,因为该表面活性剂易流失不能发挥表面功能基作用,而对惰性多孔骨架的后功能化往往较为繁琐。近年来,这方面的突破包括:(1)新型的Pickering稳定剂能同时发挥功能基作用;(2)以难迁移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代替易流失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直接获得改性表面;(3)以带有大量活泼官能团的树状两亲体作稳定剂,直接获得表面由活泼基团表达的poly HIPE;(4)以金属纳米粒子-树状两亲体复合粒子作为稳定剂,直接获得表面由金属纳米颗粒表达的多孔材料。这些材料具有的尺寸大、易回收、比表面较高、具有结构化表面和能反复使用的特点,使其在超分子水处理、低泄漏金属催化剂方面有可观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6年11期)

王建莉,周晓楠,袁梦旗,王金良[2](2015)在《浓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单体,采用浓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热降解性能,并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等对该微球粒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越多,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粒径越小;二乙烯基苯用量越多,微球粒径也越小.(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5年01期)

张韵雪,杜中杰,邹威,励杭泉,张晨[3](2014)在《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多孔吸油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浓乳液聚合法制备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多孔材料,并研究了多孔材料的吸油性能。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吸油性能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浓乳液方法制备的多孔材料具有丰富的开孔结构、孔径均匀的特点,为油类有机物在孔隙之间的扩散吸附提供了适宜的通道结构。随着共聚单体与DVB含量的变化,基体结构对油类有机物的吸附性能会随之变化,研究表明:加入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十二酯后,交联剂质量分数为14%时,多孔材料的吸油性能最大可达2 300%。(本文来源于《塑料》期刊2014年05期)

王建莉,袁梦旗,王金良[4](2014)在《浓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浓乳液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微球材料具有固含量高、聚合速度快、反应易散热及微球粒径易控等优势[1,2],近年来,浓乳液聚合方法可用于聚合物渗透膜、橡胶增韧以及自增容体系等,在化妆品、农业、飞机燃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浓乳液聚合也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7-11)

杨静[5](2010)在《超浓乳液聚合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对蛋白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领域占有主导地位,而色谱柱对于色谱分离至关重要,是实现有效分离的关键,开发、研制新型色谱介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整体柱特别是聚合物整体柱以其制备简单、高渗透性等优点成为色谱柱研究的重点。因此,本论文以新型整体柱的合成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对它们作为色谱介质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在综述了整体柱研究进展及应用的基础上,首先以乙烯基酯树脂(VE)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泊洛沙姆(PF127)为乳化剂,经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乙烯基酯树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整体柱。实验考察了影响整体柱孔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对该聚合物材料的机械稳定性及渗透性进行了评价。然后将其修饰为强阳离子交换树脂柱,对鸡蛋清中溶菌酶进行快速分离,取得了很好的分离效果,证明了该聚乙烯基酯树脂多孔整体柱快速分离蛋白的能力。最后,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交联剂等如上,制备超浓乳液模板聚合整体柱。实验考察了影响其结构的主要因素。该整体柱具有高的空隙率,良好的机械性能以及表面化学修饰能力。同时,分析了该整体柱应用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分离能力。利用疏水色谱模式对人血浆和蛋黄中免疫球蛋白在2 min内进行快速分离。此外,以1445 cm/h流速在1.5 min内快速分离白介素-18和溶菌酶。实验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同时低柱压可以实现较长柱子的高通量洗脱。(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0-06-01)

姚春荷,杨更亮,齐莉,乔娟[6](2008)在《超浓乳液聚合纳微多孔结构整体柱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超浓乳液聚合的方法,控制反应体系中超浓乳液的组成以及相分离过程,制备出了一种叁维纳米线网络骨架结构可控的聚合物整体多孔分离介质,并通过控制骨架结构、孔的大小及孔隙率,实现了高的分离效率和高的通透性能。该多孔整体介质具有规则的纳米线网络骨架和微米级的通孔(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张洪涛,陈莉,段铃丽[7](2007)在《非离子型可聚合聚氨酯/苯乙烯的超浓乳液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非离子型可聚合聚氨酯(PUAG)和苯乙烯(St)为混合单体的超浓乳液聚合,并且考察了n(NCO)/n(OH)摩尔比、复合乳化剂体系质量浓度[E]、不同乳化剂的种类、引发剂质量浓度[I]、单体体积分数(或分散相体积分数,也称内相比Φ)、聚合温度等因素对聚合稳定性、动力学的影响.同时结合光相关光谱(PCS)测定了聚合物乳胶粒子大小和粒径分布,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粒子形态,结果表明:当n(NCO)/n(OH)=2∶1,T=328K,Φ=80.39%,[I]=0.8%g/g(PUAG-St),[E]=0.22g/mLH2O,m(MS-1,烷基酚基聚氧乙烯醚磺酸基琥珀酸基二钠盐)/m(CA,十六烷醇)=2∶1,PVA(聚乙烯醇)=0.01g/mLH2O时,超浓乳液不仅有较好的聚合稳定性和较快的聚合速率,而且粒径小分布均匀.同时,在此条件下的表观动力学表达式和表观活化能分别确定为Rp=k[I]0.50[E]0.73[M]0.54和Ea=29.7kJ/mol.热失重分析(TGA)进一步表明:调节PUAG的含量可以达到对聚苯乙烯的改性,提高聚苯乙烯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陈莉,张洪涛,段铃丽[8](2006)在《超浓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超浓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讨论了超浓乳液形成的条件,指出了不同单体体系的超浓乳液聚合的最佳稳定性条件。(本文来源于《粘接》期刊2006年05期)

