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酶法生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酸,麦芽,海藻,脱羧酶,小曲,丙酮酸,氧化酶。
酶法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张权,宋伟,张灿,裴杉杉,陈修来[1](2019)在《酶法转化生产α-酮酸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α-酮酸是一种同时含有羧基和酮基的双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行业。为了满足环境友好、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利用酶转化法生产α-酮酸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中从酶的筛选、酶的改造以及酶的转化条件优化3个方面介绍丙酮酸、α-酮戊二酸、酮亮氨酸、酮缬氨酸、苯丙酮酸和酮蛋氨酸酶法合成的研究状况,并展望了α-酮酸进一步高效生产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陆步诗,李新社,戴苑媛,殷海艳,谢洪[2](2019)在《酶法降解玉米芯生产低醇饮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对其降解生成还原糖,酵母菌利用玉米芯降解物发酵生产低醇饮料。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检测降解物中还原糖的含量和对发酵产品进行感官评分确定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降解玉米芯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05%、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2 h、酶解pH4.8,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还原糖5.232 g/L的降解物。酵母菌发酵玉米芯降解物生产低醇饮料的最佳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6%、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发酵制备低醇饮料酒精度为2.7%vol,感官综合评价得分为90分。(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王胜锋,黄毅,廖芬艳,曾红宇,许岗[3](2019)在《酶法催化转化乳酸生产D-丙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酶法转化乳酸制备D-丙氨酸的方法。首先,采用乳酸氧化酶催化氧化乳酸生产丙酮酸,然后利用D-氨基酸脱氢酶将丙酮酸还原成D-丙氨酸,在此过程中加入D-氨基酸脱氢酶、甲酸脱氢酶和NADP,构建了辅酶再生体系。乳酸被氧化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过氧化氢,会导致丙酮酸的降解,通过添加过氧化氢酶除去过氧化氢。通过优化工艺条件,D-丙氨酸的转化总摩尔收率能达到64.9%,产品的ee值达到99.9%。该研究制备D-丙氨酸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工艺环保、成本低,质量好等优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9年04期)
关正维,杨志科[4](2018)在《复合酶法生产燕麦酒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昭通产燕麦为原料,用实验室自主研制的复合酶为糖化发酵剂,初步确定了复合酶法生产小曲清香型燕麦酒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泡粮水温65~70℃,泡粮时间20~22 h,初蒸30 min,焖水60 min,复蒸30 min,复合酶添加量为粮食重量的0.8%,糖化22 h,发酵时间30 d,燕麦原酒以55%vol计,出酒率可达54.4%。所产小曲清香型燕麦酒酒体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清香纯正,具有浓郁的乙酸乙酯香气和燕麦特殊的粮香,酒体醇和协调,爽净。总酸、总酯含量达到云南小曲清香型白酒高度酒的理化指标,甲醇含量较低。(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袁如英,韩飞,黄荣和[5](2018)在《滚筒干燥结合酶法生产婴幼儿米粉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糙米发芽、生物酶处理与滚筒干燥法相结合,利用滚筒干燥结合酶法生产的婴幼儿米粉富含γ-氨基丁酸,含量高达48.26 mg/100 g,且粗纤维含量较高,其外形及复水特性较好,可有效提高婴幼儿米粉冲调性及其质量品质。(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8年11期)
