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化学镀,Ni-P@WC镀层,结构,性能
复合镀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峰,张翀翊,赵瑞山[1](2019)在《A356铝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Ni-P@WC镀层的结构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A356铝合金的表面性能,研究Ni-P系新镀层扩大其应用领域,通过化学镀技术在A356基体表面制备了Ni-P和Ni-P@WC镀层,研究了二者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P和Ni-P@WC镀层各元素分布均匀,Ni-P镀层表面平整、致密,而Ni-P@WC镀层表面较为粗糙,分布有细小的瘤状组织,二者呈中高磷胞状非晶结构,纳米WC粒子弥散镶嵌在Ni-P基质中。A356基体表面镀覆Ni-P和Ni-P@WC镀层后显微硬度均显着提高,分别提高到636.5 HV_(1 N)和917.8 HV_(1 N),纳米WC粒子的引入提高了镀层塑性变形的抗力,进一步增强了镀层的耐磨性能。Tafel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Ni-P和Ni-P@WC镀层试样的自腐蚀电位均大幅正于A356基体,自腐蚀电流密度均显着下降。相比于Ni-P镀层,Ni-P@WC镀层具有较低的自腐蚀电流密度(3.73μA/cm~2)和较高的极化电阻(20.30 kΩ·cm~2),腐蚀速率更低,表现出对A356基体更为优异的防腐蚀效果。(本文来源于《材料保护》期刊2019年12期)
陈立[2](2019)在《AR+DLC+AF复合镀膜线技术和新型NCVM磁控溅射单机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AR,镜面膜,NCVM等)+DLC+AF产品,具备有叁种膜层各自的优点,但要将AR,DLC,AF叁种特点迥异的叁种膜层成功的结合在一起,在技术上是个较大的难点,叁种膜层在本身成膜的过程中对成膜设备的要求也是迥异的,在叁种膜层复合在一起时,各种成膜设备间的切换,也会造成对复合膜质量极大的影响,AR+DLC+AF复合镀膜线技术,将AR,DLC,AF叁种产品完美的集成在一条inline线上完成。涉及到以下技术亮点1:DLC技术;2:在线AF蒸发技术3:衔接技术4:气氛隔离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融合,可以生产出均匀性在1%左右、DLC膜层莫氏硬度大于或等于8、AR+DLC+AF耐磨1~*1cm钢丝绒耐磨大于5000次,水接触角>100的超硬AR膜。新型NCVM磁控溅射单机技术,是针对膜片镀膜开发的一种大产能,高稳定性,高重复性的单机技术。通过合理的靶位设置、合理的布气抽气设计、稳定的膜厚监控设计、均匀性控制技术、高重复性、合理的除气设计实现大产能、高沉积速率和高稳定性的生产要求。(本文来源于《第叁届粤港澳大湾区真空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2019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8)
任亚东,翟晓凡,刘欣,段继周,侯保荣[3](2019)在《硫纳米硫化铋-锌复合镀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的不断探索,大量镀锌设备应用于海洋环境中,正在面临严苛的海洋微生物腐蚀与生物污损侵害,因此对锌镀层进行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防污性能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向弱酸性硫酸盐锌镀液中加入梯度浓度具有可见光催化杀菌性能的硫化铋纳米粒子,在20#碳钢表面利用恒电流法一步成功制备了系列硫化铋-锌复合镀膜。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监测了沉积过程中的沉积电位;通过记录沉积前后的碳钢质量及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马静,高颖,李建辉[4](2019)在《分散剂对锆铝合金Ni-P-ZrO_2化学复合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Zr-8Al合金进行化学复合镀Ni-P-ZrO_2处理,并研究OP-10和LAS分散剂单独以及复合添加对复合镀层的沉积效率、显微形貌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P-10添加量为10 mL/L时,复合镀层沉积速率最高,OP-10和LAS复合添加制备的复合镀层沉积速率最低。OP-10和LAS复合添加制备的复合镀层胞状结构均匀细小,表面质量最好。