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变化规律论文_段晓凤,李红英,卫建国,张磊,马国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时空变化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时空,规律,积雪,温室,暴雨,滨海,刺槐。

时空变化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段晓凤,李红英,卫建国,张磊,马国飞[1](2019)在《旱区果园晚霜冻日的温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展旱区果园晚霜冻预报工作,果园内晚霜冻日的温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非常关键。利用宁夏果园2012-2015年期间4-5月发生霜冻日的气温、湿度监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果园不同冠层的温度及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和速度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霜冻当日温湿度呈反方向单峰曲线状,二者显着负相关。不同冠层出现最高、最低温度和湿度的时间分别同步。1.5 m高处比3 m高处更易遭受霜冻害,且A点和D点比B、C点更易遭受霜冻害。果园内不论哪个冠层,温度的变化速度一般小于湿度,且温湿度变化速度越大,越容易发生霜冻,其空间分布特征与温、湿度分布一致。(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杨林,马秀枝,李长生,舒常禄[2](2019)在《积雪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受局地气候和地形影响,积雪的分布和变化非常复杂,同时积雪对区域气候环境、植被生态系统、土壤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工程基础设施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北半球积雪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积雪的形成与维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地形和植被对积雪的影响以及冻土区积雪与冻土的耦合关系。总之全球气候变暖使北半球积雪覆盖面积、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时长等都有减少的趋势。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小尺度积雪参数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海拔是影响局地积雪分布的主要因子,植被的覆盖与冻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积雪的分布。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有关积雪地面台站监测数据与遥感监测数据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积雪参数的监测网络、厘清气候与积雪变化的关系,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杜江,罗珺,王锐,王新华[3](2019)在《粮食主产区种植业碳功能测算与时空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生命周期评价思想与碳足迹原理,以8种农作物排放的CO_2、CH_4与N_2O为对象,利用1991—2016年粮食主产区农业投入产出省级数据,测算了种植业的碳足迹。结果显示:(1)主产区碳排放总量增加38.08%,各排放源占比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水稻种植(36.76%)、农业投入(33.42%)、秸秆燃烧(17.94%)和农田氮肥施用(11.88%);(2)碳汇量增长54.28%,薯类和棉花的碳汇量逐年减少,其他农作物逐年增加,且水稻、小麦、玉米的年均碳汇量远大于其他作物;(3)碳汇以水稻为主的有江西、湖南、湖北、江苏、四川、安徽,以小麦为主的有河南、山东,以玉米为主的有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4)碳足迹(净碳排放量)表现出随时间推移先增加后降低的倒"U"型特征,1991—2016年共增长12.17%。实证结果为农业碳减排的方向与思路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李凤秀,姬兴杰[4](2019)在《1961~2018年河南省暴雨初终日和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61~2018年河南省11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河南省暴雨初终日和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河南省各站平均暴雨初日为5月19~7月16日,最早暴雨初日为1月28日~5月25日,均由南向北明显推迟,由西向东明显提前,由平原向山区明显推迟。(2)河南省各站平均暴雨终日为8月5日~8月30日,最晚暴雨终日为9月9日~11月29日,均由南向北明显日期提前,由西向东明显推迟,由平原向山区最晚暴雨终日明显提前。(3)河南省各站年平均暴雨日数为0.7~4.3天,由南向北明显减少,由西向东明显增多,由平原向山区明显减少。(4)河南省平均暴雨初日和平均暴雨终日均有提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2和0.2 d·(10 a)~(-1);平均暴雨日数呈阶段性变化,特别是2000年以后呈明显减少趋势;各站暴雨初日、暴雨终日和暴雨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分别在-9.3~9.3、-2.4~5.4和-3.0~3.2 d·(10 a)~(-1)之间,但仅有少数站点通过显着性水平检验。(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0期)

阎腾飞,刘秀梅,刘合满,王华田,洪弦[5](2019)在《磁化水灌溉条件下黄河叁角洲刺槐林地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磁化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盐分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滨海盐碱地磁化水灌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河叁角洲东营市河口区新营造刺槐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淡水灌溉(FW)、磁化淡水灌溉(MFW)、地下浅表层微咸水灌溉(GW)和磁化地下浅表层微咸水灌溉(MGW)4种措施下土壤盐分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 2种磁化处理灌溉方式均能降低滨海盐碱地土壤盐分含量;不同灌溉处理的土壤盐分含量均值皆表现出:GW>CK>FW>MGW>MFW,土壤盐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结论]①磁化水灌溉能够降低土壤盐分表聚,尤其在春、秋季适时采用磁化水灌溉,能够抑制土壤返盐,在20—40 cm土层效果更明显一些。②通过磁化地下浅表层微咸水进行适度灌溉,可以为该地区节约用水资源,有效地促进盐碱地土壤脱盐。(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梁林源,甘超胜[6](2019)在《白木香叶中芒果苷的提取及时空变化规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中采用文献记载的方法,通过专家访谈方法,野外调查法,研究了植物不同部位的白色芒果苷浓度,以及不同产地,年龄,收获时间,贮藏寿命等指标,量。根据叶子中白芒果苷浓度和动态变化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进一步研究白木资源提供了价值。(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贾黎黎,朱鑫,赵艺,李婷婷[7](2019)在《雷州半岛土壤碳储量及其有机碳时空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土壤有机碳调查在全球土壤碳循环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雷州半岛土壤全碳和有机碳数据。土壤碳储量计算结果显示雷州半岛土壤有机碳总体分布特征如下:表层(0~0.2 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4.41×10~7t,碳密度为3.39 kg/m~2;中层(0~1.0 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1.57×10~8t,碳密度为12.08 kg/m~2;深层(0~1.8 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31×10~8t,碳密度为17.74 kg/m~2。雷州半岛土壤碳密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较,33年间雷州半岛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有机碳储量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为26.81%,其增加趋势及强度在空间上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农用地和林地这两种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的改变是影响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华南地质与矿产》期刊2019年03期)

