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潘小平周志荣(解放军第184医院妇产科江西鹰潭335000)

【中图分类号】R1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332-02

【摘要】目的探讨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以保证助产士的职业安全。方法分析医院产房工作中存在着的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对策。结果本文总结了助产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医源性感染、体液污染、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从助产士职业安全教育、生物、理化、环境和心理等方面提出安全防范对策。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对策,以尽量降低对助产士身心健康的危害,以良好心态、满腔热情及精湛娴熟的技术为孕产妇服务。

【关键词】助产士职业危险防护对策

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因防范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严,而面临着职业暴露与医院感染的危险。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监测报道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次针头损伤或者其他污染的尖锐物损伤发生在医疗保健部门,并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医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护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1]。2000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报告显示,护士是受职业伤害的主要群体[2]。助产士作为产科分娩室的高风险护理工作者,其工作关系到母婴两条生命,责任重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可能意外接触到患者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而导致感染,危害助产士的健康。如助产士防范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严,可使助产士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大。因此要关注助产士职业危害,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保障助产士身心健康。现就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简述如下。

1助产士的职业性危险因素

1.1生物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助产士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羊水、恶露,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通过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传播的病原体包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艾滋病毒(HIV)。而含病毒浓度较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

1.2化学因素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相对密闭,存在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如各种消毒液,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

1.3物理因素针刺伤是助产士被感染的主要途径。在进行会阴缝合术和各种注射操作时,助产士常因产妇不配合或操作不慎而被刺伤。而刺伤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3]。有研究表明,只需要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即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几率为1.8%[4],被HIV血液污染的针头或利器刺伤皮肤,会有0.3%感染危险。助产士在接生时,需保持前屈侧屈的体位,易引起腰背部疼痛、肩周炎等。

1.4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有关,助产士的每项工作均关系到母婴安危,责任重大,常使助产士在工作中长久地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改变,社会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助产士面临专业发展、知识更新的紧迫感。有研究表明,长期值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比普通女性高(8%~60%),这与夜间灯光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关,助产士长期倒班,成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2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

2.1制定职业安全培训制度应定期对助产士进行在职培训,学习有关医院感染和防护知识宣教,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牢固树立“任何患者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存在严重潜在感染危险”的观念。

2.2生物因素的防护

2.2.1防止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用品,如备皮包、灌肠袋、婴儿吸痰管、便盆等。遇传染患者必须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洗手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简单有效的洗手可消除90%以上的微生物,助产士操作前后均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并且用消毒毛巾擦干,切忌用工作服擦手。

2.2.2做好个人防护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和黏膜暴露等危险时,应使用防护具。行肛查、阴道检查、人工破膜等,接触孕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羊水时均应配口罩,戴乳胶手套。

2.3物理因素防护

2.3.1避免针刺锐器伤助产士应采用镊子或持针器放取缝合针的习惯,使用后的手术缝合针、刀片、针头及时置入防水耐刺容器,避免锐器与其他器械混杂,防止清理器械时损伤自己。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直接传递针头及锐器物;行会阴侧切术和宫颈、阴道、会阴裂伤缝合术时,由于操作部位隐蔽,要特别小心谨慎,避免缝针和剪刀损伤。

2.3.2建立刺伤登记上报制度一旦发生锐器刺伤,应立即做好局部处理,从伤口近心端至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水和大量流动水清洗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溶液或0.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黏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同时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锐器刺伤登记表。72小时内作HIV、HBV等检测,当怀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当怀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口服大剂量AZT(叠氮脱氧核苷),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并进行后期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

2.4化学消毒灭菌剂防护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掌握其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和使用,解决好消毒和环境污染的矛盾。进行消毒操作时,穿戴不渗透的个人保护装备,能有效地避免与消毒液的接触。

2.5心理因素的防护在工作管理上,助产士的配备要充足,采用弹性排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助产士超负荷工作,保证助产士的休息和体力。此外注重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助产士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应保持自身精神健康,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在工作之余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多与朋友沟通,适当宣泄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

3小结

助产士的职业危害来源很多,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的教育已刻不容缓,必须广泛地开展相关研究,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增强防护知识和技巧、改善防护环境三方面着手,以减少医院感染,促进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刘玉树.医院感染管理学.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2010,1,302.

[2]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

[3]罗丽敏,凌丽萍,高艳霞.护士锐器损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801.

[4]李映兰.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17.

标签:;  ;  ;  

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