余攀[6](2018)在《油莎豆水酶法耦合膜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莎豆又叫虎莎果,原产非洲,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广,在我国20多个省区都有栽种,种植规模及产量逐年增加。油莎豆中富含油脂、淀粉、糖、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其中,油脂的含量占20%~36%。油莎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高,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预防心血管等疾病,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传统压榨法提油会破坏油莎豆中其它营养成分,综合利用价值降低;溶剂法提油会造成溶剂残留,影响其功能,而且污染环境。本实验以油莎豆为原料,先进行预处理,再酶解、离心、破乳、精炼得到油莎豆油,最后将酶解离心液进行二级膜处理,从中回收油莎豆糖、蛋白多肽等有效成分,剩下的油莎豆渣可进行淀粉精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来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实现清洁生产,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本次实验最大的创新点在于采用改进之后的水酶法提取油莎豆油,即对油莎豆进行酸处理,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简单有效的方法尽量破除植物细胞壁,使油脂释放,提高其提油率的同时又不会破坏其它有效成分的性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酸处理过程中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油莎豆油提取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料液比为1:11、pH=4,温度为50℃,时间为5.0h。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pH>温度>时间>料液比。(2)对比果胶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α—淀粉酶、纤维素酶等5种酶对油莎豆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效果最好。(3)在酶解过程中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油莎豆油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酶解时间为4h、酶解pH=10,酶用量为2.5%,酶解温度为55℃。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酶解时间>酶解pH>酶用量>酶解温度。用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进行试验,提油率为86.27%。(4)破乳条件:在乳化层中加入水溶性盐,60℃搅拌2.0h,离心即可得到油莎豆毛油。精炼工序:水化脱胶、碱炼脱酸、活性炭脱色、冷却结晶脱蜡。(5)对酶解废液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回收,通过试验确定了二级膜处理所选用的膜及其工作参数,最佳选用的膜为超滤膜I和纳滤膜II相结合。其中超滤膜I进口压力为0.24MPa,出口压力为0.16MPa,表面流速为4.0m/s,温度为35℃,浓缩倍数为17.42倍,平均通量为92.78L/(h·m~2)。油莎豆多糖的透过率为97.82%,固形物杂质去除率为26.85%,蛋白多肽的截留率为89.32%。纳滤膜II进口压力为1.50MPa,出口压力为1.20MPa,表面流速为4.0m/s,温度为40℃,浓缩倍数为10.20倍,平均通量为41.07L/(h·m~2),油莎豆多糖的截留率为100%。通过二级膜处理后,得到超滤膜I浓缩液油莎豆蛋白多肽的回收率为89.32%,纳滤膜II浓缩液油莎豆多糖的回收率为97.82%。(6)对比了水酶法、压榨法、溶剂法提油的经济效益,最后表明水酶法年税后利润最高,可达970万元,该项目可行。(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翁惠芬,肖琼,洪清林,郭东旭,倪辉[7](2018)在《酶法替代碱法提取琼脂生产技术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琼脂提取过程中的碱用量,开发琼脂的绿色清洁生产工艺,以凝胶强度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酶法替代碱法提取琼脂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酶法辅助琼脂提取工艺最优条件为:碱质量分数3%,处理时间2.5 h,处理温度45℃,pH值7.0,加酶量4 U/mL;复合酶法工艺最佳提取条件为:酶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2 h,纤维素酶单位活力14 U/mL,琼脂硫酸酯酶单位活力26.6 U/mL,料水比(m/V)为1∶18。在此基础上,分别开展了酶法辅助和复合酶法2种工艺的小试优化结果的验证与200 L放大试验。其中,小试工艺验证结果表明,酶法辅助和复合酶法2种提取工艺下,琼脂的凝胶强度分别为831.9 g/cm~2和377.2 g/cm~2,得率分别为18.9%和18.3%;200 L中试放大试验结果显示,2种工艺琼脂的凝胶强度分别为1001.3 g/cm~2和369.6 g/cm~2。