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印尼语论文-石宇鑫

汉语印尼语论文-石宇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印尼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迭词,AA式,印尼语翻译方法

汉语印尼语论文文献综述

石宇鑫[1](2019)在《汉语AA式重迭词与印尼语完全重迭词的比较及其印尼语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类型学中(Yuwono,2007:178)汉语归为孤立语,而印度尼西亚语(本文简称"印尼语")归于黏着语。因此汉语迭词很难准确地翻译成印尼语。然而印尼语的完全重迭词中存在的黏着现象较为直观,与汉语的AA式重迭过程又较为相似,两者的对比易于理解。本文从形态学角度出发,浅析两种语言的重迭词。(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下旬刊)》期刊2019年07期)

石宇鑫[2](2019)在《汉语“吃”与印尼语“makan”的隐喻义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吃"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初的解决温饱,逐渐衍生出了其它含义。汉语与印度尼西亚语(简称"印尼语")的"吃"运用在隐喻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形式丰富,具有很大的投射范围。Lakoff和Johnson(2003:5)在隐喻的研究中认为:隐喻详细地反映着人们对事物结构的意会和思考。通过对"吃"与"makan"的隐喻义研究和对比,初步地展现了两种语言对"吃"在不同文化中产生的意会、思考和想象。(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47期)

吴佩珍(SULISTYOWATI)[3](2019)在《汉语与印尼语名量词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一种语言都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汉语量词就是汉语中不可或缺而又很有特点的一种词。目前学界对汉语和印尼语名量词比较研究少之又少,还是诸多需要探究的问题。汉语中的名量词在交际中是不可缺,一个名词一旦缺少了量词,在其意义上就有可能存在着与本来意义差异的问题。同样的印度尼西亚名量词,其名量词没有汉语名量词多,在其语言当中也是不可缺,它有它的语言形式、语法规律来调和、调整出合法语言结构系统。有关其资料不容易得到,即使有也含有疑点。本文采取对汉语名量词与印度尼西亚语名量词,对这两种语言的名量词作出整理、归纳、分析、比较并找出其差异、偏误之处列举出来。帮助学习者对名量词的困惑,协助并解决教学者对名量词的难处。论文内容分四章:第一章概述汉语与印尼语名量词。探讨有关印尼学生对汉语名量词以及对学习者本身的语言印度尼西亚国语名量词的认识;第二章是分析汉语和印尼语名量词的类别;第叁章是探究学生在学习名量词的过程当中对两种语言是否存在着相同或不相同之处和影响,学生对两种语言的理解、掌握、运用及学生所面对的难点;第四章分析有关两种语言在对比之下可能出现的偏误现象,探讨纠正偏误的方法;第五章从两方面探讨两种语言中的名量词的意义与目的。一是解决学习者对名量词的偏误影响,帮助学习者如何掌握及运用,减少学习者的偏误问题;二是对教学者提供有关名量词的信息,提高教学者对两种语言的名量词认识,避免名量词误用及偏误现象发生,并希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此给予教学者作为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0)

罗丹丹[4](2019)在《汉语、印尼语叹词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存在着叹词,而且已经有很多相关研究成果问世。在印尼语中,同样存在着叹词,有些叹词很具有代表性。通过文献检索,笔者发现关于印尼语的叹词研究及其与汉语叹词的对比研究少之又少,基本是一空白领域。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够帮助学习汉语的印尼学生和研究者,加强对汉语、印尼语叹词的认识,系统性地掌握汉语、印尼语叹词,尤其能够帮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并熟练使用叹词。希望通过作的对比研究,汉语学习者能够减少交际失误。本文的研究内容共分为五章。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以及归纳法。对比研究后得到的结果为汉语叹词与印尼语叹词两种语言的定义相同。不同点在于语义功能以及句法功能。汉语中没有表请求与表强调的叹词;而印尼语中没有表示不满、表示明白、表示领会、表示了解、表示应答以及表示疑问的叹词。而印尼语叹词没有出现在句中。(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7)

何容[5](2019)在《关于俗语在汉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异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2013年由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加强了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印度尼西亚作为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也同我国的国际交往日益加深。各种文化的交流都离不开语言的传播,研究两国语言将更好的服务国家和两国的人民。中国同印尼的语言文化有很大不同,两国都有自己国家独特的文化氛围,在俗语的使用上也有很大不同,本文就两国语言在俗语的表述中所存在的主要差异做出对比和分析。(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韦忠福林[6](2019)在《印尼语汉语辅音系统的异同及其对印尼语语音教学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分属不同语系,但从发音系统来看汉语和印尼语的许多音素的发音方法与部位有相同或相似性,可比之处颇多。本文拟对比印尼语和汉语在语音系统上,特别是辅音系统的异同,并对印尼语语音的学习和教学提出建议,以期有益于印尼语语音教学实际。(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16期)

张美[7](2019)在《汉语“不”“没(有)”“别”和印尼语“tidak、bukan、jangan、belum”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尼西亚学生在汉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经常会在词法和句法的使用上产生偏误。否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学生经常混淆印尼语和汉语中否定词的用法。本文通过汉语中的否定词"不""没""别"和印尼语中的否定词"tidak、bukan、jangan、belum"的对比研究,找出印尼学生使用否定词产生偏误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期刊2019年01期)