段铃丽,张洪涛,陈莉[9](2006)在《超浓乳液聚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超浓乳液的叁个主要特点。从体系状态,单体含量,聚合速度,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形态和设备利用率方面比较了超浓乳液聚合与传统乳液聚合及本体聚合的区别。指出超浓乳液聚合中使用热分解引发剂所产生的问题及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原因。还简单介绍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分类,回顾了前人在超浓乳液聚合工作中不同单体体系使用的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情况,总结了不同单体体系中氧化剂还原剂的最佳配比,以及它们对动力学、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超浓乳液聚合新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化学与黏合》期刊2006年05期)

王岚[10](2006)在《微波辐照下的超浓乳液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波化学领域,微波场中有机试剂介电常数的报导较少,给微波化学研究带来诸多不便。实验针对四十几种有机试剂,采用传统的微波腔体微扰法,分别在2.45GHz和3.0GHz频点下,测定了32种有机样品的复介电参数。在此基础上,将实验测得的复介电常数与其公开数值做比较,分析了误差来源及避免方法。在对二元体系的复介电常数测试中发现,一定条件下,混合体系的复介电常数的虚部、甚至实部高于两种纯试剂,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未见报道。该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整介质的组成提高体系对微波的敏感性,增强微波吸收。论文通过分析有机介质结构与介电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微波辐照下超浓乳液聚合的适宜条件。 在超浓乳液聚合中,保持其稳定是完成聚合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微波辐照和常规水浴加热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极性单体种类,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以及连续相粘度对超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体的极性对超浓乳液稳定性影响较大,采用复合乳化剂体系能增加超浓乳液的稳定性。 研究了微波辐照下苯乙烯单体的超浓乳液聚合,结果表明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OP-10的混合乳化剂能够制备稳定的超浓乳液。微波辐照可以加快超浓乳液聚合,50℃下采用常规水浴和微波辐照加热3h,苯乙烯单体的转化率分别为30%和60%,得到的聚苯乙烯分子量相近,数均分子量都约为1.4×10~6,分子量分散系数分别为2.3和2.1。用大功率微波辐照可以实现超浓乳液快速聚合,480w微波辐照在5min内能够使苯乙烯单体转化率达到64%,数均分子量为2.8×10~5,分子量分散系数为2.0。粒径分析结果,微波辐照合成的粒子粒径显着小于常规热聚合。实验表明,微波对引发剂AIBN的分解没有促进作用,但能被富含乳化剂的水相连续相强烈吸收,微波能在介面上的集中可能是微波加速超(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5-01)

浓乳液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单体,采用浓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研究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热降解性能,并研究了单体配比、乳化剂用量等对该微球粒径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用量越多,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粒径越小;二乙烯基苯用量越多,微球粒径也越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浓乳液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冯燕燕,金明,万德成.跨越微观-宏观组装的桥梁:浓乳液聚合技术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6

[2].王建莉,周晓楠,袁梦旗,王金良.浓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研究[J].河南科学.2015

[3].张韵雪,杜中杰,邹威,励杭泉,张晨.浓乳液聚合方法制备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多孔吸油材料[J].塑料.2014

[4].王建莉,袁梦旗,王金良.浓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微球的研究[C].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4

[5].杨静.超浓乳液聚合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对蛋白的分离[D].河北大学.2010

[6].姚春荷,杨更亮,齐莉,乔娟.超浓乳液聚合纳微多孔结构整体柱的研制[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7].张洪涛,陈莉,段铃丽.非离子型可聚合聚氨酯/苯乙烯的超浓乳液聚合[J].化学学报.2007

[8].陈莉,张洪涛,段铃丽.超浓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的研究[J].粘接.2006

[9].段铃丽,张洪涛,陈莉.超浓乳液聚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研究进展[J].化学与黏合.2006

[10].王岚.微波辐照下的超浓乳液聚合[D].四川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引发剂用量对超浓乳液聚合转化...分散相体积分数对超浓乳液聚合...温度对超浓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不同聚合反应时间时相差显微镜卜有机...2 NCO/OH 的摩尔比对稳定性的影响一PS/PAM复合材料自然断面得到的扫描电...

标签:;  ;  ;  ;  ;  ;  ;  

浓乳液聚合论文_冯燕燕,金明,万德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