说明,2种工艺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孙安然[8](2017)在《酶法转化L-精氨酸生产胍基丁胺》一文中研究指出胍基丁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生物体L-精氨酸-一氧化氮和生物胺代谢途径及多种神经受体的关键调节因子,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心血管和肠道系统等疾病治疗,同时也是一种功能性保健品。本论文拟发展一种以L-精氨酸为底物,经酶法脱羧制备胍基丁胺的工艺路线。通过基因组文库虚拟筛选和催化功能实质性筛选,得到一个来自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的L-精氨酸脱羧酶(L-arginine decarboxylase,ADC,EC 4.1.1.19)SpA9,之后对该酶的基本酶学参数进行了表征,并以此建立了高效的L-精氨酸转化体系,实现了胍基丁胺的酶法制备。主要结果如下:1.L-精氨酸脱羧酶的挖掘。基于对L-精氨酸的化学结构解析,通过数据库挖掘,根据已报道的ADC动力学参数和比活力的不同,选择以E.coli来源speA基因编码的合成型ADC为探针,在蛋白质及酶学数据库中进行pBLAST比对。选择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一定范围内的7个不同菌株来源的ADC进行异源表达及功能性检测。筛选发现来自S.putrefaciens的脱羧酶SpA9酶活性最高,为15.8 U?mg-1,是探针酶EcC2活性的29.8倍。因此选择SpA9作为后续研究的对象。2.SpA9的纯化及性质表征。SpA9大小为70.8 kDa,比活为121.9 U?mg-1。Sp A9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oC,高于或低于此温度,SpA9的催化活力均有所下降。另外,SpA9在37oC的温度稳定性较差,孵育1 h后酶活丧失61%。SpA9的最适反应pH为8.5,且pH依赖性比较窄,当pH大于9.0或者低于8.0时,SpA9的酶活力会迅速降低。另外,SpA9的pH稳定性较好,在最适pH下孵育1 h后,酶活可以保持在初始酶活的94%。镁离子对SpA9酶活性的发挥是必须的,其他常见金属离子(Zn2+、Mn2+、Ca2+、Fe2+、Cu2+和K+)对SpA9的催化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SpA9的转化数Kcat为10.4 s-1,米氏常数KM为2.2 mmol?L-1,专一性常数Kcat/KM为4.8 mM-1?s-1。此外,SpA9底物专一性强,只对L-精氨酸具有催化活性。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在链烃基取代R基的常见氨基酸中,L-精氨酸是唯一可以与SpA9第507位活性中心的Cys形成氢键的底物。3.L-精氨酸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胍基丁胺十克级规模的制备。优化后的重组菌E.coli/pET28a-SpA9的最佳发酵产酶培养基组分为18 g?L-1蛋白胨、5 g?L-1酵母粉、4.6 g?L-1葡萄糖、0.5 g?L-1 NaCl、0.186 g?L-1 KCl和2.033 g?L-1 MgCl2·6H2O。最适诱导产酶条件为:25oC下加7 g?L-1乳糖诱导12 h,酶活可达1281 U?mL-1。探究了L-精氨酸的最佳转化条件并进行了罐体放大实验。转化体系为90 g?L-1 L-精氨酸、18 mmol?L-1 MgSO4、31.5mmol?L-1 PLP、135 g?L-1湿菌体、2%曲拉通X-100。控制pH 8.5、温度37oC、通气1 vvm、搅拌转速400 rpm。转化进行到2 h时胍基丁胺的产量达到最大,为52.66 g?L-1,此时转化率为78.27%、时空产率为26.33 g?L-1?h-1。(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田成福[9](2017)在《以淀粉为原料酶法生产海藻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藻糖是由两个吡喃环葡萄糖经α,α~(-1),1-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非还原性二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海藻糖能够增强生物体对冷冻、干燥、高温、高渗等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对生物细胞及生物活性物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本文以实验室保藏的海藻糖产生菌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与ARTP联合诱变选育,获得一株高产海藻糖的突变菌株,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环境胁迫对菌株产酶的影响。最后,对粗酶液转化淀粉生产海藻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其主要结果如下:(1)以实验室保藏的海藻糖产生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与ARTP诱变育种,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菌株SH-52。