与Zr-8Al合金基体相比,OP-10和LAS复合添加制备的复合镀层在3.5%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正移,自腐蚀电流最小,耐腐蚀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黄晓梅,金少兵[5](2019)在《非晶态高硬度化学复合镀Ni-P-SiC层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SEM、EDS、XRD、交流阻抗测试、硬度测试等对化学复合镀Ni-P-SiC镀层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SEM可以观察到化学镀Ni-P-SiC镀层为胞状结构,SiC颗粒大部分以散在状态存在,只有少部分是以团聚状态存在,SiC颗粒嵌入或附着在化学镀Ni-P合金的胞状结构上;从EDS分析可知,化学复合镀NiP-SiC镀层为高磷镀层,SiC的加入没有影响镀层的晶体结构,镀层为非晶态结构;化学复合镀Ni-P-SiC镀层的耐蚀性略微低于化学镀Ni-P镀层的耐蚀性,在3.5%的NaCl溶液中化学复合镀Ni-P-SiC镀层的电化学反应电阻比基体高16.9Ω;SiC加入8 g/L时化学复合镀Ni-P-SiC镀层的镀态最高硬度为345.03 HV,是基体的3.04倍;SiC加入8 g/L时化学复合镀Ni-P-SiC镀层经400℃,2 h热处理后的硬度达到最高值,为1 125 HV,是基体的9.9倍,比镀态时的相应硬度增加了约800 HV。(本文来源于《2019’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8-02)
蔡旭林,孟为国,肖茂华,杨和梅,翟雪桦[6](2019)在《化学复合镀Ni-P/C纤维工艺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盐雾腐蚀试验、摩擦磨损试验、热处理工艺及XRD,研究了C纤维含量、热处理等工艺参数对Ni-P/C碳纤维镀层的硬度、耐蚀性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i-P/C镀层热处理后的晶化程度在400℃最佳。热处理前,100nm C纤维试样的硬度最低值、耐磨性最高值分别出现在C纤维含量为3、7 g/L时。热处理后,C纤维含量较低时,小粒度的C纤维所镀试样在硬度、耐磨性、耐蚀性方面性能均优于大粒度,而随着含量继续上升则出现相反趋势。试样硬度在400℃时性能最好。30 nm试样在350℃时、100 nm试样在300℃时,耐磨性最好。(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10期)
李富军,叶涛,方舒,肖亦寒,刘定富[7](2019)在《TiO_2纳米粒子对低磷化学复合镀Ni-P合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不锈钢为基体,采用化学镀方法制备Ni-P合金,然后在镀液中添加TiO_2纳米粒子制备出低磷化学复合镀Ni-P合金,以镀层硬度、孔隙率、磷含量、沉积速率等为评价指标,研究了TiO_2纳米粒子对低磷化学复合镀Ni-P合金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添加纳米TiO_2后,镀层硬度增大、孔隙率降低、磷含量增加。TiO_2纳米粒子的最优添加量是0.50 g/L。(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9年04期)
李富军,叶涛,方舒,张厚,刘定富[8](2019)在《pH对化学复合镀镍–磷–聚四氟乙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pH对45钢上化学复合镀Ni–P–聚四氟乙烯(PTFE)沉积速率和镀层孔隙率、磷含量、表面形貌、耐蚀性、显微硬度和摩擦因数的影响。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_4·6H_2O 25 g/L,NaH_2PO_2·H_2O 30 g/L,无水乙酸钠20 g/L,柠檬酸20 g/L,硫脲2 mg/L,氟碳型表面活性剂18 mg/L,PTFE 1.0 g/L,温度85℃,时间1 h。pH为5.0时,沉积速率为15.93μm/h,所得为高磷(质量分数8.34%)复合镀层,其显微硬度为163.3 HV,摩擦因数0.25,能耐中性盐雾腐蚀24.5 h。(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05期)
李富军,叶涛,方舒,张厚,刘定富[9](2019)在《不同种类纳米粒子对低磷化学复合镀Ni-P合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种类纳米粒子TiO_2、SiO_2、聚四氟乙烯(PTFE)对低磷化学复合镀Ni-P合金镀层的影响,以硬度、孔隙率、沉积速率、磷含量以及耐蚀性为评价指标。利用HV-1000型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度,电子扫描电镜(SEM)观察镀层形貌,化学方法(磷钼钒黄分光光度法)测镀层磷含量等对镀层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不同纳米粒子对镀层性能以及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纳米粒子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不同,其中,TiO_2对镀层的硬度影响最大,最大值是383.2 HV;PTFE对镀层孔隙率影响最低,最低值为0.3个/cm~2;SiO_2对沉积速率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9年03期)