陆永军,季荣耀,王志力,顾继一,贾良文[8](2019)在《珠江叁角洲网河区低水位时空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叁角洲近30年的大规模无序采挖沙改变了网河区水多沙少、河势稳定的演变趋势,促使河床由缓慢淤积转变为大幅下切,低水位出现明显下降。这种人为作用已涵盖并远超同期河流自然演变的程度,对取水供水、生态保护、航运保障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总结河口叁角洲地区水位变化研究的基础上,以珠江叁角洲网河区为例,按低水位变化划分为常年潮流段、季节性潮流段和常年径流段。其中,常年潮流段基本不受采砂影响;季节性潮流段依据径流、潮流比例,越靠近枯水潮流界,低水位变化越大;常年径流段还存在溯源冲刷引起的低水位下降。结合水沙变异过程,试图探讨水动力对河床急剧演变的响应机制,以期为通航低水位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水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裴亮,麦荣幸,孙莉英,栗清亚[9](2019)在《温室中农村废水再生滴灌过程中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室中采用土壤过滤系统处理后的农村废水进行滴灌,分析灌溉后土壤和渗漏水中化学需氧量COD_(Cr)、生化需氧量BOD_5、全氮TN、氨氮NH_3—N和全磷TP的时空变化规律。在试验区滴头正下方20 cm深度处埋设一组负压计,当负压计指示的土壤基质势低于-25 k Pa时进行灌溉,每次灌水量为5 mm。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深层渗漏水中污染物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污染物浓度随深度降低,1. 5 m深度处深层渗漏水中,发现COD_(Cr)、BOD_5、TN、NH_3—N和TP的最高截留率分别达到76. 3%~88. 1%、84. 2%~89. 2%、69. 3%~76. 8%、57. 3%~63. 1%和69. 8%~78. 6%;在滴灌区域外边缘,沿着水流的水平方向,各污染物浓度衰减率逐渐增大;采用农村废水再生滴灌,深层渗漏水中TN、TP的浓度较低,调节再生废水浓度,可以控制污染物流入浅层地下水,从而防止面源污染。(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黄平,韦丽,王德维,虞美秀[10](2019)在《江苏沿海降雨量多尺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降水是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降水量及其时空分布决定了本地水资源量的丰枯变化。基于长系列日降雨历史观测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一元线性回归和非参数检验统计方法Mann-Kendall,以江苏沿海城市——连云港市为例,系统全面分析了其年代际尺度、年尺度、汛期与非汛期尺度、月尺度、日尺度降雨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市降雨量总体呈丰—枯—丰—枯周期性变化,该市近10 a处于降水量相对较少时期;汛期与非汛期降雨呈下降趋势且年际变化大;2—5月份降雨量变化显着;年最大日降雨量上升趋势并不显着,但在2000年以后增幅显着增加。研究结果可为江苏沿海围垦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人民珠江》期刊2019年08期)

时空变化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受局地气候和地形影响,积雪的分布和变化非常复杂,同时积雪对区域气候环境、植被生态系统、土壤性质及温室气体排放、工程基础设施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北半球积雪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积雪的形成与维持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地形和植被对积雪的影响以及冻土区积雪与冻土的耦合关系。总之全球气候变暖使北半球积雪覆盖面积、最大积雪深度、积雪时长等都有减少的趋势。温度和降水量是影响小尺度积雪参数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海拔是影响局地积雪分布的主要因子,植被的覆盖与冻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积雪的分布。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有关积雪地面台站监测数据与遥感监测数据的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积雪参数的监测网络、厘清气候与积雪变化的关系,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空变化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段晓凤,李红英,卫建国,张磊,马国飞.旱区果园晚霜冻日的温湿度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J].陕西农业科学.2019

[2].杨林,马秀枝,李长生,舒常禄.积雪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3].杜江,罗珺,王锐,王新华.粮食主产区种植业碳功能测算与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

[4].李凤秀,姬兴杰.1961~2018年河南省暴雨初终日和暴雨日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5].阎腾飞,刘秀梅,刘合满,王华田,洪弦.磁化水灌溉条件下黄河叁角洲刺槐林地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J].水土保持通报.2019

[6].梁林源,甘超胜.白木香叶中芒果苷的提取及时空变化规律探究[J].人人健康.2019

[7].贾黎黎,朱鑫,赵艺,李婷婷.雷州半岛土壤碳储量及其有机碳时空变化规律[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9

[8].陆永军,季荣耀,王志力,顾继一,贾良文.珠江叁角洲网河区低水位时空变化规律[J].水科学进展.2019

[9].裴亮,麦荣幸,孙莉英,栗清亚.温室中农村废水再生滴灌过程中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10].黄平,韦丽,王德维,虞美秀.江苏沿海降雨量多尺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以连云港市为例[J].人民珠江.2019

论文知识图

中国海域混合模态型气溶胶东吴运动前后时期四川盆地的古热流值...年2m高度白天与夜间的气温MEE(°...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坡沟系统侵蚀方式垂...两级低起伏侵蚀面岩性分布规律近30年研究区冰川面积统计

标签:;  ;  ;  ;  ;  ;  ;  

时空变化规律论文_段晓凤,李红英,卫建国,张磊,马国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