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语用因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因素,语境,原则,俄语,名词,理论,谓语。
语用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祝晶[1](2019)在《俄语比较范畴的语用因素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范畴的表达手段多种多样,在具体的比较言语交际中,交际参与者将从众多的手段中选择一种使用,他的这种选择会受到多种社会和语用因素的制约。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分别阐释交际对象、交际场景、交际目的和交际规范对选用比较表达手段的影响,以求指导具体的比较言语交际。(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9年01期)
陈振宇[2](2019)在《间接量化——语用因素导致的全称量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形式语义学都以逻辑的眼光,将语言中的量化现象全部归之于直接量化算子的功能,并用叁分结构来进行研究。但语言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间接量化现象,在这里,并没有一个主宰性的全称量化算子在起作用,而是通过一定的条件,针对有关成分的量性特征,在语用规则的作用下,获得全称量化的意义。这些条件有:封闭的集合、事件复数、分配解读和"多对一"语义格局。我们已经发现以下语用规律:1)数的一致性原则,所有论元的事件数必须相同,或者都为零,或者都为事件单数,或者都为事件复数。2)预存论元(汉语句子中谓词前的论元),在顺向信息过程等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并全部参与事件。3)句中虚指的成分,有"角色(属性内涵)——演员(外延)"的矛盾关系,从而构成全称量化。直接量化必须遵循两条限制:算子与变项一一对应(唯一性限制),算子必须在句法上约束变项(辖域限制)。而间接量化不必遵守这两条限制:句中成分只要满足条件就都得到全称量化意义,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在触发算子的句法辖域之内,不受其约束。最后我们讨论了汉语总括"都"字句,指出它是间接量化,"都"仅仅是个复数性算子,需要数的一致性原则及其他条件来获得全称量化意义,所以不是所有"都"字句都是全称量化。另外,"都"在语义上指向语用突显的主题,所以不是所有全称量化的成分都会突显,都会被它所指向。(本文来源于《东方语言学》期刊2019年01期)
褚天歌,张立岩[3](2018)在《普京演讲中的语用因素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俄语语用学研究中,各种语用因素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例如:时空因素,听众特征,演讲者知识储备。再例如,格莱斯的合作原则。这两种语用因素在演讲类篇章中经常被使用。本文将基于普京各类演讲稿,对部分语境因素和合作原则进行浅析。(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8年14期)
宫晓慧[4](2018)在《网络语气词中的变异现象及其语用因素——以“好+语气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语言的使用和选择有别于口语和书面语,作为最能够表达情绪的语气词也受其影响出现了变异现象。本文就以"好的"及其变体"好滴"、"好嘞"和"好撒"为例,总结从基础语气词向变异语气词发展的过程并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探究其语用因素,希望对丰富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引导、规范网络语言起到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高航[5](2015)在《句法结构形成中的语用因素:以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结构一方面是语用模式约定俗成的结果,另一方面对受话人的推理范围施加限制,帮助受话人识别说话人的交际意图。遵循这一思想考察发现,现代汉语的名词谓语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构式,不是省略句。该构式的作用是从一个特定方面对主语名词所指实体进行范畴化,使受话人关于该实体的认知状态发生变化。任何名词都有充当谓语名词的潜力,但在使用频率上存在差别。这一观点能够得到跨语言证据的支持。(本文来源于《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初颖[6](2015)在《小议语用因素对俄语动词体使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俄语动词体是一个具有民族性的语法范畴,以俄语为外语的交际者在使用俄语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动词体选择的困难,动词体的选择和使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首先概要总结影响动词体使用的主要因素,而后结合语用学相关理论重点探讨了语用因素在言语交际中对动词完成体和未完成体使用的影响,希望能为动词体形式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5年01期)