郑克勤,吕旺燕,王贻波,刘仲武[10](2019)在《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石墨烯分散性的影响及其在复合镀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墨烯分散液的吸光度和Zeta电位为指标,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六偏磷酸钠(SHMP)、木质素磺酸钠(SLS)、吐温-20(TW-20)、吐温-80(TW-8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0(OP-10)、聚乙二醇600(PEG-600)等表面活性剂单独使用或复配时对石墨烯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性的影响,得到了较优的叁元复合分散剂的组成(均相对于石墨烯的质量分数)为0.6%SDBS+1.5%TW-20+1.5%PVP。采用该分散剂时石墨烯悬浮液的平均吸光度为1.160,Zeta电位的绝对值|ζ|高达35.84 mV。将其应用于复合电镀银-石墨烯时,可得到石墨烯均匀分布的银-石墨烯复合镀层。(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9年04期)
复合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R,镜面膜,NCVM等)+DLC+AF产品,具备有叁种膜层各自的优点,但要将AR,DLC,AF叁种特点迥异的叁种膜层成功的结合在一起,在技术上是个较大的难点,叁种膜层在本身成膜的过程中对成膜设备的要求也是迥异的,在叁种膜层复合在一起时,各种成膜设备间的切换,也会造成对复合膜质量极大的影响,AR+DLC+AF复合镀膜线技术,将AR,DLC,AF叁种产品完美的集成在一条inline线上完成。涉及到以下技术亮点1:DLC技术;2:在线AF蒸发技术3:衔接技术4:气氛隔离技术等.通过这些技术融合,可以生产出均匀性在1%左右、DLC膜层莫氏硬度大于或等于8、AR+DLC+AF耐磨1~*1cm钢丝绒耐磨大于5000次,水接触角>100的超硬AR膜。新型NCVM磁控溅射单机技术,是针对膜片镀膜开发的一种大产能,高稳定性,高重复性的单机技术。通过合理的靶位设置、合理的布气抽气设计、稳定的膜厚监控设计、均匀性控制技术、高重复性、合理的除气设计实现大产能、高沉积速率和高稳定性的生产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镀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峰,张翀翊,赵瑞山.A356铝合金表面化学复合镀Ni-P@WC镀层的结构与性能[J].材料保护.2019
[2].陈立.AR+DLC+AF复合镀膜线技术和新型NCVM磁控溅射单机技术[C].第叁届粤港澳大湾区真空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2019年广东省真空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任亚东,翟晓凡,刘欣,段继周,侯保荣.硫纳米硫化铋-锌复合镀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4].马静,高颖,李建辉.分散剂对锆铝合金Ni-P-ZrO_2化学复合镀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9
[5].黄晓梅,金少兵.非晶态高硬度化学复合镀Ni-P-SiC层的制备及性能[C].2019’全国转化膜及表面精饰技术论坛论文集.2019
[6].蔡旭林,孟为国,肖茂华,杨和梅,翟雪桦.化学复合镀Ni-P/C纤维工艺及性能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9
[7].李富军,叶涛,方舒,肖亦寒,刘定富.TiO_2纳米粒子对低磷化学复合镀Ni-P合金的影响[J].电镀与精饰.2019
[8].李富军,叶涛,方舒,张厚,刘定富.pH对化学复合镀镍–磷–聚四氟乙烯性能的影响[J].电镀与涂饰.2019
[9].李富军,叶涛,方舒,张厚,刘定富.不同种类纳米粒子对低磷化学复合镀Ni-P合金的影响[J].电镀与精饰.2019
[10].郑克勤,吕旺燕,王贻波,刘仲武.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石墨烯分散性的影响及其在复合镀银中的应用[J].电镀与涂饰.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