郑铿涛,林楠铠,付颖雯,王连喜,蒋盛益[8](2019)在《汉语-印尼语平行语料自动对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语平行语料库是多语种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资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器翻译、机助人译、翻译知识抽取与跨语言信息检索等领域中。本文针对汉语-印尼语平行语料的自动对齐与可比语料的自动提取问题,提出了基于锚点和词典相结合的段落对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置信区间的长度模型实现句子对齐,同时,为了快速提高汉语-印尼语平行语料库的构建效率,还提出了基于跨语言文档相似度的可比语料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平行语料对齐方法和可比语料提取方法的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有显着的提高,说明本文提出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黄柳柳[9](2018)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方位词“上、下”和印尼语“atas、bawah”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视角对汉语和印尼语方位词“上、下”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偏误分析,探寻语言认知差异对印尼学生习得汉语方位词“上、下”的影响,找出偏误原因,寻求教学对策。本文共分为六章,其中第二、第叁、第四章为全文的主体,通过语言对比分析,找出两种语言方位词“上、下”的共性和特性,找出其空间义与隐喻义及引申义之间的内部联系,分析导致表达差异的原因。第五、第六章结合语言对比和偏误分析,对现有的对外汉语方位词教学提出教学建议。第一章绪论部分,概述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界现有相关研究成果;第二章对汉语“上、下”和印尼语“atas(上)、bawah(下)”的空间义进行对比分析,从接触关系、离析关系、包容关系叁种关系切入,分析两种语言的“上、下”在表达空间方位时的异同以及空间认知的差异;第叁章对汉语“上、下”和印尼语“atas(上)、bawah(下)”的隐喻义进行对比分析,从隐喻数量、社会地位、品质状态、时间、次序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从隐喻义中看两种语言认知文化的异同;第四章对汉语“上、下”和印尼语“atas(上)、bawah(下)”的引申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语言在表达由空间概念引申出来的其他意义时存在的异同点。与其他语言对比,更能发现汉语的特点,通过一些印尼语有但汉语没有的引申义,思考汉语为什么没有类似的引申意义,从其空间义和意向图式入手寻找答案,也是本文的创新点;第五章对印尼学生掌握汉语方位词“上、下”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在HSK语料库中对相应的偏误句进行分析,了解偏误原因和类型;第六章结合语言对比和偏误分析的结果,针对教授印尼学生方位词“上、下”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最后是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了本文的一些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YAYU,INDRIYATI,BASIKON(迎悦)[10](2018)在《汉语结构助词“的”与印尼语相关虚词的对应关系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助词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也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结构助词“的”在印尼语也有对应的相关词虚词,但并不是汉语结构助词“的”都需要在印尼语中用对应的标记显现出来。这就成了印尼学生的学习难点。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对汉语结构助词“的”与印尼语的相关虚词“yang”、“-nya”和“dari”进行考察。本文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叁个部分:(一)旨在论证汉语“的”与印尼语相关虚词的对应关系,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首先,笔者认为汉印中的结构助词“的”都可以连接形容词、形容词短语、名词、名词短语、数量短语、代词、动词、动词短语作定语。其次,提出来汉印中所用结构助词“的”字的不同点,在此本文从书写角度来分析。(二)点分析汉语“的”与印尼相关虚词对应表达的条件,并试图解释语“的”与印尼语相关虚词不对应的原因。(叁)论证印尼学生学习“的”字的策略。在此笔者认为学习“的字最佳的方法就是替换法、比较法和结合语境。(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05-01)

汉语印尼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吃"作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最初的解决温饱,逐渐衍生出了其它含义。汉语与印度尼西亚语(简称"印尼语")的"吃"运用在隐喻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形式丰富,具有很大的投射范围。Lakoff和Johnson(2003:5)在隐喻的研究中认为:隐喻详细地反映着人们对事物结构的意会和思考。通过对"吃"与"makan"的隐喻义研究和对比,初步地展现了两种语言对"吃"在不同文化中产生的意会、思考和想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印尼语论文参考文献

[1].石宇鑫.汉语AA式重迭词与印尼语完全重迭词的比较及其印尼语翻译[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

[2].石宇鑫.汉语“吃”与印尼语“makan”的隐喻义对比[J].教育现代化.2019

[3].吴佩珍(SULISTYOWATI).汉语与印尼语名量词偏误分析[D].华侨大学.2019

[4].罗丹丹.汉语、印尼语叹词对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5].何容.关于俗语在汉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异对比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

[6].韦忠福林.印尼语汉语辅音系统的异同及其对印尼语语音教学的启发[J].智库时代.2019

[7].张美.汉语“不”“没(有)”“别”和印尼语“tidak、bukan、jangan、belum”的比较[J].现代语文.2019

[8].郑铿涛,林楠铠,付颖雯,王连喜,蒋盛益.汉语-印尼语平行语料自动对齐方法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黄柳柳.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方位词“上、下”和印尼语“atas、bawah”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10].YAYU,INDRIYATI,BASIKON(迎悦).汉语结构助词“的”与印尼语相关虚词的对应关系考察[D].南昌大学.2018

标签:;  ;  ;  

汉语印尼语论文-石宇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