储泽祥,刘琪[7](2014)在《制约“忽然”句法位置的若干语用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在语用视角下观察"忽然"在主谓句中充当状语的语序情况,主要依据语篇连接、指称理论和事物首现的观点来讨论制约"忽然"句法位置的语用因素。"忽然"最常见的句法位置是在主语后边充当状语,当强调"忽然"的语篇连接作用时,"忽然"倾向于出现在主语的前边。"忽然"小句充当后续句时,如果主语是表示首现事物的"一量名"形式,"忽然"作为事物首现的时间背景,需要强制性地出现在主语的前边;如果主语前边有定位事件的时间词语,无论主语有定还是无定,"忽然"都只能出现在主语后边。联系项居中原则以及事物首现需要时间背景的观点可以为"忽然"句法位置的安排提供相应的解释。(本文来源于《世界汉语教学》期刊2014年04期)
刘瑛[8](2014)在《肯定还是否定?——正反问反问句形成的语用因素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反问反问句是一种借用正反问形式表示反问的特殊的反问句,其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同时在句中存在,倾向性难以在句式中表现出来,但又不能不表现其倾向性。经过考察,这种反问句的形成以及其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倾向由句法、语义、语用叁方面共同决定的。(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4年08期)
王晓华,赵莉莉[9](2014)在《从心理框架理论谈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语用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理框架理论在汉语文化语用方面的表现主要反映在词汇以及日常言语表达上,加强这方面的认知有利于学生感受汉语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在词汇、语法、语用表达上的协调统一。(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期刊2014年08期)
张媛,梁端俊[10](2014)在《高校翻译教学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虽然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与此同时他又十分灵活,翻译是拥有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的最好方式,通过翻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得到新的交流与思想认识。如今,随着世界多元化的文化碰撞日益频繁,翻译人员应提高自身对于语言的熟悉程度,提高翻译技巧,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交流。因此,翻译是否准确,对于不同文化的沟通有着至关重要的非凡意义。(本文来源于《湖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语用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直以来,形式语义学都以逻辑的眼光,将语言中的量化现象全部归之于直接量化算子的功能,并用叁分结构来进行研究。但语言中还存在着相当多的间接量化现象,在这里,并没有一个主宰性的全称量化算子在起作用,而是通过一定的条件,针对有关成分的量性特征,在语用规则的作用下,获得全称量化的意义。这些条件有:封闭的集合、事件复数、分配解读和"多对一"语义格局。我们已经发现以下语用规律:1)数的一致性原则,所有论元的事件数必须相同,或者都为零,或者都为事件单数,或者都为事件复数。2)预存论元(汉语句子中谓词前的论元),在顺向信息过程等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并全部参与事件。3)句中虚指的成分,有"角色(属性内涵)——演员(外延)"的矛盾关系,从而构成全称量化。直接量化必须遵循两条限制:算子与变项一一对应(唯一性限制),算子必须在句法上约束变项(辖域限制)。而间接量化不必遵守这两条限制:句中成分只要满足条件就都得到全称量化意义,可以是多个,也可以不在触发算子的句法辖域之内,不受其约束。最后我们讨论了汉语总括"都"字句,指出它是间接量化,"都"仅仅是个复数性算子,需要数的一致性原则及其他条件来获得全称量化意义,所以不是所有"都"字句都是全称量化。另外,"都"在语义上指向语用突显的主题,所以不是所有全称量化的成分都会突显,都会被它所指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用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1].祝晶.俄语比较范畴的语用因素阐释[J].俄语学习.2019
[2].陈振宇.间接量化——语用因素导致的全称量化[J].东方语言学.2019
[3].褚天歌,张立岩.普京演讲中的语用因素浅析[J].现代交际.2018
[4].宫晓慧.网络语气词中的变异现象及其语用因素——以“好+语气词”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5].高航.句法结构形成中的语用因素:以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为例[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
[6].初颖.小议语用因素对俄语动词体使用的影响[J].俄语学习.2015
[7].储泽祥,刘琪.制约“忽然”句法位置的若干语用因素[J].世界汉语教学.2014
[8].刘瑛.肯定还是否定?——正反问反问句形成的语用因素探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
[9].王晓华,赵莉莉.从心理框架理论谈汉语教学中的文化语用因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
[10].张媛,梁端俊.高校翻译教学中的文化与语用因素[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