该菌株以麦芽寡糖基海藻糖途径双酶法联合作用于聚合度在叁以上的直链淀粉生产海藻糖。同时发现,菌体中也存在海藻糖水解酶类。菌株SH-52催化能力达到129.6 U·mL~(-1),比原始菌株提高了46.1%。该突变菌株遗传稳定性良好。菌株的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一株嗜烟碱节杆菌,将其命名为Arthrobacter sp.SH-52。(2)对Arthrobacter sp.SH-52的摇瓶产酶条件,包括培养基成分和菌株培养/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优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1),蛋白胨10 g·L~(-1),酵母膏4 g·L~(-1),Na_2HPO_4·12H_2O 1.5 g·L~(-1),KH_2PO_4 0.5 g·L~(-1),MgSO4·7H_2O 0.41 g·L~(-1)。最优培养/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29℃,培养时间40 h,接种量4%,装液量50 mL(500 mL叁角瓶)。优化后,突变菌株催化能力达到152.7 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17.8%。(3)在突变菌株培养/产酶阶段对其进行环境胁迫处理。在培养至24 h时加入0.2mol·L~(-1)NaCl进行盐胁迫,酶催化能力提高了31%。在24 h时40℃热激60 min,酶催化能力提高了24.2%。但将热激与盐胁迫联合作用于诱变菌株协同作用不明显。(4)优化了粗酶液转化淀粉生产海藻糖的工艺,并研究了粗酶液的部分酶学性质。确定了最佳细胞破碎方法:利用超声波法在300 W功率下破碎8 min。随后,优化了粗酶液转化淀粉的最优条件:底物是DE值为11.9,浓度为10%的淀粉液化液,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30 h,pH 6.5。在此条件下,以未经纯化的粗酶液进行底物催化,转化率最高达到37.6%,海藻糖浓度为37.6 g·L~(-1)。此外,1 mmol·L~(-1) Cu~(2+)、Hg~(2+)、Zn~(2+)和Fe~(2+)会对酶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对海藻糖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2×30 cm的活性炭柱,分别用去离子水和5%的乙醇进行洗脱,可将葡萄糖和海藻糖分离。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所得分离液中海藻糖纯度达到87.4%。(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杨倩雯[10](2017)在《高浓度底物条件下酶法生产麦芽糖浆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麦芽糖浆的工业化生产中,提高底物浓度能有效增加糖化液中的固形物含量,减少糖液蒸发浓缩所需要的能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然而,底物浓度的提高会显着增大体系黏度,对酶解反应造成负面影响。此外,在超高麦芽糖浆的工业化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液化程度,液化液的DE值应不超过10,此时提高底物浓度又进一步增加了体系黏度,降低酶解效率。因此,有必要研究液化液的浓度和DE值对糖化生产麦芽糖浆的影响,并探索高浓度底物条件下生产高麦芽糖浆的生产工艺。为方便研究,本论文直接选择麦芽糊精作底物,采用β-淀粉酶酶法生产麦芽糖浆。首先,建立了高浓度麦芽糊精糖化反应体系,并分析了底物浓度和DE值对酶解效率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其次,与传统工业相结合,建立了复合酶糖化反应体系,分别采用两阶段温度控制和普鲁兰酶预处理两种手段提高了麦芽糖得率,解决高浓度底物酶解效率降低的问题;最后,分析了复合酶、两阶段温度控制和普鲁兰酶预处理的糖化产物组成,并与已报道的进行了对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底物浓度及DE值对高浓度麦芽糊精糖化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底物浓度的角度分析,浓度为20%时麦芽糖得率最高,达到62.76%,但麦芽糖浓度仅134.98 mg/m L,浓度为50%时麦芽糖浓度最高,达到291.01 mg/m L,但麦芽糖得率仅54.12%。这表明提高底物浓度能有效增加糖化液中的固形物含量,但是酶解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底物DE值的角度分析,麦芽糖得率随DE值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分析不同DE值麦芽糊精的重均分子量、链长分布及糖化过程的黏度发现,DE值小于15时,麦芽糊精重均分子量较大、长链较多、糖化时黏度较大,酶解效率降低,麦芽糖得率下降;DE值大于15时,麦芽糊精重均分子量小、短链含量高,导致副产物含量较高,麦芽糖得率下降。因此,选择浓度为50%、DE 15的麦芽糊精为底物进行下一步探究,以30%和45%为对照。(2)研究了复合酶(β-淀粉酶和普鲁兰酶)对高浓度麦芽糊精糖化反应体系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确定普鲁兰酶加酶量为4 ASPU/g干基麦芽糊精,优化了复合酶的添加方式。结果表明:加入普鲁兰酶可提高麦芽糖得率,但不同的添加方式使得率提高的程度不同。β-淀粉酶酶解8 h后再添加普鲁兰酶时,麦芽糖得率的增幅最大,提高了32.34%,达到71.62%。推测主要原因可能是:当β-淀粉酶酶解8 h后,部分底物的侧链被水解至α-1,6糖苷键附近,β-淀粉酶无法继续水解α-1,4糖苷键,此时加入普鲁兰酶可以有效水解α-1,6糖苷键,有利于两种酶的协同作用。(3)为了进一步提高两种酶的协同作用,采用了两阶段温度控制策略,其工艺为:50%的麦芽糊精溶液在温度为50℃、pH为5.0的条件下,加入50 U/g干基麦芽糊精的β-淀粉酶,水解8 h(第一阶段);升温至60℃,并加入4 ASPU/g干基麦芽糊精的普鲁兰酶,继续糖化至48 h(第二阶段)。与复合酶糖化反应体系相比,两阶段温度控制将麦芽糖得率提高了9.86%,达到78.68%。分析反应过程中的链长分布、分子量分布等发现,两阶段温度控制体系在加入普鲁兰酶后,脱支生成的寡糖链含量的幅度更大,小分子糖含量的增幅小,分散系数增幅较少。因此,两阶段温度控制使反应体系在加入普鲁兰酶时脱支作用优先于水解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两种酶对空间利用的竞争关系,有利于麦芽糖的生成和积累。(4)为了进一步避免两种酶对空间利用的竞争关系,采用普鲁兰酶预处理优先水解底物中的分支点,再进行糖化反应。分析普鲁兰酶处理后麦芽糊精的链长分布、分子量分布、β-淀粉酶水解率和α-1,6糖苷键含量等可以发现,麦芽糊精经普鲁兰酶处理2 h后,寡糖链含量最高,α-1,6糖苷键含量最小,分子的分散系数增幅较小,此时麦芽糊精中分支点少,其β-淀粉酶的水解率较高。这说明经普鲁兰酶处理2 h后的麦芽糊精更适合糖化生产麦芽糖,较少的分支点避免了两种酶对空间位置的竞争,有利于其发挥协同作用,麦芽糖得率达到80.55%。(5)分别分析了复合酶、两阶段温度控制和普鲁兰酶预处理后的糖化产物组成,并与已报道的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麦芽糊精经糖化后,产物有葡萄糖、麦芽糖、麦芽叁糖和麦芽四糖,以麦芽糖为主产物,麦芽糊精溶液分别经复合酶、两阶段温度控制和普鲁兰酶预处理,其麦芽糖得率均有提升。DE 10的麦芽糊精经糖化后,麦芽叁糖的含量明显下降,此时,采用两阶段温度控制和普鲁兰酶预处理能有效提高麦芽糖得率。此外,与已报道的工艺相比,本论文提高了底物浓度,降低了能耗,缩短了生产周期,且产物得率及产物组成可以达到工业要求,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酶法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玉米芯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对其降解生成还原糖,酵母菌利用玉米芯降解物发酵生产低醇饮料。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检测降解物中还原糖的含量和对发酵产品进行感官评分确定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酶降解玉米芯的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0.05%、酶解温度35℃、酶解时间42 h、酶解pH4.8,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还原糖5.232 g/L的降解物。酵母菌发酵玉米芯降解物生产低醇饮料的最佳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6%、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发酵制备低醇饮料酒精度为2.7%vol,感官综合评价得分为90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法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权,宋伟,张灿,裴杉杉,陈修来.酶法转化生产α-酮酸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9
[2].陆步诗,李新社,戴苑媛,殷海艳,谢洪.酶法降解玉米芯生产低醇饮料的研究[J].酿酒科技.2019
[3].王胜锋,黄毅,廖芬艳,曾红宇,许岗.酶法催化转化乳酸生产D-丙氨酸[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
[4].关正维,杨志科.复合酶法生产燕麦酒的工艺研究[J].酿酒科技.2018
[5].袁如英,韩飞,黄荣和.滚筒干燥结合酶法生产婴幼儿米粉的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2018
[6].余攀.油莎豆水酶法耦合膜技术清洁生产工艺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7].翁惠芬,肖琼,洪清林,郭东旭,倪辉.酶法替代碱法提取琼脂生产技术开发[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孙安然.酶法转化L-精氨酸生产胍基丁胺[D].江南大学.2017
[9].田成福.以淀粉为原料酶法生产海藻糖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7
[10].杨倩雯.高浓度底物条件下酶法生产麦芽糖浆工艺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